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剛才雖是為了逗趙晗一笑,卻真的讓辱母把健兒抱了過來。
要說趙晗和這個小弟弟意外地投緣:健兒在哥哥懷裏比親爹都要老實,不過還是給哥哥胸前留了兩團口水權作紀念。哄了會兒弟弟,趙晗這才能平靜地跟庶母說起剛才的經過。
本來趙晗對劉娡也無厭惡之心,些許不快說到底還是從大姑娘而來。
不過劉娡身死,他也要盡些心意,橫豎也就這一回了。妹妹趙暄這幾天下來,瘦了一大圈兒,又哭得整個人都木呆呆的,他便叫人扶妹妹回房歇著,自己則在靈堂守著。
誰知前禦史府的三少奶奶衝進來朝他就是一爪子……王府眾人哪裏見過這陣仗?一開始壓根都沒反應過來!
等趙晗挨了一下,大家才一擁而上,劉家這位少奶奶先是挨了個“左右開弓”,然後可不就老實了?
趙晗說完,起身便拜,“有勞側妃。”縱有再大的冤屈和憤懣,他也不能親自跟劉家這位少奶奶撕扯去。
這本是責無旁貸,元春當然痛快應了。在去審問那位少奶奶之前,她還特地去大姑娘的院子瞧了瞧。趙暄此時已經睡下了,看她蒼白的小臉,元春也橫生不忍之意,便叫她貼身丫頭仔細詢問。
這丫頭是個規矩人,小心道,“舅奶奶來看望姑娘,見姑娘氣色不好便直接出門去了,說是要好好哭一哭王妃。”
元春聽了,心裏也就有了數。
同是女人,這位少奶奶的意思她還真能猜中幾分:你別假惺惺地給我們姑奶奶披麻!於是上前就要撕扯大爺身上的麻衣。誰知弓馬嫻熟的七皇子竟有個這樣的長子:遇襲居然也原地不動。
不過已經偃旗息鼓的劉家忽然來了這麽一出,目的可是挺值得參詳的。
元春也多了個心眼兒,帶足了人手,才肯往關著劉家少奶奶的房裏去。這位出身武官之家的劉家少奶奶也知道自己惹了禍,軟在椅子上動也不動——其實是左右各有個死死鉗住她的肩膀婆子,她想動都動不成。
而且此時這位少奶奶臉腫得老高,卻依舊稱得上鎮定。
倒是個經得住事兒的,這樣的人定是無利不起早……元春根本也不信這位少奶奶此番隻為大姑娘出氣,於是她吩咐左右道,“先把劉家奶奶扶起來吧。”
這位劉家奶奶起身後第一件事便是行禮,還專給大爺趙晗賠了不是,隻是這個“不是”誠意稍顯不足。
如何也不是計較的時候,元春道:“不妨有話直說。”
這位劉家奶奶原本也是想討價還價,可如今自己先犯了錯,失了先機便幹脆開門見山了,“王府大爺的親舅舅可不幹淨。”
原來如此。
拿了王府大爺親舅舅的把柄,借著關心大姑娘前去找大爺討說法,爭執之下“不小心”泄露一二隱秘,藉此吊足了胃口,之後可不就任她出價了?最起碼也得給她們劉家搏個起復的機會。
元春還有什麽想不明白的,“此事我會說給王爺,”又吩咐起身邊的管事,“送劉家這位奶奶回去。”
送走這位不速之客,元春趕忙跟趙晗交了個底。
趙晗的親舅舅如今在西北任刺史,平時書信往來頗多,與王府一直都沒斷了聯繫。隻是因為官位不顯,而鮮少讓趙之楨提起罷了。
此時趙晗也終於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交上去的那本冊子究竟掀起了多大的波濤!連他這樣向來少是非的聖上孫兒都有近親牽扯其中,其餘宗室世家豪族更不必提,足見處置不好……怕是要動搖國本。
聖上對名冊上的那些官員不能輕易容情,隻憑自己又哪裏真幫得了舅舅?最終還是得落在父王身上……可父王躲是非來還來不及,怎會為了私情又一頭紮進這團亂局之中?
趙晗想得出神,元春見狀便悄悄出門,留他一人仔細思量。
傍晚時分,趙之楨歸來——他隻是死了老婆,兵部會議自是要準時出席。
出了兵部衙門,他就從長史那兒聽說長子讓人抓破了臉……前些日子,十四弟險些坑了愛妾和幼子性命,他一時不得報復已然十分窩火,此番又有人捋鬍鬚,他如何能忍?!
寬和被人誤以為懦弱,他也不介意用一次雷霆手段。
這不,回到王府他便一頭紮進了書房,寫好帖子便命長史親去“前禦史府”而兒子出氣,之後更是要招來兒子好生安撫。
趙晗的心思早已不在“抓臉”上,而是為了親舅舅跟父親謀劃了半個多時辰。
踏進王府時陰著張臉,等到邁入元春的院子時,趙之楨隻是麵帶疲憊之色……元春也猜到趙晗八成是“得手”了:交情不錯的親戚,那是必定要出手拉上一把,但怎麽幫,幫到什麽程度卻都是大問題。
不過……就像元春見趙晗怒不可遏時趕緊說個笑話,調節下氣氛一樣,眼見著趙之楨這副模樣,她也得說笑幾句,才好跟王爺說起正經事。
她親手奉茶,“王爺,您看是不是該找個老師傅教大爺些防身的功夫?”
兒子不算靈巧,趙之楨對此也挺無奈,當著愛妾也不好意思糊弄,“他已經練了一陣子了。”
元春默然,隔了一會兒才道,“大爺怎麽也比我強。我時常走都走不穩呢,”頓了頓又道,“要是健兒也像我,那可愁死人了。”
趙之楨搖了搖頭,“你想得可真遠。”天賦如此……當然他不好直言打擊元春的信心。
聊過家常,二人一起用飯,飯後趙之楨逗過健兒,才問元春道,“你娘家那邊怎麽說?”
元春老實道:“還能怎麽說?求您給指條明路唄。”
趙之楨應道:“辭官降職都成,再說父皇本就沒有那勛貴開刀的意思。”
寧榮兩府壓根就沒讓聖上放在眼裏!在這種時候,勢弱真不是什麽壞事,不過元春該提醒的話也絕不會故意省下,“寧府伯父那邊一直不肯見我堂兄。”
趙之楨笑了笑,“你那位伯父當年在任上替南麵那位斂過財,也背過黑鍋。”
“這是怕翻舊帳,還是擔心追繳當年撈取的銀錢?”元春自問自答,“難怪了。”她想了想,又小心問道,“若是外任呢?”
趙之楨問道:“知縣他可瞧得上?”
元春哪敢自專,“先謝過王爺,這事兒我得親口問一問。”
她還真怕賈珍眼高手低,再誤以為王府這邊瞧不起他……寧府前世的醃臢事兒她在宮中都有所耳聞,總之她也算有求必應了一回,至於人家領不領情,還是隨緣吧。
說完她的娘家,元春也有心問問趙之楨對待劉家的態度,“禦史府那邊再來人,咱們這邊該是什麽章程?”
“不用再來往。”趙之楨冷聲道,“簡直就是不知死活!”看元春一臉驚訝,他也耐住性子,仔細給她解釋,“我這位嶽父做了半輩子禦史,手裏有些保命的東西不稀奇,可如今讓兒媳婦都能拿到一二實證,再跑來要挾咱們,這不就是保命而是催命了。”
元春還是說了句公道話,“這大約不是老人家的主意,隻怕是……有人狗急跳牆吧。”
趙之楨忽然一笑,“已經逃得苦海,為何還心存僥倖?就此離京做個富家翁又有何不知足?”旋即聲音極輕,“大哥和二哥之間越發不對了,連我都想出京避避風頭。”
劉娡交上去的冊子,給了聖上一個大換血的機會,隻是空出來的位置卻讓一群聞到腥味兒的鯊魚蜂擁而至,甚至性命相博,可惜這些鬥紅了眼的“鯊魚”完全忘記究竟是誰才能真正能決定他們的地盤,甚至命運。
趙之楨始終都沒有利令智昏,他能登上大寶,也毫不稀奇。
“他們胃口太大了,偏又結黨營私,”趙之楨搖了搖頭,“父皇如何不心生警惕。”他是皇子之中最早悟透“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的一位,因而不敢太過經營自己的人手和勢力,可也因此時不時地受兩位哥哥有意無意地擠兌一二,雖然他們還是以拉攏為主。
不過比起立誌做個富貴閑王的三哥,他的處境還是要稍好一點兒。
趙之楨這番話落在元春耳朵裏,讓她不由精神一震:前世她在東宮消息閉塞,隻知道太子被廢乃是源於私窺宮闈和行事狂悖……果然這黨爭才是真正的原因嗎?
而娘家大體而言,還是要跟著太子走吧?
元春猜得對極了!
賈珍意識到事情不妙,除了向七皇子這邊求救,自然也再次搭上了太子的門路。太子正忙著徹底把大哥“打落凡塵”,像賈珍這樣的人物主動投靠,自然也來者不拒,不過他要的投名狀卻害得賈珍好幾天都沒睡好覺。
要說趙晗和這個小弟弟意外地投緣:健兒在哥哥懷裏比親爹都要老實,不過還是給哥哥胸前留了兩團口水權作紀念。哄了會兒弟弟,趙晗這才能平靜地跟庶母說起剛才的經過。
本來趙晗對劉娡也無厭惡之心,些許不快說到底還是從大姑娘而來。
不過劉娡身死,他也要盡些心意,橫豎也就這一回了。妹妹趙暄這幾天下來,瘦了一大圈兒,又哭得整個人都木呆呆的,他便叫人扶妹妹回房歇著,自己則在靈堂守著。
誰知前禦史府的三少奶奶衝進來朝他就是一爪子……王府眾人哪裏見過這陣仗?一開始壓根都沒反應過來!
等趙晗挨了一下,大家才一擁而上,劉家這位少奶奶先是挨了個“左右開弓”,然後可不就老實了?
趙晗說完,起身便拜,“有勞側妃。”縱有再大的冤屈和憤懣,他也不能親自跟劉家這位少奶奶撕扯去。
這本是責無旁貸,元春當然痛快應了。在去審問那位少奶奶之前,她還特地去大姑娘的院子瞧了瞧。趙暄此時已經睡下了,看她蒼白的小臉,元春也橫生不忍之意,便叫她貼身丫頭仔細詢問。
這丫頭是個規矩人,小心道,“舅奶奶來看望姑娘,見姑娘氣色不好便直接出門去了,說是要好好哭一哭王妃。”
元春聽了,心裏也就有了數。
同是女人,這位少奶奶的意思她還真能猜中幾分:你別假惺惺地給我們姑奶奶披麻!於是上前就要撕扯大爺身上的麻衣。誰知弓馬嫻熟的七皇子竟有個這樣的長子:遇襲居然也原地不動。
不過已經偃旗息鼓的劉家忽然來了這麽一出,目的可是挺值得參詳的。
元春也多了個心眼兒,帶足了人手,才肯往關著劉家少奶奶的房裏去。這位出身武官之家的劉家少奶奶也知道自己惹了禍,軟在椅子上動也不動——其實是左右各有個死死鉗住她的肩膀婆子,她想動都動不成。
而且此時這位少奶奶臉腫得老高,卻依舊稱得上鎮定。
倒是個經得住事兒的,這樣的人定是無利不起早……元春根本也不信這位少奶奶此番隻為大姑娘出氣,於是她吩咐左右道,“先把劉家奶奶扶起來吧。”
這位劉家奶奶起身後第一件事便是行禮,還專給大爺趙晗賠了不是,隻是這個“不是”誠意稍顯不足。
如何也不是計較的時候,元春道:“不妨有話直說。”
這位劉家奶奶原本也是想討價還價,可如今自己先犯了錯,失了先機便幹脆開門見山了,“王府大爺的親舅舅可不幹淨。”
原來如此。
拿了王府大爺親舅舅的把柄,借著關心大姑娘前去找大爺討說法,爭執之下“不小心”泄露一二隱秘,藉此吊足了胃口,之後可不就任她出價了?最起碼也得給她們劉家搏個起復的機會。
元春還有什麽想不明白的,“此事我會說給王爺,”又吩咐起身邊的管事,“送劉家這位奶奶回去。”
送走這位不速之客,元春趕忙跟趙晗交了個底。
趙晗的親舅舅如今在西北任刺史,平時書信往來頗多,與王府一直都沒斷了聯繫。隻是因為官位不顯,而鮮少讓趙之楨提起罷了。
此時趙晗也終於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交上去的那本冊子究竟掀起了多大的波濤!連他這樣向來少是非的聖上孫兒都有近親牽扯其中,其餘宗室世家豪族更不必提,足見處置不好……怕是要動搖國本。
聖上對名冊上的那些官員不能輕易容情,隻憑自己又哪裏真幫得了舅舅?最終還是得落在父王身上……可父王躲是非來還來不及,怎會為了私情又一頭紮進這團亂局之中?
趙晗想得出神,元春見狀便悄悄出門,留他一人仔細思量。
傍晚時分,趙之楨歸來——他隻是死了老婆,兵部會議自是要準時出席。
出了兵部衙門,他就從長史那兒聽說長子讓人抓破了臉……前些日子,十四弟險些坑了愛妾和幼子性命,他一時不得報復已然十分窩火,此番又有人捋鬍鬚,他如何能忍?!
寬和被人誤以為懦弱,他也不介意用一次雷霆手段。
這不,回到王府他便一頭紮進了書房,寫好帖子便命長史親去“前禦史府”而兒子出氣,之後更是要招來兒子好生安撫。
趙晗的心思早已不在“抓臉”上,而是為了親舅舅跟父親謀劃了半個多時辰。
踏進王府時陰著張臉,等到邁入元春的院子時,趙之楨隻是麵帶疲憊之色……元春也猜到趙晗八成是“得手”了:交情不錯的親戚,那是必定要出手拉上一把,但怎麽幫,幫到什麽程度卻都是大問題。
不過……就像元春見趙晗怒不可遏時趕緊說個笑話,調節下氣氛一樣,眼見著趙之楨這副模樣,她也得說笑幾句,才好跟王爺說起正經事。
她親手奉茶,“王爺,您看是不是該找個老師傅教大爺些防身的功夫?”
兒子不算靈巧,趙之楨對此也挺無奈,當著愛妾也不好意思糊弄,“他已經練了一陣子了。”
元春默然,隔了一會兒才道,“大爺怎麽也比我強。我時常走都走不穩呢,”頓了頓又道,“要是健兒也像我,那可愁死人了。”
趙之楨搖了搖頭,“你想得可真遠。”天賦如此……當然他不好直言打擊元春的信心。
聊過家常,二人一起用飯,飯後趙之楨逗過健兒,才問元春道,“你娘家那邊怎麽說?”
元春老實道:“還能怎麽說?求您給指條明路唄。”
趙之楨應道:“辭官降職都成,再說父皇本就沒有那勛貴開刀的意思。”
寧榮兩府壓根就沒讓聖上放在眼裏!在這種時候,勢弱真不是什麽壞事,不過元春該提醒的話也絕不會故意省下,“寧府伯父那邊一直不肯見我堂兄。”
趙之楨笑了笑,“你那位伯父當年在任上替南麵那位斂過財,也背過黑鍋。”
“這是怕翻舊帳,還是擔心追繳當年撈取的銀錢?”元春自問自答,“難怪了。”她想了想,又小心問道,“若是外任呢?”
趙之楨問道:“知縣他可瞧得上?”
元春哪敢自專,“先謝過王爺,這事兒我得親口問一問。”
她還真怕賈珍眼高手低,再誤以為王府這邊瞧不起他……寧府前世的醃臢事兒她在宮中都有所耳聞,總之她也算有求必應了一回,至於人家領不領情,還是隨緣吧。
說完她的娘家,元春也有心問問趙之楨對待劉家的態度,“禦史府那邊再來人,咱們這邊該是什麽章程?”
“不用再來往。”趙之楨冷聲道,“簡直就是不知死活!”看元春一臉驚訝,他也耐住性子,仔細給她解釋,“我這位嶽父做了半輩子禦史,手裏有些保命的東西不稀奇,可如今讓兒媳婦都能拿到一二實證,再跑來要挾咱們,這不就是保命而是催命了。”
元春還是說了句公道話,“這大約不是老人家的主意,隻怕是……有人狗急跳牆吧。”
趙之楨忽然一笑,“已經逃得苦海,為何還心存僥倖?就此離京做個富家翁又有何不知足?”旋即聲音極輕,“大哥和二哥之間越發不對了,連我都想出京避避風頭。”
劉娡交上去的冊子,給了聖上一個大換血的機會,隻是空出來的位置卻讓一群聞到腥味兒的鯊魚蜂擁而至,甚至性命相博,可惜這些鬥紅了眼的“鯊魚”完全忘記究竟是誰才能真正能決定他們的地盤,甚至命運。
趙之楨始終都沒有利令智昏,他能登上大寶,也毫不稀奇。
“他們胃口太大了,偏又結黨營私,”趙之楨搖了搖頭,“父皇如何不心生警惕。”他是皇子之中最早悟透“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的一位,因而不敢太過經營自己的人手和勢力,可也因此時不時地受兩位哥哥有意無意地擠兌一二,雖然他們還是以拉攏為主。
不過比起立誌做個富貴閑王的三哥,他的處境還是要稍好一點兒。
趙之楨這番話落在元春耳朵裏,讓她不由精神一震:前世她在東宮消息閉塞,隻知道太子被廢乃是源於私窺宮闈和行事狂悖……果然這黨爭才是真正的原因嗎?
而娘家大體而言,還是要跟著太子走吧?
元春猜得對極了!
賈珍意識到事情不妙,除了向七皇子這邊求救,自然也再次搭上了太子的門路。太子正忙著徹底把大哥“打落凡塵”,像賈珍這樣的人物主動投靠,自然也來者不拒,不過他要的投名狀卻害得賈珍好幾天都沒睡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