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義軍聯盟,共襄大舉第一章
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 作者:一義三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吉義陷身囹圄、裝在囚車中被押送之時,另一邊已經在發生大事。
轟轟烈烈的天下義軍共伐昏君之大舉,揭開帷幕!到最後總共聚集有十九支義軍之多!
哪十九支義軍?江左、江右、江淮、江漢、河南、河北、河東、河內、濟北、淮北、巴東、巴西、黔南、雲南、桂北、桂南、湘西、粵西、粵東。
猶如風起雲湧,再而風雷激蕩。全天下有名的義軍幾乎都聚集起來,合力討伐暴戾無道的昏君,要一舉推翻這個已經十分腐朽的皇朝。
這年秋收之後,位於黃河以北的三支大義軍首先行動。
活躍在太行山北部、燕山一帶的河北義軍;活躍在太行山南部、王屋山一帶的河內義軍;活躍在呂梁山、太嶽山一帶的河東義軍;三支大義軍幾乎傾巢遷徙,飛速穿州過縣,趁著秋後有糧可“借”之機,糧草不足便攻打沿途糧倉補充,長驅南下。
三大義軍在河南義軍、濟北義軍、淮北義軍的接應下,渡過黃河。
然後就有六大義軍,又在江淮義軍的接應下,渡過淮河。
然後是七大義軍了,分兵兩路,東路在江左義軍接應下渡過長江;西路在江漢、巴東、巴西三支義軍接應下渡過漢水與長江,黔南、湘西兩支義軍也來會合。
這樣就分別形成了東路軍和西路軍。東路軍由江左、江淮、河北、河內、濟北、淮北六支義軍組成;西路軍由河東、河南、江漢、巴東、巴西、黔南、湘西七支義軍組成。
在北方義軍大舉行動之後,雲南義軍也出發向東,先後會合了桂北、桂南、粵西、粵東四支義軍,來到江右義軍的地盤,中路軍會合完成。中路軍包括了江右、雲南、桂北、桂南、粵西、粵東六支義軍。
隨著義軍縱橫闖蕩,天下大震!然而這還隻是開始。丁卯年過去,戊辰年來到。新的一年開春,十九支義軍集結成三路大軍,歃血誓師,重申先前已定好的盟約,約定共伐昏君,推翻大齊皇朝,另立明君,收拾天下。
至於要立怎樣的明君,大家一時也沒個定論,要看將來作戰之中誰功勞最多、取得最高威望、令別家義軍服氣,那麽就是他來做新皇帝。如果沒有那樣的人,那麽推翻舊皇朝之後大家再來協商。協商不成的話就打架也行!或者簡簡單單擲骰子決定誰做皇帝,未嚐不可!無論誰來做皇帝,總比如今的昏君強!
要集合全天下義軍之力,需要大家都能接受的簡單明了的戰鬥口號。一句話就是:“共伐昏君,共建新朝!”
這句口號就很有效,大家都痛恨昏君,大家都想建立一個能夠重整山河、國泰民安的新朝。
歃血誓師之後,三路大軍分別向著各自的目標前進。每路人馬各有十萬上下,三路共計三十萬大軍,誓願戮力同心掃平天下!
由於義軍多是缺乏訓練的烏合之眾,三十萬大軍戰鬥力頂多相當於十萬訓練有素的正規軍。這個力量要掃平天下,看起來還是不足。但這已經是全天下義軍合力才聚起的力量。就算力量不足,也不可以小看了。《尚書·盤庚》有雲:“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大意就是說,渺小的火種,也會形成燎原之勢!
三路大軍的第一階段目標:東路軍攻打浙江道首府杭州府;中路軍攻打江西道首府南昌府;西路軍攻打湘東道首府潭州府。
第一階段目標若能實現,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東路軍攻打江東道首府金陵府;西路軍攻打江漢道首府武昌府;中路軍則在東路、西路如果不能實現目標的情況下,接替其目標,如果都能實現,則視情況協助東路或西路作戰。
如果兩個階段的目標都能實現,基本上就掃平江南了。掃平江南之後,順勢北伐中原,可得天下!
吉義得救之後,回到五龍莊,便得到姚水蓮、賈熙派人傳遞的消息。消息先到,吉義才回莊,兄弟和手下都在焦急等待大老爺回來安排大事。
吉義無暇修養,也無暇打聽薛雪琴的下落,趕忙點起本部人馬,開出荊山,乘船南下江右,參加大舉。答應阿美翠絲的四件事情,先做到了三件。要救薛雪琴這件事情,當然不是小事,對個人而言很重要;但還是義軍聯盟的事情更重,必須自己親自領軍去做,全力去做。薛雪琴之事隻能委托別人打聽。打聽到了,別人能救則救,別人不能救則等自己稍後來救。總而言之,義軍聯盟之事至大,事關天下,當全力以赴。阿美翠絲也能理解:“主人,去吧。”
於是在義軍聯盟各路人馬縱橫合流之際,吉義的人馬也奔馳在去與江右義軍會合的道路上。到了中路軍六家人家合流完成的時候,吉義所部也在其中了。
吉義的人馬不多,不能單獨算是一家義軍,而以江右義軍首領姚水蓮的未婚夫身份,附屬於江右義軍。但因為吉義名聲很大,影響力亦不可小看,義軍算是十九家加一。
先前吉義打了大庾嶺之戰、瑞金之戰,擊退茶陵公主的五萬大軍,之後告別姚水蓮而致力尋鼎,當時的安排:請賈熙、山士賢好好幫忙姚水蓮管好江右義軍;讓朱泰、石大夫、葉柏、羅百旺等自己手下頭領都留下作為江右義軍的將領;並且把紅袖、綠袖都留在水蓮身邊,一來她倆可以代替蕙草、蘭苕陪水蓮解悶,二來水蓮也可以教她倆法術,有助她倆更快進步。吉義自與會真、圓真、紅嬌、香苞回五龍莊,隻因會真師太想要回五龍莊去清修,修完畢生最後一段修煉曆程,過後她老人家與遊甌魚便可修煉告成。
至於吉義與姚水蓮為何還不結婚?原因有多個。
一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吉義想要多做點事情再結婚。最好是能救出楚春鶯,讓楚春鶯看看,她一直念叨要幫吉義娶的大奶奶。
二來,結婚的話,吉義就成了江右義軍的首領,而吉義又與江左義軍、江淮義軍結怨,等於江右義軍正式與兩家結怨。所以山士賢建議,還是先不結婚,吉義仍然作為一個獨立的勢力,這樣可以緩和江右義軍與另兩家義軍的關係。等自己足夠強大了,可以無視那兩家了,再來結婚不遲。
三來,按這世上的習俗,結婚需要家長做主,哪怕是子女自己戀愛,也要做個形式,讓家長主婚。而如今雙方家長隻有吉義的母親邢氏在世,結婚的話必然是要邢氏在場。可如今兵荒馬亂,邢氏不便來江右義軍這邊,姚水蓮也不能抽身離開義軍去五龍莊,所以暫時先顧著義軍大業,以後得便了再成婚。
四來,如今天下義軍,大一些的義軍首領都稱反王。吉義和山士賢卻都認為不要過早暴露實力,應該緩稱王,不可露出霸氣使人忌恨。如果姚水蓮還是江右義軍首領,是女人,可以不稱王;如果是吉義來做首領,就應該稱王,以免給別的義軍比下去。江湖上總以為稱王才有實力,這就構成兩難,吉義稱王也不好,不稱王也不好。暫不結婚也就暫時避免這個兩難問題。
出於以上考慮,當時吉義和姚水蓮都要忙著各自的事情,把成親的事情暫時擱下。
如今要大舉了,也沒時間成親,就繼續擱置下去。
(待續)
轟轟烈烈的天下義軍共伐昏君之大舉,揭開帷幕!到最後總共聚集有十九支義軍之多!
哪十九支義軍?江左、江右、江淮、江漢、河南、河北、河東、河內、濟北、淮北、巴東、巴西、黔南、雲南、桂北、桂南、湘西、粵西、粵東。
猶如風起雲湧,再而風雷激蕩。全天下有名的義軍幾乎都聚集起來,合力討伐暴戾無道的昏君,要一舉推翻這個已經十分腐朽的皇朝。
這年秋收之後,位於黃河以北的三支大義軍首先行動。
活躍在太行山北部、燕山一帶的河北義軍;活躍在太行山南部、王屋山一帶的河內義軍;活躍在呂梁山、太嶽山一帶的河東義軍;三支大義軍幾乎傾巢遷徙,飛速穿州過縣,趁著秋後有糧可“借”之機,糧草不足便攻打沿途糧倉補充,長驅南下。
三大義軍在河南義軍、濟北義軍、淮北義軍的接應下,渡過黃河。
然後就有六大義軍,又在江淮義軍的接應下,渡過淮河。
然後是七大義軍了,分兵兩路,東路在江左義軍接應下渡過長江;西路在江漢、巴東、巴西三支義軍接應下渡過漢水與長江,黔南、湘西兩支義軍也來會合。
這樣就分別形成了東路軍和西路軍。東路軍由江左、江淮、河北、河內、濟北、淮北六支義軍組成;西路軍由河東、河南、江漢、巴東、巴西、黔南、湘西七支義軍組成。
在北方義軍大舉行動之後,雲南義軍也出發向東,先後會合了桂北、桂南、粵西、粵東四支義軍,來到江右義軍的地盤,中路軍會合完成。中路軍包括了江右、雲南、桂北、桂南、粵西、粵東六支義軍。
隨著義軍縱橫闖蕩,天下大震!然而這還隻是開始。丁卯年過去,戊辰年來到。新的一年開春,十九支義軍集結成三路大軍,歃血誓師,重申先前已定好的盟約,約定共伐昏君,推翻大齊皇朝,另立明君,收拾天下。
至於要立怎樣的明君,大家一時也沒個定論,要看將來作戰之中誰功勞最多、取得最高威望、令別家義軍服氣,那麽就是他來做新皇帝。如果沒有那樣的人,那麽推翻舊皇朝之後大家再來協商。協商不成的話就打架也行!或者簡簡單單擲骰子決定誰做皇帝,未嚐不可!無論誰來做皇帝,總比如今的昏君強!
要集合全天下義軍之力,需要大家都能接受的簡單明了的戰鬥口號。一句話就是:“共伐昏君,共建新朝!”
這句口號就很有效,大家都痛恨昏君,大家都想建立一個能夠重整山河、國泰民安的新朝。
歃血誓師之後,三路大軍分別向著各自的目標前進。每路人馬各有十萬上下,三路共計三十萬大軍,誓願戮力同心掃平天下!
由於義軍多是缺乏訓練的烏合之眾,三十萬大軍戰鬥力頂多相當於十萬訓練有素的正規軍。這個力量要掃平天下,看起來還是不足。但這已經是全天下義軍合力才聚起的力量。就算力量不足,也不可以小看了。《尚書·盤庚》有雲:“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大意就是說,渺小的火種,也會形成燎原之勢!
三路大軍的第一階段目標:東路軍攻打浙江道首府杭州府;中路軍攻打江西道首府南昌府;西路軍攻打湘東道首府潭州府。
第一階段目標若能實現,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東路軍攻打江東道首府金陵府;西路軍攻打江漢道首府武昌府;中路軍則在東路、西路如果不能實現目標的情況下,接替其目標,如果都能實現,則視情況協助東路或西路作戰。
如果兩個階段的目標都能實現,基本上就掃平江南了。掃平江南之後,順勢北伐中原,可得天下!
吉義得救之後,回到五龍莊,便得到姚水蓮、賈熙派人傳遞的消息。消息先到,吉義才回莊,兄弟和手下都在焦急等待大老爺回來安排大事。
吉義無暇修養,也無暇打聽薛雪琴的下落,趕忙點起本部人馬,開出荊山,乘船南下江右,參加大舉。答應阿美翠絲的四件事情,先做到了三件。要救薛雪琴這件事情,當然不是小事,對個人而言很重要;但還是義軍聯盟的事情更重,必須自己親自領軍去做,全力去做。薛雪琴之事隻能委托別人打聽。打聽到了,別人能救則救,別人不能救則等自己稍後來救。總而言之,義軍聯盟之事至大,事關天下,當全力以赴。阿美翠絲也能理解:“主人,去吧。”
於是在義軍聯盟各路人馬縱橫合流之際,吉義的人馬也奔馳在去與江右義軍會合的道路上。到了中路軍六家人家合流完成的時候,吉義所部也在其中了。
吉義的人馬不多,不能單獨算是一家義軍,而以江右義軍首領姚水蓮的未婚夫身份,附屬於江右義軍。但因為吉義名聲很大,影響力亦不可小看,義軍算是十九家加一。
先前吉義打了大庾嶺之戰、瑞金之戰,擊退茶陵公主的五萬大軍,之後告別姚水蓮而致力尋鼎,當時的安排:請賈熙、山士賢好好幫忙姚水蓮管好江右義軍;讓朱泰、石大夫、葉柏、羅百旺等自己手下頭領都留下作為江右義軍的將領;並且把紅袖、綠袖都留在水蓮身邊,一來她倆可以代替蕙草、蘭苕陪水蓮解悶,二來水蓮也可以教她倆法術,有助她倆更快進步。吉義自與會真、圓真、紅嬌、香苞回五龍莊,隻因會真師太想要回五龍莊去清修,修完畢生最後一段修煉曆程,過後她老人家與遊甌魚便可修煉告成。
至於吉義與姚水蓮為何還不結婚?原因有多個。
一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吉義想要多做點事情再結婚。最好是能救出楚春鶯,讓楚春鶯看看,她一直念叨要幫吉義娶的大奶奶。
二來,結婚的話,吉義就成了江右義軍的首領,而吉義又與江左義軍、江淮義軍結怨,等於江右義軍正式與兩家結怨。所以山士賢建議,還是先不結婚,吉義仍然作為一個獨立的勢力,這樣可以緩和江右義軍與另兩家義軍的關係。等自己足夠強大了,可以無視那兩家了,再來結婚不遲。
三來,按這世上的習俗,結婚需要家長做主,哪怕是子女自己戀愛,也要做個形式,讓家長主婚。而如今雙方家長隻有吉義的母親邢氏在世,結婚的話必然是要邢氏在場。可如今兵荒馬亂,邢氏不便來江右義軍這邊,姚水蓮也不能抽身離開義軍去五龍莊,所以暫時先顧著義軍大業,以後得便了再成婚。
四來,如今天下義軍,大一些的義軍首領都稱反王。吉義和山士賢卻都認為不要過早暴露實力,應該緩稱王,不可露出霸氣使人忌恨。如果姚水蓮還是江右義軍首領,是女人,可以不稱王;如果是吉義來做首領,就應該稱王,以免給別的義軍比下去。江湖上總以為稱王才有實力,這就構成兩難,吉義稱王也不好,不稱王也不好。暫不結婚也就暫時避免這個兩難問題。
出於以上考慮,當時吉義和姚水蓮都要忙著各自的事情,把成親的事情暫時擱下。
如今要大舉了,也沒時間成親,就繼續擱置下去。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