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麵對著沉默,我再次說道,“我屬於十字架。”我聽見通信誌的播放器將最後一個詞說成“素子嘎”。


    畢庫拉一致地點頭,然後,所有人,像是訓練有素的祭台助手,都跪了下來,長袍發出柔柔的瑟瑟響聲,這是完美的屈膝禮。


    我張嘴想要說話,但是發現無話可說。我閉上嘴。


    畢庫拉站了起來。微風拂過脆弱的茶馬葉,在我們頭頂發出呆板的暮暑之聲。左邊那個最靠近我的畢庫拉朝我走近了些,抓住我的臂膀,我感到那手指的冰涼、強壯,他輕輕說了一句話,我的通信誌翻譯成:“來,該回房子睡覺了。”


    此時是下午三時左右。我想知道通信誌是否正確的翻譯了“睡覺”這個詞,它可不可能是“死”的土語或是隱喻呢?我點點頭,跟著他們朝大裂痕邊緣的村子走去。


    現在,我正坐在茅屋裏,等待著。我聽見的響聲。有人醒過來了。我坐著,等待著。


    第九十七日:


    畢庫拉稱自己為“三廿又十。”


    我剛剛花費了整整二十六小時,和他們交談,細細觀察他們,趁著他們下午三時“睡”兩個小時的時候,記錄些東西,試圖在他們割斷我的喉嚨前,盡可能多地記錄下數據。


    但是,現在我開始相信,他們不會害我。


    昨天,在我們“睡覺”時間過後,我和他們說話。有時,他們不會回答問題;當它們回答時,那回答和某些腦瓜遲鈍的小孩的咕噥聲或者答不對題的應答比起來,完全好不到哪裏去。他們隻是在首次碰麵時提出了最初的問題,給予了最初的邀請,之後,再也沒人提一個問題,也沒人發表一個意見。


    我詢問他們,又巧妙,又小心,又慎重,還帶著訓練有素的人種學者的專業式冷靜。我詢問了最簡單、最實際的問題,確信通信誌工作正常。它的確工作正常。但是得到的全部回答讓我幾乎和二十多小時之前一樣懵懂無知。


    最後,我身心俱疲,放棄了專業人員的精明,對著跟我坐在一起的這群人,向他們問道:“你們殺了我的同伴嗎?”


    我的三個對話人正埋頭在一台拙劣的織布機上編織著,沒人抬頭看我一眼。“是,”其中一個說道,我開始把他叫做阿爾法,因為他在森林裏第一個靠近我,“我們用利石割斷了你同伴的喉嚨,把他顛倒地拎著,靜靜地看著他掙紮。他命享真死。”


    “為什麽?”過了會,我問道。我的聲音聽上去幹巴巴的,無味的就好像一粒穀殼碎屑。


    “為什麽他命享真死?”阿爾法說,仍舊埋著頭。“因為他的全部鮮血流光了,他停止了呼吸。”


    “不,”我說,“我是問,你們為什麽要殺他?”


    阿爾法沒有回答,但是貝蒂,我猜她是女的,說不定是阿爾法的老伴,從她那台織布機上抬起頭,幹幹脆脆地說道:“為了讓他死。”


    “為什麽?”


    回答的繡球總是被拋回我的手中,我完全沒法得到哪怕一絲的啟迪。經過多次詢問之後,我確定,他們殺塔克是為了讓他死,他之所以死是因為他被殺了。


    “死和真死有什麽分別?”我問道,在這點上,我信不過通信誌,也信不過我的脾氣。


    第三個畢庫拉,德爾,發出一聲呼嚕聲,以作回答,通信誌翻譯為:“你的同伴命享真死。你沒有。”


    最後,我失落至極,眼看就要怒火衝天了,於是我厲聲喊道:“為什麽沒有?為什麽你們不殺了我?”


    三個人都停下他們手中沒頭沒腦的編織工作,看著我說:“你無法被殺死,因為你不能死,”阿爾法說,“你不能死,因為你屬於十字形,你追隨十字架之道。”


    我搞不明白為什麽這該死的機器前一秒把十字架翻成“十字架”,後一秒又翻成了“十字形”。因為你屬於十字形。


    一股寒意貫穿我的全身,我突然有一股想要笑的衝動。我是不是無意中闖入了那個老掉牙的全息傳說中去了,那個失落的部族,膜拜偶然闖入他們森林的“神”,然後那個可憐的雜種用剃刀還是啥玩意割斷了自己的喉嚨,部落的人們,看到了他們的來訪者就這麽死了,於是他們得以確信,並且帶著些許慰藉,把他們往昔膜拜的神作為祭品獻祭?


    想到塔克那蒼白的臉,那皮開肉綻的傷口,這祭品是一點也不新鮮,真是好笑啊。


    他們對十字架有如此的反應,表明我所遇到的這群人,是曾經的基督徒殖民地的生還者,或是天主教徒?雖然通信誌中的數據堅稱,四百年前墜落在高原上的登陸飛船中,載著的七十名殖民者,僅僅隻有新科翁馬克思主義者,所有人對古老宗教不會在意的,更別提他們是不是公然敵對的。


    我琢磨著是否要撇下這個問題,如果繼續追問實在是太危險了,但是我愚蠢的需求逼迫我繼續下去。“你們信耶穌嗎?”我問道。


    他們臉上帶著一副茫然的表情,不再需要口頭的否認了。


    “基督啊?”我再一次試了試,“耶穌·基督?基督教?天主教會?”


    毫無興趣。


    “天主教?耶穌?瑪麗?聖彼得?保羅?聖忒亞?”


    通信誌發出響聲,但是這些詞似乎對他們毫無意義。


    “你們追隨十字架嗎?”為了這最後的接觸,我劈頭蓋腦問道。


    三人看著我。“我們屬於十字形。”阿爾法說。


    我點點頭,卻毫不明白。


    今晚,在日落前,我睡了很短的一點時間,醒來時,大裂痕黃昏之風的風琴和笛子的音樂正好開始奏響。在這兒村裏的岩脊上,那聲音尤為響亮。連茅屋都仿佛加入了合唱隊,往上升湧的狂風吹過石頭夾縫,吹過撲啦撲啦拍打著的葉片,吹過粗糙的熏洞,鳴叫著,哀號著。


    有什麽不對勁。我頭昏眼花,花了一分鍾才意識到,整個村子被遺棄了。每間茅舍都空空如也。我坐在一塊冰冷的大石頭上,心裏思忖,難道是我的出現激起了某種大逃亡?風之樂已經終了,流星開始它們每夜的表演,在低低的雲層劃出道道裂痕,然後我聽到身後傳來聲響,我轉過身,發現三廿又十的七十人正站在我身後。


    他們一個個走過來,沉默不言地回到了茅舍中。沒有光。我腦中想像著他們坐在茅舍中,呆呆凝視著。


    我沒有立刻回到我自己的茅屋,而是在外麵待了些時間。過了會,我走到長滿草的暗礁邊,站在石頭墜向深淵的地方。一簇藤蔓和植物的根緊緊抓著懸崖峭壁,但似乎有幾條幾米長的藤蔓盪到了下麵,懸在天塹之上。不可能有藤蔓長到足夠讓他們順著爬到底下距此兩千米的河邊的。


    但是畢庫拉就是從這個方向走來的。


    這一切都講不出個頭緒。我搖搖頭,回到我的茅屋中。


    坐在這,在通信誌觸顯的映照下,我寫下了這些,我試圖想出一些防範措施,確保我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伯利安四部曲1:海伯利安篇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丹·西蒙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丹·西蒙斯並收藏海伯利安四部曲1:海伯利安篇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