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朔接過虎符收好,從懷裏拿出一封信遞給宋瑜,“將軍,這是殿下的密信,殿下吩咐我在合適的時候交給將軍。”
宋瑜急忙接過展開,閱完信,他神情一重,“溫朔,殿下說三日後就是攻城之期?”
溫朔點頭,“三日後,總守潼關的歸西會出兵北上,和我大軍合攏進攻軍獻城。有唐石將軍戍守堯水,可保後方無憂。”
如今大靖在北秦手中的城池隻有軍獻和雲景兩城,太子集全力進攻軍獻,難道是要放棄雲景?
“努昊領了五萬騎兵增援鮮於煥,我們若用所有兵力進攻軍獻,那鄴城……”戍守鄴城的是靖安侯君,皇室和帝家淵源糾葛頗深,嘉寧帝對靖安侯君帝梓元一直態度不明,是以宋瑜這話也問得頗為迂迴。
果不其然,宋瑜瞧見溫朔眉頭一皺。
“將軍不用擔心,鄴城有靖安侯君在,出不了事。”
見溫朔不願多言,宋瑜也是個聰明人,隻問:“那殿下何時回來,三日後的攻城戰……”
滿西北皆知,自施元朗亡於軍獻城後,太子對親手奪回軍獻便有著常人難以撼動的執著。
“將軍不必擔心,殿下有言,三日後統禦三軍進攻軍獻的統帥必定歸來。”
宋瑜得到了溫朔的保證,滿意地走出營帳回城布兵。
大帳內溫朔麵上的神色卻不如麵對宋瑜時的淡定自如。他望向帳中沙盤上鄴城的方向,心底的疑惑和擔憂一日比一日更甚。
殿下每一道旨意都劍指軍獻城,卻唯獨沒有派兵支援鄴城的打算。如今鄴城不過五萬殘兵,如何抵擋鮮於煥十二萬虎狼之師?
就連溫朔也不知道,在太子戍守鄴城、帝梓元昏迷不醒下,誰會是那個三日後統禦三軍奪回軍獻城的統帥。
青南城。
城主府內,長青送走了問診的大夫,在書房外走來走去愁眉不展。他素來心性堅定,若不是發生的事太多,也不至於如此焦急。
鄴城被鮮於煥十二萬大軍包圍,溫朔拿著太子的虎符帶走了帝家八萬大軍卻沒有支援鄴城,反而直奔山南。對長青而言保住有苑書戍守的鄴城絕對比奪回軍獻城更重要,可帝梓元自鄴城回來後一直昏睡,他隻是帝梓元的侍衛,根本無法左右大局。
說來也奇怪,請來的大夫都言帝梓元傷情已好轉,就算不能運功,也不至於一直昏睡不醒。
迴廊上,吉利端著藥盅走過來。他受太子令留在帝梓元身邊,平日裏和長青井水不犯河水。
這一次,長青卻把他攔在的書房外。
“吉利公公,太子殿下究竟有何打算?”長青性子木訥,不善和宮廷中人打交道,倒也問得直接。
吉利眉毛一挑,推開長青的手,“殿下的用意,豈是我等可以窺探。”不同的人教出不同的性子,吉利教訓長青教訓得一板一眼。
長青被這話堵得不行,卻也沒墮了帝梓元平日裏的調教,他看向吉利,“吉利公公,你守在我們侯君身邊做什麽,如今鄴城情勢危急,怎麽看都是太子殿下更需要你保護。”
吉利被抓住了痛腳,他眯著眼朝長青看去:“長青,你不要忘了那七位準宗師的存在,就憑你一人能擋住他們?殿下讓我留下侯君身邊自然有他的道理。”
長青麵色一變,虎嘯山上的大戰歷歷在目,他神情凝重,任由吉利推開他走進了帝梓元的書房。
房內,吉利為帝梓元服下湯藥,神情複雜地嘆了口氣。
整個西北風雨欲來,第二日,在帝梓元書房外守候了一日的長青又攔住了吉利,這一回大有不問出個結果誓不罷休的勁頭。
“吉利,殿下和苑書還在鄴城,他們五萬殘兵如何對抗十二萬大軍,殿下到底有什麽打算?”
“都說了殿下自有主張,你一個侍衛關心這麽多幹什麽!”吉利皺著眉,不耐煩擺手,就要躲開長青往書房裏去。
“長青不能問……”
吱呀聲響,清冷的聲音在兩人身後響起,沉寂了數日的書房被人從裏頭打開。
兩人愣愣地迴轉頭去。
“那本侯呢?”
帝梓元一身青衣,眼深如墨,看著吉利如是問。
第四十二章
帝梓元醒了,決戰前日帝梓元竟然毫無預兆的醒了。
用如今的話說,這叫幸福來得實在有點兒太突然。
迴廊上的兩人一下子沒回過神,盯著帝梓元半晌沒出聲。
“怎麽?韓燁讓溫朔帶走了本侯八萬大軍,本侯連過問一句的資格都沒有?”
帝梓元倚在門邊,眼微微上挑,看著吉利的眼底帶著淡淡的威壓。
吉利端著藥盅的手一抖,腿一軟半跪於地,“吉利不敢。”
吉利眼觀鼻鼻觀心,大氣都不敢出,直到帝梓元踩著黑紋鎏金長靴行到他麵前。沉木托盤上的藥盅被一雙修長的手端走,他聽見藥蓋被人揭開,甘苦的藥味瀰漫在院子裏。
帝梓元將藥一飲而盡,把藥盅拿在手裏把玩,“說吧,韓燁到底有什麽打算,他把你留在本侯身邊,難道還真隻是為了每日為本侯端藥送茶不成?”
聽見帝梓元此話,杵在一旁的長青不由得一愣,望向吉利神情帶了點兒微妙,他還真以為這個脾氣倔強又張牙舞爪的小太監被派來也就是端端藥倒倒茶什麽的。
卻不想帝梓元話音落定,吉利已經站起了身,他神色一正,從懷裏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遞到帝梓元麵前,“侯君,這是殿下的旨意。”
這話一出,帝梓元眉毛一挑,眼底的訝異顯而易見。
自她恢復帝梓元的身份後,韓燁對她,還從未用過“旨意”二字。
她接過信展開,神情漸漸凝重,抬眼看向吉利聲音微沉:“太子讓本侯統領三軍攻下軍獻城?”
“是,侯君。您在虎嘯山裏受傷太重,殿下決定代替您留守鄴城,半月前殿下已調令歸西將軍前往山南城和溫朔公子匯合,奴才臨行前殿下有吩咐,若侯君您在決戰前醒來,便讓我將此信交予侯君。侯君不用擔心,調令三軍的虎符殿下已經交給了溫朔公子,如今小公子正在山南城等您。”
“那鄴城呢?他讓溫朔帶走八萬帝家軍馳援山南,鄴城隻剩下五萬殘兵守城。就算他韓燁手眼通天,難道還能以一己之軀抵擋鮮於煥十二萬虎狼之師?”
帝梓元神色冷沉,把韓燁的密信揉成一團扔在地上一腳踩過,蒼白的麵色泛出大病未愈的cháo紅,眼底的怒意澎湃而出,“他想做什麽,逞什麽英雄,他要當第二個安寧不成!長青,備馬!點齊城中剩餘兵士,隨我即刻北上,修書給溫朔,讓他調三萬兵力馳援鄴城。”
帝梓元說著抬步就朝院外走,她足下生風,攔都攔不住。
若不是吉利有準宗師的武力值,怕是已經被帝梓元這股駭人的氣勢逼得潰不成軍。他連走兩步,堪堪壓下心神急忙攔住帝梓元:“侯君息怒,侯君留步。”見帝梓元狀若未聞,他高聲道:“侯君,殿下調了堯水城唐石將軍的六萬大軍去鄴城!”
帝梓元腳步頓住,她負手於身後,眉頭高高皺起,“唐石?韓燁調了堯水城的大軍?”
“是。”吉利急忙回:“殿下已修書去往堯水城,向唐將軍言明戍守鄴城的是殿下自己,並令唐將軍領兵馳援。”
帝梓元眼一眯,知道韓燁此舉的用意,唐石是嘉寧帝的人,他不會調兵救援自己,卻一定不敢怠慢韓燁的生死。
見帝梓元冷靜下來,吉利行了兩步立到她麵前,“侯君,臨行前殿下讓我給您帶句話。”
“說。”
吉利朝仍有怒意的帝梓元看去,正了正聲音才緩緩開口:“殿下讓奴才轉告您,鄴城裏不僅有苑書將軍,還有五萬守兵和三萬大靖百姓,他不會把這八萬人的性命當兒戲。殿下說他會守住鄴城,把北秦人從雲景城內驅逐出去,隻願侯君您能以大局為重,前往山南城接掌三軍。”
吉利向帝梓元行下一禮,“侯君,殿下讓我問您,可還記得數月前在青南城和他的約定,殿下言他必不負當初所約,也請侯君守諾,奪回軍獻,以全他和施老將軍的師徒之義。”
三個月前,韓燁在青南城和帝梓元約定,這場戰爭結束之時決不讓軍獻、雲景兩城留在北秦之手。
“唐石當真領兵去了鄴城?”帝梓元看向吉利,眼底的質問猶若明鏡。
若唐石已領軍前往,韓燁便有和鮮於煥一戰的兵力,鄴城之危可解。待她拿下軍獻城再去馳援也不算遲。
“事關一城之危、殿下生死,吉利不敢妄言。”吉利眼底一派坦蕩,“隻是此事事關重大,唐石將軍北上會造成東部守軍減弱,殿下有吩咐,除了侯君,任何人皆不能言。”
見帝梓元沉默不語,吉利又道:“侯君,再有一日就是軍獻城決戰之期,此去山南城尚有百裏,非一日不可達……”
“他既代替我戍守鄴城奪回雲景,那本侯便替他拿回軍獻。長青,備馬,即刻啟程前往軍獻城。”帝梓元朝吉利擺手,轉身朝書房走去。
一刻之後,一隊人馬從青南城而出一路向北而去。
帝梓元一騎當先,她銀白的盔甲沐在陽光下折she出耀眼又霸道的光芒。鐵騎踏過青南山,帝梓元握住韁繩,抬眼望向青南山下埋著八萬帝家軍的巨大墳塚。
又是一年寒冬過去,當年的累累白骨如今已化作腐朽,不屈的帝家旌旗也早已深埋地底,歲月的年輪把當年那段悲烈無比的歷史掩埋在這座大山深處。
安寧的墓碑矗立在帝家軍的墳塚旁,安靜而執著的守候著。
歷經無數道戰火的百年城池在帝梓元身後聳立,這一刻,她突然明白一年前安寧選擇長眠於此的真正原因。
或許直到那場戰爭的最後一刻,安寧不是不可以活,隻是她選擇了戰死在青南山亡於疆場。那時的安寧,以一個大靖公主的血性和鮮血在向帝家請罪,為韓家救贖。
北風呼嘯而過,帝梓元眼底染上莫名的濕意。
這麽多年,帝梓元一直無比孤單地走在這條復仇的道路上,她從來沒有想過,當年那場劫難毀掉的不止是她帝梓元的一生。韓燁和安寧又何嚐不是……他們陪她走在這場十年仇怨輪迴裏,從未遠離。
“你問我究竟想要什麽,天下?權位?人心?都不是。這世上,我隻求你一個帝梓元。”
宋瑜急忙接過展開,閱完信,他神情一重,“溫朔,殿下說三日後就是攻城之期?”
溫朔點頭,“三日後,總守潼關的歸西會出兵北上,和我大軍合攏進攻軍獻城。有唐石將軍戍守堯水,可保後方無憂。”
如今大靖在北秦手中的城池隻有軍獻和雲景兩城,太子集全力進攻軍獻,難道是要放棄雲景?
“努昊領了五萬騎兵增援鮮於煥,我們若用所有兵力進攻軍獻,那鄴城……”戍守鄴城的是靖安侯君,皇室和帝家淵源糾葛頗深,嘉寧帝對靖安侯君帝梓元一直態度不明,是以宋瑜這話也問得頗為迂迴。
果不其然,宋瑜瞧見溫朔眉頭一皺。
“將軍不用擔心,鄴城有靖安侯君在,出不了事。”
見溫朔不願多言,宋瑜也是個聰明人,隻問:“那殿下何時回來,三日後的攻城戰……”
滿西北皆知,自施元朗亡於軍獻城後,太子對親手奪回軍獻便有著常人難以撼動的執著。
“將軍不必擔心,殿下有言,三日後統禦三軍進攻軍獻的統帥必定歸來。”
宋瑜得到了溫朔的保證,滿意地走出營帳回城布兵。
大帳內溫朔麵上的神色卻不如麵對宋瑜時的淡定自如。他望向帳中沙盤上鄴城的方向,心底的疑惑和擔憂一日比一日更甚。
殿下每一道旨意都劍指軍獻城,卻唯獨沒有派兵支援鄴城的打算。如今鄴城不過五萬殘兵,如何抵擋鮮於煥十二萬虎狼之師?
就連溫朔也不知道,在太子戍守鄴城、帝梓元昏迷不醒下,誰會是那個三日後統禦三軍奪回軍獻城的統帥。
青南城。
城主府內,長青送走了問診的大夫,在書房外走來走去愁眉不展。他素來心性堅定,若不是發生的事太多,也不至於如此焦急。
鄴城被鮮於煥十二萬大軍包圍,溫朔拿著太子的虎符帶走了帝家八萬大軍卻沒有支援鄴城,反而直奔山南。對長青而言保住有苑書戍守的鄴城絕對比奪回軍獻城更重要,可帝梓元自鄴城回來後一直昏睡,他隻是帝梓元的侍衛,根本無法左右大局。
說來也奇怪,請來的大夫都言帝梓元傷情已好轉,就算不能運功,也不至於一直昏睡不醒。
迴廊上,吉利端著藥盅走過來。他受太子令留在帝梓元身邊,平日裏和長青井水不犯河水。
這一次,長青卻把他攔在的書房外。
“吉利公公,太子殿下究竟有何打算?”長青性子木訥,不善和宮廷中人打交道,倒也問得直接。
吉利眉毛一挑,推開長青的手,“殿下的用意,豈是我等可以窺探。”不同的人教出不同的性子,吉利教訓長青教訓得一板一眼。
長青被這話堵得不行,卻也沒墮了帝梓元平日裏的調教,他看向吉利,“吉利公公,你守在我們侯君身邊做什麽,如今鄴城情勢危急,怎麽看都是太子殿下更需要你保護。”
吉利被抓住了痛腳,他眯著眼朝長青看去:“長青,你不要忘了那七位準宗師的存在,就憑你一人能擋住他們?殿下讓我留下侯君身邊自然有他的道理。”
長青麵色一變,虎嘯山上的大戰歷歷在目,他神情凝重,任由吉利推開他走進了帝梓元的書房。
房內,吉利為帝梓元服下湯藥,神情複雜地嘆了口氣。
整個西北風雨欲來,第二日,在帝梓元書房外守候了一日的長青又攔住了吉利,這一回大有不問出個結果誓不罷休的勁頭。
“吉利,殿下和苑書還在鄴城,他們五萬殘兵如何對抗十二萬大軍,殿下到底有什麽打算?”
“都說了殿下自有主張,你一個侍衛關心這麽多幹什麽!”吉利皺著眉,不耐煩擺手,就要躲開長青往書房裏去。
“長青不能問……”
吱呀聲響,清冷的聲音在兩人身後響起,沉寂了數日的書房被人從裏頭打開。
兩人愣愣地迴轉頭去。
“那本侯呢?”
帝梓元一身青衣,眼深如墨,看著吉利如是問。
第四十二章
帝梓元醒了,決戰前日帝梓元竟然毫無預兆的醒了。
用如今的話說,這叫幸福來得實在有點兒太突然。
迴廊上的兩人一下子沒回過神,盯著帝梓元半晌沒出聲。
“怎麽?韓燁讓溫朔帶走了本侯八萬大軍,本侯連過問一句的資格都沒有?”
帝梓元倚在門邊,眼微微上挑,看著吉利的眼底帶著淡淡的威壓。
吉利端著藥盅的手一抖,腿一軟半跪於地,“吉利不敢。”
吉利眼觀鼻鼻觀心,大氣都不敢出,直到帝梓元踩著黑紋鎏金長靴行到他麵前。沉木托盤上的藥盅被一雙修長的手端走,他聽見藥蓋被人揭開,甘苦的藥味瀰漫在院子裏。
帝梓元將藥一飲而盡,把藥盅拿在手裏把玩,“說吧,韓燁到底有什麽打算,他把你留在本侯身邊,難道還真隻是為了每日為本侯端藥送茶不成?”
聽見帝梓元此話,杵在一旁的長青不由得一愣,望向吉利神情帶了點兒微妙,他還真以為這個脾氣倔強又張牙舞爪的小太監被派來也就是端端藥倒倒茶什麽的。
卻不想帝梓元話音落定,吉利已經站起了身,他神色一正,從懷裏掏出一封信恭恭敬敬遞到帝梓元麵前,“侯君,這是殿下的旨意。”
這話一出,帝梓元眉毛一挑,眼底的訝異顯而易見。
自她恢復帝梓元的身份後,韓燁對她,還從未用過“旨意”二字。
她接過信展開,神情漸漸凝重,抬眼看向吉利聲音微沉:“太子讓本侯統領三軍攻下軍獻城?”
“是,侯君。您在虎嘯山裏受傷太重,殿下決定代替您留守鄴城,半月前殿下已調令歸西將軍前往山南城和溫朔公子匯合,奴才臨行前殿下有吩咐,若侯君您在決戰前醒來,便讓我將此信交予侯君。侯君不用擔心,調令三軍的虎符殿下已經交給了溫朔公子,如今小公子正在山南城等您。”
“那鄴城呢?他讓溫朔帶走八萬帝家軍馳援山南,鄴城隻剩下五萬殘兵守城。就算他韓燁手眼通天,難道還能以一己之軀抵擋鮮於煥十二萬虎狼之師?”
帝梓元神色冷沉,把韓燁的密信揉成一團扔在地上一腳踩過,蒼白的麵色泛出大病未愈的cháo紅,眼底的怒意澎湃而出,“他想做什麽,逞什麽英雄,他要當第二個安寧不成!長青,備馬!點齊城中剩餘兵士,隨我即刻北上,修書給溫朔,讓他調三萬兵力馳援鄴城。”
帝梓元說著抬步就朝院外走,她足下生風,攔都攔不住。
若不是吉利有準宗師的武力值,怕是已經被帝梓元這股駭人的氣勢逼得潰不成軍。他連走兩步,堪堪壓下心神急忙攔住帝梓元:“侯君息怒,侯君留步。”見帝梓元狀若未聞,他高聲道:“侯君,殿下調了堯水城唐石將軍的六萬大軍去鄴城!”
帝梓元腳步頓住,她負手於身後,眉頭高高皺起,“唐石?韓燁調了堯水城的大軍?”
“是。”吉利急忙回:“殿下已修書去往堯水城,向唐將軍言明戍守鄴城的是殿下自己,並令唐將軍領兵馳援。”
帝梓元眼一眯,知道韓燁此舉的用意,唐石是嘉寧帝的人,他不會調兵救援自己,卻一定不敢怠慢韓燁的生死。
見帝梓元冷靜下來,吉利行了兩步立到她麵前,“侯君,臨行前殿下讓我給您帶句話。”
“說。”
吉利朝仍有怒意的帝梓元看去,正了正聲音才緩緩開口:“殿下讓奴才轉告您,鄴城裏不僅有苑書將軍,還有五萬守兵和三萬大靖百姓,他不會把這八萬人的性命當兒戲。殿下說他會守住鄴城,把北秦人從雲景城內驅逐出去,隻願侯君您能以大局為重,前往山南城接掌三軍。”
吉利向帝梓元行下一禮,“侯君,殿下讓我問您,可還記得數月前在青南城和他的約定,殿下言他必不負當初所約,也請侯君守諾,奪回軍獻,以全他和施老將軍的師徒之義。”
三個月前,韓燁在青南城和帝梓元約定,這場戰爭結束之時決不讓軍獻、雲景兩城留在北秦之手。
“唐石當真領兵去了鄴城?”帝梓元看向吉利,眼底的質問猶若明鏡。
若唐石已領軍前往,韓燁便有和鮮於煥一戰的兵力,鄴城之危可解。待她拿下軍獻城再去馳援也不算遲。
“事關一城之危、殿下生死,吉利不敢妄言。”吉利眼底一派坦蕩,“隻是此事事關重大,唐石將軍北上會造成東部守軍減弱,殿下有吩咐,除了侯君,任何人皆不能言。”
見帝梓元沉默不語,吉利又道:“侯君,再有一日就是軍獻城決戰之期,此去山南城尚有百裏,非一日不可達……”
“他既代替我戍守鄴城奪回雲景,那本侯便替他拿回軍獻。長青,備馬,即刻啟程前往軍獻城。”帝梓元朝吉利擺手,轉身朝書房走去。
一刻之後,一隊人馬從青南城而出一路向北而去。
帝梓元一騎當先,她銀白的盔甲沐在陽光下折she出耀眼又霸道的光芒。鐵騎踏過青南山,帝梓元握住韁繩,抬眼望向青南山下埋著八萬帝家軍的巨大墳塚。
又是一年寒冬過去,當年的累累白骨如今已化作腐朽,不屈的帝家旌旗也早已深埋地底,歲月的年輪把當年那段悲烈無比的歷史掩埋在這座大山深處。
安寧的墓碑矗立在帝家軍的墳塚旁,安靜而執著的守候著。
歷經無數道戰火的百年城池在帝梓元身後聳立,這一刻,她突然明白一年前安寧選擇長眠於此的真正原因。
或許直到那場戰爭的最後一刻,安寧不是不可以活,隻是她選擇了戰死在青南山亡於疆場。那時的安寧,以一個大靖公主的血性和鮮血在向帝家請罪,為韓家救贖。
北風呼嘯而過,帝梓元眼底染上莫名的濕意。
這麽多年,帝梓元一直無比孤單地走在這條復仇的道路上,她從來沒有想過,當年那場劫難毀掉的不止是她帝梓元的一生。韓燁和安寧又何嚐不是……他們陪她走在這場十年仇怨輪迴裏,從未遠離。
“你問我究竟想要什麽,天下?權位?人心?都不是。這世上,我隻求你一個帝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