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傳說中的“守株待兔”?大晚上的,他一時忘記了兔子其實是夜行動物。


    撿起兔子往山洞而去,那火塘裏還有餘燼未消,趕緊烤肉保命。


    難道這就是簡單模式?顧城覺得他悟了。


    找來枯枝幹葉往火堆裏引火,接著添柴加薪。


    火苗熊熊燃燒,火光婆娑,照亮山洞。


    火花映襯著黑夜的孤獨,帶來溫暖,驅散寒冷,顧城的心情也隨之好轉起來。


    篝火的火星飛濺,短暫而美麗,火焰在黑暗中閃著紅光。


    隨後一陣肉香傳來,讓顧城不禁有些擔心會不會招來不好的東西。


    他小心翼翼的烤一點吃一點。


    一夜無話,總之暫時活了下來,感謝兔子!感謝榜一大哥!


    隨著他的熟睡,月亮漸漸西沉,夜幕退去,天邊肉眼可見的泛起曙光。


    天已破曉,萬物蘇醒,新的一天悄然到來!清晨的陽光透過雲層,把那淡淡的光輝灑向大地。


    在這樣的時辰,顧城醒了過來,他打著哈欠走出山洞。


    采石場在陽光下清晰可見,那些非常明顯的采掘痕跡,讓他可以遙想曾經這裏有許多人正“叮叮當當”的敲擊著岩壁,采集一塊又一塊石頭。


    附近草叢隱約殘留鏽跡斑斑的鐵鍬和鎬頭碎片以及一些腐朽的木頭,這些殘留物表明這裏曾經有無數人在進行勞作。


    顧城沿著小路往山下走,趁現在肚子不餓不走留下來喝風?


    大片大片的茅草在荒原上瘋長,而在那一片白茅當中,又點綴著點點灰暗色彩,那是狗尾巴草的顏色。


    蓍草隨處可見,梧桐和酸棗樹也偶爾出現。


    顧城一夜滴水未進,十分口渴,摘了幾個酸棗開吃,結果牙齒差點酸掉。


    遠處一片片原始森林,那裏的樹林幽暗陰森,此起彼伏的狼嚎聽得顧城心驚膽戰。


    好在這片山頭是經過開發的,高大的林木經過砍伐,隻剩下一些低矮的小樹。


    一些被踩踏出來的小路清晰可見。


    山間各種蒲草、萱草花、野豌豆苗。


    前麵有一條碧綠的小溪靜靜地流淌,像一麵明鏡,倒映出藍天的色彩。


    小溪旁,綠樹成蔭,野花爛漫,它們與溪水相映成趣。


    這小溪水看著倒清澈見底,顧城雖然口渴,但顧慮水裏有寄生蟲,不敢直接下嘴。


    他蹲在水邊一番洗漱後,看了看水中的影子,一個蓬頭垢麵瘦骨嶙峋的野人出現在水裏。


    顧城呆了呆,這次穿越的對象這麽糟糕嗎?


    他有些喪氣,穿越成這樣的條件,也太沒優勢了吧,他恨恨的除去衣物,跳進溪水裏,仔細的拾掇了一番。


    一番洗刷打理後,倒把樣貌恢複得自己能夠看下去。


    隨後穿上衣不蔽體的破舊麻衣,顧城順著溪流來到山腳一條小河。


    清清的小河邊,數位農家女子,青布素衣,拿著搗衣錘,正使勁兒的捶打衣物。


    小路上不斷有姑娘端著衣服嬉笑著坐在河邊。


    有整理自己蓬亂劉海的,有照著河水梳理自己發髻的,有雙手潑水嬉戲的,有彎下細腰浣洗青紗的,隱約傳來一陣陣嘻戲的笑聲。


    河邊的蒹葭蒼翠,綠意盎然。


    陽光照耀下的蒹草,透著微黃的光,片片葭葉,又似綠色箭矢,輕輕擺動。


    蒹和葭靜靜的叢生在河的兩岸,秋深時候白露終會成霜。


    顧城沿著河道前往市集,不時有路人和他招呼,說著一些他似懂非懂的話。


    仔細分辨好似在說:“相家那小子回來了。”


    他姓相嗎?顧城沒有這位餓死小子的記憶,他隻想完成係統給出的任務而已。


    路上遇到一位年輕的農家姑娘似乎認識,對他欲言又止。


    顧城心裏犯著嘀咕,不會是退婚另嫁之類的狗血劇情吧?


    半個時辰後,顧城站在自家的土院門口,一陣惆悵,原來他家就剩他一個人。


    根據一路收集的信息匯總,他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去年秦王派張儀、司馬錯出兵攻滅巴蜀,隨後有夷人叛亂。


    他們的村子首當其衝受到波及,幾乎死了一半人,父母當時就遭了無妄之災。村子附近的人紛紛躲避,他也隨著人群分散到附近的山林。


    如此便躲了一些時日,靠采集野果維生,直到今天才下山。


    好在村裏有一個族叔看顧,下山回家,還有一個立足之地。


    顧城嘀咕:亂世人命不如狗,隨便一個意外到來,人就死了。要不是自己過來,這一家人在這個地方連最後的念想都沒有。


    生活還要過下去,好在還有兩畝薄田,還能上山打獵下河撈魚,隻要努努力勉強能活。


    要想傳宗接代、娶妻生子,攢出豐衣足食的家底還不知道何年何月,好在他的任務是自己安身立命,不是幫別人立命。


    顧城安心的住了下來,他不會種地,就隨便種點蔬菜,讓它自己在地裏漲。


    開心農場他也是玩過的,開局種點白蘿卜,完全不用操心。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河自然隻能打河裏的主意,於是他每天琢磨怎麽捕到更多的魚。


    這個時期的油和鹽死貴死貴的,各種美食如果沒有油鹽調料進行調味,怎麽弄都不好吃。


    而且這個時期,還沒有植物油,是用動物的脂膏進行烹飪。


    《釋名》曰:“戴角曰脂,無角曰膏。”


    就是說,從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脂,從沒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膏,比如牛油、羊油稱脂,豬油則稱膏。


    動物的脂肪裏提取動物油,最常見的基本就是牛油、羊油、豬油這幾種。


    這個時期的鐵具,農耕倒是開始普及了,可是鐵鍋沒有,用鐵鍋炒菜還得等到南宋。這個時期的人是用鼎來煮東西吃的,買不起鼎的人就隻能用泥陶罐。


    當然還可以在火上烤,將食物烤熟,就像如今的燒烤,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瞧瞧村裏人是什麽樣就知道了,大都處於營養不良狀態,便是沒油水鬧的,維持生計全靠地裏的五穀雜糧和野菜硬撐。


    這個時期的主食是:黍米、稷粟、禾稻、小麥、菽豆。


    達官顯貴們能多選幾樣:粱、黃粱、白黍、稰、穛。粱和黃粱是粟米的優良品種,稰、穛是晚稻和早稻。白黍是類似糯米的糧食。


    平常人家最常見的就是黍米、稷粟、菽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之逆流紅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挽不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挽不回並收藏諸天之逆流紅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