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剛任皇上的幾天忙亂,李岩鬆了下來。[.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他就想到朝廷對於經濟政策的《通告》。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文件。雖然要求宋獻策們幾人起草,自己最好也起草一個文件。如果他們寫得好,就放棄自己寫的。如果他們寫得不好,就使用自己的稿件做《通告》。
《通告》
大順全體臣民:
我大順皇帝李自成禦駕親征清軍不幸陣亡。現在大順皇帝已經由指揮消滅全部清軍入關軍隊,戰功卓著,建立了豐功偉績的李岩總司令繼任。為了使大順的經濟政策統一,特發布《通告》如下:
一、限製財主無限製地擴大自己的土地。
凡是財主家庭人口(家庭直係親屬,不包括傭人仆人)土地超出了當地州縣人均土地的一倍,禁止繼續購買兼並土地。
二、新的荒地,由地方官府劃給無地的農民開墾。土地達到當地州縣人均麵積的家庭,限止開墾新的土地。地方官府忙不過來,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自由開墾不超過本地人均土地麵積的土地。
對人口眾多,荒地稀少的州縣,要將無地的家庭登記,向朝廷報告。朝廷安排向土地寬闊的地方移民。
在人口稀少地區,人均可以分配二十畝可耕地,十畝桑麻果園地。官府發給土地權證屬於農民家庭所有,以後就可以繼承。也允許適當開墾土地,為後代增加人口的分配土地作準備。但是後來的土地人口沒有達到的,要退回土地讓官府安排分配。
三、取消明朝的“三餉”加征稅收,按明朝萬曆的一條鞭法的標準征收土地稅。
有的地方,按一條鞭法征收,仍然比其他地方稅收高稅收重的州縣,可以打報告,由各省府批準減少。
今年沒有征收土地稅的地方,從明年開始征收。今年已經開始征收土地稅的地方,今年繼續征收。
四、鼓勵發展工業商業。
取消各地的稅收關卡。今後各地不經朝廷批準,不得設置收稅的關卡,要讓商品自由地流通。
對新開辦的小規模的工商業,第一年免稅。二年三年減半征收。
對隻相當打工收入的工商業戶,免於征稅。
鼓勵農民從事工商業,或者在工商業就業務工。
五、工商業的營業稅收標準是百分之五。利潤所得,所得稅征收標準是百分之二十。
賬目明確無誤的,照賬查收。賬目不清楚的工商戶估算征收。
有條件要搞進出口邊關收稅。
特此告示
大順朝廷
永昌元年九月二十七日
李岩派賀成到內閣去,問《通告》寫出來沒有。寫出來了,宋獻策就帶來看看。
一會,宋獻策就來了,把《通告》交給李岩皇上看。李岩看這個《通告》寫得很長,還滿篇是文言文。就對宋獻策說:“首相看一看,朕也打了一個草稿。”
宋獻策看了,說:“我們起草的《通告》比較長,沒有聖上的文章短小,說得明白。老百姓都看得懂!就用聖上的《通告》吧!”
李岩說:“我們明天早朝,大臣們議一議,也好聽一聽不同意見,好修改。這是一個關乎以後朝廷收入,和老百姓能不能安定團結,我們大順能不能長治久安的重要文件。”
九月二十九日,早朝,在三跪九叩後,李岩說:“這裏有一篇《通告》的草稿,我們讀一讀。因為這是一篇關乎大順長期的政策,大家都要發言,政策對不對,能不能執行下去,都要來獻計獻策。”
《通告》,就叫太監讀了。
一個大臣站出來,說:“皇上,我們先皇在北京登基,接著就宣布免稅三年。聖上改變三年免稅,不到三個月。聖上就發了一個《通告》,當時聖上要去打清軍,沒有錢,當然可以原諒。現在聖上已經登了基,朝廷的銀子,就是聖上的銀子。聖上打仗還繳獲了清軍大量的銀子,應該說過三年沒有問題。現在我們的政令宣布了沒有到一年就改變了。朝廷以後的信用就會出現問題。”
戶部尚書站出來說:“我們戶部,還真不想收稅,收稅我們還要增加很多工作。但是,朝廷有一百萬多人的軍隊,要軍火武器、要裝備,要馬匹,要糧食草料。每一樣都要錢。我們在京城搞助餉收了一點銀子,聖上打仗收了一點銀子。不夠開支呢!”
“聖上統一蒙古,要買原來蒙古的官員私人的牲口分給蒙古的窮人。還要與蒙古的侯爺建侯爺府。明年以後還要大量的俸祿開支。”
“我們朝廷辦公要開支,還有各級官員都需要銀子發薪!銀子從那裏來?”
“如果不收稅,我就不當戶部尚書,你來當,我讓位!”
先前的大臣笑著說:“我沒有理財的能力,不然早就當了戶部尚書了。
又一個大臣站出來,說:“聖上,這個《通告》說:“財主家庭的土地,超過了當地人均土地的一倍,就不準他們買土地了。不準財主買土地,財主的錢怎樣用?還有,財主家裏有仆人,有丫鬟,也不準計算在家庭人口之中。還不準他們開墾荒地,我看,這個《通告》可能執行不下去。”
李岩說:“我們以前宣傳的是什麽?是均田免賦!我們現在這個《通告》已經從均田後退了。如果要均田,不但不允許財主多買田。還要分掉財主高過平均土地的多餘部分。我們這個政策僅僅禁止他們再開墾荒地,再買土地。比均田柔和多了。我估計這個不允許財主開墾荒地、不準他們再買土地的政策是執行得下去的。”
一個將軍站出來說話了。他說:“我們以前的口號就是均田,我之所以參加農民軍,就是想今後我們家裏能夠分一些土地。我們下麵很多將士,也是想分得一些土地。我要求朝廷還是執行原來的政策,給沒有土地的農民分田地。”
“還有,聖上原來的《通告》對地主全家人已經死絕,一些在災荒中死完的人家的土地,也是要分的,這次《通告》就沒有說了。一些大財主被我們殺了。一些有土地的農民家裏由於災荒死絕了。他們的土地應該分給無地的農民家庭開墾。”
李岩說:“愛卿後麵的意見,就是死絕的戶,他們的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家庭耕種是可以的。”李岩指著《通告》的草稿說:“在第二條,可以加一句話‘對於死絕戶的土地,不準搶占,由官府分給本地無地的農民耕種。’”
“為什麽不均田呢?就是為了防止土地多的地主,與我們朝廷對抗,就是為了減少我們統一的阻力。大家都知道,許多財主家庭是有武裝的。要分他們的田,他們就會與我們對著幹。我們統一天下就困難了。”
“為了解決無地的農民,當地無荒地供他們開荒耕種的困難。我們要組織無地的農民出長城去開墾土地。蒙古的漠南,山海關外的滿洲,那裏有許多土地。我們通過允許無地農民在本地開荒,分無主土地,還有到長城外開荒,把農民沒有土地的難題化解了。”
“我們鼓勵關內的農民到關外去開荒。這次我們與蒙古的和平協議,對沒有牲口的牧民,也叫他們去開荒。有一個問題我們在《通告》裏沒有說,就是利用我們漢族人去融合那裏的少數民族,讓那裏的人也學習我們漢族人,過與漢族人一樣的生活。避免他們到漢族地區來搶劫。”
那個將軍聽說可以解決無地農民的土地,就說:“皇上聖明!”說完退了回去。
另一個大臣站出來說:“聖上,現在這樣解決農民的土地,是沒有問題的。臣擔心,經過幾百年,我們的農民由於人口發展,最後還是有一些人沒有土地耕種。這個《通告》是一個長期的政策,給我們的無地的農民分土地,給蒙古沒有牲口的牧民分土地,時間長了,最後還是沒有土地可以分。”
李岩說:“你擔心是有道理的。凡是明朝統一了的地方,我們就要統一。明朝沒有統一,漢唐時期統一了的地方,我們也要統一。瓦刺、吐魯番、葉爾羌、烏斯藏、台灣,有很多可以耕種的土地。我們漢族人是農耕民族,我們缺少一種擴張的思想。凡是沒有多少人的地方,可以種莊稼,我們就要去占領。沒有多少可耕土地,我們也要去占領,金銀銅鐵錫就在那些無法種莊稼的地下埋著。石油也在那些地下埋著。”
李岩想,現代叫澳大利亞的地方,還沒有被英國占領。俄羅斯正在向我們擴張過來。該搶占的要搶占,該阻擊的要阻止。怎樣改變漢族人不愛擴張的思想?我們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要生存空間,勞動空間。
“石油是什麽?”一個大臣問。
“我們的熱氣球,可以在天上飛,打敗清軍,熱氣球立下了許多功勞。它就要靠石油燃燒。我們是最早使用石油的民族之一,要想辦法人工開采。”
爭論主要是在土地上,對於工商業,大臣們沒有發表意見。李岩增加了一句,《通告》就通過了。將作為朝廷的正式文件,下發給各地執行。
下了早朝,李岩就在自己的書房裏批奏章。上午,宋獻策來了,送來了紙幣“銀票”的圖樣。
李岩看了,銀票有“一兩”、“二兩”、“五兩”、“十兩”四種幣值。後麵印著“本銀票標注銀兩重量與同量白銀價值相等”正麵底下印著:“大順朝廷”。
李岩問:“宋愛卿裏麵有沒有暗記?”宋獻策把暗記的地方指了出來。
李岩批示:“按該票樣印製發行!”
在另一個一期發行三百萬兩的奏折上批示:“同意!”
宋獻策又拿出一個“銀票使用法規。”
李岩看了,上麵是監督銀票印製發行的規章製度,還有製造使用假幣的懲辦的法律。李岩批示:“照此執行!”
下麵還有在各州建立“白銀銀票兌換處”的地名名單。
李岩看後,對宋獻策說:“隻在各州建立白銀銀票兌換處,不在縣下麵設兌換處,恐怕不利於老百姓兌換啊?”
宋獻策說:“如果各縣都要兌換,銀子和銀票三百萬兩恐怕都不夠,所以隻計劃暫時將兌換處建立在州府。”
李岩說:“數量不夠是事實,不方便老百姓也是事實。我看,要寫一條:‘在縣以下朝廷收購糧食草料的時候,縣府,要代理白銀銀票的兌換。要有利於老百姓的兌換。’”
宋獻策說:“這樣也好,收購的時候,縣府臨時兌換。收購的時候,縣府可能人手不夠。”
李岩說:“收購的時候,可以把軍隊用上。還可以叫秀才臨時也去幫忙。”
用午膳的時候,李岩問紅娘子:“貴妃這幾天,你在幹什麽?”
紅娘子說:“叫我在皇宮呆著,我怎麽過得慣?我這幾天,就到城外部隊去。現在部隊基層已經評功完畢,已經報到各部隊的將軍那裏去了。將軍就根據這些三等軍功評二等軍功。我回到我的部隊去參加了評比。部隊的各軍、師、團的結構也基本組建完成,就差部隊調集在一起。隻差正式任命師團的將軍了。”
“我又帶著一些武器到長安城防讓將士們看過了,大家都希望朝廷給他們配備齊,以保證京城的安全。”
“我還問了孔有德的部隊的將士,他們說,原來明朝給他們裝備了很多好武器。隻是火藥槍在戰馬上不好使用。”
“我帶到城牆上使用木鳥銃。原來,我很喜歡木鳥銃,打仗封鎖敵人,十幾個木鳥銃交替使用,就可以阻攔進攻的馬隊。我帶到城牆上,對準城下麵使用,很不好,鐵砂子還沒有點火,就順著木鳥銃的內孔滾下去了?根本不好使用。”
李岩說:“那樣還真是一個問題!那戰馬衝鋒他們使用什麽武器?”
紅娘子說:“他們在戰馬上,還是用弓箭!”
李岩說:“哦,朕想起了一種連射弓箭,就是沒有試。如果成功,在戰馬上,可以對敵人進攻,一個人可以相當七八個人射箭。我估計城牆上也可以對攻城的敵人使用!”
李岩說:“能不能成功,我也沒有把握!”
李岩還是沒有穿越前,看電視,現代有人想製造諸葛弩,製造的一種連射弩。如果一次裝二三十個箭,在戰馬上對敵人衝鋒,連續射擊,比一人的威力大得多。據說是利用杠杆原理,推上拉手,掛上了弓箭的弦,拉手向下壓,一壓平,下麵是木梁就頂走弦,弦就打擊上麵空筒裏麵的箭,向前麵射去。要繼續射擊,繼續把拉手推上去,再掛上弦,繼續剛才的動作。估計在城牆上射擊敵人,效果一定很好。
紅娘子說:“不試怎麽證明就不能成功?”
李岩說:“那朕下午就畫一個草圖,看能不能試出來。”
下午,李岩就到書房裏,去畫連射弓弩的草圖。
他想起有幾個大件:
1、弓。就是用硬竹塊彎起來,綁上牛皮弦。
2、木梁。前麵搞一個槽安裝弓。
3、上麵的箭盒。
4、後麵的拉手,有手柄。
在木梁上再鑽一前一後兩個空。在箭盒的下麵鑽兩個孔。在手柄的中間和下麵各鑽一個孔。在箭盒下部挖一條槽。有利弓箭的弦拉動,脫離後掛鉤後能夠打擊箭。
大致就是這樣。
哦!還有箭盒的橫槽前麵還要有孔,箭可以射出去。
還要製三個連接的小鐵棒,小鐵棒兩端要打孔,有挖絲板擋住,用小鐵絲穿孔。連接木梁、箭盒、拉手。
《通告》
大順全體臣民:
我大順皇帝李自成禦駕親征清軍不幸陣亡。現在大順皇帝已經由指揮消滅全部清軍入關軍隊,戰功卓著,建立了豐功偉績的李岩總司令繼任。為了使大順的經濟政策統一,特發布《通告》如下:
一、限製財主無限製地擴大自己的土地。
凡是財主家庭人口(家庭直係親屬,不包括傭人仆人)土地超出了當地州縣人均土地的一倍,禁止繼續購買兼並土地。
二、新的荒地,由地方官府劃給無地的農民開墾。土地達到當地州縣人均麵積的家庭,限止開墾新的土地。地方官府忙不過來,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自由開墾不超過本地人均土地麵積的土地。
對人口眾多,荒地稀少的州縣,要將無地的家庭登記,向朝廷報告。朝廷安排向土地寬闊的地方移民。
在人口稀少地區,人均可以分配二十畝可耕地,十畝桑麻果園地。官府發給土地權證屬於農民家庭所有,以後就可以繼承。也允許適當開墾土地,為後代增加人口的分配土地作準備。但是後來的土地人口沒有達到的,要退回土地讓官府安排分配。
三、取消明朝的“三餉”加征稅收,按明朝萬曆的一條鞭法的標準征收土地稅。
有的地方,按一條鞭法征收,仍然比其他地方稅收高稅收重的州縣,可以打報告,由各省府批準減少。
今年沒有征收土地稅的地方,從明年開始征收。今年已經開始征收土地稅的地方,今年繼續征收。
四、鼓勵發展工業商業。
取消各地的稅收關卡。今後各地不經朝廷批準,不得設置收稅的關卡,要讓商品自由地流通。
對新開辦的小規模的工商業,第一年免稅。二年三年減半征收。
對隻相當打工收入的工商業戶,免於征稅。
鼓勵農民從事工商業,或者在工商業就業務工。
五、工商業的營業稅收標準是百分之五。利潤所得,所得稅征收標準是百分之二十。
賬目明確無誤的,照賬查收。賬目不清楚的工商戶估算征收。
有條件要搞進出口邊關收稅。
特此告示
大順朝廷
永昌元年九月二十七日
李岩派賀成到內閣去,問《通告》寫出來沒有。寫出來了,宋獻策就帶來看看。
一會,宋獻策就來了,把《通告》交給李岩皇上看。李岩看這個《通告》寫得很長,還滿篇是文言文。就對宋獻策說:“首相看一看,朕也打了一個草稿。”
宋獻策看了,說:“我們起草的《通告》比較長,沒有聖上的文章短小,說得明白。老百姓都看得懂!就用聖上的《通告》吧!”
李岩說:“我們明天早朝,大臣們議一議,也好聽一聽不同意見,好修改。這是一個關乎以後朝廷收入,和老百姓能不能安定團結,我們大順能不能長治久安的重要文件。”
九月二十九日,早朝,在三跪九叩後,李岩說:“這裏有一篇《通告》的草稿,我們讀一讀。因為這是一篇關乎大順長期的政策,大家都要發言,政策對不對,能不能執行下去,都要來獻計獻策。”
《通告》,就叫太監讀了。
一個大臣站出來,說:“皇上,我們先皇在北京登基,接著就宣布免稅三年。聖上改變三年免稅,不到三個月。聖上就發了一個《通告》,當時聖上要去打清軍,沒有錢,當然可以原諒。現在聖上已經登了基,朝廷的銀子,就是聖上的銀子。聖上打仗還繳獲了清軍大量的銀子,應該說過三年沒有問題。現在我們的政令宣布了沒有到一年就改變了。朝廷以後的信用就會出現問題。”
戶部尚書站出來說:“我們戶部,還真不想收稅,收稅我們還要增加很多工作。但是,朝廷有一百萬多人的軍隊,要軍火武器、要裝備,要馬匹,要糧食草料。每一樣都要錢。我們在京城搞助餉收了一點銀子,聖上打仗收了一點銀子。不夠開支呢!”
“聖上統一蒙古,要買原來蒙古的官員私人的牲口分給蒙古的窮人。還要與蒙古的侯爺建侯爺府。明年以後還要大量的俸祿開支。”
“我們朝廷辦公要開支,還有各級官員都需要銀子發薪!銀子從那裏來?”
“如果不收稅,我就不當戶部尚書,你來當,我讓位!”
先前的大臣笑著說:“我沒有理財的能力,不然早就當了戶部尚書了。
又一個大臣站出來,說:“聖上,這個《通告》說:“財主家庭的土地,超過了當地人均土地的一倍,就不準他們買土地了。不準財主買土地,財主的錢怎樣用?還有,財主家裏有仆人,有丫鬟,也不準計算在家庭人口之中。還不準他們開墾荒地,我看,這個《通告》可能執行不下去。”
李岩說:“我們以前宣傳的是什麽?是均田免賦!我們現在這個《通告》已經從均田後退了。如果要均田,不但不允許財主多買田。還要分掉財主高過平均土地的多餘部分。我們這個政策僅僅禁止他們再開墾荒地,再買土地。比均田柔和多了。我估計這個不允許財主開墾荒地、不準他們再買土地的政策是執行得下去的。”
一個將軍站出來說話了。他說:“我們以前的口號就是均田,我之所以參加農民軍,就是想今後我們家裏能夠分一些土地。我們下麵很多將士,也是想分得一些土地。我要求朝廷還是執行原來的政策,給沒有土地的農民分田地。”
“還有,聖上原來的《通告》對地主全家人已經死絕,一些在災荒中死完的人家的土地,也是要分的,這次《通告》就沒有說了。一些大財主被我們殺了。一些有土地的農民家裏由於災荒死絕了。他們的土地應該分給無地的農民家庭開墾。”
李岩說:“愛卿後麵的意見,就是死絕的戶,他們的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家庭耕種是可以的。”李岩指著《通告》的草稿說:“在第二條,可以加一句話‘對於死絕戶的土地,不準搶占,由官府分給本地無地的農民耕種。’”
“為什麽不均田呢?就是為了防止土地多的地主,與我們朝廷對抗,就是為了減少我們統一的阻力。大家都知道,許多財主家庭是有武裝的。要分他們的田,他們就會與我們對著幹。我們統一天下就困難了。”
“為了解決無地的農民,當地無荒地供他們開荒耕種的困難。我們要組織無地的農民出長城去開墾土地。蒙古的漠南,山海關外的滿洲,那裏有許多土地。我們通過允許無地農民在本地開荒,分無主土地,還有到長城外開荒,把農民沒有土地的難題化解了。”
“我們鼓勵關內的農民到關外去開荒。這次我們與蒙古的和平協議,對沒有牲口的牧民,也叫他們去開荒。有一個問題我們在《通告》裏沒有說,就是利用我們漢族人去融合那裏的少數民族,讓那裏的人也學習我們漢族人,過與漢族人一樣的生活。避免他們到漢族地區來搶劫。”
那個將軍聽說可以解決無地農民的土地,就說:“皇上聖明!”說完退了回去。
另一個大臣站出來說:“聖上,現在這樣解決農民的土地,是沒有問題的。臣擔心,經過幾百年,我們的農民由於人口發展,最後還是有一些人沒有土地耕種。這個《通告》是一個長期的政策,給我們的無地的農民分土地,給蒙古沒有牲口的牧民分土地,時間長了,最後還是沒有土地可以分。”
李岩說:“你擔心是有道理的。凡是明朝統一了的地方,我們就要統一。明朝沒有統一,漢唐時期統一了的地方,我們也要統一。瓦刺、吐魯番、葉爾羌、烏斯藏、台灣,有很多可以耕種的土地。我們漢族人是農耕民族,我們缺少一種擴張的思想。凡是沒有多少人的地方,可以種莊稼,我們就要去占領。沒有多少可耕土地,我們也要去占領,金銀銅鐵錫就在那些無法種莊稼的地下埋著。石油也在那些地下埋著。”
李岩想,現代叫澳大利亞的地方,還沒有被英國占領。俄羅斯正在向我們擴張過來。該搶占的要搶占,該阻擊的要阻止。怎樣改變漢族人不愛擴張的思想?我們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要生存空間,勞動空間。
“石油是什麽?”一個大臣問。
“我們的熱氣球,可以在天上飛,打敗清軍,熱氣球立下了許多功勞。它就要靠石油燃燒。我們是最早使用石油的民族之一,要想辦法人工開采。”
爭論主要是在土地上,對於工商業,大臣們沒有發表意見。李岩增加了一句,《通告》就通過了。將作為朝廷的正式文件,下發給各地執行。
下了早朝,李岩就在自己的書房裏批奏章。上午,宋獻策來了,送來了紙幣“銀票”的圖樣。
李岩看了,銀票有“一兩”、“二兩”、“五兩”、“十兩”四種幣值。後麵印著“本銀票標注銀兩重量與同量白銀價值相等”正麵底下印著:“大順朝廷”。
李岩問:“宋愛卿裏麵有沒有暗記?”宋獻策把暗記的地方指了出來。
李岩批示:“按該票樣印製發行!”
在另一個一期發行三百萬兩的奏折上批示:“同意!”
宋獻策又拿出一個“銀票使用法規。”
李岩看了,上麵是監督銀票印製發行的規章製度,還有製造使用假幣的懲辦的法律。李岩批示:“照此執行!”
下麵還有在各州建立“白銀銀票兌換處”的地名名單。
李岩看後,對宋獻策說:“隻在各州建立白銀銀票兌換處,不在縣下麵設兌換處,恐怕不利於老百姓兌換啊?”
宋獻策說:“如果各縣都要兌換,銀子和銀票三百萬兩恐怕都不夠,所以隻計劃暫時將兌換處建立在州府。”
李岩說:“數量不夠是事實,不方便老百姓也是事實。我看,要寫一條:‘在縣以下朝廷收購糧食草料的時候,縣府,要代理白銀銀票的兌換。要有利於老百姓的兌換。’”
宋獻策說:“這樣也好,收購的時候,縣府臨時兌換。收購的時候,縣府可能人手不夠。”
李岩說:“收購的時候,可以把軍隊用上。還可以叫秀才臨時也去幫忙。”
用午膳的時候,李岩問紅娘子:“貴妃這幾天,你在幹什麽?”
紅娘子說:“叫我在皇宮呆著,我怎麽過得慣?我這幾天,就到城外部隊去。現在部隊基層已經評功完畢,已經報到各部隊的將軍那裏去了。將軍就根據這些三等軍功評二等軍功。我回到我的部隊去參加了評比。部隊的各軍、師、團的結構也基本組建完成,就差部隊調集在一起。隻差正式任命師團的將軍了。”
“我又帶著一些武器到長安城防讓將士們看過了,大家都希望朝廷給他們配備齊,以保證京城的安全。”
“我還問了孔有德的部隊的將士,他們說,原來明朝給他們裝備了很多好武器。隻是火藥槍在戰馬上不好使用。”
“我帶到城牆上使用木鳥銃。原來,我很喜歡木鳥銃,打仗封鎖敵人,十幾個木鳥銃交替使用,就可以阻攔進攻的馬隊。我帶到城牆上,對準城下麵使用,很不好,鐵砂子還沒有點火,就順著木鳥銃的內孔滾下去了?根本不好使用。”
李岩說:“那樣還真是一個問題!那戰馬衝鋒他們使用什麽武器?”
紅娘子說:“他們在戰馬上,還是用弓箭!”
李岩說:“哦,朕想起了一種連射弓箭,就是沒有試。如果成功,在戰馬上,可以對敵人進攻,一個人可以相當七八個人射箭。我估計城牆上也可以對攻城的敵人使用!”
李岩說:“能不能成功,我也沒有把握!”
李岩還是沒有穿越前,看電視,現代有人想製造諸葛弩,製造的一種連射弩。如果一次裝二三十個箭,在戰馬上對敵人衝鋒,連續射擊,比一人的威力大得多。據說是利用杠杆原理,推上拉手,掛上了弓箭的弦,拉手向下壓,一壓平,下麵是木梁就頂走弦,弦就打擊上麵空筒裏麵的箭,向前麵射去。要繼續射擊,繼續把拉手推上去,再掛上弦,繼續剛才的動作。估計在城牆上射擊敵人,效果一定很好。
紅娘子說:“不試怎麽證明就不能成功?”
李岩說:“那朕下午就畫一個草圖,看能不能試出來。”
下午,李岩就到書房裏,去畫連射弓弩的草圖。
他想起有幾個大件:
1、弓。就是用硬竹塊彎起來,綁上牛皮弦。
2、木梁。前麵搞一個槽安裝弓。
3、上麵的箭盒。
4、後麵的拉手,有手柄。
在木梁上再鑽一前一後兩個空。在箭盒的下麵鑽兩個孔。在手柄的中間和下麵各鑽一個孔。在箭盒下部挖一條槽。有利弓箭的弦拉動,脫離後掛鉤後能夠打擊箭。
大致就是這樣。
哦!還有箭盒的橫槽前麵還要有孔,箭可以射出去。
還要製三個連接的小鐵棒,小鐵棒兩端要打孔,有挖絲板擋住,用小鐵絲穿孔。連接木梁、箭盒、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