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眾人鬥誌動搖,都想要逃走。但是一來心有不甘,畢竟自己這邊這麽多人,怎麽能給四個人的小隊伍就嚇跑?二來大頭目公羊涉怒吼連連,喝令眾人幫打,那麽就算不積極幫也不能掉頭逃吧?


    在眾人猶豫之際,郝半通使出了一個法術。眾人一見這個法術,嚇得那是魂不附體!才知道原來這個最不起眼的、看起來最弱的小夥子,原來也是個很厲害的野法師的樣子!這四個人決計就是妖人吉義一夥啊!


    郝半通使的是什麽法術呢?原來是新學會的本門土係法術“泥足巨人”。


    “泥足巨人”,意思就是看起來很厲害很龐大的家夥,但其實是很有弱點的,遇到水就化,笨拙容易被絆倒,被用力打的話則會碎。這就是這個法術名的含義。


    但是這個法術名隻有自己人知道,敵人並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沒幾個人有文化能領悟其中意思。這一招一用出來還是很嚇人的……


    隻見隨著郝半通一邊吆喝一邊做向上揚手的手勢,一個由泥土結成的巨人拔地而起!巨人高達三四丈,兩個拳頭猶如巨大的酒壇……酒壇可沒有那麽大的,實在找不到確切的比喻了。隨著法術的施展,巨人的表皮凝固幹燥,看起來貌似石頭一般堅硬。如此巨大的一個石頭巨人,可不得了!


    郝半通這一招“泥足巨人”的嚇人效果比其妻王舜英的“巨木將軍”更強幾倍,但“泥足巨人”的實際作戰能力不及“巨木將軍”幾分之一,而且遠遠沒有“巨木將軍”牢靠,特別容易就被克掉。“巨木將軍”能夠擋住風、水、土、木等各係攻擊,遇到金係攻擊也有一定的抵禦力,最怕的隻有火係攻擊。“泥足巨人”最怕水——會被水溶解,即便水不多也會被衝垮;也怕風——會被強風吹倒摔碎;又怕土、木、金——遇到這些攻擊都容易被打碎;還怕火——會被火燒裂而解體;真的是看起來龐然大物,實際上外強中幹。


    世上自古相傳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說法,其實是很勉強想要自圓其說但並不能的謬論而已。所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其實相反也能成立。


    金克木的例子無非就是斧頭砍樹,可是反過來也有例子可找,比如木製的劍鞘能把金屬的劍身包起來,是不是可以解釋為木克金?


    木克土的例子是樹木能從泥土裏鑽出來,可是這樣就算土被克了的話,那風沙把樹木埋了,都弄死了樹木,又算不算木被土克了呢?


    土克水的例子是土壩能把河水攔起來,可是相反也成立啊,河水也能把土壩衝垮啊。河水被攔住就算被克了的話,土壩被衝垮又怎能不算被克呢?


    水克火的例子是起火了可以用水撲滅,但實際上要看水和火哪邊強,其實是強者克弱者啊。水不夠的話,會被火燒得沸騰蒸發,算不算被火克呢?


    火克金的例子是烈火可以燒熔金屬,但其實也要看哪邊強啊。要是火不夠強的話,燒不壞金屬做的鍋,隻能燒熟鍋裏的飯,這樣算不算是利用金克火的道理來做飯呢?


    還有相生理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實就更加牽強附會了。


    所謂木生火,無非是木頭點著能生火。可是能生火的並非隻有木,有的液體也能生火,比如油,那是不是水生火?地裏也能噴出熔岩來,算不算土生火?金屬碰擊也能擦出火星,算不算金生火?除了火以外的四行其實全都能生火,為什麽偏偏隻算木生火呢?牽強不牽強?


    所謂火生土,無非是東西被火燒了以後會留下灰燼,灰燼就算是土。可是水蒸發了也會留下殘垢,算不算水生土?木頭腐爛了也會化為泥土,算不算木生土?金屬生鏽了也可以揉為塵埃,算不算金生土?所以也是別的四行其實都能生土,為什麽偏偏隻算火生土呢?牽強不牽強?


    所謂土生金,無非就是礦石裏可以提煉出金屬。可是水裏能夠掏出金砂,算不算水生金?火燒留下灰燼就算火生土,那麽火燒得出金屬,算不算火生金?木生金那確實很難找例子,就不必像那挖空心思構造五行相生相克理論的古人一樣太過牽強去找了。


    所謂金生水,無非就是金屬燒化了會變成液體。這樣就算生水的話,火能把固體的冰塊燒成液體的水,算不算火生水?土裏能夠滲出水來,算不算土生水?木頭裏也能滲出水來,算不算木生水?


    所謂水生木,無非就是水能滋潤植物使其生長。那麽土也能使植物生長,算不算土生木?土生了木,木卻要克土,算不算恩將仇報?正所謂“刀耕火種”,使用金屬和火都能耕田種莊稼,那又算不算是金生木、火生木?


    總而言之,自古相傳的事情,有道理也有謬論,有文化也有糟粕。何為道理,何為謬論?何為文化,何為糟粕?要靠後人自己去明理識別,可不能一概以為古人的理論就是對的。古人的理論其實有很多是謬論而已。比如五行相生相克本身就是謬論,所以建立在五行相生相克基礎上的理論也都是謬論之上的謬論而已。


    長江後浪推前浪,自古後人勝前人。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古代的先賢其實闡述了要與時俱進的道理。抱殘守缺,食古不化,那不是有文化,而是有糟粕呢。真正有文化的人,要知道摒棄對古人的迷信,自強不息向前探求……


    就像修法,這世上的人一開始以為隻有五類法術,就是五行法術。但後來又發現風、雷兩大類法術。再後來又發現了雷隻是表象,電才是實質。再後來又分出幽與明兩類法術;接著分出身與心兩類;最後又發現聲音也是可以獨立為一類的,於是迄今便歸結出了金、木、水、火、土、幽、明、身、心、風、電、音共十二類,或謂十二係法術。其實十二係也不是一定的,隻是一種歸納法,由林泉子始創,時至如今最為通行於世。也有別人歸納為四係、六係、九係、十三係、十七係……不一而足。林泉子十二係的歸納法為何最為通行,因為迄今而言最切合實用,該體係能夠較好地指導法師們修煉和運用各係法術。


    總而言之,各係彼此之間存在一些相對和相克的關係,但並不是絕對的。頭腦簡單以為一定某克某的,去到實戰的戰場上就死得快了!但凡在這世上做法師的,無論是禦法師還是野法師,切記切記,法術相克沒有絕對,沒有那麽簡單。水能克火,火也能克水;土能克水,水也能克土;並沒有一個死理。須得要切實分辨,靈活應用。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義三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義三行並收藏金戈麗人行:天命之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