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說笑話了不是?”馬二侉子道:“連磚我也送爺了——這瓦是假的,漢瓦檔都是紅硃砂抹底兒,作假的不懂,上的黃漆,倒是這塊秦磚,用來作個硯什麽的,底下有字兒,上頭雕個蟾蜍蹦塘花樣兒,配上紫檀木底座兒,立刻身價百倍!”易瑛道:“馬先生有學問!用磚作硯隻是個古意兒,使起來滲墨,其實中看不中用。”馬二侉子道:“你說的是漢墓磚。秦磚不滲墨。這其實是水漬泥浸了幾千年的澄泥硯料,比端硯還格外的有趣,研得下墨塊,而且能去掉墨中鬆油,寫出的字能入木三分,端硯就不成。”
幹隆一聽是假漢瓦,就遞給紀昀。笑道:“你這人很風趣。讀過書的吧?怎麽又做皇商?”馬二侉子笑道:“家父逼我讀《四書》,總背不過來,八股文寫起能把人憋死!倒喜愛讀點宋詞元曲之類,又似乎過目不忘。十八歲上童生考試還是忝居等外之末。爹把我按到院裏不知打了多少竹蔑子。有一回真打急了,我說‘三爺爺是進士,收受銀子罷了官,二叔叔鄉試舉人,選出來當縣令,攀結了個知府,知府貪賄,一查他老人家有份。當官要根子硬,朝裏有人好作官,咱們有麽?當官還要麵子硬,咱們皇商人家是虛麵子,當好官得賠銀子,是蝕本買賣,當貪官沒有根子麵子,就是倒黴蛋官兒——士農工商,商在四民裏頭有什麽丟人?聽說有一本什麽書裏說‘看破的,遁入商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您逼我性命麽?”
“看破的,遁入空門,不是‘商門’。”易瑛抿口兒笑道:“馬先生真有趣。”紀昀說道,“這是讀雜書入了魔道。作官有賢有愚有大有小有忠有jian,可以一筆抹倒麽?聰明才智用到正地方,還是比當錢串子商人好。”
“年老先生這話我不敢駁回,父親也是這話。我們府縣訓導、教諭也都罵我‘不是東西’。”馬二侉子說道,“就以‘不是東西’為題,逼我作時文,我寫了個破題,兩個老頭子就氣得吹鬍子瞪眼,再不管我了。”幹隆因笑問:“你怎麽寫的?”馬二侉子舔舔嘴唇,說道:
惟上智與下愚不移。此即‘南北’,不是東西也。冥頑不靈,朽木難雕,雖教諭亦不是東西,訓導亦不是東西!
幹隆紀昀略一品味,突然爆發一陣大笑。易瑛也笑彎了腰,說道:“好……好!訓導也不是東西,教諭也不是東西,大家都不是東西!”又嘆道:“真不知皇帝老子怎麽想的,偏用時文折騰讀書人。我們那裏有個老童生,考到鬍子白,終究連個秀才也沒撈上,惱了,寫了篇道情,說:‘讀書人最不濟,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作了欺人計。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是聖門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宋是哪一朝皇帝?案頭放高頭講章,店裏買新科利器。讀得來肩高背低,口角唏噓。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負光陰,一世裏白白昏迷。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雖說自嘲自解,畢竟說的也是實情。”紀昀想想自己當年苦苦鑽研講章墨卷,揣摩考題和試官意向,如今一點也用不上,不禁也笑,說道,“老先生這‘道情’,也真‘道’出其中真‘情’。時文不好用,康熙爺廢過的,仍舊恢復了。沒有別的好法子能替代它呀!”
幾個人說說笑笑,清秋月夜中金風慡人。幹隆已混忘了眼前這個易瑛是個屢次扯旗放炮公然造反的“逆賊”,不知不覺間竟又踅回到桃葉渡殘橋旁邊。望著秦淮河對岸與天上繁星銜連相接的燈光燭火,天上新月如鉤,不時被盪過的歌船搖成一片碎銀,幾個人仿佛突然意識到了什麽,沉默下來,隻有馬二侉子毫不知情由,猶自大說大笑,“二叔捐納候補,寫的竹枝詞,說‘宦海深沉不自由,談何容易稻粱謀。漠落旅舍塵蒙麵,匐匍衙參雨打頭。無fèng可鑽孤客惱,有差難遍上司愁。官廳首領時相見,仰望真同萬戶侯!’——您以為吃您的老腳皮是說不得的事?多少人還洋洋自得——‘我吃過年老爺子的肉!’上回見個遊擊,說‘金製台都賞過我一耳巴子!’那份驕人意態難描難畫著呢!”紀昀笑著還要說話,見幹隆和易瑛並肩站在岸堤上各自沉吟,便沒接話,馬二侉子便也不再言語。此地離喧囂鬧市已遠,槳聲水影彩燈紛呈中,隱隱聽ji女細若遊絲的歌聲傳來: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揖。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真箇六朝金粉,風韻絕俗萬載啊!……”幹隆慨嘆一聲說道,“錢塘cháo,秦淮月,發人思古之幽情,令人留連難以忘懷……”
易瑛怔怔望著天光水影,星澄月輝間微風拂衣,渾不覺心在何處,身為何物,點頭低沉他說道:“隆先生說的是。這裏確實是領略不盡的古今情思。秦淮興南京興。洪承疇占南京,頭一件先興復秦淮舊製;李製台大加修葺,尹製台又曲意拓展。一曲歌扇舞袖,纏頭金資十萬。這裏是有錢主兒的天堂。這河裏流的不是水,是香奩脂粉,是銀子,還有人的悲淚,離合悲愁……”
幹隆品味著她的話,久久才一笑,說道:“你沒有在這裏揮霍過麽?這是才子佳人風流聚會的地方兒,也是——你說的不錯——有錢人的天堂。不過,朝廷官員是不能到這裏來的,一是格於禁令,二者,要有錢,一年的養廉銀子不夠春宵一度的。”
……易玻沉默了一會,突然一笑。
“怎麽,我說的不對?”幹隆問道。
易瑛道:“不是不對。我是聽著,像是官府等因奉此的公文。”
“怎麽說?”
“比如說你是官,我有錢,我請你這裏揮霍,用得到你出那幾兩養廉銀子?”
“唔。”
“我有人命官司,債務帳麵糾紛,要靠你剖斷。你的話就是王法。替你花點錢還不是天經地義?”
“我明白了。”
易瑛笑道:“你未必能領略。那隻是個‘比方’。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道台呢?撫、藩、臬司呢?製台呢?——這是清官,贓官又是什麽光景?啊,隆先生,最富的還是官,不是商人,不是那些漆坊染坊機坊綢緞玉器藥材主兒。”幹隆道:“這話恐怕不確。清知府沒有十萬雪花銀,你說的是火耗歸公前頭的事。你已經知道我是貝勒。我的俸銀也沒有那許多。卞先生,有錢的還是你們。比如你,為迎駕一次捐資十萬。親王郡王比不上你。”
易瑛聽了隻是笑。
“你笑什麽?我說的不是?”
“我笑你說的是雍正爺手裏的事。幹隆爺如今又一變局,”易瑛笑道:“小起縣太爺,大到督撫,錢糧、法司、民政一手遮天。把上頭去掉,他就是一方諸侯,一方的‘皇帝’,手裏這麽大的權,想弄錢還不容易?”
幹隆一聽是假漢瓦,就遞給紀昀。笑道:“你這人很風趣。讀過書的吧?怎麽又做皇商?”馬二侉子笑道:“家父逼我讀《四書》,總背不過來,八股文寫起能把人憋死!倒喜愛讀點宋詞元曲之類,又似乎過目不忘。十八歲上童生考試還是忝居等外之末。爹把我按到院裏不知打了多少竹蔑子。有一回真打急了,我說‘三爺爺是進士,收受銀子罷了官,二叔叔鄉試舉人,選出來當縣令,攀結了個知府,知府貪賄,一查他老人家有份。當官要根子硬,朝裏有人好作官,咱們有麽?當官還要麵子硬,咱們皇商人家是虛麵子,當好官得賠銀子,是蝕本買賣,當貪官沒有根子麵子,就是倒黴蛋官兒——士農工商,商在四民裏頭有什麽丟人?聽說有一本什麽書裏說‘看破的,遁入商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您逼我性命麽?”
“看破的,遁入空門,不是‘商門’。”易瑛抿口兒笑道:“馬先生真有趣。”紀昀說道,“這是讀雜書入了魔道。作官有賢有愚有大有小有忠有jian,可以一筆抹倒麽?聰明才智用到正地方,還是比當錢串子商人好。”
“年老先生這話我不敢駁回,父親也是這話。我們府縣訓導、教諭也都罵我‘不是東西’。”馬二侉子說道,“就以‘不是東西’為題,逼我作時文,我寫了個破題,兩個老頭子就氣得吹鬍子瞪眼,再不管我了。”幹隆因笑問:“你怎麽寫的?”馬二侉子舔舔嘴唇,說道:
惟上智與下愚不移。此即‘南北’,不是東西也。冥頑不靈,朽木難雕,雖教諭亦不是東西,訓導亦不是東西!
幹隆紀昀略一品味,突然爆發一陣大笑。易瑛也笑彎了腰,說道:“好……好!訓導也不是東西,教諭也不是東西,大家都不是東西!”又嘆道:“真不知皇帝老子怎麽想的,偏用時文折騰讀書人。我們那裏有個老童生,考到鬍子白,終究連個秀才也沒撈上,惱了,寫了篇道情,說:‘讀書人最不濟,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作了欺人計。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是聖門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宋是哪一朝皇帝?案頭放高頭講章,店裏買新科利器。讀得來肩高背低,口角唏噓。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負光陰,一世裏白白昏迷。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雖說自嘲自解,畢竟說的也是實情。”紀昀想想自己當年苦苦鑽研講章墨卷,揣摩考題和試官意向,如今一點也用不上,不禁也笑,說道,“老先生這‘道情’,也真‘道’出其中真‘情’。時文不好用,康熙爺廢過的,仍舊恢復了。沒有別的好法子能替代它呀!”
幾個人說說笑笑,清秋月夜中金風慡人。幹隆已混忘了眼前這個易瑛是個屢次扯旗放炮公然造反的“逆賊”,不知不覺間竟又踅回到桃葉渡殘橋旁邊。望著秦淮河對岸與天上繁星銜連相接的燈光燭火,天上新月如鉤,不時被盪過的歌船搖成一片碎銀,幾個人仿佛突然意識到了什麽,沉默下來,隻有馬二侉子毫不知情由,猶自大說大笑,“二叔捐納候補,寫的竹枝詞,說‘宦海深沉不自由,談何容易稻粱謀。漠落旅舍塵蒙麵,匐匍衙參雨打頭。無fèng可鑽孤客惱,有差難遍上司愁。官廳首領時相見,仰望真同萬戶侯!’——您以為吃您的老腳皮是說不得的事?多少人還洋洋自得——‘我吃過年老爺子的肉!’上回見個遊擊,說‘金製台都賞過我一耳巴子!’那份驕人意態難描難畫著呢!”紀昀笑著還要說話,見幹隆和易瑛並肩站在岸堤上各自沉吟,便沒接話,馬二侉子便也不再言語。此地離喧囂鬧市已遠,槳聲水影彩燈紛呈中,隱隱聽ji女細若遊絲的歌聲傳來: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揖。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真箇六朝金粉,風韻絕俗萬載啊!……”幹隆慨嘆一聲說道,“錢塘cháo,秦淮月,發人思古之幽情,令人留連難以忘懷……”
易瑛怔怔望著天光水影,星澄月輝間微風拂衣,渾不覺心在何處,身為何物,點頭低沉他說道:“隆先生說的是。這裏確實是領略不盡的古今情思。秦淮興南京興。洪承疇占南京,頭一件先興復秦淮舊製;李製台大加修葺,尹製台又曲意拓展。一曲歌扇舞袖,纏頭金資十萬。這裏是有錢主兒的天堂。這河裏流的不是水,是香奩脂粉,是銀子,還有人的悲淚,離合悲愁……”
幹隆品味著她的話,久久才一笑,說道:“你沒有在這裏揮霍過麽?這是才子佳人風流聚會的地方兒,也是——你說的不錯——有錢人的天堂。不過,朝廷官員是不能到這裏來的,一是格於禁令,二者,要有錢,一年的養廉銀子不夠春宵一度的。”
……易玻沉默了一會,突然一笑。
“怎麽,我說的不對?”幹隆問道。
易瑛道:“不是不對。我是聽著,像是官府等因奉此的公文。”
“怎麽說?”
“比如說你是官,我有錢,我請你這裏揮霍,用得到你出那幾兩養廉銀子?”
“唔。”
“我有人命官司,債務帳麵糾紛,要靠你剖斷。你的話就是王法。替你花點錢還不是天經地義?”
“我明白了。”
易瑛笑道:“你未必能領略。那隻是個‘比方’。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道台呢?撫、藩、臬司呢?製台呢?——這是清官,贓官又是什麽光景?啊,隆先生,最富的還是官,不是商人,不是那些漆坊染坊機坊綢緞玉器藥材主兒。”幹隆道:“這話恐怕不確。清知府沒有十萬雪花銀,你說的是火耗歸公前頭的事。你已經知道我是貝勒。我的俸銀也沒有那許多。卞先生,有錢的還是你們。比如你,為迎駕一次捐資十萬。親王郡王比不上你。”
易瑛聽了隻是笑。
“你笑什麽?我說的不是?”
“我笑你說的是雍正爺手裏的事。幹隆爺如今又一變局,”易瑛笑道:“小起縣太爺,大到督撫,錢糧、法司、民政一手遮天。把上頭去掉,他就是一方諸侯,一方的‘皇帝’,手裏這麽大的權,想弄錢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