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六公主與駙馬感情很好,趙之楨也很疼愛這個妹妹……話說回來李貴妃所出的三個女兒在趙之楨登基後,日子過得都十分滋潤,趙之楨這個女兒除非節慶,倒是鮮少露麵,隻聽說好像不那麽如意。
元春思來想去,覺得自己再無語一回,就有些太刻意了。於是她聲音輕柔,“總待在王府裏,抬頭低頭總是那麽幾個人……有道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其實也不用太遠,常與宮裏來往定能學會為人處事之道,在郊外田莊裏看一看走一走,也算見識了民間疾苦?”
此言一出,元春便感覺到趙之楨視線牢牢鎖在自己身上,她心中坦蕩,雖不好與趙之楨對視,卻也鎮定地垂目微笑。若是趙之楨嫡長子,她絕不肯多嘴;但是女孩兒,她還是能說上幾句,畢竟前世在宮中她也公主們有些來往。
想想趙之楨終將登上那張龍椅,做女兒的,無需為父親增光添彩,好歹也別拖什麽後腿——趙之楨這女兒跟她娘如出一轍,性子實在太過驕傲,還在宮裏就敢就得罪公主姑媽,長此以往不加收斂,必得磨光她爹的耐心和情分。
此時,趙之楨忽然輕笑一聲,“你也是這樣歷練出來的?”
元春赧然,“妾身小時候也很是跋扈,哥哥們都要繞著我走呢。”
這話趙之楨相信。
雖然女兒年紀還小,但從她的手段也能看出這孩子幾分眼界和氣度——這做派行事可讓她爹趙之楨堵心了一回,自從娶了劉娡,他便常年不在京城,就算在家也的確是更關心身子骨本就不怎樣的兒子,如今女兒在貴妃跟前丟了一回人,趙之楨便決心下狠手,親自派人教導女兒,好歹讓她有些城府,練出幾樣真正的能耐。
順便,再讓女兒和兒子多多相處,時間久了,自是能處出些兄妹情誼。
從元春的院子出來,趙之楨果然從貴妃處請人回府,專門教導女兒規矩,還跟另外兩個開府的哥哥,大皇子與三皇子商量,把三家的女孩兒放在一起,再請飽學之士為師……在元春看來,七皇子算是個好父親了,對兒女都挺盡責,至少他比賈政要懂得為兒女設身處地地著想。
雖然劉娡也猜到元春大概說了些什麽,可丈夫在意女兒,並為她的前途考慮,劉娡還是挺欣慰的。
畢竟她驕傲是真,可驕傲又不等同於愚蠢,她可不會在宮裏,當著眾人就給貴妃公主下不來台,這回她也無奈替女兒背了次黑鍋。
不過丈夫與自己感情平平,成婚後又數年在外帶兵,她和女兒相依為命,導致女兒嬌寵至今,行事終於失了分寸。劉娡也為此暗暗發愁,此番丈夫教導的法子,她聽了也覺得很是不錯。
夫妻倆難得想到一處,偏偏女兒不依了,哭鬧不止:父親聽了寵妾的話,要分開她和母親……母親居然還覺得父親有理!做得對!
隻是這次劉娡也明白,必須狠下心讓女兒學學規矩了:身為皇子嫡女,必得繃得住也穩得住,甭管心裏怎麽想,麵子總得做個十成十!
小姑娘眼見父母都不理會她,也明白胳膊擰不過大腿,可她說什麽也得出口惡氣,便帶人直奔元春的院子:好歹教訓下那個女人!
元春聽了丫頭的稟報,一點都沒慌亂:小姑娘就算讓人指著她破口大罵,還能罵出什麽新花樣?至於動手,就更不用擔心了。前世在宮裏蹉跎了半輩子,什麽好話壞話沒聽過?
小姑娘要對父親的側室動家法……她哪有這個資格?她母親倒是可以,不過也得有個服眾的理由。想當初,王妃的“進門打壓”,也是確實地拿住了榮府的把柄,才有後話不是?
其實,元春還挺想謝謝王妃:不然她都不知道該用什麽法子,讓母親和堂嫂如此“果斷收手”,不敢再動用公中銀錢在外放貸。
話說,王府大姑娘還真動了好生揍元春一頓的念頭:不過她沒想毀容短腿之類,隻想打在暗處,夠難過卻不容易讓人發現的位置。
等劉娡得到消息匆匆趕來時,她女兒已經氣得臉色發青,因為開口支使下人上前懲罰一個姨娘,居然無人肯動手!
元春倒是一直微垂著頭,一派淡定的模樣更是讓王府大姑娘牙根緊咬。
劉娡到來,她女兒也知道被母親抓了現形,今日終究不會有什麽下文,手下不由用力,一方上好絲帕也讓她擰成了麻花。
劉娡瞥了眼女兒,隻冷聲道,“好好伺候王爺。”便帶了女兒就此離去。
這母女離開老遠,傲梅才長出口氣,“嚇死人了。”
元春扶著抱琴的手緩步回房——她腳踝的扭傷還沒好利索,“怕什麽?王府是講究規矩的地方,凡事大不過一個理字。”
說完,她也不免失神:明年趙之楨便要出征了……聽他的意思,大約要提攜一下堂兄璉二哥哥。畢竟親哥哥賈珠誌在科舉,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想維持出自家的體麵,就得先扶住賈璉。
這個時候,祖父的故舊袍澤們還在世,趙之楨對榮府有護持之意,也會從這些念舊的老人家身上收到些回報,而且還能留個好名聲。
再說聖上也喜歡看到兒子,尤其是帶兵的兒子有情有義。
隻是在此之前,她得和姑媽一起壓住嫂子王熙鳳才好——說起來,她這個堂嫂怎麽也比王府大姑娘好上一點,最起碼王熙鳳懂得欺下,卻不敢忤上。
元春正琢磨,等母親和堂嫂“深居簡出”些時日,她便叫兩個嫂子到王府裏來說說話。當然,她得爭得趙之楨的同意。
這會兒趙之楨正為女兒為難了愛妾,而心有愧疚,便痛快準許了元春的請求。
其實這會兒元春還不知道,她舅舅王子騰已經攀上了大皇子,她嫂子王熙鳳正在家裏攛掇賈璉往大皇子處好好奉承一番呢。
☆、第十五回
其實,賈璉也有些生不逢時的味道,他懂事的時候,祖父賈代善在外帶兵,等祖父回京修養那會兒,身子骨已經撐不住了,連兩個兒子都沒能仔細教導,更沒精力好好多看顧孫兒孫女了。
賈代善的去世,導致榮府在前後兩代人之間多了個無法彌補的斷層,不管是為人處事,還是做官斂財,少了睿智的長輩保駕護航和悉心傳授,就得指望自我領悟。顯而易見,賈赦與賈政兄弟兩個沒有無師自通這個天分。
這個時候的賈赦和賈政兄弟與那白手起家,凡事都靠自己拚搏的寒門士子也有了些異曲同工之妙……甚至還有些不如,因為那寒門之人,不會在初期就有強大的~政~敵冷眼旁觀,等著找個恰當時機出手。
話說,資質再怎麽一般,也在京中官宦圈子中生活了二十多年,賈璉還有基本的判斷能力,不同於妻子王熙鳳的無知無畏,他很是清楚“貳於楚也”的鄭國一下子可迎來了晉秦兩國聯軍,而且他麾下並沒有燭之武這樣的能人……太子與大皇子之間的分歧隻會愈演愈烈,沒準兒就會有水火不容的那一天,這一點賈璉雖然看得不那麽清楚,但也依稀有個感覺。
而寧榮兩府又都倚靠太子,隻因為媳婦勸說便立即改換門庭,賈璉還真沒糊塗到這份兒上。
自從嫁進來,丈夫幾乎百依百順,而這次就不置可否,讓王熙鳳多少有些失望,不過憤怒不滿卻也說不上。王熙鳳心裏也有個評判:公公賈赦不管是做官還是做學問,肯定比不上叔父王子騰。在娘家時她就知道叔父極有本事,跟叔父多親近些,她覺得總沒壞處。
說到這裏,王熙鳳也不由在心裏暗罵幾聲:榮府一直緊跟太子,太子不也沒把自家當回事兒?!
賈璉與鳳姐兒正是蜜裏調油的時候,而拿公中銀錢出去放貸的責任又讓王夫人擔了□□成——這時的鳳姐可是剛嫁進來,並非牢牢手握管家權,在榮府裏威風得不可一世的璉二奶奶,王夫人就算有心犧牲侄女兒出麵頂槓,也得有人相信不是?
一回話不投機,倒也不影響夫妻情分。
賈璉嘴上沒明說,心裏卻想著少讓他的漂亮媳婦和二嬸往來:堂妹元春好歹也是指給了實權皇子,出嫁時自然不能太寒酸,二嬸當然給親閨女弄了不少好東西,又沒了放貸的利錢,這會兒二叔那邊怕是不怎麽寬裕。
不過看七皇子待他和堂兄賈珠的態度,賈璉也覺得這筆嫁妝花得很值!再說將來太子和大皇子鬥成什麽樣,七皇子總少不了一個賢王的位子,他們這些人若是盡心盡力地辦差,怎麽也能撈些好處。
不過他們這一房的銀錢現下還攥在邢夫人手裏,賈璉也正琢磨主意,讓這個繼母鬆一鬆手——沒有銀錢,如何幹得成“入股”和“拉攏”呢。
賈璉房裏一派和睦,沒過多久便經由抱琴傳到了元春耳朵裏。
元春隻嘆了一聲,其餘的一概沒提。別說抱琴了,就連傲梅都瞧出自家姑娘對璉二奶奶頗為不滿了。
元春思來想去,覺得自己再無語一回,就有些太刻意了。於是她聲音輕柔,“總待在王府裏,抬頭低頭總是那麽幾個人……有道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其實也不用太遠,常與宮裏來往定能學會為人處事之道,在郊外田莊裏看一看走一走,也算見識了民間疾苦?”
此言一出,元春便感覺到趙之楨視線牢牢鎖在自己身上,她心中坦蕩,雖不好與趙之楨對視,卻也鎮定地垂目微笑。若是趙之楨嫡長子,她絕不肯多嘴;但是女孩兒,她還是能說上幾句,畢竟前世在宮中她也公主們有些來往。
想想趙之楨終將登上那張龍椅,做女兒的,無需為父親增光添彩,好歹也別拖什麽後腿——趙之楨這女兒跟她娘如出一轍,性子實在太過驕傲,還在宮裏就敢就得罪公主姑媽,長此以往不加收斂,必得磨光她爹的耐心和情分。
此時,趙之楨忽然輕笑一聲,“你也是這樣歷練出來的?”
元春赧然,“妾身小時候也很是跋扈,哥哥們都要繞著我走呢。”
這話趙之楨相信。
雖然女兒年紀還小,但從她的手段也能看出這孩子幾分眼界和氣度——這做派行事可讓她爹趙之楨堵心了一回,自從娶了劉娡,他便常年不在京城,就算在家也的確是更關心身子骨本就不怎樣的兒子,如今女兒在貴妃跟前丟了一回人,趙之楨便決心下狠手,親自派人教導女兒,好歹讓她有些城府,練出幾樣真正的能耐。
順便,再讓女兒和兒子多多相處,時間久了,自是能處出些兄妹情誼。
從元春的院子出來,趙之楨果然從貴妃處請人回府,專門教導女兒規矩,還跟另外兩個開府的哥哥,大皇子與三皇子商量,把三家的女孩兒放在一起,再請飽學之士為師……在元春看來,七皇子算是個好父親了,對兒女都挺盡責,至少他比賈政要懂得為兒女設身處地地著想。
雖然劉娡也猜到元春大概說了些什麽,可丈夫在意女兒,並為她的前途考慮,劉娡還是挺欣慰的。
畢竟她驕傲是真,可驕傲又不等同於愚蠢,她可不會在宮裏,當著眾人就給貴妃公主下不來台,這回她也無奈替女兒背了次黑鍋。
不過丈夫與自己感情平平,成婚後又數年在外帶兵,她和女兒相依為命,導致女兒嬌寵至今,行事終於失了分寸。劉娡也為此暗暗發愁,此番丈夫教導的法子,她聽了也覺得很是不錯。
夫妻倆難得想到一處,偏偏女兒不依了,哭鬧不止:父親聽了寵妾的話,要分開她和母親……母親居然還覺得父親有理!做得對!
隻是這次劉娡也明白,必須狠下心讓女兒學學規矩了:身為皇子嫡女,必得繃得住也穩得住,甭管心裏怎麽想,麵子總得做個十成十!
小姑娘眼見父母都不理會她,也明白胳膊擰不過大腿,可她說什麽也得出口惡氣,便帶人直奔元春的院子:好歹教訓下那個女人!
元春聽了丫頭的稟報,一點都沒慌亂:小姑娘就算讓人指著她破口大罵,還能罵出什麽新花樣?至於動手,就更不用擔心了。前世在宮裏蹉跎了半輩子,什麽好話壞話沒聽過?
小姑娘要對父親的側室動家法……她哪有這個資格?她母親倒是可以,不過也得有個服眾的理由。想當初,王妃的“進門打壓”,也是確實地拿住了榮府的把柄,才有後話不是?
其實,元春還挺想謝謝王妃:不然她都不知道該用什麽法子,讓母親和堂嫂如此“果斷收手”,不敢再動用公中銀錢在外放貸。
話說,王府大姑娘還真動了好生揍元春一頓的念頭:不過她沒想毀容短腿之類,隻想打在暗處,夠難過卻不容易讓人發現的位置。
等劉娡得到消息匆匆趕來時,她女兒已經氣得臉色發青,因為開口支使下人上前懲罰一個姨娘,居然無人肯動手!
元春倒是一直微垂著頭,一派淡定的模樣更是讓王府大姑娘牙根緊咬。
劉娡到來,她女兒也知道被母親抓了現形,今日終究不會有什麽下文,手下不由用力,一方上好絲帕也讓她擰成了麻花。
劉娡瞥了眼女兒,隻冷聲道,“好好伺候王爺。”便帶了女兒就此離去。
這母女離開老遠,傲梅才長出口氣,“嚇死人了。”
元春扶著抱琴的手緩步回房——她腳踝的扭傷還沒好利索,“怕什麽?王府是講究規矩的地方,凡事大不過一個理字。”
說完,她也不免失神:明年趙之楨便要出征了……聽他的意思,大約要提攜一下堂兄璉二哥哥。畢竟親哥哥賈珠誌在科舉,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想維持出自家的體麵,就得先扶住賈璉。
這個時候,祖父的故舊袍澤們還在世,趙之楨對榮府有護持之意,也會從這些念舊的老人家身上收到些回報,而且還能留個好名聲。
再說聖上也喜歡看到兒子,尤其是帶兵的兒子有情有義。
隻是在此之前,她得和姑媽一起壓住嫂子王熙鳳才好——說起來,她這個堂嫂怎麽也比王府大姑娘好上一點,最起碼王熙鳳懂得欺下,卻不敢忤上。
元春正琢磨,等母親和堂嫂“深居簡出”些時日,她便叫兩個嫂子到王府裏來說說話。當然,她得爭得趙之楨的同意。
這會兒趙之楨正為女兒為難了愛妾,而心有愧疚,便痛快準許了元春的請求。
其實這會兒元春還不知道,她舅舅王子騰已經攀上了大皇子,她嫂子王熙鳳正在家裏攛掇賈璉往大皇子處好好奉承一番呢。
☆、第十五回
其實,賈璉也有些生不逢時的味道,他懂事的時候,祖父賈代善在外帶兵,等祖父回京修養那會兒,身子骨已經撐不住了,連兩個兒子都沒能仔細教導,更沒精力好好多看顧孫兒孫女了。
賈代善的去世,導致榮府在前後兩代人之間多了個無法彌補的斷層,不管是為人處事,還是做官斂財,少了睿智的長輩保駕護航和悉心傳授,就得指望自我領悟。顯而易見,賈赦與賈政兄弟兩個沒有無師自通這個天分。
這個時候的賈赦和賈政兄弟與那白手起家,凡事都靠自己拚搏的寒門士子也有了些異曲同工之妙……甚至還有些不如,因為那寒門之人,不會在初期就有強大的~政~敵冷眼旁觀,等著找個恰當時機出手。
話說,資質再怎麽一般,也在京中官宦圈子中生活了二十多年,賈璉還有基本的判斷能力,不同於妻子王熙鳳的無知無畏,他很是清楚“貳於楚也”的鄭國一下子可迎來了晉秦兩國聯軍,而且他麾下並沒有燭之武這樣的能人……太子與大皇子之間的分歧隻會愈演愈烈,沒準兒就會有水火不容的那一天,這一點賈璉雖然看得不那麽清楚,但也依稀有個感覺。
而寧榮兩府又都倚靠太子,隻因為媳婦勸說便立即改換門庭,賈璉還真沒糊塗到這份兒上。
自從嫁進來,丈夫幾乎百依百順,而這次就不置可否,讓王熙鳳多少有些失望,不過憤怒不滿卻也說不上。王熙鳳心裏也有個評判:公公賈赦不管是做官還是做學問,肯定比不上叔父王子騰。在娘家時她就知道叔父極有本事,跟叔父多親近些,她覺得總沒壞處。
說到這裏,王熙鳳也不由在心裏暗罵幾聲:榮府一直緊跟太子,太子不也沒把自家當回事兒?!
賈璉與鳳姐兒正是蜜裏調油的時候,而拿公中銀錢出去放貸的責任又讓王夫人擔了□□成——這時的鳳姐可是剛嫁進來,並非牢牢手握管家權,在榮府裏威風得不可一世的璉二奶奶,王夫人就算有心犧牲侄女兒出麵頂槓,也得有人相信不是?
一回話不投機,倒也不影響夫妻情分。
賈璉嘴上沒明說,心裏卻想著少讓他的漂亮媳婦和二嬸往來:堂妹元春好歹也是指給了實權皇子,出嫁時自然不能太寒酸,二嬸當然給親閨女弄了不少好東西,又沒了放貸的利錢,這會兒二叔那邊怕是不怎麽寬裕。
不過看七皇子待他和堂兄賈珠的態度,賈璉也覺得這筆嫁妝花得很值!再說將來太子和大皇子鬥成什麽樣,七皇子總少不了一個賢王的位子,他們這些人若是盡心盡力地辦差,怎麽也能撈些好處。
不過他們這一房的銀錢現下還攥在邢夫人手裏,賈璉也正琢磨主意,讓這個繼母鬆一鬆手——沒有銀錢,如何幹得成“入股”和“拉攏”呢。
賈璉房裏一派和睦,沒過多久便經由抱琴傳到了元春耳朵裏。
元春隻嘆了一聲,其餘的一概沒提。別說抱琴了,就連傲梅都瞧出自家姑娘對璉二奶奶頗為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