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過年七天樂之小公主逛廟會
大宋超時空:我外孫女是齊國公主 作者:夜星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45年2月22日,大年初六。
雖然現在京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是燈景卻做得越來越好。
早晨張悅笙歪在沙發上刷手機,刷到琉璃廠那邊的燈景特別夢幻,有“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的唯美。
她猛地坐起身來,興致勃勃地提議說:“爸爸,我們晚上去城裏看燈吧,一定特別好看。”
“咱家小老虎年紀小,太陽落山後最好不出去,怕招著啥,我們就不去了。要去你自己去吧。”老張斷然拒絕道。
“爸,我一直以為你是堅定地唯物主義者,沒想到你還挺封建的。”張悅笙打趣道。
“那還不是因為你。”老張給了張悅笙一個白眼兒。
在沒生張悅笙以前,老張確實是一個地道的唯物主義者。看到別人拜神求佛,他總是嗤之以鼻,覺得這些人愚不可及。直到張悅笙滿月以後。
明明白天睡得好好的,到了晚上就開始嚎。還不是正常的嬰兒哭鬧。抱著的時候好好的,睡得也踏實。隻要這邊往床上一放,立刻就跟被針紮了一樣“嗷”一聲。還不是正常的嬰兒啼哭,而是驚悸的那種哭法,就好像看見了極其駭人的一幕,眼看就要抽過去。
老張、老張媳婦、老丈人丈母娘輪班倒,整宿整宿抱著張悅笙哄她睡覺,一個個熬地跟大熊貓似的。
(老張之所以疼愛外孫子,是繼承家裏“優良”傳統,他老丈人如此,他爸亦如此。)
老張是個講究科學的,立刻帶著張悅笙去各大醫院問診。抽血化驗做檢查,孩子不少折騰,醫生卻啥也沒看出來,說:“你家孩子也沒毛病呀,挺健康的。”
後來還是老張的丈母娘、張悅笙的姥姥忍不住出手了。她說張悅笙指定是招著沒臉子了(沒有臉的女鬼),得驅邪。
老張不以為然,說是封建迷信。張悅笙的姥姥卻說:“你不信我信。”晚上的時候,整了三道鍋底灰抹張悅笙腦門兒上了。
沒想到張悅笙晚上果然不哭了。連續抹了三天後,張悅笙不用抱著也能睡安穩了。
(借用了本作者小時候的糗事。因此還被我爸嘮叨了一輩子,說我從小就是個磨人的孩子,果然長大也讓他操心。)
自此老張那顆堅定的唯物主義心,偶爾也不那麽堅定唯心一下,主打一個隨機應變。
老張疼愛小公主,自然不舍得她冒一點點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小公主聽說,卻靴噠靴噠跑過來,趴在張悅笙跟前,抬著小臉兒盼望地看著張悅笙說:“幹媽,寶兒去。”
老張哄她說:“乖孫兒,咱不去,沒啥好看的,還冷。凍著了要紮針兒的。不像打疫苗,就紮一小針兒,生病了得紮好多針呢,都是可大可大的針了呢,可疼了呢。得天天紮,啥時候病好了,啥時候才不紮了。”
種花國的人傳統勸小孩兒的方法,就是靠嚇唬。而最常用的手段不外乎就是張三(狼)、老妖怪、打針。都這麽過來的,老張也不能免俗。
還沒等老張話音落下,就感覺背後被媳婦狠狠抽了一巴掌。
“大過年的,說啥呢,還不快呸呸呸。”老張媳婦嗔怪道。
“呸呸呸。”老張趕緊吐了三口口水。據說這樣就相當於按了撤回鍵。
“呸呸呸。”小公主有樣兒學樣兒,化身小羊駝。
“明天你是不是就上班了?”老張問張悅笙。
“不上啊。”張悅笙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個好老板,給他們多休了一天,我們初八開工。”
這就是自己當老板的好處,休假有一定的自由度。
“哎。你咋還不上班呢?”老張歎息說。
“我擱家礙著誰啦?”張悅笙不服氣地說。
“你老招著我們孩子幹不著調的事兒。”老張不滿地說。
小公主一直吵吵著要粗去玩,跟幹媽康漂釀的燈燈,磨人地很。老張為了哄她,就跟她商量說,白天去看舞獅子,大獅子可威風了,老好看了呢,晚上就不去看燈了,好不好。
智商160的小公主是個識時務的寶寶,知道耶不想她晚上出去,她立刻退而求其次,同意粗去看大係子。
事兒是張悅笙挑起來的,她隻好任勞任怨的做攻略,當司機。
張悅笙查到附近的古城還有廟會的尾巴,就驅車去了古城——去太遠怕還沒到地方,小公主的電量就耗光了。
可能是第二天就要上班的緣故,大家都趁假期最後一天休養生息。雖然古城熱熱鬧鬧,但是沒有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
街市的熱鬧和宮裏宸遊的熱鬧是不一樣的。宮裏的熱鬧是富麗堂皇,井然有序的,即使燈火再輝煌,歌舞再唯美,雜耍再精彩,礙於尊卑有倫,繁文縟節,其實並不能讓人完全放開懷抱去欣賞。
而街頭的熱鬧,卻是自由自在,簡單明快的。
琳琅滿目地小攤子擺滿了街道了兩側。有傳統風味濃厚的賣泥人、賣糖畫、賣糖葫蘆、賣桂花糕、賣臭豆腐、賣油炸糕、賣兔爺、賣麵具、賣風箏、賣皮影戲道具、賣虎頭鞋虎頭帽等等攤販;也有現代氣息濃厚的賣奶茶、賣咖啡、賣椰子下蛋、賣網紅小吃、賣五顏六色棒棒糖的,賣卡通形象的、賣製作精美的西式蛋糕點心等等的商家。
可謂是中西結合,應有盡有。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怡然自得、安閑適意的享受這種人間煙火氣,快與不快都是那麽肆意張揚,不像宮中,快樂總有一種浮於表麵的戲劇成分。
小公主騎在老張的脖頸上,瞪圓了小鹿眸,一眨不眨地看著眼前繁華錯落的景象——哇哇哇,眼睛有點不夠用了鴨。
今天老張給小公主穿的是宋朝宮廷禦製的大紅色古風衣裙,再穿上一雙鑲嵌貓眼兒綠的虎頭鞋,老吸睛了呢。一路上不停被路人目光“歘歘”,還有人偷偷拿出手機來拍小視頻。
老張他們運氣不錯,一進門就看見了舞獅的隊伍。
其實宮裏也有舞獅這個節目,表演的難度係數更大,演技更高超。但是和街頭看的效果還是不一樣的。
在宮裏更傾向於炫技,不像街頭多了幾分寫意。
別看獅子的造型做得威風凜凜。可是在舞獅人的手中,卻乖順地不要不要的。它時而搖頭晃腦,時而活蹦亂跳,時而打滾兒賣萌,時而騰空躍起。精彩紛呈的表演讓觀眾們都情不自禁鼓掌叫好。
小公主也不停的拍著小巴掌,時而不時激動的還撅噠小屁股,把老張的腦袋當鼓敲。
看完了舞獅,老張帶著小公主來到了賣糖畫的攤位,看著師傅做糖畫。隻見師傅手法嫻熟地這勾那劃,不一會兒一隻可愛的小老虎就躍然於眼前。
“耶,要小腦斧。”小公主激動地直蹬小胖腿兒。
老張覺得小公主平時有太多約束了,出來放風就別老這不行那不許的,適當給鬆鬆小夾板,於是大手一揮,就讓張悅笙買單。
接著老張又帶了小公主去看吹糖人,買;喜歡老鷹風箏(作者小的時候,姥爺曾經答應給我買一個老鷹風箏,但是我媽不讓。後來作者姥爺都老年癡呆了,還記得要給我買個老鷹風箏,所以老鷹風箏是作者的執念),買;喜歡阿狸麵具,買;想吃糖葫蘆,買;想吃紅柳羊肉串,買;想吃,買……總之就是買買買。
老張媳婦和張·拎包·悅笙:你這是適當鬆鬆小夾板嗎?你這分明是崽令智昏。
她們順著人流,不知不覺走到了戲台前。這時戲台上正在上演豫劇《花木蘭》中的經典曲目《誰說女子不如男》。
“耶,康康介膩。”小公主叫停。
所以老張一行人便在這裏站住了腳。
別看是豫劇《花木蘭》,又是南北朝著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為主人公編製的,但是它其實是現代戲曲,是1951年劇作家陳憲章老師和王景中老師根據《?木蘭從軍》?改編,由豫劇大師常香玉老師演唱。當時種花國剛成體,提倡婦女解放,所以歌詞中著重強調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當然,在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中,這是大逆不道的,也不可能出現“誰說女子不如男”這樣的台詞。
現代的人都聽慣了流行樂,能聽得進去戲曲的人其實寥寥無幾。所以戲台周遭的人並不多。大多數都是站著拍個視頻,發個有文化有內涵的朋友圈就離去了。
小公主這個高高在上、聽得如癡如醉的小萌娃就格外的養眼。
有那等社牛看著小公主跟著節奏煞有介事地點著小腦袋,不由覺得好笑,跟老張搭訕說:“大哥,你家孫子能聽懂嗎?”
“你家孫子”四個大字可是切切實實戳中了老張的心巴,老張瞬間就覺得這個老弟太會說話了,必須得好好回答。
“這位小老弟,我孫女智商160,你說她聽不聽得懂。”老張傲嬌地說。
“天才兒童呀。可得好好培養。”那個人順情說好話道。
“培養啥,隻要她健康活潑開心的成長就好,不給她那麽大壓力。”老張說。
社牛路人遇上社牛東北人,兩個人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嘮上了,還相談甚歡。
不知不覺一曲終了,小公主還意猶未盡。
她指了指舞台,跟老張說:“耶,寶也肥唱。”
正巧被出來活躍氣氛地主持人一眼捕捉到了。
“那個穿紅色的古裝的小朋友看著躍躍欲試,也想上來唱戲嗎?”主持人看著小公主問道。
“係。”小公主響亮的回答道。
“那你上來給我們表演節目好不好?”主持人邀請道。
“好鴨。”小公主爽快地答應了。
就這樣小公主毫不怯場地站上了舞台。人家是小公主,這點小場麵,灑灑水啦。
老張趕緊舉起手機開始全程錄像。
“小朋友,你會唱什麽呀?”主持人問道。
“剛柴結結唱的,誰嗦呂子不如男。”小公主認真地回答說。
“小朋友也會唱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主持人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看著還沒斷奶的一歲小豆丁,竟然敢大放厥詞說她會唱《誰說女子不如男》。
“那你給我們唱一個好不好?music!”他把麥克風遞到了小公主嘴邊。
“牛大嘚講發,擬太偏,誰說呂子,享清閑……”小公主完完整整的把這首豫劇從頭到尾唱了下來,不光每個音節都完美無誤地卡在點兒上,花腔也耍得很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就是有的字唱得不夠清晰,含混過去了。畢竟這個年齡段,智商和身體發育不一定成正比,舌頭還不聽話呢。
很多遊客本來是不愛聽戲的,但是聽見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在唱戲,種花國民好信兒的 dna就動了,都湊過來看熱鬧。頓時就人頭攢動起來。還有很多網紅舉起攝像頭錄製視頻。張悅笙想擠過去禁止拍照都擠不過去。
“小朋友,唱得這麽好,是因為在家經常聽戲嗎?”主持人好奇的問。
“不係,擱家聽寶寶巴係,二銀攥。”小公主老老實實地回答說。
“大哥,你說你外孫女是160,我以為你在鬧呢,沒想到還真是個天才呀。這不是過目不忘嗎?”社牛路人震驚地跟老張感慨說。
老張凡爾賽地說:“基操,勿6。”
那嘚瑟勁兒,要是有個尾巴,指定翹到天上去了。
主持人看效果這麽好,還哄著小公主唱了一段《小拜年》,還扭了秧歌。小公主軟萌可愛還憨態可掬,瞬間就圈粉無數。
周圍還有人勸老張給小公主開個號,他們想要雲養娃,被老張禮貌拒絕了,說不打算讓孩子曝光。
小公主在萬眾矚目下,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後來老張把小公主的表演視頻發給了張美人,宋仁宗看了,覺得今年的元宵節宮宴上,表演節目必須有我家阿悟一個,沒有阿悟他不看。
雖然現在京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是燈景卻做得越來越好。
早晨張悅笙歪在沙發上刷手機,刷到琉璃廠那邊的燈景特別夢幻,有“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的唯美。
她猛地坐起身來,興致勃勃地提議說:“爸爸,我們晚上去城裏看燈吧,一定特別好看。”
“咱家小老虎年紀小,太陽落山後最好不出去,怕招著啥,我們就不去了。要去你自己去吧。”老張斷然拒絕道。
“爸,我一直以為你是堅定地唯物主義者,沒想到你還挺封建的。”張悅笙打趣道。
“那還不是因為你。”老張給了張悅笙一個白眼兒。
在沒生張悅笙以前,老張確實是一個地道的唯物主義者。看到別人拜神求佛,他總是嗤之以鼻,覺得這些人愚不可及。直到張悅笙滿月以後。
明明白天睡得好好的,到了晚上就開始嚎。還不是正常的嬰兒哭鬧。抱著的時候好好的,睡得也踏實。隻要這邊往床上一放,立刻就跟被針紮了一樣“嗷”一聲。還不是正常的嬰兒啼哭,而是驚悸的那種哭法,就好像看見了極其駭人的一幕,眼看就要抽過去。
老張、老張媳婦、老丈人丈母娘輪班倒,整宿整宿抱著張悅笙哄她睡覺,一個個熬地跟大熊貓似的。
(老張之所以疼愛外孫子,是繼承家裏“優良”傳統,他老丈人如此,他爸亦如此。)
老張是個講究科學的,立刻帶著張悅笙去各大醫院問診。抽血化驗做檢查,孩子不少折騰,醫生卻啥也沒看出來,說:“你家孩子也沒毛病呀,挺健康的。”
後來還是老張的丈母娘、張悅笙的姥姥忍不住出手了。她說張悅笙指定是招著沒臉子了(沒有臉的女鬼),得驅邪。
老張不以為然,說是封建迷信。張悅笙的姥姥卻說:“你不信我信。”晚上的時候,整了三道鍋底灰抹張悅笙腦門兒上了。
沒想到張悅笙晚上果然不哭了。連續抹了三天後,張悅笙不用抱著也能睡安穩了。
(借用了本作者小時候的糗事。因此還被我爸嘮叨了一輩子,說我從小就是個磨人的孩子,果然長大也讓他操心。)
自此老張那顆堅定的唯物主義心,偶爾也不那麽堅定唯心一下,主打一個隨機應變。
老張疼愛小公主,自然不舍得她冒一點點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小公主聽說,卻靴噠靴噠跑過來,趴在張悅笙跟前,抬著小臉兒盼望地看著張悅笙說:“幹媽,寶兒去。”
老張哄她說:“乖孫兒,咱不去,沒啥好看的,還冷。凍著了要紮針兒的。不像打疫苗,就紮一小針兒,生病了得紮好多針呢,都是可大可大的針了呢,可疼了呢。得天天紮,啥時候病好了,啥時候才不紮了。”
種花國的人傳統勸小孩兒的方法,就是靠嚇唬。而最常用的手段不外乎就是張三(狼)、老妖怪、打針。都這麽過來的,老張也不能免俗。
還沒等老張話音落下,就感覺背後被媳婦狠狠抽了一巴掌。
“大過年的,說啥呢,還不快呸呸呸。”老張媳婦嗔怪道。
“呸呸呸。”老張趕緊吐了三口口水。據說這樣就相當於按了撤回鍵。
“呸呸呸。”小公主有樣兒學樣兒,化身小羊駝。
“明天你是不是就上班了?”老張問張悅笙。
“不上啊。”張悅笙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個好老板,給他們多休了一天,我們初八開工。”
這就是自己當老板的好處,休假有一定的自由度。
“哎。你咋還不上班呢?”老張歎息說。
“我擱家礙著誰啦?”張悅笙不服氣地說。
“你老招著我們孩子幹不著調的事兒。”老張不滿地說。
小公主一直吵吵著要粗去玩,跟幹媽康漂釀的燈燈,磨人地很。老張為了哄她,就跟她商量說,白天去看舞獅子,大獅子可威風了,老好看了呢,晚上就不去看燈了,好不好。
智商160的小公主是個識時務的寶寶,知道耶不想她晚上出去,她立刻退而求其次,同意粗去看大係子。
事兒是張悅笙挑起來的,她隻好任勞任怨的做攻略,當司機。
張悅笙查到附近的古城還有廟會的尾巴,就驅車去了古城——去太遠怕還沒到地方,小公主的電量就耗光了。
可能是第二天就要上班的緣故,大家都趁假期最後一天休養生息。雖然古城熱熱鬧鬧,但是沒有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
街市的熱鬧和宮裏宸遊的熱鬧是不一樣的。宮裏的熱鬧是富麗堂皇,井然有序的,即使燈火再輝煌,歌舞再唯美,雜耍再精彩,礙於尊卑有倫,繁文縟節,其實並不能讓人完全放開懷抱去欣賞。
而街頭的熱鬧,卻是自由自在,簡單明快的。
琳琅滿目地小攤子擺滿了街道了兩側。有傳統風味濃厚的賣泥人、賣糖畫、賣糖葫蘆、賣桂花糕、賣臭豆腐、賣油炸糕、賣兔爺、賣麵具、賣風箏、賣皮影戲道具、賣虎頭鞋虎頭帽等等攤販;也有現代氣息濃厚的賣奶茶、賣咖啡、賣椰子下蛋、賣網紅小吃、賣五顏六色棒棒糖的,賣卡通形象的、賣製作精美的西式蛋糕點心等等的商家。
可謂是中西結合,應有盡有。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怡然自得、安閑適意的享受這種人間煙火氣,快與不快都是那麽肆意張揚,不像宮中,快樂總有一種浮於表麵的戲劇成分。
小公主騎在老張的脖頸上,瞪圓了小鹿眸,一眨不眨地看著眼前繁華錯落的景象——哇哇哇,眼睛有點不夠用了鴨。
今天老張給小公主穿的是宋朝宮廷禦製的大紅色古風衣裙,再穿上一雙鑲嵌貓眼兒綠的虎頭鞋,老吸睛了呢。一路上不停被路人目光“歘歘”,還有人偷偷拿出手機來拍小視頻。
老張他們運氣不錯,一進門就看見了舞獅的隊伍。
其實宮裏也有舞獅這個節目,表演的難度係數更大,演技更高超。但是和街頭看的效果還是不一樣的。
在宮裏更傾向於炫技,不像街頭多了幾分寫意。
別看獅子的造型做得威風凜凜。可是在舞獅人的手中,卻乖順地不要不要的。它時而搖頭晃腦,時而活蹦亂跳,時而打滾兒賣萌,時而騰空躍起。精彩紛呈的表演讓觀眾們都情不自禁鼓掌叫好。
小公主也不停的拍著小巴掌,時而不時激動的還撅噠小屁股,把老張的腦袋當鼓敲。
看完了舞獅,老張帶著小公主來到了賣糖畫的攤位,看著師傅做糖畫。隻見師傅手法嫻熟地這勾那劃,不一會兒一隻可愛的小老虎就躍然於眼前。
“耶,要小腦斧。”小公主激動地直蹬小胖腿兒。
老張覺得小公主平時有太多約束了,出來放風就別老這不行那不許的,適當給鬆鬆小夾板,於是大手一揮,就讓張悅笙買單。
接著老張又帶了小公主去看吹糖人,買;喜歡老鷹風箏(作者小的時候,姥爺曾經答應給我買一個老鷹風箏,但是我媽不讓。後來作者姥爺都老年癡呆了,還記得要給我買個老鷹風箏,所以老鷹風箏是作者的執念),買;喜歡阿狸麵具,買;想吃糖葫蘆,買;想吃紅柳羊肉串,買;想吃,買……總之就是買買買。
老張媳婦和張·拎包·悅笙:你這是適當鬆鬆小夾板嗎?你這分明是崽令智昏。
她們順著人流,不知不覺走到了戲台前。這時戲台上正在上演豫劇《花木蘭》中的經典曲目《誰說女子不如男》。
“耶,康康介膩。”小公主叫停。
所以老張一行人便在這裏站住了腳。
別看是豫劇《花木蘭》,又是南北朝著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為主人公編製的,但是它其實是現代戲曲,是1951年劇作家陳憲章老師和王景中老師根據《?木蘭從軍》?改編,由豫劇大師常香玉老師演唱。當時種花國剛成體,提倡婦女解放,所以歌詞中著重強調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當然,在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中,這是大逆不道的,也不可能出現“誰說女子不如男”這樣的台詞。
現代的人都聽慣了流行樂,能聽得進去戲曲的人其實寥寥無幾。所以戲台周遭的人並不多。大多數都是站著拍個視頻,發個有文化有內涵的朋友圈就離去了。
小公主這個高高在上、聽得如癡如醉的小萌娃就格外的養眼。
有那等社牛看著小公主跟著節奏煞有介事地點著小腦袋,不由覺得好笑,跟老張搭訕說:“大哥,你家孫子能聽懂嗎?”
“你家孫子”四個大字可是切切實實戳中了老張的心巴,老張瞬間就覺得這個老弟太會說話了,必須得好好回答。
“這位小老弟,我孫女智商160,你說她聽不聽得懂。”老張傲嬌地說。
“天才兒童呀。可得好好培養。”那個人順情說好話道。
“培養啥,隻要她健康活潑開心的成長就好,不給她那麽大壓力。”老張說。
社牛路人遇上社牛東北人,兩個人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嘮上了,還相談甚歡。
不知不覺一曲終了,小公主還意猶未盡。
她指了指舞台,跟老張說:“耶,寶也肥唱。”
正巧被出來活躍氣氛地主持人一眼捕捉到了。
“那個穿紅色的古裝的小朋友看著躍躍欲試,也想上來唱戲嗎?”主持人看著小公主問道。
“係。”小公主響亮的回答道。
“那你上來給我們表演節目好不好?”主持人邀請道。
“好鴨。”小公主爽快地答應了。
就這樣小公主毫不怯場地站上了舞台。人家是小公主,這點小場麵,灑灑水啦。
老張趕緊舉起手機開始全程錄像。
“小朋友,你會唱什麽呀?”主持人問道。
“剛柴結結唱的,誰嗦呂子不如男。”小公主認真地回答說。
“小朋友也會唱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主持人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看著還沒斷奶的一歲小豆丁,竟然敢大放厥詞說她會唱《誰說女子不如男》。
“那你給我們唱一個好不好?music!”他把麥克風遞到了小公主嘴邊。
“牛大嘚講發,擬太偏,誰說呂子,享清閑……”小公主完完整整的把這首豫劇從頭到尾唱了下來,不光每個音節都完美無誤地卡在點兒上,花腔也耍得很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就是有的字唱得不夠清晰,含混過去了。畢竟這個年齡段,智商和身體發育不一定成正比,舌頭還不聽話呢。
很多遊客本來是不愛聽戲的,但是聽見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在唱戲,種花國民好信兒的 dna就動了,都湊過來看熱鬧。頓時就人頭攢動起來。還有很多網紅舉起攝像頭錄製視頻。張悅笙想擠過去禁止拍照都擠不過去。
“小朋友,唱得這麽好,是因為在家經常聽戲嗎?”主持人好奇的問。
“不係,擱家聽寶寶巴係,二銀攥。”小公主老老實實地回答說。
“大哥,你說你外孫女是160,我以為你在鬧呢,沒想到還真是個天才呀。這不是過目不忘嗎?”社牛路人震驚地跟老張感慨說。
老張凡爾賽地說:“基操,勿6。”
那嘚瑟勁兒,要是有個尾巴,指定翹到天上去了。
主持人看效果這麽好,還哄著小公主唱了一段《小拜年》,還扭了秧歌。小公主軟萌可愛還憨態可掬,瞬間就圈粉無數。
周圍還有人勸老張給小公主開個號,他們想要雲養娃,被老張禮貌拒絕了,說不打算讓孩子曝光。
小公主在萬眾矚目下,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後來老張把小公主的表演視頻發給了張美人,宋仁宗看了,覺得今年的元宵節宮宴上,表演節目必須有我家阿悟一個,沒有阿悟他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