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本就存了“爭一爭”的心思,隻是他當年為了在宗族之中謀個好人緣,與幾位藩王都有頗多往來。南邊那位一出事兒,大皇子在毀滅書信證據之餘,更著力遍灑銀子,很是拉攏了些官員為他張目。
埋怨他貽誤戰機的那些摺子背後,難說是不是他大哥自己焦頭爛額之際,不忘“拉扯”親兄弟。
順便一提,太子麾下有幾位將軍也挺嚮往到北麵大殺異族建功立業,太子也在一旁看了好久熱鬧,沒準兒也手癢推上一推呢。
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趙之楨揉了揉太陽穴,他又不能跟親兄弟翻臉,為今之計也……隻好忍著!
元春看趙之楨的神情,大約也猜著了他在煩悶些什麽,於是她緩緩起身,站到趙之楨身後——她這月子也快坐滿了,傷口也恢復得很好,大夫建議她沒事兒走動一下:當然她隻要“活動”,周圍便一定至少有兩個丫頭或是媽媽牢牢看著。
她站定之後,揮了揮手,盡職盡責的丫頭們這才退至外間。元春輕按起趙之楨的雙肩,聲音又輕又柔,“這時比得就是誰更沉得住氣。聖上聖明,您的委屈他看得到。”
聖上當然看得到,不然怎麽會留中那些摺子?隻是老七都三十多歲的人了,連兄弟關係都“處不好”,還怎麽繼續“委以重任”?
再說趙之楨這兒也確實沒幾個文官投靠,卻不代表兄弟的挑釁他就毫無還擊之力,隻是還擊到什麽程度,就太難拿捏了,而且如今也是內憂外患俱在,自家兄弟再窩裏反了……反正他知道自己不能先出重手,哪怕隻是為了名聲。
元春半天沒等來什麽動靜,身子往前一傾,忽然又覺得有點抻到腰,便幹脆用雙臂環住趙之楨的肩膀,腦袋再往前一伸:如願以償地見到了沉思之中王爺。
趙之楨肩膀上掛了兩根玉臂,他如何感覺不到,順勢捏住了元春的手,“反正明年春天我就得再去北疆,好歹眼不見心不煩。我有點擔心家裏。”
從產房裏讓大總管拎出去的媽媽,下落如何元春不問也能猜到,至於這人受誰指使,若是能說趙之楨就算是為了安撫她,也會給她點交代,可如今偏偏就是沒了下文……顯然,罪魁禍首可是趙之楨也沒法兒動手的人物,說了也是給她添堵,還不如彼此心照不宣誰也別再說起呢。
元春想了想,問道,“您跟貴妃娘娘說起了?”
要不是靠著妃母,還查不到那位身上……趙之楨含糊道:“妃母知道。”
聖上暫時忙於國事,理會不了您的委屈,可貴妃卻不一樣!元春試探著問,“來龍去脈都知道?”
趙之楨這回也聽出元春話裏有話,“妃母若是想查個清楚,宮裏能有什麽事瞞得過她。”
元春小心道:“您若是跟兄弟們相處時,沒了主意,不如問一問貴妃的意思?”
趙之楨一怔,旋即思量了一會兒,忽然側過頭,盯著元春還嘴角微挑,“果然是婦道人家,就是細心。”
這回輪到元春一楞:我信您是想誇我的。
這算是元春頭一次嚐試著把手伸得稍微長一點,結果卻好得出乎她的意料。要知道前世她想和趙之楨多說幾句,人家都要藉口公務繁忙,然後……抬腳就走。
這兩世差別忒大,元春恍惚中像是又站到了警幻仙子的水鏡之前,讓她一時之間有點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不過健兒一聲嘹亮的“哇”,元春瞬間就醒了神。哄好了兒子,元春不免又靠在引枕上思量了好一會兒。
其實,她已經能隱隱約約從趙之楨的神色和語氣中,感受到他對大皇子以及太子的不滿,而且這份不滿也遲早會演變成厭惡。
因為隻要今後大皇子與太子爭得越厲害,趙之楨就越難獨善其身——作為一個掌兵多年,有聖心有才幹還有實權的弟弟,不管他偏向哪一方,都會招致另一方的針對;若是兩麵不靠,當然就是兩邊全不得好了。而趙之楨年幼的弟弟們……據元春所知,也就十二皇子不愛生事,其餘的幾位可謂各個“心大手黑”。
總之,前路漫漫啊。
卻說趙之楨也覺得元春的“耳邊風”十分有理,他在進宮探望李貴妃時,便沒強顏歡笑,大致說了說他的苦惱。
話說,聖上與趙之楨這父子倆都有個英明又正直的養母,因此這二人對“後~宮~幹政”其實從心裏並不那麽排斥,他們隻是惱恨“後~宮~胡亂幹政”而已。
李貴妃在聖上眼裏,正是個絕妙軍師。她對朝中事雖不至於事事皆知,但大勢的脈絡卻能把握住幾分。聽了兒子的抱怨,李貴妃扶著額頭無奈道,“你這孩子!”
這兒子跟母親告狀,與女兒跟親爹撒嬌,真可謂異曲同工,總之就是挺管用的。
抱來的兒子用心撫養,果然不比親生的差!養子始終和自己這樣親近……李貴妃在滿意之餘,也勸解道,“別多想,好生辦差……怎麽也得等南麵事定再說。”
趙之楨也是這樣想的。於是他點頭應道:“兒子知道。”
貴妃忽然冷笑一聲,“我向來善待他們母子,竟還能恩將仇報呢。這些你都不要管,”頓了頓,又道,“你那側妃做完月子,不妨進宮陪我說說話。”
這是要指點元春?趙之楨連忙道,“謝妃母。”
李貴妃笑了笑,“指過去的人犯了錯,我總該彌補一二,不然這長輩的麵皮往哪裏放?”又囑咐道,“你媳婦兒雖然病著,可晗兒那邊也得些心,莫讓旁人再鑽了空子。”
李貴妃的話外之音,趙之楨自然聽得真切:劉娡命運已定,可別因為這事兒牽連到晗兒。
你還別說,臨近年底,還真有幾家太太帶著自家女兒到王府做客。說是和大姑娘往來結交,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劉娡日漸瘦弱,居然還強撐著口氣一一招待了她們:為了給女兒相看婆家,她可是不遺餘力了。
趙之楨回府時就正好趕上了樁“趣事”:有位姑娘逛園子的時候迷了路,繞來繞去居然繞到了趙晗的院子門口……還讓元春的大丫頭傲梅拿了個正著。
小姑娘沒見著王府大少爺,倒是先拜見了王府賈側妃。
元春也不急著“問罪”,和氣地小姑娘說著閑話,問來問去,果不其然,這姑娘跟王家、薛家可都有親。
作者有話要說:終於周末啦!醞釀一下,周六或是周日雙更。
☆、第29章
這小姑娘圓臉圓眼,笑起來臉頰上還多了兩個窩兒,看著很是可愛。元春跟她聊了會兒家常,小姑娘禮數周全,還帶著幾分嬌憨之氣,怎麽看她都不像是個有“心計”,不擇手段往上爬的姑娘。
退一步說,這姑娘的出身撐死了也就給趙晗做側室,可她的模樣……平心而論,這眉眼還沒趙晗精緻呢。
不過說了會兒話,小姑娘也輕鬆了下來,元春便趁機問起如何走到了嵐岫居外——嵐岫居正是趙晗的書房以及起居之處。
小姑娘一臉茫然,“我隻是想淨手啊,出門後就請個姐姐領路,不知怎麽,那姐姐人忽然不見了。”
元春微微一笑,“你迷路的地方,離我們大爺的院子不遠。”
小姑娘一愣,隔了一會兒,小臉白得都沒了血色。
果然也是個慢半拍的……元春安撫道:“別怕。一會兒回去你就說出來迷路,遇到了我的大丫頭,正好過來陪我說說話。我沒出月子,也隻見見親戚,不輕易見外客。”她側過頭衝著傲梅點了點頭,“這是我跟前的大丫頭傲梅。”
小姑娘又坐了一會兒,還喝了半盞熱茶,半碟子點心,這才算壓了驚:臉蛋逐漸恢復紅潤,聲音也穩了下來。小姑娘再次起身認真且恭敬地向元春道謝。
傲梅給小姑娘領路之後歸來,拿著裝了一兩銀子的小荷包給元春看。
元春這回笑得就很真心了,“是個好姑娘。”
從頭到尾聽了全套的趙之楨也笑道:“跟你投緣也不奇怪。”
元春抿嘴道:“我知道您這是誇我呢。”
算計他的兒子,趙之楨原本是怒火叢生,可在裏間“偷聽”了一回,忽然覺得這姑娘真給晗兒做側室,也挺不錯的。於是趙之楨問向元春,“你看著姑娘品行如何?”
王爺給他自己挑側室不至於問我呀……元春怎麽也不會想歪了,隻是她雖然沒明白趙之楨怎麽看她這樣順眼,可也覺得大少爺趙晗不見得喜歡這麽“呆”的姑娘。
她便勸道:“大爺今年才十六,而且側室……您看是不是看大爺自己的心意?”
埋怨他貽誤戰機的那些摺子背後,難說是不是他大哥自己焦頭爛額之際,不忘“拉扯”親兄弟。
順便一提,太子麾下有幾位將軍也挺嚮往到北麵大殺異族建功立業,太子也在一旁看了好久熱鬧,沒準兒也手癢推上一推呢。
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趙之楨揉了揉太陽穴,他又不能跟親兄弟翻臉,為今之計也……隻好忍著!
元春看趙之楨的神情,大約也猜著了他在煩悶些什麽,於是她緩緩起身,站到趙之楨身後——她這月子也快坐滿了,傷口也恢復得很好,大夫建議她沒事兒走動一下:當然她隻要“活動”,周圍便一定至少有兩個丫頭或是媽媽牢牢看著。
她站定之後,揮了揮手,盡職盡責的丫頭們這才退至外間。元春輕按起趙之楨的雙肩,聲音又輕又柔,“這時比得就是誰更沉得住氣。聖上聖明,您的委屈他看得到。”
聖上當然看得到,不然怎麽會留中那些摺子?隻是老七都三十多歲的人了,連兄弟關係都“處不好”,還怎麽繼續“委以重任”?
再說趙之楨這兒也確實沒幾個文官投靠,卻不代表兄弟的挑釁他就毫無還擊之力,隻是還擊到什麽程度,就太難拿捏了,而且如今也是內憂外患俱在,自家兄弟再窩裏反了……反正他知道自己不能先出重手,哪怕隻是為了名聲。
元春半天沒等來什麽動靜,身子往前一傾,忽然又覺得有點抻到腰,便幹脆用雙臂環住趙之楨的肩膀,腦袋再往前一伸:如願以償地見到了沉思之中王爺。
趙之楨肩膀上掛了兩根玉臂,他如何感覺不到,順勢捏住了元春的手,“反正明年春天我就得再去北疆,好歹眼不見心不煩。我有點擔心家裏。”
從產房裏讓大總管拎出去的媽媽,下落如何元春不問也能猜到,至於這人受誰指使,若是能說趙之楨就算是為了安撫她,也會給她點交代,可如今偏偏就是沒了下文……顯然,罪魁禍首可是趙之楨也沒法兒動手的人物,說了也是給她添堵,還不如彼此心照不宣誰也別再說起呢。
元春想了想,問道,“您跟貴妃娘娘說起了?”
要不是靠著妃母,還查不到那位身上……趙之楨含糊道:“妃母知道。”
聖上暫時忙於國事,理會不了您的委屈,可貴妃卻不一樣!元春試探著問,“來龍去脈都知道?”
趙之楨這回也聽出元春話裏有話,“妃母若是想查個清楚,宮裏能有什麽事瞞得過她。”
元春小心道:“您若是跟兄弟們相處時,沒了主意,不如問一問貴妃的意思?”
趙之楨一怔,旋即思量了一會兒,忽然側過頭,盯著元春還嘴角微挑,“果然是婦道人家,就是細心。”
這回輪到元春一楞:我信您是想誇我的。
這算是元春頭一次嚐試著把手伸得稍微長一點,結果卻好得出乎她的意料。要知道前世她想和趙之楨多說幾句,人家都要藉口公務繁忙,然後……抬腳就走。
這兩世差別忒大,元春恍惚中像是又站到了警幻仙子的水鏡之前,讓她一時之間有點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不過健兒一聲嘹亮的“哇”,元春瞬間就醒了神。哄好了兒子,元春不免又靠在引枕上思量了好一會兒。
其實,她已經能隱隱約約從趙之楨的神色和語氣中,感受到他對大皇子以及太子的不滿,而且這份不滿也遲早會演變成厭惡。
因為隻要今後大皇子與太子爭得越厲害,趙之楨就越難獨善其身——作為一個掌兵多年,有聖心有才幹還有實權的弟弟,不管他偏向哪一方,都會招致另一方的針對;若是兩麵不靠,當然就是兩邊全不得好了。而趙之楨年幼的弟弟們……據元春所知,也就十二皇子不愛生事,其餘的幾位可謂各個“心大手黑”。
總之,前路漫漫啊。
卻說趙之楨也覺得元春的“耳邊風”十分有理,他在進宮探望李貴妃時,便沒強顏歡笑,大致說了說他的苦惱。
話說,聖上與趙之楨這父子倆都有個英明又正直的養母,因此這二人對“後~宮~幹政”其實從心裏並不那麽排斥,他們隻是惱恨“後~宮~胡亂幹政”而已。
李貴妃在聖上眼裏,正是個絕妙軍師。她對朝中事雖不至於事事皆知,但大勢的脈絡卻能把握住幾分。聽了兒子的抱怨,李貴妃扶著額頭無奈道,“你這孩子!”
這兒子跟母親告狀,與女兒跟親爹撒嬌,真可謂異曲同工,總之就是挺管用的。
抱來的兒子用心撫養,果然不比親生的差!養子始終和自己這樣親近……李貴妃在滿意之餘,也勸解道,“別多想,好生辦差……怎麽也得等南麵事定再說。”
趙之楨也是這樣想的。於是他點頭應道:“兒子知道。”
貴妃忽然冷笑一聲,“我向來善待他們母子,竟還能恩將仇報呢。這些你都不要管,”頓了頓,又道,“你那側妃做完月子,不妨進宮陪我說說話。”
這是要指點元春?趙之楨連忙道,“謝妃母。”
李貴妃笑了笑,“指過去的人犯了錯,我總該彌補一二,不然這長輩的麵皮往哪裏放?”又囑咐道,“你媳婦兒雖然病著,可晗兒那邊也得些心,莫讓旁人再鑽了空子。”
李貴妃的話外之音,趙之楨自然聽得真切:劉娡命運已定,可別因為這事兒牽連到晗兒。
你還別說,臨近年底,還真有幾家太太帶著自家女兒到王府做客。說是和大姑娘往來結交,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劉娡日漸瘦弱,居然還強撐著口氣一一招待了她們:為了給女兒相看婆家,她可是不遺餘力了。
趙之楨回府時就正好趕上了樁“趣事”:有位姑娘逛園子的時候迷了路,繞來繞去居然繞到了趙晗的院子門口……還讓元春的大丫頭傲梅拿了個正著。
小姑娘沒見著王府大少爺,倒是先拜見了王府賈側妃。
元春也不急著“問罪”,和氣地小姑娘說著閑話,問來問去,果不其然,這姑娘跟王家、薛家可都有親。
作者有話要說:終於周末啦!醞釀一下,周六或是周日雙更。
☆、第29章
這小姑娘圓臉圓眼,笑起來臉頰上還多了兩個窩兒,看著很是可愛。元春跟她聊了會兒家常,小姑娘禮數周全,還帶著幾分嬌憨之氣,怎麽看她都不像是個有“心計”,不擇手段往上爬的姑娘。
退一步說,這姑娘的出身撐死了也就給趙晗做側室,可她的模樣……平心而論,這眉眼還沒趙晗精緻呢。
不過說了會兒話,小姑娘也輕鬆了下來,元春便趁機問起如何走到了嵐岫居外——嵐岫居正是趙晗的書房以及起居之處。
小姑娘一臉茫然,“我隻是想淨手啊,出門後就請個姐姐領路,不知怎麽,那姐姐人忽然不見了。”
元春微微一笑,“你迷路的地方,離我們大爺的院子不遠。”
小姑娘一愣,隔了一會兒,小臉白得都沒了血色。
果然也是個慢半拍的……元春安撫道:“別怕。一會兒回去你就說出來迷路,遇到了我的大丫頭,正好過來陪我說說話。我沒出月子,也隻見見親戚,不輕易見外客。”她側過頭衝著傲梅點了點頭,“這是我跟前的大丫頭傲梅。”
小姑娘又坐了一會兒,還喝了半盞熱茶,半碟子點心,這才算壓了驚:臉蛋逐漸恢復紅潤,聲音也穩了下來。小姑娘再次起身認真且恭敬地向元春道謝。
傲梅給小姑娘領路之後歸來,拿著裝了一兩銀子的小荷包給元春看。
元春這回笑得就很真心了,“是個好姑娘。”
從頭到尾聽了全套的趙之楨也笑道:“跟你投緣也不奇怪。”
元春抿嘴道:“我知道您這是誇我呢。”
算計他的兒子,趙之楨原本是怒火叢生,可在裏間“偷聽”了一回,忽然覺得這姑娘真給晗兒做側室,也挺不錯的。於是趙之楨問向元春,“你看著姑娘品行如何?”
王爺給他自己挑側室不至於問我呀……元春怎麽也不會想歪了,隻是她雖然沒明白趙之楨怎麽看她這樣順眼,可也覺得大少爺趙晗不見得喜歡這麽“呆”的姑娘。
她便勸道:“大爺今年才十六,而且側室……您看是不是看大爺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