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功用紅衣大炮,利用清軍包圍榆林集合的機會,一通**,打得清軍四下逃竄


    下麵有一個小頭目前來建議,就是榆林城的大順部隊全軍出城出擊清軍,擴大戰果。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高一功笑著問這個頭目說:“敵人有多少人?估計在八萬到十萬人。我們消滅了多少敵人?幾次加起來,估計隻死亡了幾千敵人。把傷亡加起來,估計最多也沒有一萬人。敵人人數是我們的好多倍。一殺出城,敵人停止了逃跑,包圍過來,我們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不過我們可以出動一百人,出城去燒敵人的帳篷,一人隻準燒一個帳篷,燒完就回來。”


    “傳我的將令,各城牆出動二十五個戰士,帶上火把,帶一把大刀。五人一組,一人隻需要燒敵人一頂帳篷,燒完就回城。”


    於是,各個城牆,馬上就各派出了二十五個武藝好的戰士出城。敵人還在向外跑,大順的戰士就用繩子把這一百個戰士調下城牆。


    高一功說:上去二十個戰士在庫房拿一百個籮筐,拴好,等城外的勇士們回來!”


    出了城的戰士,都知道時間的重要,腳一著地,就急速地向敵人的帳篷跑去。


    到了敵人的帳篷區,就開始點上火把,把敵人的帳篷點了一個。高一功將軍命令隻點一個帳篷。誰聽這樣的命令,都點兩個帳篷,臨走,又把火把丟到帳篷底下,這就點了三百個帳篷,帳篷連接帳篷,清軍的軍營一片火光。


    還在向外跑的吳三桂,一見帳篷著火,知道大順的士兵下了城牆,馬上命令戰士向軍營殺轉來。


    大順的戰士,知道高一功將軍命令隻點敵人一個帳篷,是為了防止清軍殺回馬槍。點了兩個帳篷,又把火把丟了一個帳篷,每個人都點了敵人三個帳篷。丟了火把,都不要命地向榆林城牆跑去。等清軍跑回帳篷區,大順點火的戰士,已經回到城牆邊上,追擊已經沒有意義。吳三桂阿濟格就命令滅火。


    今天真是不利,集合被大順紅衣大炮轟擊。逃跑,又被大順點了帳篷。


    幸好救火及時,帳篷才燒三分之一。不過燒了帳篷,就有衣服、糧食的損失。


    阿濟格說:“以前,我還沒有打過這樣的窩囊仗,平西王,我們怎樣辦呢?”


    吳三桂說:“榆林城池高大堅固,裏麵守城的將軍又有計謀。如果我們長期耗在堅城之下,李自成的援軍一到,我們反而有被大順消滅的可能。為今之計,我們隻有留下三萬戰鬥力不強的薑瓖的部隊,繼續包圍榆林。通過長期的圍困,讓榆林由於糧食草料不濟,向我們投降。”


    “我們現在不是缺少帳篷糧食嗎?我們這四萬部隊,就轉而離開榆林,向佳縣、米脂、綏德、清澗、子長、安塞、延安一線進攻。對李自成的京城西安形成威逼的形勢。才能迫使李自成調李岩回援陝西,對我們戰略上形成有利的態勢。”


    “李岩的部隊一回援陝西,攝政王就會派兵打下山西,進軍河南,對李自成南北夾擊。隻要消滅了李自成這一股天下比較強的軍隊,就可以奪取天下。”


    阿濟格說:“我們派兵繼續包圍榆林,主力部隊南下。我同意這個打法。隻是我們今天吃虧就吃在紅衣大炮上,我們進軍的這一條戰線,還有沒有紅衣大炮?”


    吳三桂說:“紅衣大炮,我在明朝的時候知道,主要布置在遼東對付你們的。長城的幾個重要關卡,朝廷為了防治你們可能的進攻,也布置了紅衣大炮。現在榆林以南,我估計是沒有布置紅衣大炮的。”


    阿濟格說:“我記得出大同的時候,平西王你安排了二千將士運輸紅衣大炮,怎麽現在還沒有消息?我們也一定要用紅衣大炮去打高大的城牆。這樣就沒有我們打不破的城市了。”


    吳三桂說:“紅衣大炮太重了。運輸也不方便。”


    阿濟格說:“我們一定要有紅衣大炮,我的意見是,我們再派兩千人支援運輸紅衣大炮的運輸部隊。用紅衣大炮與敵人戰鬥,我們一定會勝利。”


    吳三桂說:“好嘛!我同意和碩英親王的意見,再派兩千將士支援運輸部隊,讓我們早日使用紅衣大炮。”


    阿濟格、吳三桂商量後,就把各部隊的將軍叫來,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


    被榆林城搞得焦頭爛額的清軍將士,對於離開榆林城,都表示同意。


    隻有派薑瓖圍城,薑瓖有些焦慮。不過又一想,清軍主力南下,替自己抵擋了大順支援部隊。自己在榆林城是圍而不攻,也沒有多少危險,也同意了這個作戰方案。


    帳篷在榆林城的炮火打擊之下,確實危險,部隊就把帳篷拆了,安排營寨在十裏之外重新駐防。


    第二天,阿濟格,吳三桂就把主力部隊撤走了。安埋死亡的清軍戰士,治療受傷的清軍戰士,就交給薑瓖去負責。


    阿濟格、吳三桂帶領清軍離開了榆林,在當天晚上就到達了佳縣。


    佳縣在黃河的西岸,靠北有長城守護,曆來對防禦都不太重視。城池也沒有榆林高大厚實。城裏的駐軍看到清軍到了佳縣十分著急。


    阿濟格又找吳三桂來商量,阿濟格說:“平西王,我們上次包圍榆林是四麵包圍,敵人英勇抵抗,現在我們恐怕要改變打佳縣的辦法了哦?!”


    吳三桂說:“我們幹脆采用圍三缺一的辦法。東北西三麵包圍。以北麵為主攻方向,東西兩麵,做做樣子。隻要有我軍上了城牆,敵人必然就有人要先逃跑。其他人見我軍已攻破城牆,其他人也會逃跑了,有逃跑的一條路,我們就不會遇到敵人的堅決抵抗。”


    阿濟格說:按平西王的意見辦!”


    第二天早上,清軍就按吳三桂的圍三缺一的打法,包圍佳縣。獨留南麵不圍。東麵靠河,派了幾百人在黃河的河灘上做做樣子。主攻方向放在北城牆上。


    清軍在榆林做了很多雲梯,現在攻小城,又是集中攻北城,雲梯十分富足。弓箭掩護的人也很多,一會就有人攻上城牆。大順軍隊馬上就有人逃跑,一會,守城部隊就逃跑完了。吳三桂也不下令追擊。讓這些人去散布清軍厲害的口信去吧!


    清軍攻進城裏,馬上就解決了帳篷、糧食、草料的難題。


    有了佳縣的成功經驗。阿濟格吳三桂就一路複製,相繼占領了米脂、子洲、綏德、吳堡、清澗、安塞。接著又派少數部隊占領了延川。


    一種方法,用久了,就要出副作用。阿濟格吳三桂用圍三缺一的戰法,把各縣的大順軍隊全部趕到了延安。延安曆來就是屯兵之所。


    住兵延安的將軍,看一路退下來了許多軍隊,就學宋朝,在延安,利用山高溝深的特點,在延安一線的山包建立營寨,迅速建立起來一道防線。敵人不管攻擊那裏,鄉鄰的部隊就互相支援。在李自成的援軍還沒有到來的時候,一條戰線固定下來了。


    李自成四下調兵,調糧食,調草料。不過,由於李自成把主力部隊退回陝西,調集起來還是很容易的。李自成聽說清軍有十萬人,就調集了二十萬人的部隊,浩浩蕩蕩開往前線。


    皇帝禦駕親征,朝廷的文武官員都上城外去送行。


    西安到延安,恐怕還有五六百裏路,加之這裏的道路也是溝壑縱橫。隻是曆來這裏對北方防線十分重視,道路修建得比較寬。但是大部隊,還是走了七天才到達延安。


    李自成到達了延安,馬上召開了軍事會議。


    李自成見延安的駐軍把清軍已經阻止在延安一帶,就決定,用十萬軍隊來加寬,加深延安的防線。拿十萬軍隊來突擊攻擊清軍。


    李自成是陝北米脂人,又曾經當過驛卒,臨近米脂的縣都走過。就想起,在自己部隊挑選家住附近的士兵,化妝成老百姓,先把清軍大概有多少人摸清楚。


    於是就派出幾十人,在老百姓那裏買來了一些穿過的舊衣服。化妝成割草的、打柴的。爬上高山,硬是把敵人的營地找到了,再根據帳篷數估計了敵人的人數。


    偵查的士兵回來,也有估計敵人有三萬人的,也有估計敵人有四萬人的,也有估計敵人有五萬人的。也有聽到敵軍說漢語的,因為陝北離蒙古很近,這些戰士聽不懂蒙古話,卻聽得懂蒙古的語音。就說裏麵有蒙古人。還有一種話聽不清。


    李自成聽了這些報告,清軍裏麵有漢族人是肯定的。有蒙古人也是肯定的。那麽聽不懂的話,可能就是女真話。幫李自成分析的都說:清軍兵力不足是肯定的。清軍的人數,也不多,最少認為三萬,最多認為是五萬,綜合可能隻有四萬人。最多清軍隻有五萬人。


    李自成又提出一個疑問:清軍的人數,榆林來報告是十萬人,我們這裏隻有五萬人。怎麽有這麽大的差距?


    宋獻策估計:“一種可能,清軍攻打榆林,還沒有攻打下來,就分兵繼續包圍榆林,再分兵向我們南邊打來。另一種可能,清軍分兵去打其他的州縣,這隻是敵人的一路。要弄清敵人的具體情況,我們可以向兩邊各派出五十個戰士,一路向東到黃河為止,一路向西三百裏,看有沒有敵情。發現了敵人隻是在遠遠看,不要與敵人糾纏。同時通知周圍州縣,派人在自己附近州縣偵查,有沒有敵情,弄明白後,不管有沒有都來報告。”


    李自成說:“對敵情不清楚是危險的,應該去偵查一番。關鍵現在我們怎樣去對付敵軍呢?”


    宋獻策說:“我們沒有弄清敵人的情況,大部隊先不要主動去進攻敵人。但是,首先我們要騷擾敵人。我們可以每晚上派他一百人,去偷襲敵人的營寨。使敵人不能休息好,經常處於疲勞狀態。敵人來進攻我們,除了兩頭的部隊要堅決抵抗外。敵人進攻我們中間的營寨,我們的營寨先要利用有利地形殺傷一部分敵人,接著被攻擊的營寨可以後退五裏。我們兩邊的營寨,還有我們住在附近的機動部隊,我們就全力對敵人進攻,對敵人形成包圍。力求殺傷一部分敵人。後麵還是不要封口,讓敵人可以撤退。這樣避免敵人過分拚命。隻有經過多次消耗敵人,在敵人精疲力竭,人數減少後,再最後殲滅敵人。”


    李自成說:“那我們就按軍師的意見辦,在相持的時候,消磨敵人!”


    於是,立即向兩邊各派出五十個騎兵偵查,在沿途查看有沒有敵人的蹤跡。又馬上派傳令兵到附近各州縣,有沒有敵情,得到消息馬上回來報告。


    派出了兩邊的偵查兵,接著召開各營寨和機動部隊會議,研究執行宋獻策軍師的麵對敵人進攻營寨的時候,撤退、包圍、攻擊敵人的具體辦法。


    李自成與清軍,就這樣相持起來了。


    住榆林的高一功的部隊,看敵人也不來主動攻城了,看來敵人的人數也減少了。自己的部隊也等不來援兵。


    敵人不來攻城,自己又不敢把主力部隊放出城與敵人主動打仗,敵人的人數明顯比自己多幾倍。在城裏呆了幾天,憋不住,就派二百個武藝超群的戰士,在深夜用籮筐吊下城牆,潛伏出城。清軍見城內被包圍了幾天沒有動作,深夜,清軍站崗的戰士大多打起瞌睡來了,就在站崗的地方睡著了。大順軍隊潛伏著爬到站崗的地方,立即衝到站崗的清軍麵前,舉起大刀,刀起頭落。這樣殺了幾十個人站崗的。他們還不過癮,又鑽進敵人的帳篷,摸著腦袋就砍。


    砍人也不是那樣順利的,在殺了兩三百敵人後,有個敵人驚醒了。刀砍去的時候,他偏了一下,被砍了一刀,手膀子被砍掉了。痛在那裏伊裏哇啦地大聲叫喊。


    更多的敵人驚醒了,都大聲喊:“有敵人!”


    更多的清軍拿起了大刀,衝進了喊痛的帳篷,裏麵的沒有被殺的拿起刀,與衝進來的人殺起來了。


    外麵更多的清軍趕來了,夜晚,不分青紅皂白就砍起來。大家開始混戰起來。


    聽到敵人喊痛,大順的戰士知道暴露了。就迅速退出帳篷,悄悄地拐過一個沙包跑了。清軍這一仗自相殘殺。死傷接近兩千人。等明白過來,有晚了。薑瓖心痛不已。


    清軍的阿濟格,見在延安被阻,他是沒有耐心等下去的。就與吳三桂商量,實行中間突破,攻擊敵人。吳三桂知道,營寨守禦,不像野戰,衝破中間就可以擊潰敵人。沒有辦法,清軍和碩英親王是主人,是他說了算。就同意去攻大順的營寨。


    清軍他們勇敢地向大順軍隊進攻,開始營寨的大順軍隊還進行了堅決地抵抗,殺傷了一些清兵。一會就抵抗不住了,後軍先就撤退了,接著,先撤退的掩護後撤退的,整個營寨就被清軍比較順利地占領了。


    清軍又向新的營寨進攻,誰知抵抗就很堅決了。陝西北部山高溝深。清軍的部隊前麵已經到了營寨,清軍後麵的還在山溝。


    突然他們發現,兩邊的大順敵人多起來了,大順借助有利的製高點,向山下射擊,不少清軍中箭身亡。


    阿濟格吳三桂接到報告,知道被包圍了。阿濟格問吳三桂:“我們怎麽辦呢?”


    吳三桂說:“命令後軍,馬上突圍。”


    山溝裏,突圍也是不那麽容易的,後軍變前軍,前麵已經衝出去,後麵還要經過兩邊被大順占領的山溝。占領了大順營寨的清軍,隻得向原來來的山溝撤退。兩邊山坡,大順軍隊有無數將士。雖然他們不向下麵山溝衝鋒,但是射出來不少的弓箭。清軍用盾牌遮著,用大刀長矛撥著,弓箭還是射死了不少人,也有很多清軍是戰馬射死後,自己滾下去,或者被弓箭射傷滾下戰馬,滾下馬的清軍,又被那些後麵突圍的戰馬踩踏,沒有死的人也被戰馬踩踏而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王後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王後代並收藏李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