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城南關廂。
沛縣的四處城門外都各有一處關廂,不過這幾處關廂並沒有城牆包圍,隻是聚集在這裏的百姓、商賈“自發”形成的幾條街道而已。
時間一晃來到了崇禎十一年六月十八日,這天一大早,城南關廂人頭攢動,縣衙的幾個衙役早早的過來張貼榜文,過往的百姓紛紛聚攏過來,幾個私塾的半大小子爭相大聲念誦,以顯示自己的“才學”。
“城南六裏外新建兩處工坊,乃是留城縣義士所有,日前已經接近完工,現兩處工坊同時招募人手,要求如下,”
“招募紡紗女工、棉布紡織女工各若幹名,要求已婚嫁之婦人,且能夠熟練紡紗,工坊會考驗之,並擇優錄取。”
“工坊待遇從優,每月發放工錢八錢,並且提供晉升機會,隻要技術過關、能力過硬,都有機會晉升、漲錢。同時所有被錄取之女工,工坊提供一日三餐,每日早上寅時末刻上工(早上7點左右),傍晚申時二刻下工(傍晚6點左右),並發放冬夏工服兩套。”
榜文上的內容頓時引起軒然大波,沛縣也有一些工坊,都是本地的士紳開辦的,不過卻談不上什麽待遇,在工坊內的夥計都是學徒,沒有工錢,隻有一日兩頓的“豬食”一樣的餐食,而且還要從早忙到晚,稍有不對就會被毆打,官府也不會理會。
與之相比,劉煬開辦的紡紗工坊、棉布工坊的待遇就顯得異常奪目,以至於有不少百姓難以置信,還以為這是哪裏來的騙子。
“如今這個世道,竟然還有這樣好的東家?怕不是人販子吧,專門用這樣好的待遇騙良家婦女!”
“就算不是人販子,我看這樣的工坊也開不長,一人一月八錢,還管三餐、發衣服,這得多少銀錢,能賺到錢嗎?”
一旁張榜的衙役聽著周圍的議論,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都別亂猜了,那工坊肯定是正道,不然縣衙也不會幫著張榜招募人手。”
“至於能不能賺錢,隻要幹一個月就給一個月錢,下個月工坊黃了回家便是,你們能有什麽損失?”
周圍百姓想了想,的確是這個道理,於是不少人都盤算著讓家裏的婦人去試一試。
“不過工坊在城南六裏,那麽遠,下工之後回城都要天黑了,這一路上萬一遇到歹人可怎麽辦!”
如今世道亂,城外的地界基本上就屬於法外之地了,成年漢子夜晚趕路都不一定安全,更不用說婦人了。
衙役答道:“這不用擔心,工坊每天早上會安排馬車在城南關廂這裏等候,接女工去工坊上工。傍晚下工後,也會派馬車送女工回城,不會讓女工自己往返趕路的。”
“竟然還有這等好事!”
這下周圍的百姓更是震驚了,紛紛將這樣的好消息散播出去,不到一天的時間,城南新建紡紗工坊、棉布工坊招募女工的消息就傳遍沛縣內外。
“黃大姐!”
在沛縣東城,一條名為黃家巷的小巷子裏,一個路過的鄰人大聲說道:“城南關廂張榜招人呢,說是要招募紡紗女工,待遇很好,一個月有八錢工錢呢,黃大姐為何不去看看?”
黃大姐本名黃芸,早些年從豐縣嫁到沛縣的,今年也不過三十一二歲。隻不過丈夫命薄,幾年前因病去世了,隻留下黃芸一個人,連個子嗣都沒留下,守著丈夫的一處破落院子贍養公婆。
“還有這樣的好事?”
“千真萬確,是縣衙的衙役張榜告知的,肯定不會錯。今日就能去工坊試工,黃大姐快去看看吧。”
“好,我也去看看!多謝了。”
黃芸回到屋內,將招工的事情告訴了公婆,一對五十多歲,老實本分的老夫婦。
婆婆說道:“既然是縣衙張榜的消息,那就不會錯,家裏不用擔心,芸兒隻管去試一試。”
公公更是淚目說道:“這幾年可是連累你了,你還年輕,早晚還是往前走一步的好,去工坊幹幾年,也給自己積攢些嫁妝,你有個好落腳,我們也能安心入土了!”
黃芸心中不好受,因為丈夫早逝,五十多歲的公婆已經蒼老得如同六、七十歲,身體也很不好,於是黃芸說了一些寬慰的話,便收拾一番去了城南關廂,此時這裏已經聚集了數十婦人,都是聞訊趕來應征的。
“這麽多人,不知道能不能招募上。”
這時,縣衙典史呂左一帶著一隊衙役趕來,大聲招呼道:“凡是應征的,都去那邊上馬車,從今日開始,一共五天時間招募,過時不候了!”
黃芸急忙跟著人群上馬車,先後趕來的婦人足足坐了數十輛馬車,也讓黃芸讚歎工坊的財力,竟然能調動這麽多的馬車,專門為了運送女工?
六裏的路程,乘坐馬車並不需要太久,到了地方,黃芸就看到原本荒蕪的地方,已經拔地而起兩處院落,兩處工坊比鄰相近,都是兩進、兩跨院,雖然還沒有徹底完工,但是大體的規製已經建好了。
此外,黃芸還看到掛著“紡紗工坊”的院落門口聚集著許多車馬,上麵都是大包的棉花,工坊的人正在一一檢驗,凡是合格的都被人搬運進工坊內存放。
兩處工坊四周,忙碌搬運棉花的民夫,修建工坊的工匠,維持秩序、巡邏警戒的護衛(戚山寨人馬),所有人都在各司其職,工坊四周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卻秩序井然,讓黃芸一路看過來驚歎不已:天底下竟然還有這麽有序的地方!
“下車了!”
呂左一帶人大聲喊著:“下車後別亂走,都在紡紗工坊門口等候。”
黃芸急忙下車,跟著幾百前來應聘的婦人在門口等待,然後就看到呂左一跟一個掌櫃模樣的男子寒暄了幾句,便先一步離開了。
那個男子笑嗬嗬的走了過來,朝著數百婦孺抱拳說道:“在下孫顯,乃是紡紗工坊的主事,諸位如果能留下,日後可以稱呼我為孫主事。”
“這兩處工坊乃是留城縣戚山寨的產業,當然不是之前的土匪山寨,而是義士劉寨主的麾下。”
“本人原本也是留城縣那邊的工坊主事,此番被調過來,也是重擔在肩,一會兒對諸位的考驗也會很嚴格,請諸位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認真對待。”
“當然,今後隻要好好幹,就會有一個好的前途,就比如我之前管理的那處工坊,一個名為喜娘的女工就因為技術過硬、上進勤懇,如今已經升遷為主事,接替在下管理工坊了。”
黃芸等眾女工聞言都是驚歎,如果這是真的,那義士劉寨主還真是一位奇人。
“如今這個世道上,就算是有大本事的男子都難以出頭,都是一些溜須拍馬之輩、阿諛奉承之徒,或者是貪贓枉法、攀附關係之人,才能混出頭,可在劉寨主麾下,一個女工竟然能靠著努力升為一處工坊主事,與男子平起平坐,當真是做夢一般,不真實!”
黃芸心中正感歎著,孫顯已經招呼眾人道:“好了,話不多說,諸位是第一批試工的,現在隨在下進去試工,傍晚之前還要送諸位趕回城去,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沛縣的四處城門外都各有一處關廂,不過這幾處關廂並沒有城牆包圍,隻是聚集在這裏的百姓、商賈“自發”形成的幾條街道而已。
時間一晃來到了崇禎十一年六月十八日,這天一大早,城南關廂人頭攢動,縣衙的幾個衙役早早的過來張貼榜文,過往的百姓紛紛聚攏過來,幾個私塾的半大小子爭相大聲念誦,以顯示自己的“才學”。
“城南六裏外新建兩處工坊,乃是留城縣義士所有,日前已經接近完工,現兩處工坊同時招募人手,要求如下,”
“招募紡紗女工、棉布紡織女工各若幹名,要求已婚嫁之婦人,且能夠熟練紡紗,工坊會考驗之,並擇優錄取。”
“工坊待遇從優,每月發放工錢八錢,並且提供晉升機會,隻要技術過關、能力過硬,都有機會晉升、漲錢。同時所有被錄取之女工,工坊提供一日三餐,每日早上寅時末刻上工(早上7點左右),傍晚申時二刻下工(傍晚6點左右),並發放冬夏工服兩套。”
榜文上的內容頓時引起軒然大波,沛縣也有一些工坊,都是本地的士紳開辦的,不過卻談不上什麽待遇,在工坊內的夥計都是學徒,沒有工錢,隻有一日兩頓的“豬食”一樣的餐食,而且還要從早忙到晚,稍有不對就會被毆打,官府也不會理會。
與之相比,劉煬開辦的紡紗工坊、棉布工坊的待遇就顯得異常奪目,以至於有不少百姓難以置信,還以為這是哪裏來的騙子。
“如今這個世道,竟然還有這樣好的東家?怕不是人販子吧,專門用這樣好的待遇騙良家婦女!”
“就算不是人販子,我看這樣的工坊也開不長,一人一月八錢,還管三餐、發衣服,這得多少銀錢,能賺到錢嗎?”
一旁張榜的衙役聽著周圍的議論,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都別亂猜了,那工坊肯定是正道,不然縣衙也不會幫著張榜招募人手。”
“至於能不能賺錢,隻要幹一個月就給一個月錢,下個月工坊黃了回家便是,你們能有什麽損失?”
周圍百姓想了想,的確是這個道理,於是不少人都盤算著讓家裏的婦人去試一試。
“不過工坊在城南六裏,那麽遠,下工之後回城都要天黑了,這一路上萬一遇到歹人可怎麽辦!”
如今世道亂,城外的地界基本上就屬於法外之地了,成年漢子夜晚趕路都不一定安全,更不用說婦人了。
衙役答道:“這不用擔心,工坊每天早上會安排馬車在城南關廂這裏等候,接女工去工坊上工。傍晚下工後,也會派馬車送女工回城,不會讓女工自己往返趕路的。”
“竟然還有這等好事!”
這下周圍的百姓更是震驚了,紛紛將這樣的好消息散播出去,不到一天的時間,城南新建紡紗工坊、棉布工坊招募女工的消息就傳遍沛縣內外。
“黃大姐!”
在沛縣東城,一條名為黃家巷的小巷子裏,一個路過的鄰人大聲說道:“城南關廂張榜招人呢,說是要招募紡紗女工,待遇很好,一個月有八錢工錢呢,黃大姐為何不去看看?”
黃大姐本名黃芸,早些年從豐縣嫁到沛縣的,今年也不過三十一二歲。隻不過丈夫命薄,幾年前因病去世了,隻留下黃芸一個人,連個子嗣都沒留下,守著丈夫的一處破落院子贍養公婆。
“還有這樣的好事?”
“千真萬確,是縣衙的衙役張榜告知的,肯定不會錯。今日就能去工坊試工,黃大姐快去看看吧。”
“好,我也去看看!多謝了。”
黃芸回到屋內,將招工的事情告訴了公婆,一對五十多歲,老實本分的老夫婦。
婆婆說道:“既然是縣衙張榜的消息,那就不會錯,家裏不用擔心,芸兒隻管去試一試。”
公公更是淚目說道:“這幾年可是連累你了,你還年輕,早晚還是往前走一步的好,去工坊幹幾年,也給自己積攢些嫁妝,你有個好落腳,我們也能安心入土了!”
黃芸心中不好受,因為丈夫早逝,五十多歲的公婆已經蒼老得如同六、七十歲,身體也很不好,於是黃芸說了一些寬慰的話,便收拾一番去了城南關廂,此時這裏已經聚集了數十婦人,都是聞訊趕來應征的。
“這麽多人,不知道能不能招募上。”
這時,縣衙典史呂左一帶著一隊衙役趕來,大聲招呼道:“凡是應征的,都去那邊上馬車,從今日開始,一共五天時間招募,過時不候了!”
黃芸急忙跟著人群上馬車,先後趕來的婦人足足坐了數十輛馬車,也讓黃芸讚歎工坊的財力,竟然能調動這麽多的馬車,專門為了運送女工?
六裏的路程,乘坐馬車並不需要太久,到了地方,黃芸就看到原本荒蕪的地方,已經拔地而起兩處院落,兩處工坊比鄰相近,都是兩進、兩跨院,雖然還沒有徹底完工,但是大體的規製已經建好了。
此外,黃芸還看到掛著“紡紗工坊”的院落門口聚集著許多車馬,上麵都是大包的棉花,工坊的人正在一一檢驗,凡是合格的都被人搬運進工坊內存放。
兩處工坊四周,忙碌搬運棉花的民夫,修建工坊的工匠,維持秩序、巡邏警戒的護衛(戚山寨人馬),所有人都在各司其職,工坊四周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卻秩序井然,讓黃芸一路看過來驚歎不已:天底下竟然還有這麽有序的地方!
“下車了!”
呂左一帶人大聲喊著:“下車後別亂走,都在紡紗工坊門口等候。”
黃芸急忙下車,跟著幾百前來應聘的婦人在門口等待,然後就看到呂左一跟一個掌櫃模樣的男子寒暄了幾句,便先一步離開了。
那個男子笑嗬嗬的走了過來,朝著數百婦孺抱拳說道:“在下孫顯,乃是紡紗工坊的主事,諸位如果能留下,日後可以稱呼我為孫主事。”
“這兩處工坊乃是留城縣戚山寨的產業,當然不是之前的土匪山寨,而是義士劉寨主的麾下。”
“本人原本也是留城縣那邊的工坊主事,此番被調過來,也是重擔在肩,一會兒對諸位的考驗也會很嚴格,請諸位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認真對待。”
“當然,今後隻要好好幹,就會有一個好的前途,就比如我之前管理的那處工坊,一個名為喜娘的女工就因為技術過硬、上進勤懇,如今已經升遷為主事,接替在下管理工坊了。”
黃芸等眾女工聞言都是驚歎,如果這是真的,那義士劉寨主還真是一位奇人。
“如今這個世道上,就算是有大本事的男子都難以出頭,都是一些溜須拍馬之輩、阿諛奉承之徒,或者是貪贓枉法、攀附關係之人,才能混出頭,可在劉寨主麾下,一個女工竟然能靠著努力升為一處工坊主事,與男子平起平坐,當真是做夢一般,不真實!”
黃芸心中正感歎著,孫顯已經招呼眾人道:“好了,話不多說,諸位是第一批試工的,現在隨在下進去試工,傍晚之前還要送諸位趕回城去,就不要浪費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