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一生必讀的60篇散文 作者:多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胡亂簽了個名,一麵回身喊車房內的荷西。
「你先不要怕嘛!給我看。」荷西一把搶了過去。
原來是新工作來了,要他火速去拉芭瑪島報到。
隻不過幾小時的光景,我從機場一個人回來,荷西走了。
離島不算遠,螺旋槳飛機過去也得四十五分鍾,那兒正在建新機場、新港口。隻因沒有什麽人去那最外的荒寂之島,大的渡輪也就不去那邊了。
雖然知道荷西能夠照顧自己的衣食起居,看他每一度提著小箱子離家,仍然使我不舍而辛酸。
家裏失了荷西便失了生命,再好也是枉然。
過了一星期漫長的等待,那邊電報來了。
「租不到房子,你先來,我們住旅館。」
剛剛整理的家又給鎖了起來,鄰居們一再地對我建議:「你住家裏,荷西周末回來一天半,他那邊住單身宿舍,不是經濟些嘛!」
我怎麽能肯。匆忙去打聽貨船的航道,將雜物、一籠金絲雀和汽車託運過去,自己推著一隻衣箱上機走了。
當飛機著陸在靜靜小小的荒涼機場時,又看見了重沉沉的大火山,那兩座黑裏帶火藍的大山。
我的喉嚨突然卡住了,心裏一陣鬱悶,說不出的悶,壓倒了重聚的歡樂和期待。
荷西一隻手提著箱子,另一隻手搭在我的肩上向機場外麵走去。
「這個島不對勁!」我悶悶地說。
「上次我們來玩的時候你不是很喜歡的嗎?」
「不曉得,心裏怪怪的,看見它,一陣想哭似的感覺。」我的手拉住他皮帶上的絆扣不放。
「不要亂想,風景好的地方太多了,剛剛趕上看杏花呢!」他輕輕摸了一下我的頭髮又安慰似的親了我一下。
隻有兩萬人居住的小城裏租不到房子。我們搬進了一房一廳連一小廚房的公寓旅館。收入的一大半付給了這份固執相守。
安置好新家的第三日,家中已經開始請客了,婚後幾年來,荷西第一回做了小組長,這裏另外四個同事沒有帶家眷,有兩個還依然單身。我們的家,夥食總比外邊的好些,為著荷西愛朋友的真心,為著他熱切期望將他溫馨的家讓朋友分享,我曉得,在他內心深處,亦是因為有了我而驕傲,這份感激當然是全心全意地在家事上回報了他。
島上的日子歲月悠長,我們看不到外地的報紙,本島的那份又編得有若鄉情。久而久之,世外的消息對我們已不很重要,隻是守著海,守著家,守著彼此。每聽見荷西下工回來時那急促的腳步聲上樓,我的心便是歡喜。
六年了,回家時的他,怎麽仍是一樣跑著來的,不能慢慢地走嗎?六年一瞬,結婚好似昨天的事情,而兩人已共過了多少悲歡歲月。
小地方人情溫暖,住上不久,便是深山裏農家討杯水喝,拿出來的必是自釀的葡萄酒, 再送一滿懷的鮮花。
我們也是記恩的人,馬鈴薯成熟的季節,星期天的田裏,總有兩人的身影彎腰幫忙收穫。做熱了,跳進蓄水池裏遊個泳,趴在荷西的肩上浮沉,大喊大叫,就是不肯鬆手。
第四部分 雨前第35節 采蒲台的葦
我到了白洋澱,第一個印象,是水養活了葦草,人們依靠葦生活。這裏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的是那麽緊。人好像寄生在葦裏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裏穿來穿去。
我漸漸知道,葦也因為性質的軟硬、堅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頭栽因為色白、高大,多用來織小花邊的炕席;正草因為有骨性,則多用來鋪房、填房鹼;白毛子隻有漂亮的外形,卻隻能當柴燒;假皮織籃捉魚用。
我來的早,澱裏的淩還沒有完全融化。葦子的根還埋在冰冷的泥裏,看不見大葦形成的海。我走在澱邊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會是葦的世界。
在村裏是一垛垛打下來的葦,它們柔順地在婦女們的手裏翻動,遠處的炮聲還不斷傳來,人民的創傷並沒有完全平復。關於葦塘,就不隻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藥的氣息,和無數英雄的血液的記憶。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
這裏的英雄事跡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
最好的葦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幾個幹部和全村男女被敵人包圍。那是冬天,人們被圍在冰上,麵對著等待收割的大葦塘。
敵人要搜。幹部們有的帶著槍,認為是最後戰鬥流血的時候到來了。婦女們卻偷偷地把懷裏的孩子遞過去,告訴他們把槍枝插在孩子的褲襠裏。搜查的時候,幹部又順手把孩子遞給女人……十二個女人不約而同地這樣做了。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
槍掩護過去了,闖過了一關。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從葦塘打葦回來,被敵人捉住。敵人問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裏有幹部?」「沒有!」敵人砍斷他半邊脖子,又問:「你的八路?」他歪著頭,血流在胸膛上,說:「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沒有!」
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齊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
「你先不要怕嘛!給我看。」荷西一把搶了過去。
原來是新工作來了,要他火速去拉芭瑪島報到。
隻不過幾小時的光景,我從機場一個人回來,荷西走了。
離島不算遠,螺旋槳飛機過去也得四十五分鍾,那兒正在建新機場、新港口。隻因沒有什麽人去那最外的荒寂之島,大的渡輪也就不去那邊了。
雖然知道荷西能夠照顧自己的衣食起居,看他每一度提著小箱子離家,仍然使我不舍而辛酸。
家裏失了荷西便失了生命,再好也是枉然。
過了一星期漫長的等待,那邊電報來了。
「租不到房子,你先來,我們住旅館。」
剛剛整理的家又給鎖了起來,鄰居們一再地對我建議:「你住家裏,荷西周末回來一天半,他那邊住單身宿舍,不是經濟些嘛!」
我怎麽能肯。匆忙去打聽貨船的航道,將雜物、一籠金絲雀和汽車託運過去,自己推著一隻衣箱上機走了。
當飛機著陸在靜靜小小的荒涼機場時,又看見了重沉沉的大火山,那兩座黑裏帶火藍的大山。
我的喉嚨突然卡住了,心裏一陣鬱悶,說不出的悶,壓倒了重聚的歡樂和期待。
荷西一隻手提著箱子,另一隻手搭在我的肩上向機場外麵走去。
「這個島不對勁!」我悶悶地說。
「上次我們來玩的時候你不是很喜歡的嗎?」
「不曉得,心裏怪怪的,看見它,一陣想哭似的感覺。」我的手拉住他皮帶上的絆扣不放。
「不要亂想,風景好的地方太多了,剛剛趕上看杏花呢!」他輕輕摸了一下我的頭髮又安慰似的親了我一下。
隻有兩萬人居住的小城裏租不到房子。我們搬進了一房一廳連一小廚房的公寓旅館。收入的一大半付給了這份固執相守。
安置好新家的第三日,家中已經開始請客了,婚後幾年來,荷西第一回做了小組長,這裏另外四個同事沒有帶家眷,有兩個還依然單身。我們的家,夥食總比外邊的好些,為著荷西愛朋友的真心,為著他熱切期望將他溫馨的家讓朋友分享,我曉得,在他內心深處,亦是因為有了我而驕傲,這份感激當然是全心全意地在家事上回報了他。
島上的日子歲月悠長,我們看不到外地的報紙,本島的那份又編得有若鄉情。久而久之,世外的消息對我們已不很重要,隻是守著海,守著家,守著彼此。每聽見荷西下工回來時那急促的腳步聲上樓,我的心便是歡喜。
六年了,回家時的他,怎麽仍是一樣跑著來的,不能慢慢地走嗎?六年一瞬,結婚好似昨天的事情,而兩人已共過了多少悲歡歲月。
小地方人情溫暖,住上不久,便是深山裏農家討杯水喝,拿出來的必是自釀的葡萄酒, 再送一滿懷的鮮花。
我們也是記恩的人,馬鈴薯成熟的季節,星期天的田裏,總有兩人的身影彎腰幫忙收穫。做熱了,跳進蓄水池裏遊個泳,趴在荷西的肩上浮沉,大喊大叫,就是不肯鬆手。
第四部分 雨前第35節 采蒲台的葦
我到了白洋澱,第一個印象,是水養活了葦草,人們依靠葦生活。這裏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的是那麽緊。人好像寄生在葦裏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裏穿來穿去。
我漸漸知道,葦也因為性質的軟硬、堅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頭栽因為色白、高大,多用來織小花邊的炕席;正草因為有骨性,則多用來鋪房、填房鹼;白毛子隻有漂亮的外形,卻隻能當柴燒;假皮織籃捉魚用。
我來的早,澱裏的淩還沒有完全融化。葦子的根還埋在冰冷的泥裏,看不見大葦形成的海。我走在澱邊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會是葦的世界。
在村裏是一垛垛打下來的葦,它們柔順地在婦女們的手裏翻動,遠處的炮聲還不斷傳來,人民的創傷並沒有完全平復。關於葦塘,就不隻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藥的氣息,和無數英雄的血液的記憶。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
這裏的英雄事跡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
最好的葦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幾個幹部和全村男女被敵人包圍。那是冬天,人們被圍在冰上,麵對著等待收割的大葦塘。
敵人要搜。幹部們有的帶著槍,認為是最後戰鬥流血的時候到來了。婦女們卻偷偷地把懷裏的孩子遞過去,告訴他們把槍枝插在孩子的褲襠裏。搜查的時候,幹部又順手把孩子遞給女人……十二個女人不約而同地這樣做了。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
槍掩護過去了,闖過了一關。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從葦塘打葦回來,被敵人捉住。敵人問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裏有幹部?」「沒有!」敵人砍斷他半邊脖子,又問:「你的八路?」他歪著頭,血流在胸膛上,說:「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沒有!」
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齊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