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震元掌八十一掌教完以後,薑如望便不來七裏溝,隻叮囑楊應尾每日自行習練。
又過了五日,楊應尾又如往常一般,早早來到七裏溝,卻看見二師伯王馳威已在那裏等他。
自第一天王馳威將他領上山後,之後再也沒有見過他,問了大師伯幾次,隻說是下山去了。
三個月沒見著王師伯,楊應尾著實有些想念,在他的心中,這兩位師伯都如同義父的親兄弟一般,一聲“二師伯”喊得親切異常。
王馳威看他一眼,目光中盡是慈和。他師兄弟三人關係極好,他又與王一鳴年歲相當,更是無話不談,自王一鳴失蹤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傷心至極,忽忽如狂,師父和師哥都是修真之士,道家講究心性自然,也不勸他。
崆峒派的事務繁多,師父經常閉關清修,玄聖宮的日常事務,大多都是由師哥料理,故而尋找王一鳴的任務,就由王馳威擔待下來,這些年,他足跡踏遍大江南北,黃河兩岸,就連關外與漠北,都曾走過幾回。
王馳威與楊應尾閑談了幾句,便讓他跪下,也磕了三個頭。
前幾天,王瑛告訴過他,磕這三個頭是崆峒派的規矩,但凡除師父以外的人傳授武技,都需要磕三個頭,行半師之禮。
王瑛還跟他說過,王馳威因無需分心崆峒派的門內事務,武功極高,七傷拳更是爐火純青,她師父偶爾談起,都自承武功早已不及這二師弟了。
現在,楊應尾見二師伯即將要傳授他七傷拳,不由得心中撞鹿,臉上表情,更是躍躍欲試。
少年人的心思,王馳威怎會不明白?他朗聲吟道:“五行之氣調陰陽,損心催肺傷肝腸,藏離精失意恍惚,三焦齊逆兮魄飛揚!”
楊應尾拍手叫好,說道:“二師伯,七傷拳如此厲害!能讓對手五髒六腑俱受損傷。”
王馳威微微一笑,說道:“你錯了,‘五行之氣調陰陽,損心催肺傷肝腸,藏離精失意恍惚,三焦齊逆兮魄飛揚’說的不是對手,而是自身。”唬得楊應尾心頭一震,臉上色變,半晌說不出話來。
王馳威繼續說道:“人體內皆有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心屬火、肺屬金、脾屬土、腎屬水、肝屬木,一練七傷,七者皆傷,這是七傷拳這套拳法的名字由來之一。”
楊應尾聞聽,認真端詳了下王馳威的麵色,繼而說道:“依弟子看來,二師伯的五髒六腑,都不似有什麽損傷。”這一點,他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自從學習了胡青牛的醫經之後,若論醫術之精,楊應尾可以說是海內獨步,“望聞問切”於他而言,隻是最基本的末伎而已。
王弛威不置可否,隻說道:“七傷拳習成之後,每一拳擊出,有七股不同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柔,或柔中剛,或斜刺,或直行,或內卷,七種勁力,層次分明,對手需抵擋這不同的七種勁道,確實威力奇大。”
他頓了一頓,繼續講道:“七層勁力,各有所出,亦各有所指。人有三魂七魄,震元掌傷魂,七傷拳動魄,哪七魄?‘吞賊’、‘屍狗’、‘除穢’、‘臭肺’、‘雀陰’、‘非毒’、‘伏矢’。拳勁及身,對手七魄皆傷,此七傷拳名由來之二。”
楊應尾眉毛微蹙,想了想,說道:“如隻能先傷己再傷人,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應該不會成為名滿江湖的絕技,定是有什麽法子,可以讓習練者自身無損。”
王弛威點點頭,眼中露出一絲讚許神色,道:“尾兒,七傷拳每習練一次,五髒六腑便受損一次,除非內力渾厚堅實,能抵禦七傷拳的拳勁反噬之力。所以,欲練七傷拳,先修內功,你機緣巧合,練成了九陽神功,內功已紮得異常堅實,從今日起,咱們爺倆花費七天時間,學了這套七傷拳法。”
楊應尾聽二師伯說,隻用七天時間,要自己學會這崆峒三絕技之一的七傷拳,頓時覺得匪夷所思,張大嘴巴,竟合不起來。
最終,他還是關起了嘴巴,跟著二師伯學七傷拳,七裏溝旁,有許多生長了數十年的柏樹,因常年得陽光照射,長得高大挺拔。
王馳威命他以拳擊樹,楊應尾運起氣力,一拳搗去,那兩丈高的柏樹被他攔腰擊斷,上半截樹幹倒將下來,壓在其它的柏樹上,樹枝折斷,嘩啦啦響個不住。
楊應尾嚇了一跳,他不知道自己的力氣,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大了,竟然可以一拳斷樹。
他卻不知,在修練震元掌的這三月,他體內九陽神功的內勁,已到了可隨意驅使,收發由心的境界,而在此之前,他一身渾厚的內力,隻能是在體內無序遊走。
就如世間有很多不第士子,刻苦攻讀,腹中千般學問,胸有萬種謀略,說起來口若懸河,考下來名落孫山,為何?隻因學不知用,更不致用,而一旦得開竅頓悟,其腹中所學,便能得充分展示。
震元掌為天下絕學,內中含道家真義,就如同打開楊應尾內勁潛力的一把鑰匙,使這個渾渾噩噩的小子,已踏入一流高手境界而不自知。
王馳威點點頭,走到另一株柏樹前,稍一凝氣,右拳如雷霆般擊中樹幹,那樹絲毫不見動搖。
楊應尾心中好生奇怪,他見二師伯拳如奔雷,中樹之後,不知為何,連樹葉也沒有無一絲晃動。
王馳威再出一拳,就如楊應尾方才一樣,樹幹攔腰折斷,楊應尾伸頭去看,如上次在聚仙橋師伯第一次演示七傷拳一樣,大樹的脈絡俱已震斷,不由得嘖嘖歎服。
七傷拳不重招式,隻看勁力運用,王馳威教他運氣、守意、搭橋、起勁之法,如何包裹、如何分層、如何內髒生力、如何留而不往、如何發勁於外。
楊應尾於五髒六腑、奇經八脈非常熟悉,人又聰明,內力渾厚,七天之後,已有小成。此時他以拳擊樹,就如王馳威一般,七傷拳一出,樹幹絲毫不動,而內中脈絡均已震斷,隻是在七種力道的分配與控製,尚有些欠缺罷了。
又過了半個月,震元掌與七傷拳,楊應尾已練得純熟。這段時間,因為日夜練功,他無暇旁顧,現在終於閑了下來,便覺得百無聊賴,一想起父母和義父,他更是如坐針氈。
這天夜裏,楊應尾在床上,翻來滾去輾轉不眠,便想著明天去稟明師祖和二位師伯,他要下山去找尋義父,並伺機報父母之仇。
他心中計議一定,越發睡不著了,於是幹脆披衣起床,出門信步而遊,趁著今夜雲薄月明,好好看看義父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
又過了五日,楊應尾又如往常一般,早早來到七裏溝,卻看見二師伯王馳威已在那裏等他。
自第一天王馳威將他領上山後,之後再也沒有見過他,問了大師伯幾次,隻說是下山去了。
三個月沒見著王師伯,楊應尾著實有些想念,在他的心中,這兩位師伯都如同義父的親兄弟一般,一聲“二師伯”喊得親切異常。
王馳威看他一眼,目光中盡是慈和。他師兄弟三人關係極好,他又與王一鳴年歲相當,更是無話不談,自王一鳴失蹤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傷心至極,忽忽如狂,師父和師哥都是修真之士,道家講究心性自然,也不勸他。
崆峒派的事務繁多,師父經常閉關清修,玄聖宮的日常事務,大多都是由師哥料理,故而尋找王一鳴的任務,就由王馳威擔待下來,這些年,他足跡踏遍大江南北,黃河兩岸,就連關外與漠北,都曾走過幾回。
王馳威與楊應尾閑談了幾句,便讓他跪下,也磕了三個頭。
前幾天,王瑛告訴過他,磕這三個頭是崆峒派的規矩,但凡除師父以外的人傳授武技,都需要磕三個頭,行半師之禮。
王瑛還跟他說過,王馳威因無需分心崆峒派的門內事務,武功極高,七傷拳更是爐火純青,她師父偶爾談起,都自承武功早已不及這二師弟了。
現在,楊應尾見二師伯即將要傳授他七傷拳,不由得心中撞鹿,臉上表情,更是躍躍欲試。
少年人的心思,王馳威怎會不明白?他朗聲吟道:“五行之氣調陰陽,損心催肺傷肝腸,藏離精失意恍惚,三焦齊逆兮魄飛揚!”
楊應尾拍手叫好,說道:“二師伯,七傷拳如此厲害!能讓對手五髒六腑俱受損傷。”
王馳威微微一笑,說道:“你錯了,‘五行之氣調陰陽,損心催肺傷肝腸,藏離精失意恍惚,三焦齊逆兮魄飛揚’說的不是對手,而是自身。”唬得楊應尾心頭一震,臉上色變,半晌說不出話來。
王馳威繼續說道:“人體內皆有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心屬火、肺屬金、脾屬土、腎屬水、肝屬木,一練七傷,七者皆傷,這是七傷拳這套拳法的名字由來之一。”
楊應尾聞聽,認真端詳了下王馳威的麵色,繼而說道:“依弟子看來,二師伯的五髒六腑,都不似有什麽損傷。”這一點,他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自從學習了胡青牛的醫經之後,若論醫術之精,楊應尾可以說是海內獨步,“望聞問切”於他而言,隻是最基本的末伎而已。
王弛威不置可否,隻說道:“七傷拳習成之後,每一拳擊出,有七股不同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柔,或柔中剛,或斜刺,或直行,或內卷,七種勁力,層次分明,對手需抵擋這不同的七種勁道,確實威力奇大。”
他頓了一頓,繼續講道:“七層勁力,各有所出,亦各有所指。人有三魂七魄,震元掌傷魂,七傷拳動魄,哪七魄?‘吞賊’、‘屍狗’、‘除穢’、‘臭肺’、‘雀陰’、‘非毒’、‘伏矢’。拳勁及身,對手七魄皆傷,此七傷拳名由來之二。”
楊應尾眉毛微蹙,想了想,說道:“如隻能先傷己再傷人,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應該不會成為名滿江湖的絕技,定是有什麽法子,可以讓習練者自身無損。”
王弛威點點頭,眼中露出一絲讚許神色,道:“尾兒,七傷拳每習練一次,五髒六腑便受損一次,除非內力渾厚堅實,能抵禦七傷拳的拳勁反噬之力。所以,欲練七傷拳,先修內功,你機緣巧合,練成了九陽神功,內功已紮得異常堅實,從今日起,咱們爺倆花費七天時間,學了這套七傷拳法。”
楊應尾聽二師伯說,隻用七天時間,要自己學會這崆峒三絕技之一的七傷拳,頓時覺得匪夷所思,張大嘴巴,竟合不起來。
最終,他還是關起了嘴巴,跟著二師伯學七傷拳,七裏溝旁,有許多生長了數十年的柏樹,因常年得陽光照射,長得高大挺拔。
王馳威命他以拳擊樹,楊應尾運起氣力,一拳搗去,那兩丈高的柏樹被他攔腰擊斷,上半截樹幹倒將下來,壓在其它的柏樹上,樹枝折斷,嘩啦啦響個不住。
楊應尾嚇了一跳,他不知道自己的力氣,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大了,竟然可以一拳斷樹。
他卻不知,在修練震元掌的這三月,他體內九陽神功的內勁,已到了可隨意驅使,收發由心的境界,而在此之前,他一身渾厚的內力,隻能是在體內無序遊走。
就如世間有很多不第士子,刻苦攻讀,腹中千般學問,胸有萬種謀略,說起來口若懸河,考下來名落孫山,為何?隻因學不知用,更不致用,而一旦得開竅頓悟,其腹中所學,便能得充分展示。
震元掌為天下絕學,內中含道家真義,就如同打開楊應尾內勁潛力的一把鑰匙,使這個渾渾噩噩的小子,已踏入一流高手境界而不自知。
王馳威點點頭,走到另一株柏樹前,稍一凝氣,右拳如雷霆般擊中樹幹,那樹絲毫不見動搖。
楊應尾心中好生奇怪,他見二師伯拳如奔雷,中樹之後,不知為何,連樹葉也沒有無一絲晃動。
王馳威再出一拳,就如楊應尾方才一樣,樹幹攔腰折斷,楊應尾伸頭去看,如上次在聚仙橋師伯第一次演示七傷拳一樣,大樹的脈絡俱已震斷,不由得嘖嘖歎服。
七傷拳不重招式,隻看勁力運用,王馳威教他運氣、守意、搭橋、起勁之法,如何包裹、如何分層、如何內髒生力、如何留而不往、如何發勁於外。
楊應尾於五髒六腑、奇經八脈非常熟悉,人又聰明,內力渾厚,七天之後,已有小成。此時他以拳擊樹,就如王馳威一般,七傷拳一出,樹幹絲毫不動,而內中脈絡均已震斷,隻是在七種力道的分配與控製,尚有些欠缺罷了。
又過了半個月,震元掌與七傷拳,楊應尾已練得純熟。這段時間,因為日夜練功,他無暇旁顧,現在終於閑了下來,便覺得百無聊賴,一想起父母和義父,他更是如坐針氈。
這天夜裏,楊應尾在床上,翻來滾去輾轉不眠,便想著明天去稟明師祖和二位師伯,他要下山去找尋義父,並伺機報父母之仇。
他心中計議一定,越發睡不著了,於是幹脆披衣起床,出門信步而遊,趁著今夜雲薄月明,好好看看義父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