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悶聲道:“嫂子來告狀,我娘半生積蓄沒準兒要讓人騙走了。”
趙之楨聞言,反而笑了,“你娘的娘家人也專門殺熟?”
京裏的大風向如何瞞得過耳目不少的趙之楨?
隻是元春本以為這事兒也就讓她和哥哥賈珠兄妹兩個糟心好一陣子,萬沒想到連趙之楨都有所耳聞——那這事兒怕不是“小事兒”了!
趙之楨果然沒賣關子,直接給元春解惑,“大哥他的門人,尋了些像樣的人家,鬧著要做什麽生意。”
這卻是點到為止了,身為皇子究竟為何需要大筆資財?還用直說嗎。
大皇子之前與南邊那位殿下有些往來,如今那位的心思已經昭然若揭,大皇子見勢不妙急著斂財,好收買些臣子替他脫罪,或者幹脆捐出大筆軍姿,直接討好他的聖上親爹。
不過大皇子這自救之舉,也讓太子的“筆桿子”抓牢了把柄,等戰事大定之後,便是好一通攻擊,大皇子鬧得灰頭土臉不說,還聲望大降,自此大皇子與太子終成水火之勢。
思及此處,元春也不得不承認,她親舅舅王子騰也是個奇人,先投奔大皇子,等大皇子與太子先後倒台,也不知如何經營了一番,最後居然靠上了趙之楨,隨後便是平步青雲,若非在之後的立儲大亂燉中,再次選錯了位子,不然他自能保得王家榮華至少兩代人。
不過……甭管姑父還是舅舅,都比自家爹娘眼光遠且準……其實自家要是少折騰,悶頭過日子,縱然有忠順王看自家十分不順眼,也不至於抄家奪爵就是。
這也就是嫁給趙之楨,二人還挺投緣,再加上又懷了孕,境遇與前世大相逕庭,元春這才不怎麽做噩夢,否則前世娘家以及自己的命運,實在是總壓得她喘不過氣。
此時趙之楨忽然一笑,還把元春攬在懷裏,“你可知道破財免災?”
元春道:“還不如直接捐官呢。”頓了頓,又跟趙之楨說起了心裏話,“我娘之前犯了錯兒,我擔心她急於翻身,反而一錯再錯。”
真正的結局,元春都猜得著:母親拿了體己銀子出來,好事兒落不到她頭上,壞事兒卻要她頂槓……在元春的印象裏,舅舅和舅媽可不是什麽正直厚道人:小恩小惠他們也不太在乎,但這種足夠讓一家子“脫胎換骨”的好事兒可絕對不會謙讓。
趙之楨耐心十足,“那就攔住她。”
元春一愣,“誒?”她沒聽錯吧?趙之楨居然鼓勵她插手娘家事?
趙之楨接著道:“置之不理你可難受?”
“光聽我嫂子傳話,”元春輕撫小腹,“氣得我都吃不下飯了。”
“當管則管,”趙之楨用手輕輕覆住元春的手背,“你隻要位份一直比他們高,自然能理直氣壯。”
之後,趙之楨不僅和元春一起吃飯,晚上更是繼續“留宿”。隔了一天,元春才回過味兒來,趙之楨這是意有所指:她的誥封居然下來了,快得讓她都有些難以置信。
這裏麵除了趙之楨在聖上心裏位置不凡,更有貴妃特地說項:小七也有心疼的人了,真是好事兒。都三十多的人了,隻有一兒一女,給懷孕的側室提提位份才是人之常情,不然小七於子嗣上全不在意,她可就要愁死了。
不過元春前世連妃子都做過了,這次得個側妃,高興歸高興,隻是無論如何都稱得上寵辱不驚,而榮府卻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王夫人有種揚眉吐氣之感,正巧賈敏帶著一雙兒女也在娘家,黛玉聽說,便向寶玉表哥道喜,寶玉卻又莫名憂傷起來——他隻覺得姐姐得了晉封,似乎離他越來越遠,想見上一麵都成了奢望。
不過寶玉複雜的心情,影響不了榮府為元春慶賀,特地在府中開了宴,寧府賈珍與賈蓉父子自然也和女眷一起到來:不得不承認,賈珍作死的本事遠在賈赦賈政父子之上;可為人處事做官斂財的能耐也一樣,那兄弟倆不能望其項背。
至少賈珍還提醒賈政賈珠父子,“與其跟那位親近,”他比了一根手指出來,“不如多照顧大姑娘。”
賈政聽得一頭霧水,賈珠卻暗自嘆氣,風聲連寧府的珍大哥哥都聽說了,足見不大對勁兒了。
不過賈珠也沒來得及再讓妻子去王府,趙之楨已經前往京郊大營,而且還要直接奔赴北疆……父親離京,王府大姑娘聽說王家正和大伯“親近”,便心生一計,想要大大打壓一番賈側妃的氣焰……不過她吃過虧,好歹學得乖了些,知道出手前跟母親商量一下。
劉娡聽了女兒的主意,也欣慰地笑了,“知道你心疼母親。不過你大伯和你父王是親兄弟,這事兒你揪出來,倒顯得你多事。”
大姑娘有些失望,“您說怎麽辦?”
劉娡道:“她再風光也是側妃,隻要我坐得穩,她就什麽也做不成。”姣好的容貌配上這股子自信,實在讓人挪不開眼,隻是她說完便話鋒一轉,“倒是你,該多和你哥哥親近。”
大姑娘垂頭不語。
劉娡拿心愛的女兒也沒什麽辦法,“罷了,他總是你哥哥,想虧待你也沒什麽機會,除非他不要名聲了。”
而書房裏的趙晗此時正捏著張薄薄的箋紙,上門更是隻有兩個字,“有變”。南邊那位殿下知道趙之楨帶兵離開京城,果然就有了動靜。
卻說趙之楨不在府中,卻給兒子留了得用的心腹,南邊的消息也如他在京時一樣,總能及時地送入府中。
趙晗放下箋紙,輕聲吩咐道,“看住王妃。側妃那裏也要留心。”
☆、第二十回
趙晗看著一派沉著淡定,其實心裏也在打鼓:他要看住繼母和妹妹,稍不小心,哪怕是手段欠缺些火候,沒準兒還得落個不孝不悌的名聲:即使他是嫡長子,有父王百般愛護,將來也沒什麽前程可言了。
父王不在家,壓力真心大。這就是趙晗此時的心聲。
而趙之楨離京,元春院子一下子清淨了下來,她也覺得心裏空落落的……其實,趙之楨幾乎每天都來陪她,二人之間也不是時刻都聊個沒完,可他出門之後,元春就是不可自抑地開始想念。
她這一犯相思病,害喜得更厲害了。
王妃劉娡雖然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卻也知道這個上了玉碟的側妃若是真有個好歹,她也註定落不得好。因此甭管情不情願,她也得吩咐大夫仔細護住……元春的肚子。
在她看來,元春生子時若是一命嗚呼,但卻留個兒子下來才是最妙的。又沒了心頭刺的對手,還多了個便宜兒子教養……丈夫趙之楨也是自小便養在貴妃宮中,生母淑妃娘娘還健在,都能跟貴妃處得這樣融洽親厚,換了她養個沒娘的孩子還不手拿把掐?
話說,自信是優點,但過於自信就是種……病了。
劉娡的父母十分恩愛,她降生後真可謂萬千寵愛於一身,加上她容貌極好,無論規矩還是學問又都學得極快,家裏人都知道她將來必有“大造化”,於是親朋好友從沒斷過花樣奉承,久而久之,劉娡便真以為自己便是那天命嬌女,可嫁給趙之楨不就是給了一向順風順水的她當頭一棒。
指婚前夕,劉娡曾經遠遠地望見趙之楨:當時,這個氣度不凡又高大冷峻的男子便直接入了她的眼。隻是嫁進王府,她才驚覺,趙之楨可不如同她的設想,像她爹把她娘捧在手心般地厚待她。
劉娡也知道,在趙之楨看來,娘家用了種讓他很不舒坦的方式把自己嫁了過來,可惜木已成舟,趙之楨卻怎麽都提不起興致了。
做小伏低,劉娡又做不到,於是便隻能以一身傲氣來維護住自己的體麵和尊嚴了。
話說回來,那麽多皇子正室又有幾個真與丈夫琴瑟和鳴呢……可就是一起過日子,她們若是能屈能伸,便不止有體麵,大多連裏子也一併撈著了。
讓元春暗地裏評價下王妃,也就是一句話:死要麵子活受罪。
不過,如今的元春也回過味兒來,若是趙之楨最先存了惡感,可就怎麽都拉不回來他的心。她前世何嚐不是失了“先機”,之後再怎麽努力也是徒勞……反正元春自認,自己前世和王妃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還是甭替別人操心,光是自己娘家就足夠讓人心力交瘁了。
話說王夫人果然拿了些體己出來,名為和娘家嫂子合夥做些生意——妻子的動靜,賈政並非一無所知,可妻子的嫁妝本來他也無權過問,隻是他比王夫人強的地方在於,隻要發現不大對勁兒,至少肯老實上好一陣子。
譬如他已經回過味兒來,當初為把女兒送進東宮,行事太迫切……也很掉價,於是他便幹脆地閉門讀書,不再隨便出門應酬交際。
趙之楨聞言,反而笑了,“你娘的娘家人也專門殺熟?”
京裏的大風向如何瞞得過耳目不少的趙之楨?
隻是元春本以為這事兒也就讓她和哥哥賈珠兄妹兩個糟心好一陣子,萬沒想到連趙之楨都有所耳聞——那這事兒怕不是“小事兒”了!
趙之楨果然沒賣關子,直接給元春解惑,“大哥他的門人,尋了些像樣的人家,鬧著要做什麽生意。”
這卻是點到為止了,身為皇子究竟為何需要大筆資財?還用直說嗎。
大皇子之前與南邊那位殿下有些往來,如今那位的心思已經昭然若揭,大皇子見勢不妙急著斂財,好收買些臣子替他脫罪,或者幹脆捐出大筆軍姿,直接討好他的聖上親爹。
不過大皇子這自救之舉,也讓太子的“筆桿子”抓牢了把柄,等戰事大定之後,便是好一通攻擊,大皇子鬧得灰頭土臉不說,還聲望大降,自此大皇子與太子終成水火之勢。
思及此處,元春也不得不承認,她親舅舅王子騰也是個奇人,先投奔大皇子,等大皇子與太子先後倒台,也不知如何經營了一番,最後居然靠上了趙之楨,隨後便是平步青雲,若非在之後的立儲大亂燉中,再次選錯了位子,不然他自能保得王家榮華至少兩代人。
不過……甭管姑父還是舅舅,都比自家爹娘眼光遠且準……其實自家要是少折騰,悶頭過日子,縱然有忠順王看自家十分不順眼,也不至於抄家奪爵就是。
這也就是嫁給趙之楨,二人還挺投緣,再加上又懷了孕,境遇與前世大相逕庭,元春這才不怎麽做噩夢,否則前世娘家以及自己的命運,實在是總壓得她喘不過氣。
此時趙之楨忽然一笑,還把元春攬在懷裏,“你可知道破財免災?”
元春道:“還不如直接捐官呢。”頓了頓,又跟趙之楨說起了心裏話,“我娘之前犯了錯兒,我擔心她急於翻身,反而一錯再錯。”
真正的結局,元春都猜得著:母親拿了體己銀子出來,好事兒落不到她頭上,壞事兒卻要她頂槓……在元春的印象裏,舅舅和舅媽可不是什麽正直厚道人:小恩小惠他們也不太在乎,但這種足夠讓一家子“脫胎換骨”的好事兒可絕對不會謙讓。
趙之楨耐心十足,“那就攔住她。”
元春一愣,“誒?”她沒聽錯吧?趙之楨居然鼓勵她插手娘家事?
趙之楨接著道:“置之不理你可難受?”
“光聽我嫂子傳話,”元春輕撫小腹,“氣得我都吃不下飯了。”
“當管則管,”趙之楨用手輕輕覆住元春的手背,“你隻要位份一直比他們高,自然能理直氣壯。”
之後,趙之楨不僅和元春一起吃飯,晚上更是繼續“留宿”。隔了一天,元春才回過味兒來,趙之楨這是意有所指:她的誥封居然下來了,快得讓她都有些難以置信。
這裏麵除了趙之楨在聖上心裏位置不凡,更有貴妃特地說項:小七也有心疼的人了,真是好事兒。都三十多的人了,隻有一兒一女,給懷孕的側室提提位份才是人之常情,不然小七於子嗣上全不在意,她可就要愁死了。
不過元春前世連妃子都做過了,這次得個側妃,高興歸高興,隻是無論如何都稱得上寵辱不驚,而榮府卻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王夫人有種揚眉吐氣之感,正巧賈敏帶著一雙兒女也在娘家,黛玉聽說,便向寶玉表哥道喜,寶玉卻又莫名憂傷起來——他隻覺得姐姐得了晉封,似乎離他越來越遠,想見上一麵都成了奢望。
不過寶玉複雜的心情,影響不了榮府為元春慶賀,特地在府中開了宴,寧府賈珍與賈蓉父子自然也和女眷一起到來:不得不承認,賈珍作死的本事遠在賈赦賈政父子之上;可為人處事做官斂財的能耐也一樣,那兄弟倆不能望其項背。
至少賈珍還提醒賈政賈珠父子,“與其跟那位親近,”他比了一根手指出來,“不如多照顧大姑娘。”
賈政聽得一頭霧水,賈珠卻暗自嘆氣,風聲連寧府的珍大哥哥都聽說了,足見不大對勁兒了。
不過賈珠也沒來得及再讓妻子去王府,趙之楨已經前往京郊大營,而且還要直接奔赴北疆……父親離京,王府大姑娘聽說王家正和大伯“親近”,便心生一計,想要大大打壓一番賈側妃的氣焰……不過她吃過虧,好歹學得乖了些,知道出手前跟母親商量一下。
劉娡聽了女兒的主意,也欣慰地笑了,“知道你心疼母親。不過你大伯和你父王是親兄弟,這事兒你揪出來,倒顯得你多事。”
大姑娘有些失望,“您說怎麽辦?”
劉娡道:“她再風光也是側妃,隻要我坐得穩,她就什麽也做不成。”姣好的容貌配上這股子自信,實在讓人挪不開眼,隻是她說完便話鋒一轉,“倒是你,該多和你哥哥親近。”
大姑娘垂頭不語。
劉娡拿心愛的女兒也沒什麽辦法,“罷了,他總是你哥哥,想虧待你也沒什麽機會,除非他不要名聲了。”
而書房裏的趙晗此時正捏著張薄薄的箋紙,上門更是隻有兩個字,“有變”。南邊那位殿下知道趙之楨帶兵離開京城,果然就有了動靜。
卻說趙之楨不在府中,卻給兒子留了得用的心腹,南邊的消息也如他在京時一樣,總能及時地送入府中。
趙晗放下箋紙,輕聲吩咐道,“看住王妃。側妃那裏也要留心。”
☆、第二十回
趙晗看著一派沉著淡定,其實心裏也在打鼓:他要看住繼母和妹妹,稍不小心,哪怕是手段欠缺些火候,沒準兒還得落個不孝不悌的名聲:即使他是嫡長子,有父王百般愛護,將來也沒什麽前程可言了。
父王不在家,壓力真心大。這就是趙晗此時的心聲。
而趙之楨離京,元春院子一下子清淨了下來,她也覺得心裏空落落的……其實,趙之楨幾乎每天都來陪她,二人之間也不是時刻都聊個沒完,可他出門之後,元春就是不可自抑地開始想念。
她這一犯相思病,害喜得更厲害了。
王妃劉娡雖然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卻也知道這個上了玉碟的側妃若是真有個好歹,她也註定落不得好。因此甭管情不情願,她也得吩咐大夫仔細護住……元春的肚子。
在她看來,元春生子時若是一命嗚呼,但卻留個兒子下來才是最妙的。又沒了心頭刺的對手,還多了個便宜兒子教養……丈夫趙之楨也是自小便養在貴妃宮中,生母淑妃娘娘還健在,都能跟貴妃處得這樣融洽親厚,換了她養個沒娘的孩子還不手拿把掐?
話說,自信是優點,但過於自信就是種……病了。
劉娡的父母十分恩愛,她降生後真可謂萬千寵愛於一身,加上她容貌極好,無論規矩還是學問又都學得極快,家裏人都知道她將來必有“大造化”,於是親朋好友從沒斷過花樣奉承,久而久之,劉娡便真以為自己便是那天命嬌女,可嫁給趙之楨不就是給了一向順風順水的她當頭一棒。
指婚前夕,劉娡曾經遠遠地望見趙之楨:當時,這個氣度不凡又高大冷峻的男子便直接入了她的眼。隻是嫁進王府,她才驚覺,趙之楨可不如同她的設想,像她爹把她娘捧在手心般地厚待她。
劉娡也知道,在趙之楨看來,娘家用了種讓他很不舒坦的方式把自己嫁了過來,可惜木已成舟,趙之楨卻怎麽都提不起興致了。
做小伏低,劉娡又做不到,於是便隻能以一身傲氣來維護住自己的體麵和尊嚴了。
話說回來,那麽多皇子正室又有幾個真與丈夫琴瑟和鳴呢……可就是一起過日子,她們若是能屈能伸,便不止有體麵,大多連裏子也一併撈著了。
讓元春暗地裏評價下王妃,也就是一句話:死要麵子活受罪。
不過,如今的元春也回過味兒來,若是趙之楨最先存了惡感,可就怎麽都拉不回來他的心。她前世何嚐不是失了“先機”,之後再怎麽努力也是徒勞……反正元春自認,自己前世和王妃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還是甭替別人操心,光是自己娘家就足夠讓人心力交瘁了。
話說王夫人果然拿了些體己出來,名為和娘家嫂子合夥做些生意——妻子的動靜,賈政並非一無所知,可妻子的嫁妝本來他也無權過問,隻是他比王夫人強的地方在於,隻要發現不大對勁兒,至少肯老實上好一陣子。
譬如他已經回過味兒來,當初為把女兒送進東宮,行事太迫切……也很掉價,於是他便幹脆地閉門讀書,不再隨便出門應酬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