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麵,皇宮內寧壽宮中,皇太後端坐在正殿正中,洵晏在旁陪坐著。


    皇太後雙眸微沉,對著底下跪著,微微發顫的虞美人與何寶林道:「你二人自入宮來,不思婦德之美,暗中爭鬥,多生事端,枉受皇恩,行背德不義之事,現傳哀家懿旨,廢二人為庶人,遣回母家,永世不得入宮。」


    二人領旨謝恩,當即被逐出宮去。


    皇太後嘆息一聲,迴轉頭來,看著洵晏道:「皇帝如今是越發仁慈了。」按著往日,這二人犯了大忌諱,即便不杖殺,也要幽禁終生的。洵晏笑笑,平和道:「不是朕仁慈,隻是,她一向善良。」


    皇太後略一思忖,四下裏望去,詢問道:「怎麽今日不見思安姑娘?」思安日日伴駕,今日不見她倒讓人有幾分不適了。


    洵晏答道:「天氣爽朗,朕讓她隨澤紓一道去錦苑賞玩了。」皇太後意味深長的望向她,道:「雖則哀家讓你注意著分寸,但若皇上喜歡,也並非不可。」她原是擔心思安肖似故皇後,洵晏將會偏寵,而思安一介鄉野女子,不同於世家女子,知禮識範,又聽聞是個連字也不曉得一個的,難免鄙薄淺文,皇上若是一時貪戀她相貌,今後必定是要失望痛苦的。然許多時日相觀,思安自有一股清遠豁逸的氣節,雖未讀書明德,亦從未仗著皇帝寵愛多生驕縱,平和親近,除了家世這一件有些欠缺,也是一個極好的女子。


    洵晏卻隻笑笑,輕輕的搖了搖頭。皇太後見她麵目透著些蒼白,雙眉間有些孤傲的清愴,垂下的鬢髮裏,那一縷銀絲隱藏其中,細看之下,也可窺見青絲銀髮,蒼涼如雪。洵晏順著她的目光,淡淡笑說:「澤紓大了,朕也老了。」皇太後悲憫的望著她,久不言語。


    到了傍晚,小德子來提醒兵部尚書已在甘露殿外久候了,洵晏恍然般憶起這一遭道:「朕竟渾然忘卻了。」小德子隻恭順的笑,說:「皇上事多政忙,也難免偶忘。」


    洵晏瞥了他一眼,站起身,麵向著殿外,幽然道:「老來多健忘。」


    老來多健忘,惟不忘相思。皇太後一怔,洵晏修長的身子就在眼前,遮住了殿外透入的晚光,她身前錦袍上的雙龍戲珠圖補亦看不究竟,隻仿佛天地之大,她一人在黑暗中獨立。她主意已定,皇太後亦隻能由著她,隻道:「哀家知道了,今後,皇上的事,都自己做主吧。」


    出了寧壽宮,極目遠望,天邊落霞孤飛,染紅了大片的雲彩。不知思安與澤紓在錦苑可盡興否?洵晏思緒飄零,隻一會兒,斂眉正色往甘露殿走去。


    從錦苑回來後,思安便常去太醫院向太醫們學習滋補養身的法子。她是皇上跟前的紅人,又謙和好學,太醫們都盡心盡力的教她,隻是比劃著名交流的方式實在叫人苦不堪言。洵晏知曉了,隻是笑一笑,暗中讓太醫更耐心一些,教些實用不繁雜的,讓她學著也容易點。


    思安聰慧,不幾日就能讓太醫指導著做出上好的藥膳了,加上她廚藝上也很有天賦,做出的東西,比起禦膳房都要可口清新,解了藥味不解藥性。


    衡滎殿的小膳房內,思安從灶上起了燉盅,放置托盤上,取了皇上禦用的景窯白玉瓷碗一併放好,而後想了想,又添了副碗勺,皇上在進膳時,常會拉她一起,一起拿去了,也省得勞動內侍再走一遭。


    將托盤小心端起,走到門邊,正壓開門,便聽得門外有一道內侍特有的尖利嗓音刻意壓低了說:「其實也與咱們一樣的奴才命,不過是前世多修了福氣,竟長得與故皇後如出一轍。」另一道聲音隨即答道:「可不是,如今皇上寵著她也不過是這點淵源,以色侍帝王,能得幾時好?臨到最後,也隻不過是孤老深宮,可憐人罷了。」


    「那倒未必,聽聞姑娘是安王爺送入宮的,皇上倦了,許能看在王爺的麵兒上,封個娘娘。」


    思安抿了抿唇,宮中向來不乏人心不滿之人,即便她平和待人,總是有眼紅的人在,這些揣測與流言她自是不會往心裏去的,聽過了也就罷了,正想著是不是就這麽推門出去,便聽得門外小恩子的聲音道:「皇上的事都敢亂嚼舌根,這次姑且饒了你們,去尚刑房各自領四十大板,再有下次,仔細你們的腦袋!」


    那兩名太監戰戰兢兢的答謝走了,思安舒了口氣,後退兩步,門上便響起了叩門的聲音,小恩子出聲提醒了句:「思安姑娘,小的便要進來了。」


    言罷,少少的頓了一頓,門才被推開來。思安微笑上前,小恩子接過她手中的托盤道:「恰好,皇上午睡醒了,姑娘恰能進去侍候了。」


    二人到了春暉堂,洵晏正讓奴才們伺候著漱口,見她進來,拿過手巾擦了擦嘴,到鬆紋圓木桌邊坐下,問:「今日又是什麽?」


    她日日都變著方子燉膳食奉上,洵晏已然習慣了。


    思安揭開白瓷蓋子,洵晏聞著香味,便能猜道:「這是參苓粥?」思安一麵嫻熟的盛了一碗,端到她桌前,一麵點頭。


    洵晏品了一口,贊道:「參苓補氣養虛,滋補脾胃,思安心靈手巧,甚合朕的口味。」思安見她喜歡,眯起眼睛淺笑,十分開心的樣子,仿佛隻要她滿意了,這世間所有的幸與不幸都與她無關,她的眼中,隻有洵晏一人。


    日子便這樣過去,皇太子學業有成,又常隨皇上身邊熟悉政務,故皇上允他提早了幾年上朝參政,不予職務,隻談見解,培養他為君之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窈窕淑女,伊人好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花辭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花辭樹並收藏窈窕淑女,伊人好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