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芸跟著“大隊人馬”進入工坊內,隻見前院一排排的長條狀房屋已經修建好了,一些工匠正在安裝門窗。


    在屋子裏麵則整齊擺放著一些紡紗機,隨即黃芸等婦人便被分開,每八十人為一隊,一排長屋隻進一隊婦人。


    “真大啊!”


    黃芸邁步走進第二排的長屋內,隻見裏麵都是貫通的,數十架紡紗機整齊的排列著,每架紡紗機的旁邊還放著已經開包的棉花。


    此外在屋內每隔一段距離,就擺放著一個木桶,裏麵裝滿了水,聽一旁跟著指揮秩序的人說,這些水桶是用來“消防滅火”的,畢竟紡紗工坊內棉花眾多,一旦著火就是滅頂大事。


    “每人找一架紡紗機坐下,等待口令再開始紡紗。”


    “試工開始後,一炷香時間內,紡紗最多、最好的留下,大家開始準備吧。”


    黃芸急忙找了一架紡紗機,坐在跟前的椅子上,忽然被眼前的紡紗機吸引住了。


    “這是什麽紡紗機,怎麽如此奇怪,從未見過?”


    屋內的紡紗機都是劉煬親自畫好圖紙,然後請工匠進行改良的,而改良的藍本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珍妮紡紗機”。


    曆史上英國人詹姆斯·哈格裏夫斯在1764年發明了這種新式的紡紗機,大大提高了紡紗的效率和產量。


    珍妮紡紗機和舊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這種紡紗機將紗錠改為豎著排列,隻用一個紡輪帶動。雖然隻是一個很小的改動,但是卻極大地提高了紡紗的效率。


    其實此時大明也有多錠的紡紗機,而且還不止一種,但是劉煬知道的種類中,都是橫置紗錠的,而且最多隻能排列五個紗錠,江南那邊用的最多的,好像就是這種五個紗錠的紡紗機。


    當然劉煬肯定大明一定也有豎置紗錠的紡紗機,而且絕對有效率強過珍妮紡紗機的存在,隻不過因為滿清文字獄等暴政的原因,以及永樂大典等傳世古籍的失傳,許多明代的珍貴技術和機械都失傳了,劉煬也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劉煬隻能采用後世網上已經“爛大街”的珍妮紡紗機,用了十幾天的時間造出了上百架,光是打造機械的費用就足足花了七百多兩銀錢,讓賬房主事郭文朔很是肉疼。


    書歸正傳,一名管事模樣的男子走了進來,大聲宣布試工開始,黃芸等婦人紛紛聚精會神的開始忙碌起來。


    黃芸隻紡了一會兒,就驚訝的發現了端倪,這種奇怪的紡紗機在紡紗的時候,隻需要轉動紡紗機的大轉輪即可,大轉輪會帶動轉軸,而轉軸就會通過繩套轉動錠杆。


    在完成這一步後,小小的倒轉一下大轉輪再順轉,使的紗線從錠杆鉤上脫下。最後放下錠子壓板使錠子與錠杆同軸轉動,將紗線卷繞到錠子上,便完成整個過程,將棉花紡成棉紗。


    “竟然這麽快!”


    黃芸驚訝之餘也大致估算了一下,用這種新紡紗機紡棉紗,同樣的時間內,可以比自己家中的普通紡紗機快五倍左右!


    不僅如此,黃芸看著已經紡出來的一些棉紗,瞪大了眼睛,發現這種紡紗機紡出的棉紗粗細基本一致,可想而知,如果用這種棉紗紡織棉布,肯定均勻細密、質量上乘,一定比現今市麵上的棉布要好許多。


    “說不定紡織出來的棉布,能不得上鬆江棉布呢!”


    黃芸一邊想著這些,一邊認真紡紗,待到一炷香時間到了,數十婦人停手,便有人過來檢驗眾人的成果。


    這些檢驗的人都是駐守在兩處工坊的左總人馬,這裏屋內的就是楊協和幾個同伴。


    隻見楊協等人將所有婦人的成果數量一一記錄,凡是紡出的棉紗有斷裂,或是質量不好的,便相應的扣減一定的數量。


    過了一陣,楊協等人核算了一番,便開始宣布結果:“陳劉氏、張李氏......,黃,黃芸?黃芸!,你們二十八人被錄用了,一會兒到屋外登記造冊,並且領取工服,五天之後過來上工,到時候按時在南門關廂集合,到工坊進行崗前培訓。”


    黃芸等二十八人聞訊大喜,好幾人都是喜極而泣,其餘眾人則是非常的失落,想不到這處工坊選人如此嚴格,還在紡紗數量上劃定了紅線,凡是低於一定數量的婦人都被刷下去了。


    隨後黃芸在外麵登記造冊,領取了工服,兩套針腳細密的統一服飾,甚至還發下了兩雙布鞋,這可是張榜上沒提到的。


    “好了,選上的女工到門外上車,準備回城了。”


    那些落選之人已經先一步被送走了,此時黃芸和其他各個長屋內選上的女工一道,在工坊門口等待馬車。


    沒過多久,便看到一支車隊從南麵抵達,數十輛馬車上裝載的都是機械。


    黃芸雖然應征的是紡紗女工,但是織布的技術也是會的,隻是不如紡紗那般熟練罷了,所以此時一眼就認出馬車上的都是織布機。


    “這樣的織布機,也是頭次見,想來也和新樣子的紡紗機一樣,都比舊式的織布機好用許多!”


    待到馬車上的織布機被卸下,隨即就有左總人馬過來搬運,全部搬進了織布工坊內。而黃芸等婦人也被安排上馬,這些運來織布機的馬車將前往沛縣,將眾婦人送回城去。


    在織布工坊門口,新到任的主事高遷正在與左總乙哨百總李乾寒暄。


    “這一路真是辛苦李百總了。”


    李乾是戚山寨的老人,二十多歲的年紀,但是言談卻很穩重:“都是為了山寨的公事,辛苦也無妨。”


    隨即李乾指著正在運進工坊的織布機,笑著說道:“這些織布機都是新做的,據說還是寨主親自改良過的,比其他工坊使用的織布機都要快,織出的棉布也更好,成本更低,看來高主事定能趕出一番成績的。”


    高遷連忙擺手,說道:“就算是有成績,那也是寨主的,我等不過是聽令而行,這工坊、機械,乃至是咱們戚山寨的諸多產業,都是寨主一點一滴打拚下來的,咱們隻管盡心值守就好。”


    “說得好。”


    隨即二人都不約而同的在心中感歎,戚山寨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留城縣一個小小的土匪山寨,發展成勢力橫跨留城縣、沛縣兩地的豪強勢力,就好像是做夢一樣,而寨主劉煬也成了戚山寨所有人心中的柱石。


    高遷又寒暄了幾句,便忙著進入工坊布置這些織布機,自從自己聽聞寨主劉煬將派人運來新式織布機,高遷心中就一直期盼著,直到今日才得以看到實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明末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