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公子這副驚弓之鳥的模樣,讓趙之楨暗中點了點頭:認罪慡快,不強詞奪理更不百般狡辯,比費大公子不知強了多少。這家人可真沒作“jian佞”的本錢。
趙之楨道:“此事不會牽連太過,越老實越不容易挨罰。”言畢,端茶送客。
韓大公子出門,直到上了軟轎,才敢抹去額上冷汗,心說比起他們父子的前程,嶽家的麻煩隻能先丟在一邊了!
趙之楨臨出門之前,還特地讓大總管轉告元春:不必等他,今晚沒準兒要夜宿宮中了。
平南王造反一事大總管也沒有隱瞞,知道如今局勢跟前世她所知道的並無差別,元春也沒什麽可擔心的:因為王爺贏了。
她正端著千字文,教健兒認字,忽然抱琴來報:大姑娘來了。
就算如今大姑娘對家人臉色好看了不少,依舊是元春的稀客。
大姑娘進門時臉上不僅掛著笑,甚至還揉了揉過來向她行禮的健兒,“健兒乖。”扭頭便對自己的丫頭道,“把那個匣子拿過來。給健兒的小玩意兒,拿著玩吧。”
健兒翻開那雕花鏤空的木匣子,裏麵有一顆精緻的十八層牙雕套球,他捧起小球,眯起眼睛笑得露了一對小白牙——比他手裏的牙球還白亮上幾分。
謝過姐姐,又讓親娘大手一揮,健兒抱著新玩具回到暖閣裏撒歡去了。
趙暄見狀笑道:“真活潑。”又低頭一瞄,“耽誤健兒認字了。”
元春道:“他也憋壞了,就放他一馬。”
趙暄忽然幽幽嘆道,“我算是看出來了,隻要我做得對,你們就都肯順著我。”
元春無言以對:她不滿三歲的兒子都知道做錯事要挨打挨罵呢……趙暄忽地抿嘴一笑,“今年就要出門,倒有些捨不得你們了。”
她長相本就是各取父母的長處,沒了那份橫眉冷對的猙獰,隻說外表真是……賞心悅目。
今年秋天先是大爺迎娶李家女,兩個月之後便是趙暄的婚期……此時元春也不得不認:有些姑娘,真得到了為~人~妻、為人母的那一天,才會迎來蛻變。
趙暄不等元春答話,依舊自顧自道,“父王在府外數次召江郎的父親說話,哥哥也暗中把江郎,還有他父兄探查了好幾回……哎呀,還有江郎的朋友也沒能逃過。”她越說那酒窩就越深,“江郎來訴苦,真是有趣得緊。”
元春這才相信大姑娘真是悶得慌,過來跟她閑聊。
不過這樣毫不諱言未婚夫婿,箇中更是沒有多少羞澀,元春本想提醒一下,可一想這直慡的脾氣又不討人嫌,還是順其自然吧。
再說石江給王爺做女婿,實打實地高攀,大姑娘一輩子都保持著這樣的“氣勢”也沒什麽關係:大姑娘自己慡快不說,娘家人也放心不是?
元春也有點羨慕,不過她的娘家哪能跟王府比……轉念一想,自己若是生了女兒,女兒不也攤上了這樣的好娘家?上輩子的遺憾這輩子已經補全了大半,剩下的就由兒女來彌補吧。
而趙暄果然不同以往,她看著元春從悵然到平和,竟道了句“你也不容易”。
元春笑道:“誰活著容易呢……”
趙暄沉默了一下,又問,“我要是早些懂事,是不是父親哥哥都能待我更好一些?”
這不是明擺著嗎?大多數人不都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尺左右?大爺如今待你不錯,也是本分大於情分。
元春卻不能再刺激大姑娘,隻能含糊道,“等你當娘就懂啦。”
“也是。”趙暄想也不想,“回頭我就試試去。”
元春趕緊按住躍躍欲試的大姑娘,“等你大婚之後再試也不遲!”
元春起身之迅捷,下手之威猛,鬧得趙暄一愣,還應道,“哦,好。”
趙暄還是那個天生短根弦的大姑娘嘛,元春心滿意足地坐了回去。
送走趙暄,元春已經準備用晚飯了,沒想到王妃韓續又派人來請。
王妃跟她一直“井水不犯河水”,更是點頭之交。韓家不僅對費家的鹽鐵買賣睜一眼閉一眼,同時也對薛家的生意頗多照應,為此元春也要回報一下。
在王府內宅正房裏,王妃一身常服,麵色紅潤、中氣十足地跟元春聊起了育兒經。除了剛懷孕時有些不適,韓續這一胎比元春都穩當一些。
府裏都知道王妃為了躲娘家的煩心人和事,連續裝了挺久的病……當然,府裏也都知道王爺無論公事私事都樂意跟側妃念叨念叨。
說完彼此的肚子,韓續便上了正題,“你娘家可好?”
元春應道:“挺好的。”
從去年年底開始,娘家幾位族老加上嫡係,以及各房說得上話的兄弟,便坐在一起商量要把珍大哥哥的族長……扒了。這還是看在沒了的賈敬份上,沒有逼迫過甚。
外人看著興許覺得賈家外敵未去,內鬥不止,大有笑話瞧……元春也是暗中開心壞了:珍大哥哥不再做族長,也就不能再代表寧府甚至賈家。
在元春想來,拉扯娘家可不是事無巨細樣樣插手,隻要把庸才趕下去,把人才扶上來便盡夠了。榮府有哥哥,寧府有蓉哥兒,更有姑父姑媽提攜,最後麵還有王爺照看,可保兩世榮光。
至於更長遠的,恕她有心無力了。
王妃韓續自然不知內情,隻是因為娘家給自己增添了無數煩惱,而和元春有些同病相憐的滋味,“勸又不管事兒,不勸眼睜睜地看他們摔跟頭,又止不住心疼。”
元春眨了眨眼睛,“不聞不問,直到塵埃落定?”
韓續扭頭端詳了元春半晌,好似在猜測元春這話是否真心,“聽著不壞,”頓了頓又道,“一定試試。”
元春自己不過是個側妃,就能大大方方地在娘家得了不少靠得住耳目,更有忠心的李大一家為他打理生意,順便探聽消息,身為王妃的韓續若是往韓家安插人手隻會比她更理直氣壯。
別看王妃如今對她和氣無比,當初剛進門的時候必然也動過打壓她的主意,不過是露出個意向就讓王爺狠狠拍了回去。
王妃知道打不過,便願賭服輸,至於親生哥哥韓大公子就更有趣了:為了能投奔太子,居然和元春的堂兄賈珍聯合起來……而且還真把費大公子弄得狼狽不堪。
這一家人擺明了所圖非小,不過想想王妃的父親幾乎白手起家,能有今日權勢一靠才能,二靠……能屈能伸。
王妃和王妃之兄也深得其父真傳啊。
王妃輕啜一口藥茶,又道,“我娘家替費家擋過災,更背過黑鍋。”
元春點頭道:“費家家大業大,為斂財也是招數百出。”費家罪證確鑿,這樣說自然毫不為過。
而王妃肯實話實說,自揭其短,自然是希望她跟王爺傳話:韓家也是苦主。
果然王妃又接著道:“若說費家在西北的買賣人手,我沒嫁來王府時也幫著母親理家主事,細枝末節倒是略知一二。”
一般來說,韓家若有重要消息稟報王爺,也是該由韓大公子奉上才是。王妃分明是說這些消息縱然有用,也是歸她所有!
王妃要麽是跟娘家有了分歧,要麽就是給自己攬功勞,難怪特地叫她來,還要請她跟王爺探探口風。
前世的自己大約都沒能正經落在王妃眼裏,而這一世王妃卻得有求於她。可惜元春根本得意不起來,因為她馬上意識到隨著王爺水漲船高,自己的“好日子”也要到頭了。
白天處置庶務兼帶兒子,晚上和王爺相處,聊聊家事說說國事,隨口出謀劃策,尤其是看著王爺抱著健兒,教他認字,自己則靠在王爺身上曬著太陽,時不時取笑下王爺和兒子,這樣悠閑的日子怕是不容易有了。
王府中饋盡在王妃手中,可也僅此而已了。
但是元春不一樣,連王妃心裏都明白,在王爺不在家的時候,外事大爺趙晗做主,內事肯定都聽賈側妃的。
王爺的人手王妃不大使喚得動,她也不再自討沒趣,可元春卻能讓王爺的心腹們悉心聽令——因為元春的幾次獻策,王爺沒有對自己的心腹們隱瞞。
從王妃屋裏出來,元春帶著一肚子的“心事”慢騰騰地回了自己的院子。
剛進門,看家的傲梅便稟報導:“大爺剛還打發人來,說是您回了,他便來坐坐。”
元春立即明白了大爺的意思,“我沒事兒,王妃那兒又沒有鴻門宴。”
傲梅上前給元春脫下厚實的鬥篷,小聲嘀咕道,“她……還不是打不過。”這才知難而退罷了。
趙之楨道:“此事不會牽連太過,越老實越不容易挨罰。”言畢,端茶送客。
韓大公子出門,直到上了軟轎,才敢抹去額上冷汗,心說比起他們父子的前程,嶽家的麻煩隻能先丟在一邊了!
趙之楨臨出門之前,還特地讓大總管轉告元春:不必等他,今晚沒準兒要夜宿宮中了。
平南王造反一事大總管也沒有隱瞞,知道如今局勢跟前世她所知道的並無差別,元春也沒什麽可擔心的:因為王爺贏了。
她正端著千字文,教健兒認字,忽然抱琴來報:大姑娘來了。
就算如今大姑娘對家人臉色好看了不少,依舊是元春的稀客。
大姑娘進門時臉上不僅掛著笑,甚至還揉了揉過來向她行禮的健兒,“健兒乖。”扭頭便對自己的丫頭道,“把那個匣子拿過來。給健兒的小玩意兒,拿著玩吧。”
健兒翻開那雕花鏤空的木匣子,裏麵有一顆精緻的十八層牙雕套球,他捧起小球,眯起眼睛笑得露了一對小白牙——比他手裏的牙球還白亮上幾分。
謝過姐姐,又讓親娘大手一揮,健兒抱著新玩具回到暖閣裏撒歡去了。
趙暄見狀笑道:“真活潑。”又低頭一瞄,“耽誤健兒認字了。”
元春道:“他也憋壞了,就放他一馬。”
趙暄忽然幽幽嘆道,“我算是看出來了,隻要我做得對,你們就都肯順著我。”
元春無言以對:她不滿三歲的兒子都知道做錯事要挨打挨罵呢……趙暄忽地抿嘴一笑,“今年就要出門,倒有些捨不得你們了。”
她長相本就是各取父母的長處,沒了那份橫眉冷對的猙獰,隻說外表真是……賞心悅目。
今年秋天先是大爺迎娶李家女,兩個月之後便是趙暄的婚期……此時元春也不得不認:有些姑娘,真得到了為~人~妻、為人母的那一天,才會迎來蛻變。
趙暄不等元春答話,依舊自顧自道,“父王在府外數次召江郎的父親說話,哥哥也暗中把江郎,還有他父兄探查了好幾回……哎呀,還有江郎的朋友也沒能逃過。”她越說那酒窩就越深,“江郎來訴苦,真是有趣得緊。”
元春這才相信大姑娘真是悶得慌,過來跟她閑聊。
不過這樣毫不諱言未婚夫婿,箇中更是沒有多少羞澀,元春本想提醒一下,可一想這直慡的脾氣又不討人嫌,還是順其自然吧。
再說石江給王爺做女婿,實打實地高攀,大姑娘一輩子都保持著這樣的“氣勢”也沒什麽關係:大姑娘自己慡快不說,娘家人也放心不是?
元春也有點羨慕,不過她的娘家哪能跟王府比……轉念一想,自己若是生了女兒,女兒不也攤上了這樣的好娘家?上輩子的遺憾這輩子已經補全了大半,剩下的就由兒女來彌補吧。
而趙暄果然不同以往,她看著元春從悵然到平和,竟道了句“你也不容易”。
元春笑道:“誰活著容易呢……”
趙暄沉默了一下,又問,“我要是早些懂事,是不是父親哥哥都能待我更好一些?”
這不是明擺著嗎?大多數人不都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尺左右?大爺如今待你不錯,也是本分大於情分。
元春卻不能再刺激大姑娘,隻能含糊道,“等你當娘就懂啦。”
“也是。”趙暄想也不想,“回頭我就試試去。”
元春趕緊按住躍躍欲試的大姑娘,“等你大婚之後再試也不遲!”
元春起身之迅捷,下手之威猛,鬧得趙暄一愣,還應道,“哦,好。”
趙暄還是那個天生短根弦的大姑娘嘛,元春心滿意足地坐了回去。
送走趙暄,元春已經準備用晚飯了,沒想到王妃韓續又派人來請。
王妃跟她一直“井水不犯河水”,更是點頭之交。韓家不僅對費家的鹽鐵買賣睜一眼閉一眼,同時也對薛家的生意頗多照應,為此元春也要回報一下。
在王府內宅正房裏,王妃一身常服,麵色紅潤、中氣十足地跟元春聊起了育兒經。除了剛懷孕時有些不適,韓續這一胎比元春都穩當一些。
府裏都知道王妃為了躲娘家的煩心人和事,連續裝了挺久的病……當然,府裏也都知道王爺無論公事私事都樂意跟側妃念叨念叨。
說完彼此的肚子,韓續便上了正題,“你娘家可好?”
元春應道:“挺好的。”
從去年年底開始,娘家幾位族老加上嫡係,以及各房說得上話的兄弟,便坐在一起商量要把珍大哥哥的族長……扒了。這還是看在沒了的賈敬份上,沒有逼迫過甚。
外人看著興許覺得賈家外敵未去,內鬥不止,大有笑話瞧……元春也是暗中開心壞了:珍大哥哥不再做族長,也就不能再代表寧府甚至賈家。
在元春想來,拉扯娘家可不是事無巨細樣樣插手,隻要把庸才趕下去,把人才扶上來便盡夠了。榮府有哥哥,寧府有蓉哥兒,更有姑父姑媽提攜,最後麵還有王爺照看,可保兩世榮光。
至於更長遠的,恕她有心無力了。
王妃韓續自然不知內情,隻是因為娘家給自己增添了無數煩惱,而和元春有些同病相憐的滋味,“勸又不管事兒,不勸眼睜睜地看他們摔跟頭,又止不住心疼。”
元春眨了眨眼睛,“不聞不問,直到塵埃落定?”
韓續扭頭端詳了元春半晌,好似在猜測元春這話是否真心,“聽著不壞,”頓了頓又道,“一定試試。”
元春自己不過是個側妃,就能大大方方地在娘家得了不少靠得住耳目,更有忠心的李大一家為他打理生意,順便探聽消息,身為王妃的韓續若是往韓家安插人手隻會比她更理直氣壯。
別看王妃如今對她和氣無比,當初剛進門的時候必然也動過打壓她的主意,不過是露出個意向就讓王爺狠狠拍了回去。
王妃知道打不過,便願賭服輸,至於親生哥哥韓大公子就更有趣了:為了能投奔太子,居然和元春的堂兄賈珍聯合起來……而且還真把費大公子弄得狼狽不堪。
這一家人擺明了所圖非小,不過想想王妃的父親幾乎白手起家,能有今日權勢一靠才能,二靠……能屈能伸。
王妃和王妃之兄也深得其父真傳啊。
王妃輕啜一口藥茶,又道,“我娘家替費家擋過災,更背過黑鍋。”
元春點頭道:“費家家大業大,為斂財也是招數百出。”費家罪證確鑿,這樣說自然毫不為過。
而王妃肯實話實說,自揭其短,自然是希望她跟王爺傳話:韓家也是苦主。
果然王妃又接著道:“若說費家在西北的買賣人手,我沒嫁來王府時也幫著母親理家主事,細枝末節倒是略知一二。”
一般來說,韓家若有重要消息稟報王爺,也是該由韓大公子奉上才是。王妃分明是說這些消息縱然有用,也是歸她所有!
王妃要麽是跟娘家有了分歧,要麽就是給自己攬功勞,難怪特地叫她來,還要請她跟王爺探探口風。
前世的自己大約都沒能正經落在王妃眼裏,而這一世王妃卻得有求於她。可惜元春根本得意不起來,因為她馬上意識到隨著王爺水漲船高,自己的“好日子”也要到頭了。
白天處置庶務兼帶兒子,晚上和王爺相處,聊聊家事說說國事,隨口出謀劃策,尤其是看著王爺抱著健兒,教他認字,自己則靠在王爺身上曬著太陽,時不時取笑下王爺和兒子,這樣悠閑的日子怕是不容易有了。
王府中饋盡在王妃手中,可也僅此而已了。
但是元春不一樣,連王妃心裏都明白,在王爺不在家的時候,外事大爺趙晗做主,內事肯定都聽賈側妃的。
王爺的人手王妃不大使喚得動,她也不再自討沒趣,可元春卻能讓王爺的心腹們悉心聽令——因為元春的幾次獻策,王爺沒有對自己的心腹們隱瞞。
從王妃屋裏出來,元春帶著一肚子的“心事”慢騰騰地回了自己的院子。
剛進門,看家的傲梅便稟報導:“大爺剛還打發人來,說是您回了,他便來坐坐。”
元春立即明白了大爺的意思,“我沒事兒,王妃那兒又沒有鴻門宴。”
傲梅上前給元春脫下厚實的鬥篷,小聲嘀咕道,“她……還不是打不過。”這才知難而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