幹隆沒有言聲,微微點點頭回到座上,看一眼剛剛從北京阿桂處轉過來的奏摺,一疊子都取過來,瀏覽著奏議目錄,輕輕又丟了桌子上,說道:“今晚和易瑛談了一個半時辰。說得很多。也很交心,受益心得也很多。朕親口赦了她,這個事紀昀是知道的,易瑛也已從化。既已從化順法,擒得到擒不到,也就是件無關緊要的事了。朕放一句話給統勛,你是我大清的中流砥柱,功在社稷。為易瑛這案子焦勞憂勤數年,僅就能使朕與她這平和一晤,也是值的。這個案子可以銷掉了。擒到擒不到,都以擒獲伏法論績論勞。”紀昀道:“那是主上逢場機變的言語,還是應該以律公辦。”幹隆不冷不熱地說道:“你們自該依律辦差。《大清律》三千條,說到根上,依的是三綱五常。所以綱常還管著律條。君無戲言,朕要赦她,恐怕你紀昀難以抗旨。”
紀昀暗中咬了一下嘴唇,說聲“是”,沒敢再饒舌。劉統勛卻道:“皇上也應遵道,也是依三綱五常仁教義正,這萬裏江山世界才治得好。以臣布置,易瑛就是插上雙翅,恐也難逃出南京。臣切盼皇上以公天下之心剖理此案,不為易瑛巧言花語所動。”紀昀這才憋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道是無情還有情嘛。孔盂之道,源於仁,仁呢?自人之側隱而來,還是個“情’。有時,人情就是天理。”幹隆不動聲色反駁兩個臣子,“你們不要以為朕是個濫好人。殺劉康、喀爾欽,還有前頭的諾敏,年羹堯,山東的齊氏,朕都參與其事,還有後頭的高恆、錢度,恐也難逃王綱。但易瑛其人,有可恕之情。”
“易瑛兩次嘯聚,三次聚眾造反,傳布邪教蠱惑民心,劫掠府庫,擅殺職官。犯的十惡大罪,這樣的巨寇,自三藩之亂後僅見,斷無可恕之情?”劉統勛聽聽,幹隆的話怎麽說都是開脫易瑛的意思,輕咳一聲,在椅上躬身說道,“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禮就是上下之序有定不紊。臣以為即使易瑛不能生擒,也必要挫骨揚灰,以為後者儆戒。赦掉易瑛,以後部議謀逆大罪,刑部何所措辭以奏天聽?”
他雖體氣衰弱,精神也顯得委頓,但這話說得毫不容讓,字字鏗鏹擲地有聲,幹隆也不禁點頭,說道:“延清說得有理。易瑛現在能否落網尚在兩可之間。但以朕思量,她有可恕可赦之情。”
劉統勛紀昀,連同嫣紅、英英都用目光注視幹隆。
“她沒有立號稱王,沒有攻城占府,沒有想奪江山稱帝的心,造反僅為自保。與尋常反賊有所不同。”幹隆說道,“朕……和她談了很多,原是一個無罪良善女子,被逼受迫一步一步身陷大罪,這又是一條;這樣的人上山扯旗放炮,地方官,當地縉紳有罪,朝廷也要分擔一點幹係,朕也為她分一點責。自從山東河南流竄兩江以來,她沒有再行起事作亂,言談之中,頗有悔罪向化之心,這又是一條。幾次三番與朕陌路相逢,這次覿麵相交,也沒存加害之心,既有福緣見朕,良久良語,毫無冒犯,這也是她的福緣。昔日曾靜張熙,懷邪書於說嶽鍾麟起兵造反,論起心地,曾靜之惡遠過易瑛,先帝不但不誅,而且授職加官。難道先帝也錯了?拿人為什麽?還是怕她造反,審訊刑罰為什麽?也為的‘以敬效尤’。她不造反,也沒人‘效尤’,怎麽不可恕赦?”
這純粹是強詞奪理,巧言令色出脫易瑛了。盡自幹隆信口雌黃,兩個人反覺更難措詞駁回。劉統勛咽了口唾液,幹隆自己親自為易瑛分“罪”,臣子還有什麽話說?紀昀卻道:“天作孽猶可道,自作孽不可道。易瑛大逆作反,公然抗拒天兵,乃是自作孽!皇上即位之初,即下旨誅戮曾靜張熙。今日又要赦易瑛援引此例,臣不能明白。”
“易瑛是天作孽在前,被逼自作孽在後。”幹隆一笑,說道,“這真有點坐而論道的意味了。你是不信理學的,朕也甚厭理學家責人苛刻。先帝不殺曾靜,朕殺了。朕不殺易瑛,朕的兒子將來要殺,也由他去。”他為自己辯言奇思妙想得意,喝了一口茶,又復一笑。
劉統勛和紀昀還在搜尋道理說服幹隆,忽然外邊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眾人看時,卻是尹繼善匆匆進來,他臉上尚冒著細細油汗,也不及擦,向幹隆打個千兒,說道:“奴才給主子請安——易瑛,已經被圍在城東門外二裏的觀楓樓上了!”
幹隆心裏一沉,易瑛到底還是沒逃出劉統勛的手心。他似乎有點心慌意亂,又帶著莫名的惋惜,還有一絲既來之則安之的釋然,鬆弛地坐回椅中,說道:“起來吧。慢慢講不著急。現在情形怎麽樣?”尹繼善起身擦汗,說道:“她走東門逃跑。黃天霸的底線怕城外沒有布置,在東門裏邊動了手。可恨燕入雲臨陣倒戈助敵,黃家手下幾個人彈壓不住,在那裏一場混戰。黃天霸帶人搜烏衣巷和桃葉渡,怕她走水路,又到燕子磯提調水師封鎖過往船隻,見到報警趕去,十三太保黃富揚重傷,十二太保黃富名已經活活累死,青幫的人不分敵我亂打一氣,易瑛乘亂奪門出逃。幸虧城外歇駕亭駐軍接到了劉墉警報,一千多人四麵包圍,壓迫著易瑛五個人退到了觀楓樓,現在憑樓據守,抵死不肯投誠!”
“這個燕入雲真是無可救藥的混帳!”劉統勛兩手拍著椅把手,氣得臉色鐵青,“——餵不熟的狼羔子!劉墉在那裏督陣捕拿麽?——我要親自去一遭!”紀昀問道:“驚動了城裏百姓沒有?”尹繼善道:“沒有多大驚動。那裏居民本來稀少,又是夜裏,有幾個閑散遊人以為是打群架。想看熱鬧,守城門的兵士把他們擋回去了。”金鉷見劉統勛撐著手站起身,忙道:“延清公,你剛剛氣色好一點,陪主子這裏坐著說話。我和元長去觀楓樓。那幾個賊男女走了一個,您隻管拿我是問!”
幹隆的心緒一下子變得很煩亂,想到方才還和易瑛在秦淮河畔談心散步,頃刻之間又逢大變,竟爾被困高樓身陷重圍,倒像是自己親手斷送了她似的,說不出的一股滋味。因放下手中茶杯,說道:“朕也去看看!”尹繼善聽了無甚說得,但金鉷劉統勛聽幹隆方才回護易瑛,深恐他當場再赦易瑛,更令人難措手足。劉統勛正要勸阻,紀昀說道:“主子依著我說,不去為好。現下情勢如同水火,冰炭總歸難同爐!易瑛惡貫滿盈大罪滔天,該當如此下場——主上,這裏滿案奏摺文書,無論抽出哪一件,都比易瑛的案子要緊得多,您不值夜半三更到那裏,親眼看她受擒就死……”話未說完,幹隆已經向外走。隻好跟著出來。尹繼善快趕幾步出了琴詒堂天井外院,大聲道:“備馬!——把我平日騎的那匹ju花青也牽出來!”說著,便聽拱辰台方向三聲沉悶的午炮。已是深夜子正時牌了。
觀楓樓坐落在南京東門外約二裏之遙,沿通往明孝陵神道北側兩箭之遙。北邊山坡一株雜樹沒有,甬道南側一漫下坡,坡下嶺上全是枝繁葉茂的楓林。秋日葉老,登山四望,猶如淹在紅海之中,赤cháo翻湧葉聲如山呼海嘯,灌人心目,神道兩旁丈許高的石馬石羊石象石翁仲像海中遊泳的怪獸礁石時起時伏若隱若現,東望長江,浩浩煙水極目天際,西瞻金陵龍盤虎踞堅穩沉實。袁枚遊此勝景,因見無亭閣點綴,特特籌金建了這座“觀楓樓”,雕甕插天重閣玉宇,上設亮亭,周環迴廊,高矗在萬頃楓林之中蔚為大觀。
紀昀暗中咬了一下嘴唇,說聲“是”,沒敢再饒舌。劉統勛卻道:“皇上也應遵道,也是依三綱五常仁教義正,這萬裏江山世界才治得好。以臣布置,易瑛就是插上雙翅,恐也難逃出南京。臣切盼皇上以公天下之心剖理此案,不為易瑛巧言花語所動。”紀昀這才憋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道是無情還有情嘛。孔盂之道,源於仁,仁呢?自人之側隱而來,還是個“情’。有時,人情就是天理。”幹隆不動聲色反駁兩個臣子,“你們不要以為朕是個濫好人。殺劉康、喀爾欽,還有前頭的諾敏,年羹堯,山東的齊氏,朕都參與其事,還有後頭的高恆、錢度,恐也難逃王綱。但易瑛其人,有可恕之情。”
“易瑛兩次嘯聚,三次聚眾造反,傳布邪教蠱惑民心,劫掠府庫,擅殺職官。犯的十惡大罪,這樣的巨寇,自三藩之亂後僅見,斷無可恕之情?”劉統勛聽聽,幹隆的話怎麽說都是開脫易瑛的意思,輕咳一聲,在椅上躬身說道,“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禮就是上下之序有定不紊。臣以為即使易瑛不能生擒,也必要挫骨揚灰,以為後者儆戒。赦掉易瑛,以後部議謀逆大罪,刑部何所措辭以奏天聽?”
他雖體氣衰弱,精神也顯得委頓,但這話說得毫不容讓,字字鏗鏹擲地有聲,幹隆也不禁點頭,說道:“延清說得有理。易瑛現在能否落網尚在兩可之間。但以朕思量,她有可恕可赦之情。”
劉統勛紀昀,連同嫣紅、英英都用目光注視幹隆。
“她沒有立號稱王,沒有攻城占府,沒有想奪江山稱帝的心,造反僅為自保。與尋常反賊有所不同。”幹隆說道,“朕……和她談了很多,原是一個無罪良善女子,被逼受迫一步一步身陷大罪,這又是一條;這樣的人上山扯旗放炮,地方官,當地縉紳有罪,朝廷也要分擔一點幹係,朕也為她分一點責。自從山東河南流竄兩江以來,她沒有再行起事作亂,言談之中,頗有悔罪向化之心,這又是一條。幾次三番與朕陌路相逢,這次覿麵相交,也沒存加害之心,既有福緣見朕,良久良語,毫無冒犯,這也是她的福緣。昔日曾靜張熙,懷邪書於說嶽鍾麟起兵造反,論起心地,曾靜之惡遠過易瑛,先帝不但不誅,而且授職加官。難道先帝也錯了?拿人為什麽?還是怕她造反,審訊刑罰為什麽?也為的‘以敬效尤’。她不造反,也沒人‘效尤’,怎麽不可恕赦?”
這純粹是強詞奪理,巧言令色出脫易瑛了。盡自幹隆信口雌黃,兩個人反覺更難措詞駁回。劉統勛咽了口唾液,幹隆自己親自為易瑛分“罪”,臣子還有什麽話說?紀昀卻道:“天作孽猶可道,自作孽不可道。易瑛大逆作反,公然抗拒天兵,乃是自作孽!皇上即位之初,即下旨誅戮曾靜張熙。今日又要赦易瑛援引此例,臣不能明白。”
“易瑛是天作孽在前,被逼自作孽在後。”幹隆一笑,說道,“這真有點坐而論道的意味了。你是不信理學的,朕也甚厭理學家責人苛刻。先帝不殺曾靜,朕殺了。朕不殺易瑛,朕的兒子將來要殺,也由他去。”他為自己辯言奇思妙想得意,喝了一口茶,又復一笑。
劉統勛和紀昀還在搜尋道理說服幹隆,忽然外邊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眾人看時,卻是尹繼善匆匆進來,他臉上尚冒著細細油汗,也不及擦,向幹隆打個千兒,說道:“奴才給主子請安——易瑛,已經被圍在城東門外二裏的觀楓樓上了!”
幹隆心裏一沉,易瑛到底還是沒逃出劉統勛的手心。他似乎有點心慌意亂,又帶著莫名的惋惜,還有一絲既來之則安之的釋然,鬆弛地坐回椅中,說道:“起來吧。慢慢講不著急。現在情形怎麽樣?”尹繼善起身擦汗,說道:“她走東門逃跑。黃天霸的底線怕城外沒有布置,在東門裏邊動了手。可恨燕入雲臨陣倒戈助敵,黃家手下幾個人彈壓不住,在那裏一場混戰。黃天霸帶人搜烏衣巷和桃葉渡,怕她走水路,又到燕子磯提調水師封鎖過往船隻,見到報警趕去,十三太保黃富揚重傷,十二太保黃富名已經活活累死,青幫的人不分敵我亂打一氣,易瑛乘亂奪門出逃。幸虧城外歇駕亭駐軍接到了劉墉警報,一千多人四麵包圍,壓迫著易瑛五個人退到了觀楓樓,現在憑樓據守,抵死不肯投誠!”
“這個燕入雲真是無可救藥的混帳!”劉統勛兩手拍著椅把手,氣得臉色鐵青,“——餵不熟的狼羔子!劉墉在那裏督陣捕拿麽?——我要親自去一遭!”紀昀問道:“驚動了城裏百姓沒有?”尹繼善道:“沒有多大驚動。那裏居民本來稀少,又是夜裏,有幾個閑散遊人以為是打群架。想看熱鬧,守城門的兵士把他們擋回去了。”金鉷見劉統勛撐著手站起身,忙道:“延清公,你剛剛氣色好一點,陪主子這裏坐著說話。我和元長去觀楓樓。那幾個賊男女走了一個,您隻管拿我是問!”
幹隆的心緒一下子變得很煩亂,想到方才還和易瑛在秦淮河畔談心散步,頃刻之間又逢大變,竟爾被困高樓身陷重圍,倒像是自己親手斷送了她似的,說不出的一股滋味。因放下手中茶杯,說道:“朕也去看看!”尹繼善聽了無甚說得,但金鉷劉統勛聽幹隆方才回護易瑛,深恐他當場再赦易瑛,更令人難措手足。劉統勛正要勸阻,紀昀說道:“主子依著我說,不去為好。現下情勢如同水火,冰炭總歸難同爐!易瑛惡貫滿盈大罪滔天,該當如此下場——主上,這裏滿案奏摺文書,無論抽出哪一件,都比易瑛的案子要緊得多,您不值夜半三更到那裏,親眼看她受擒就死……”話未說完,幹隆已經向外走。隻好跟著出來。尹繼善快趕幾步出了琴詒堂天井外院,大聲道:“備馬!——把我平日騎的那匹ju花青也牽出來!”說著,便聽拱辰台方向三聲沉悶的午炮。已是深夜子正時牌了。
觀楓樓坐落在南京東門外約二裏之遙,沿通往明孝陵神道北側兩箭之遙。北邊山坡一株雜樹沒有,甬道南側一漫下坡,坡下嶺上全是枝繁葉茂的楓林。秋日葉老,登山四望,猶如淹在紅海之中,赤cháo翻湧葉聲如山呼海嘯,灌人心目,神道兩旁丈許高的石馬石羊石象石翁仲像海中遊泳的怪獸礁石時起時伏若隱若現,東望長江,浩浩煙水極目天際,西瞻金陵龍盤虎踞堅穩沉實。袁枚遊此勝景,因見無亭閣點綴,特特籌金建了這座“觀楓樓”,雕甕插天重閣玉宇,上設亮亭,周環迴廊,高矗在萬頃楓林之中蔚為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