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抬手捏了捏傲梅的小臉蛋,“又長一歲,怎麽嘴倒是越發大了。”再扭頭,便見抱琴一臉認同地點頭。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大爺趙晗也亦趕到。
他也知道自己來得突兀,便開門見山了,“王妃之父也挨參了,”韓家因為費家而受些牽連,趙晗覺得兩家都不無辜,“王妃不好直接求到父王頭上,便找您……幫忙了?”
元春道:“我隻管傳話。多事之秋,我哪敢惹事,大爺盡可放心。”
眼前便有大戰,姑父那邊定要忙得不可開交,她哪會為了點無用的虛榮自攬差事?
趙晗聞言鬆了口氣,又低聲道,“側妃知道王妃嫁進來都不過問我和妹妹,知道了妹妹的性子,她又有了喜,更是避而遠之。這回忽然關心起我們兄妹來……”
趙晗的嶽家可不就是貴妃的娘家?王妃這會兒臨陣磨槍,估計她心裏也知道用處不大吧。
元春也說了句公道話,“盡人事知天命吧,好歹跟娘家也好交代不是?”
趙晗卻在思量:父王還真是沒有“嶽父運”。他的親外祖父固然厲害,無奈沒得早,後麵兩任本事有限不說,幫襯也有限,倒是拖後腿的花樣層出不窮。
不過……論起坑女婿沒人比費家更強,尤其是在南方坐鎮太子舅舅的態度也很耐人尋味。這些要等父王回來,才有答案。
卻說王爺不在,元春便用健兒作伴,母子兩個一夜安睡……元春扯開健兒拉著她衣領的小手,翻過身就見王爺正……脫鞋呢。
元春揉著眼睛問,“您要出征?”
趙之楨麵色疲憊,卻扯著嘴角道,“我還是守北麵。”想了想,摟著元春的肩膀,附在她耳邊道,“終於能出口惡氣了。”
☆、第77章
“出口惡氣?”元春故意道,“難道您能橫著走了嗎?”話音剛落,腦門已經挨了一下。
趙之楨笑道:“我先睡一會兒。起來咱們再說話。”
元春點了頭,把健兒往裏趕了趕,好歹給王爺騰出了“容身之地”,才打著哈欠躺下了。
趙之楨掀開被子便鑽了進去——回到府中他隻是打發大總管向各處招呼一聲,自己則直接進了元春的房門。連梳洗都懶得來,脫下衣裳先補覺。
因為二人都去了大半心事,這一覺便睡到了日上三竿。還是健兒用小胖手把爹娘擺弄醒了:劃拉幾下爹娘的睫毛就行啦。
元春讓兒子弄醒,揉了揉他的小腦袋瓜,打算醞釀一下便起身。
至於趙之楨,胳膊一抬,健兒就讓強壯的父親按在了懷裏……一時動彈不得。健兒委屈的小眼神,害得元春好一通笑。
娘親不救他,健兒便在父親胸前扭啊扭的,“父親!哇!重!”經常和父兄相處的健兒,一點也不怕看似冷冰冰的父親。
趙之楨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放開了小兒子。
等二人起床,一起吃了點東西,趙之楨先去往書房召集兒子和心腹們議事。元春也知道等王爺回來,二人會有一番長談,便也趕緊召來手下,聽著管事掌櫃們的稟報,把該吩咐的吩咐下去。
“若是奉承的人多了,也別得意忘形。什麽時候都有人見不得別人過得好。”
這話雖是敲打,但在場之人有誰聽不出個中真意?幾位頗得信任的管事對視一眼,正琢磨誰出頭恭喜幾句。
元春又道:“天子腳下,能有什麽瞞得過聖上?王爺給的體麵,誰若是不珍惜,我就不饒。”
幾人齊聲應是。
元春向來堅持“貴精不貴多”,能在她身邊辦差的管事都是本事和品行兼具的人物。
她見幾人各自思量,又再次囑咐道,“咱們的產業是得盈利,不如王爺那裏也交代不過去。不過比起名望,銀錢又不算什麽。”
元春對手下犯錯從來不打也不罵,就是讓那個犯錯的人在眾人麵前自省,當然這人若是能知恥而後勇,立下功勞,元春不吝惜當眾褒獎。
而且元春不貪婪也不苛刻,更沒做過胡亂給娘家陪嫁安排肥差的事兒。公正,私心少,賞罰分明,已經足夠手下盡心報效。
趙之楨從心腹處聽說了元春的作為,又心安理得地給元春了幾個莊子和商鋪,然後這幾年裏對自己這部分“私房”愣是一點都沒過問。
於是數年的積累,加上王爺時不時交來的“零花”,再有自己的嫁妝,元春身價十幾萬,庫房中更有數量不菲的糧食,她也有自己的打算:她要去東北買些藥材回來。當然,數量不少。將來的幾年,直至王爺登上龍椅,京城都是比較安生的,但她也該未雨綢繆一番。
處置完這些,也該吃午飯了。
元春讓抱琴去小廚房要個鍋子——肚裏的這個似乎比健兒愛吃多了,桌上擺滿了盛著菜肉的碟子,王爺居然在此時回來了。
元春驚訝道:“完事了?”
趙之楨輕咳一聲,“昨晚上……比我預料得更好一些。”看著一桌吃食,又看了看元春的肚子,“懷健兒的時候,也沒見你吃這許多。”
“我哪知道?”元春看向抱琴,“王爺來了,多上些肉。”說著她從鍋裏夾了一筷子嫩嫩的羊肉放到王爺碗裏,意思了一下,便自顧自地享用起來。
倒是趙之楨怕她忙不過來,自己用著還不時地給她夾菜:雖然這一胎不甚順當,但好歹吃得香啊。
健兒見爹娘恩恩愛愛互相照顧,他也眼巴巴地瞧著父親和母親,“我也要。”
趙之楨和元春一人夾了一筷子蔬菜塞進了健兒眼前的小碟子。健兒心滿意足地吃了半天的熟菜。
吃飽喝足,二人坐在窗邊曬著太陽,健兒則被“趕出去”睡午覺……趙之楨終於起了頭,“平南王算不上順勢而為,他是不得不反啊。”
前者那是有心算無心,平南王占據了大優勢,後者嘛,可就正好相反了。
雖然王爺在政事大局上都不會刻意隱瞞,但元春聽來的也大多是隻言片語,隻憑這些也足夠她拚湊出個差不離的局勢來了。
前世元春為了打發清冷寂寞的宮中時光,她常讀佛經;這輩子,她閑來無事翻看,且仔細琢磨的全是史書。
第一代平南王也是靠著彪炳戰績得以封王,他的王妃沒有生下嫡子,在其餘庶子之中,第一代平南王出人意料地沒有選擇行兵打仗更有天賦的兒子,而是把那個一直默默無聞給父親和兄弟做後勤和保障的兒子記到了王妃的名下。
如今看來,第一代平南王這個決定,堪稱明智無比。因為開國~太~祖爺駕崩之後,登基的便是大齊公認的明君太宗皇帝。
第二代平南王幾乎是力排眾議,把西南特產的優質鹽鐵,半賣半送給了這位賢君,這番舉動讓平南王一係在太宗削藩時得到了保全。
若是換成那位善戰但脾氣火爆的兄弟,平南王這一大家子怕是“絕無幸理”。
之後的平南王也是悶頭治理西南,並沒顯露他們在兵事上的野心,直到先帝登基,終於讓他們看到了、也抓住了機會。
說起來,平南王才算是聖上真正的心腹大敵。
果然,趙之楨此時也感慨道,“父皇謀劃多年,終於無需再忍。”
這句話壓根就是在明說平南王造反,還是聖上占了主動。聖上自有雄心壯誌,從先帝手裏接了個“爛攤子”,卻想給子孫留下足夠穩當的家業:無論外敵還是內患,至少要消滅其中一樣。
元春靠在趙之楨肩頭笑道:“願聞其詳。”
“平南王數條商路,父皇直接斷了九成。”
原來如此!
西南多山林,易守難攻,同時礦產豐富,但苦於耕地不足,百姓尚且不宜自給自足,更遑論厲兵秣馬圖謀中原。
趙之楨這會兒談興正濃,更詳細分說道,“平南王那邊總共三條商路,往正北,東北還有直奔穗州的。”
元春手下也有王爺“白送”的鋪子和商隊,對個中門道也有些了解:穗州乃是大齊南方第一大港,往來商賈數不勝數,當地外族人與大齊百姓混居,街麵上見到高鼻深目的外族人早已見怪不怪。
而太子的舅舅正好坐鎮廣東。聖上一道密旨,便能輕輕鬆鬆地斷掉平南王這條商路。
至於東北和正北兩條路,卻是要細聽王爺怎麽說。
趙之楨也心有靈犀地說起了西南通往東北的商路:出了西南大關,經過湖廣再渡過長江,順著運河把鹽鐵送至京城,至於之後的銷路自有那些與平南王結盟或是一起做生意的人家接手。
這些人家多是在先帝那會得用,可在如今聖上跟前不那麽得誌的,當然費家算是個例外。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大爺趙晗也亦趕到。
他也知道自己來得突兀,便開門見山了,“王妃之父也挨參了,”韓家因為費家而受些牽連,趙晗覺得兩家都不無辜,“王妃不好直接求到父王頭上,便找您……幫忙了?”
元春道:“我隻管傳話。多事之秋,我哪敢惹事,大爺盡可放心。”
眼前便有大戰,姑父那邊定要忙得不可開交,她哪會為了點無用的虛榮自攬差事?
趙晗聞言鬆了口氣,又低聲道,“側妃知道王妃嫁進來都不過問我和妹妹,知道了妹妹的性子,她又有了喜,更是避而遠之。這回忽然關心起我們兄妹來……”
趙晗的嶽家可不就是貴妃的娘家?王妃這會兒臨陣磨槍,估計她心裏也知道用處不大吧。
元春也說了句公道話,“盡人事知天命吧,好歹跟娘家也好交代不是?”
趙晗卻在思量:父王還真是沒有“嶽父運”。他的親外祖父固然厲害,無奈沒得早,後麵兩任本事有限不說,幫襯也有限,倒是拖後腿的花樣層出不窮。
不過……論起坑女婿沒人比費家更強,尤其是在南方坐鎮太子舅舅的態度也很耐人尋味。這些要等父王回來,才有答案。
卻說王爺不在,元春便用健兒作伴,母子兩個一夜安睡……元春扯開健兒拉著她衣領的小手,翻過身就見王爺正……脫鞋呢。
元春揉著眼睛問,“您要出征?”
趙之楨麵色疲憊,卻扯著嘴角道,“我還是守北麵。”想了想,摟著元春的肩膀,附在她耳邊道,“終於能出口惡氣了。”
☆、第77章
“出口惡氣?”元春故意道,“難道您能橫著走了嗎?”話音剛落,腦門已經挨了一下。
趙之楨笑道:“我先睡一會兒。起來咱們再說話。”
元春點了頭,把健兒往裏趕了趕,好歹給王爺騰出了“容身之地”,才打著哈欠躺下了。
趙之楨掀開被子便鑽了進去——回到府中他隻是打發大總管向各處招呼一聲,自己則直接進了元春的房門。連梳洗都懶得來,脫下衣裳先補覺。
因為二人都去了大半心事,這一覺便睡到了日上三竿。還是健兒用小胖手把爹娘擺弄醒了:劃拉幾下爹娘的睫毛就行啦。
元春讓兒子弄醒,揉了揉他的小腦袋瓜,打算醞釀一下便起身。
至於趙之楨,胳膊一抬,健兒就讓強壯的父親按在了懷裏……一時動彈不得。健兒委屈的小眼神,害得元春好一通笑。
娘親不救他,健兒便在父親胸前扭啊扭的,“父親!哇!重!”經常和父兄相處的健兒,一點也不怕看似冷冰冰的父親。
趙之楨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放開了小兒子。
等二人起床,一起吃了點東西,趙之楨先去往書房召集兒子和心腹們議事。元春也知道等王爺回來,二人會有一番長談,便也趕緊召來手下,聽著管事掌櫃們的稟報,把該吩咐的吩咐下去。
“若是奉承的人多了,也別得意忘形。什麽時候都有人見不得別人過得好。”
這話雖是敲打,但在場之人有誰聽不出個中真意?幾位頗得信任的管事對視一眼,正琢磨誰出頭恭喜幾句。
元春又道:“天子腳下,能有什麽瞞得過聖上?王爺給的體麵,誰若是不珍惜,我就不饒。”
幾人齊聲應是。
元春向來堅持“貴精不貴多”,能在她身邊辦差的管事都是本事和品行兼具的人物。
她見幾人各自思量,又再次囑咐道,“咱們的產業是得盈利,不如王爺那裏也交代不過去。不過比起名望,銀錢又不算什麽。”
元春對手下犯錯從來不打也不罵,就是讓那個犯錯的人在眾人麵前自省,當然這人若是能知恥而後勇,立下功勞,元春不吝惜當眾褒獎。
而且元春不貪婪也不苛刻,更沒做過胡亂給娘家陪嫁安排肥差的事兒。公正,私心少,賞罰分明,已經足夠手下盡心報效。
趙之楨從心腹處聽說了元春的作為,又心安理得地給元春了幾個莊子和商鋪,然後這幾年裏對自己這部分“私房”愣是一點都沒過問。
於是數年的積累,加上王爺時不時交來的“零花”,再有自己的嫁妝,元春身價十幾萬,庫房中更有數量不菲的糧食,她也有自己的打算:她要去東北買些藥材回來。當然,數量不少。將來的幾年,直至王爺登上龍椅,京城都是比較安生的,但她也該未雨綢繆一番。
處置完這些,也該吃午飯了。
元春讓抱琴去小廚房要個鍋子——肚裏的這個似乎比健兒愛吃多了,桌上擺滿了盛著菜肉的碟子,王爺居然在此時回來了。
元春驚訝道:“完事了?”
趙之楨輕咳一聲,“昨晚上……比我預料得更好一些。”看著一桌吃食,又看了看元春的肚子,“懷健兒的時候,也沒見你吃這許多。”
“我哪知道?”元春看向抱琴,“王爺來了,多上些肉。”說著她從鍋裏夾了一筷子嫩嫩的羊肉放到王爺碗裏,意思了一下,便自顧自地享用起來。
倒是趙之楨怕她忙不過來,自己用著還不時地給她夾菜:雖然這一胎不甚順當,但好歹吃得香啊。
健兒見爹娘恩恩愛愛互相照顧,他也眼巴巴地瞧著父親和母親,“我也要。”
趙之楨和元春一人夾了一筷子蔬菜塞進了健兒眼前的小碟子。健兒心滿意足地吃了半天的熟菜。
吃飽喝足,二人坐在窗邊曬著太陽,健兒則被“趕出去”睡午覺……趙之楨終於起了頭,“平南王算不上順勢而為,他是不得不反啊。”
前者那是有心算無心,平南王占據了大優勢,後者嘛,可就正好相反了。
雖然王爺在政事大局上都不會刻意隱瞞,但元春聽來的也大多是隻言片語,隻憑這些也足夠她拚湊出個差不離的局勢來了。
前世元春為了打發清冷寂寞的宮中時光,她常讀佛經;這輩子,她閑來無事翻看,且仔細琢磨的全是史書。
第一代平南王也是靠著彪炳戰績得以封王,他的王妃沒有生下嫡子,在其餘庶子之中,第一代平南王出人意料地沒有選擇行兵打仗更有天賦的兒子,而是把那個一直默默無聞給父親和兄弟做後勤和保障的兒子記到了王妃的名下。
如今看來,第一代平南王這個決定,堪稱明智無比。因為開國~太~祖爺駕崩之後,登基的便是大齊公認的明君太宗皇帝。
第二代平南王幾乎是力排眾議,把西南特產的優質鹽鐵,半賣半送給了這位賢君,這番舉動讓平南王一係在太宗削藩時得到了保全。
若是換成那位善戰但脾氣火爆的兄弟,平南王這一大家子怕是“絕無幸理”。
之後的平南王也是悶頭治理西南,並沒顯露他們在兵事上的野心,直到先帝登基,終於讓他們看到了、也抓住了機會。
說起來,平南王才算是聖上真正的心腹大敵。
果然,趙之楨此時也感慨道,“父皇謀劃多年,終於無需再忍。”
這句話壓根就是在明說平南王造反,還是聖上占了主動。聖上自有雄心壯誌,從先帝手裏接了個“爛攤子”,卻想給子孫留下足夠穩當的家業:無論外敵還是內患,至少要消滅其中一樣。
元春靠在趙之楨肩頭笑道:“願聞其詳。”
“平南王數條商路,父皇直接斷了九成。”
原來如此!
西南多山林,易守難攻,同時礦產豐富,但苦於耕地不足,百姓尚且不宜自給自足,更遑論厲兵秣馬圖謀中原。
趙之楨這會兒談興正濃,更詳細分說道,“平南王那邊總共三條商路,往正北,東北還有直奔穗州的。”
元春手下也有王爺“白送”的鋪子和商隊,對個中門道也有些了解:穗州乃是大齊南方第一大港,往來商賈數不勝數,當地外族人與大齊百姓混居,街麵上見到高鼻深目的外族人早已見怪不怪。
而太子的舅舅正好坐鎮廣東。聖上一道密旨,便能輕輕鬆鬆地斷掉平南王這條商路。
至於東北和正北兩條路,卻是要細聽王爺怎麽說。
趙之楨也心有靈犀地說起了西南通往東北的商路:出了西南大關,經過湖廣再渡過長江,順著運河把鹽鐵送至京城,至於之後的銷路自有那些與平南王結盟或是一起做生意的人家接手。
這些人家多是在先帝那會得用,可在如今聖上跟前不那麽得誌的,當然費家算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