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與妻書+方燒臘+曹冰粉+喬涼粉+麗人行 作者:盛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別後的這些日子也一天一天地過來了,人的生命力永遠比自己想像的來得強韌。她也並沒有從此了無歡容,更沒有矯情到一日一日消瘦。隻是知道,上海,再也沒有那個人的影子了。這樣的情緒,作為張家的女子來說,要說不可承受,隻怕要笑掉人家的大牙。這樣的一點遺憾,作為1940年孤島一般的上海,破船一般的中國,作為螻蟻一樣無聲無息死掉的大批人來說,不但無關痛癢,簡直就是奢侈。可是,可是,無論這樣的情緒多麽輕如鴻毛,無關家國,仍然是痛的,清清楚楚的痛。
即使,遭遇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是,1937年12月13日,很不幸,若蓮在南京。換個說法,很幸運,她居然從那一天的南京回到了上海。全須全尾地回到了上海。她之所以可以象個奇蹟一般地回來,除了老天著實眷顧以外,還全賴劉勇。
那一年,若蓮在南京陪伴馮先生。劉勇得到憐卿送來的關於南京日危的消息後,沒有托人去接,而是親身趕了去。進城第二天就遇城破。他能救走若蓮而沒有和她一塊葬身在那人間地獄,是異數中的異數。事後,當他們出現在憐卿麵前時,憐卿震驚多於驚喜,足足愣了五分鍾才和若蓮抱頭痛哭。兩個四十餘歲的女人就那樣坐在地上,相對嚎啕。作為一個非當事人,憐卿對那座城裏發生的一切算是了解得很多的了。可是——不管怎麽多,仍然無法想像那一切。那一切逼得若蓮幾乎要染上鴉片癮。她幾乎必須要靠了吞雲吐霧才能入睡的時候,劉勇搬了進來。他默默地把被子鋪在她的身側,收了她的菸具,握住她的一隻手。
若蓮握緊那隻幹燥穩定,掌心有一層薄繭的大手,再一次哭了出來。撕心裂肺,狼一樣。全沒有了平日裏的淡定堅強。哭得累了,終於睡去。幾年來,她還是常常被惡夢糾纏,但是,在夢裏,在血汙與屍體之間蟲豸一樣扭曲著前行的時候,掌心那一縷溫暖總能讓她醒來。
可就算是這樣,若蓮仍然不曾忘記李子明。她也沒有打算忘記李子明。
第25章
上海發生的一切,落在給給小鳳仙的家書上,卻總是“一切安好”四字。若蓮的簪花小楷在紅格的信紙上非常好看,一個一個字列起來,說的盡是上海風物,日常起居,新家的陳設,店裏的事情。也說時局,時局不好到已成亂世,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無需隱瞞也隱瞞不了。可一句時局不好,一句亂世苟安和實實在在的經歷是兩回事情。也說劉勇,家中大事小事都全賴了他。若蓮終究不是得道的神仙,字裏行間,對劉勇的依賴時有流露。這種依賴和小鳳仙前麵十幾年間接觸到的若蓮很不一樣,不一樣到了她都隱隱有點擔憂。可是,這樣的擔憂決不敢形諸於色——隔著山又隔著海,若讓母親警覺到自己的擔憂,唯一的可能是以後的信中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情緒流露。
小鳳仙的信也一樣,滿紙都是異域風情,對新世界充滿好奇,充滿熱望。一封一封信寫來厚厚一疊,編成一冊可以作為域外遊記出版。隻有看了又看才能在字縫裏發現一點點蛛絲馬跡:到得那邊不久,似乎寧平的診所就在經濟大蕭條中宣告破產——他的一批醫療設備是貸款買的。寧秀的孩子生了病——說是不算什麽大問題,可在四五年的信裏都沒有聽到痊癒的消息。就象小鳳仙不敢驚動若蓮一樣,若蓮也不敢驚動她,甚至不敢額外地多寄錢過去——生怕露出一星半點察覺的跡象,那邊就隻會寄來花好月圓的他鄉風物誌。
隻有彼此硬起心腸,隻有雙雙相信對方可以應付。
不過,相對於若蓮來說,小鳳仙的日子真是要好過許多。雖然,最初的幾年也有幾乎捱不下去的絕望感——一定要到了國外才會明白自己的一口以為已經相當流利的英文是多麽的破,一定要被洋鬼子欺負幾回之後才會明白他們不流行溫良謙恭讓,一定要離開母親了之後才會明白原來自己愛她想她比自己以為的要多得多,一定要真正失戀幾回才會明白勸別人的時候容易落到自己頭上時該哭該痛該輾轉反側一樣也少不了,一定要吃虧上當損失了錢財以後才會明白通財之義見諸於《水滸》而絕不該見諸於活生生的現實,尤其是單身少女的現實生活。
這最後的一點尤其尤其尤其可怕。前麵的都還是依靠心靈強大可以慢慢解決的問題,這最後一點,搞不好就要命。幸得李子明的款項是一月一寄,也幸得憐卿給的那一匣子金條小鳳仙老是覺得是代人保管,並不敢動,一到地頭就存進銀行。可是,也正是這一匣子金條差點害得小鳳仙差點去跳海——她存款的那家銀行幾乎破產。在等待消息的那段日子裏,小小年紀的她愣是逼出了鬢邊白髮。也是年紀小,如果是若蓮定不會如此,錢財再大,大不過性命去。
這所有的所有當然不會在寫回家的信裏漏出隻言片語,打落牙齒和血吞了就是。小鳳仙就這樣跌跌撞撞地長大,一天更比一天強壯一點。她慢慢強壯到可以幫寧平寧秀一把手,強壯到拳打腳踢撐開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小天空,強壯到——想要承擔母親。
小鳳仙之所以在烽火連天的日子裏迫不及待地想要歸國,乃是雪菲的信裏不經意地流露出了若蓮曾吸食鴉片,由於是不小心說漏了的,也就語焉不詳,也就越看越令遊子心驚。和若蓮信中逐日逐日對劉勇漸漸深起來的依賴結合,小鳳仙恨不得下一秒就站在家中。她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青澀小少女,她已經懂得了計劃安排。她打定主意,到得家中,如確認不妥,立刻帶母親離開上海,必要時可以使用非常手段。
即使,遭遇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是,1937年12月13日,很不幸,若蓮在南京。換個說法,很幸運,她居然從那一天的南京回到了上海。全須全尾地回到了上海。她之所以可以象個奇蹟一般地回來,除了老天著實眷顧以外,還全賴劉勇。
那一年,若蓮在南京陪伴馮先生。劉勇得到憐卿送來的關於南京日危的消息後,沒有托人去接,而是親身趕了去。進城第二天就遇城破。他能救走若蓮而沒有和她一塊葬身在那人間地獄,是異數中的異數。事後,當他們出現在憐卿麵前時,憐卿震驚多於驚喜,足足愣了五分鍾才和若蓮抱頭痛哭。兩個四十餘歲的女人就那樣坐在地上,相對嚎啕。作為一個非當事人,憐卿對那座城裏發生的一切算是了解得很多的了。可是——不管怎麽多,仍然無法想像那一切。那一切逼得若蓮幾乎要染上鴉片癮。她幾乎必須要靠了吞雲吐霧才能入睡的時候,劉勇搬了進來。他默默地把被子鋪在她的身側,收了她的菸具,握住她的一隻手。
若蓮握緊那隻幹燥穩定,掌心有一層薄繭的大手,再一次哭了出來。撕心裂肺,狼一樣。全沒有了平日裏的淡定堅強。哭得累了,終於睡去。幾年來,她還是常常被惡夢糾纏,但是,在夢裏,在血汙與屍體之間蟲豸一樣扭曲著前行的時候,掌心那一縷溫暖總能讓她醒來。
可就算是這樣,若蓮仍然不曾忘記李子明。她也沒有打算忘記李子明。
第25章
上海發生的一切,落在給給小鳳仙的家書上,卻總是“一切安好”四字。若蓮的簪花小楷在紅格的信紙上非常好看,一個一個字列起來,說的盡是上海風物,日常起居,新家的陳設,店裏的事情。也說時局,時局不好到已成亂世,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無需隱瞞也隱瞞不了。可一句時局不好,一句亂世苟安和實實在在的經歷是兩回事情。也說劉勇,家中大事小事都全賴了他。若蓮終究不是得道的神仙,字裏行間,對劉勇的依賴時有流露。這種依賴和小鳳仙前麵十幾年間接觸到的若蓮很不一樣,不一樣到了她都隱隱有點擔憂。可是,這樣的擔憂決不敢形諸於色——隔著山又隔著海,若讓母親警覺到自己的擔憂,唯一的可能是以後的信中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情緒流露。
小鳳仙的信也一樣,滿紙都是異域風情,對新世界充滿好奇,充滿熱望。一封一封信寫來厚厚一疊,編成一冊可以作為域外遊記出版。隻有看了又看才能在字縫裏發現一點點蛛絲馬跡:到得那邊不久,似乎寧平的診所就在經濟大蕭條中宣告破產——他的一批醫療設備是貸款買的。寧秀的孩子生了病——說是不算什麽大問題,可在四五年的信裏都沒有聽到痊癒的消息。就象小鳳仙不敢驚動若蓮一樣,若蓮也不敢驚動她,甚至不敢額外地多寄錢過去——生怕露出一星半點察覺的跡象,那邊就隻會寄來花好月圓的他鄉風物誌。
隻有彼此硬起心腸,隻有雙雙相信對方可以應付。
不過,相對於若蓮來說,小鳳仙的日子真是要好過許多。雖然,最初的幾年也有幾乎捱不下去的絕望感——一定要到了國外才會明白自己的一口以為已經相當流利的英文是多麽的破,一定要被洋鬼子欺負幾回之後才會明白他們不流行溫良謙恭讓,一定要離開母親了之後才會明白原來自己愛她想她比自己以為的要多得多,一定要真正失戀幾回才會明白勸別人的時候容易落到自己頭上時該哭該痛該輾轉反側一樣也少不了,一定要吃虧上當損失了錢財以後才會明白通財之義見諸於《水滸》而絕不該見諸於活生生的現實,尤其是單身少女的現實生活。
這最後的一點尤其尤其尤其可怕。前麵的都還是依靠心靈強大可以慢慢解決的問題,這最後一點,搞不好就要命。幸得李子明的款項是一月一寄,也幸得憐卿給的那一匣子金條小鳳仙老是覺得是代人保管,並不敢動,一到地頭就存進銀行。可是,也正是這一匣子金條差點害得小鳳仙差點去跳海——她存款的那家銀行幾乎破產。在等待消息的那段日子裏,小小年紀的她愣是逼出了鬢邊白髮。也是年紀小,如果是若蓮定不會如此,錢財再大,大不過性命去。
這所有的所有當然不會在寫回家的信裏漏出隻言片語,打落牙齒和血吞了就是。小鳳仙就這樣跌跌撞撞地長大,一天更比一天強壯一點。她慢慢強壯到可以幫寧平寧秀一把手,強壯到拳打腳踢撐開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小天空,強壯到——想要承擔母親。
小鳳仙之所以在烽火連天的日子裏迫不及待地想要歸國,乃是雪菲的信裏不經意地流露出了若蓮曾吸食鴉片,由於是不小心說漏了的,也就語焉不詳,也就越看越令遊子心驚。和若蓮信中逐日逐日對劉勇漸漸深起來的依賴結合,小鳳仙恨不得下一秒就站在家中。她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青澀小少女,她已經懂得了計劃安排。她打定主意,到得家中,如確認不妥,立刻帶母親離開上海,必要時可以使用非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