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提出“治人事天,莫若嗇”的觀點,“嗇”為節儉、珍惜。不僅是物質上的節儉,更是一種精神意義上的行為收斂與清心寡欲。


    聖人老子認為,無論是治國持家,還是修身養性,沒有比愛惜自己,珍重生命,升華精神更為重要的了!


    而勤奮節儉不僅僅是對外在物質的珍惜,更是一種內在的生活態度,一種道德情操體現,精神境界提升。


    對於紅塵世道家國天下而言,勤奮節儉,意味著百姓能自然繁衍生息,可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隻有這樣一種無為自然的狀態,生靈人眾方能安養身心,繁衍生息,寧靜生活,減少不必要的紛爭亂鬥,家國天下紅塵世道自然會呈現和諧與穩定。


    而對於修者個人來說,節儉則是一種積累德行修為的方式,它讓修者在修行與生活的點滴之中學會珍惜,學會感恩良善。


    “早服”之言,即是及早地服從於道則,通過“嗇”形方式,盡早地積德行善,修正稟中。


    這便要求在日常生活之中,從點滴去做起,遵循公序良俗,道德規範與自然規律,積極踐行善舉良行。


    一個有德之人,重在清心寡欲,積德行善,此乃是修正稟中之核心思想。意味著積累深厚的德性行操,乃是修真成功的基石要義,也是無往不勝的力量源泉。


    一個人,真正的積善行德,是從內心出發,去行德善,幫助處於艱難困苦之良人善士脫離困苦。


    當修者真心去幫助別人時,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在幫助別人時,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所夢想的成功,事業成就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順利和諧。


    從紅塵世道治國理政的角度去看,一個處於統治者地位的人,若能秉持“嗇”之原則,清明廉政,順民心之所向,家國天下自能長治久安。


    於修者個人之修養而言,保持節儉、收斂生活方式和正常心態,不過度保命養生、不奢侈糜爛,不鋪張浪費,注重於內在德行的培養,方能使真我生命之力更加根基穩固,生命充滿活力。


    聖人老子常把“儉”當做“三寶”之一,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而“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是此章的總結與升華。無論是家國天下還是個人生命,隻有根基穩固,方才能談得上長久發展。


    一個國家需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礎與治理原則上,而處於這樣的國中之人,當要修養身心,培養內在的德性操守與內外良善智慧,如此才能在麵對各種機遇挑戰與無端變化時,保持內外之穩定與長治久安的發展。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曰“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


    其中之意是“管理百姓侍奉蒼天之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無為中有所積蓄。在無為中有所積蓄,也就是防患於未然。防患於未然,也就是花時間修養自己的品德。修養好自己的品德,也就能無往而不勝。無往而不勝,就沒有人能估量出你擁有的力量。有了無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擔負起治理國家的重任。掌握了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就可以使國家長治久安。這就是使一個國家根基牢固、永不衰敗的途徑。乃長生久遠目光如炬之道。”


    話說大東方之明光東北約七十多裏地,有一座近千年的古鎮,鎮子內有\"嘉祜院\"、\"古戲樓\"、\"火神廟\"等上古遺跡舊址。


    那是南朝睢陵縣,治僑置所之地,宋時為招信縣治所。因南朝、宋朝皆為縣級治所,元代之後,人們一直叫此鎮為舊縣鎮。


    而舊縣鎮西北有一山,名叫玉環山。又名女山湖(女山湖,位於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鎮,原名玉環山,因境內山體呈盆狀,從天空鳥瞰恰似一隻玉環浮在水麵,而得名。據地質學家研究結論,認為乃是一百四十多萬年前的火山爆發,地殼運動所生成的古火山。時至今日,女山頂還遺留著火山口的一些痕跡。這兒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更新中期活火山遺跡。


    玉環山所在,被近二十萬畝水麵包圍著,青山綠水,風景優美。


    古人曾有詩讚譽此地\"水陸通衢扼咽喉,獅龍橋下水清流,一輪明月隨波漾,詩情畫意眼底收。\"


    一百多萬年前的自然景觀和千百年前的人文曆史,在這裏留下許許多多美麗而生動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荷花湖與七裏湖相接處,還沒那座獅龍橋存在,東西兩岸的人們往來,全憑渡口的一隻木船擺渡,而那擺渡之人,當他人稱之為“鱉爺”。


    相傳中隻知道,這擺渡的老人叉鱉的功夫不凡,常用一杆三股鋼叉,在十丈以內,投出,碗口大小的鱉,十有八九成為其盤中餐,由此得了此名。而這鱉爺嗜酒貪杯,常因酒醉誤事。


    這一日,鱉爺因多喝了兩杯,在渡口等了兩個時辰,又無人過往,便靠在船頭打起盹來。


    他剛要睡著,卻來了一位青年,這青年與眾不同,乃一五大三粗地黑大漢。他跳上船來,就要過渡對岸去。


    鱉爺被他攪了瞌睡,醉酒心煩自不快,就輕點了一竿,小船便向著湖中衝了過去。


    鱉爺這時卻放下撐竿,伸了個懶腰,又自靠在船頭,打起呼嚕來了!


    這黑大漢年輕人急著過湖,連喊道:\"老人家、老人家。\"然鱉爺隻顧大睡,並不理睬他,黑大漢又連叫幾聲,鱉爺生氣地道:\"唉!你這個後生,擾了我的好夢,急甚嘛!再急,你且自己撐渡過去。\"說完用力將撐竿投向前方,撐竿便飛出了十餘丈開外。


    那黑大漢年輕人,也是生氣地說道:\"這點事兒,能奈我何?\"說完,他輕輕一踮腳,跳到船尾,又貓下腰,雙掌輕拍在湖麵,頓時湖水濺起丈餘高的水花,小船直飛對岸。


    鱉爺本來想要戲耍這黑大漢小輕年,順帶看看他的笑話,不想這黑小夥,竟有如此能耐,甚覺驚奇,頓時被整得張口結舌,不知如何是好。


    不過他畢竟是個老江湖,瞬間反應過來,忙起身向黑小夥賠不是,客氣說道:\"唉!唉!唉!眼拙了!大俠如此能耐,周圍十裏八鄉卻從未聽說過名號,老翁真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冒犯了!。\"


    黑大漢年輕人是個知禮數的,也忙施禮拱手道:\"老人家不必如此,在下乃太湖龐龜是也,因一竿打死了小魚霸,逃難到此。剛才施展了點兒雕蟲小技,冒犯之處,還望老人家海涵則過,海涵則過!\"


    鱉爺聽聞其言,自然滿心歡喜,心中想“這個龐龜,一身本領,又通情達理,若能招此人為婿,那即是稱心如意啊!”


    鱉爺老江湖一個,也不隱瞞,便把心中所想和龐龜說了!然龐龜卻連連搖頭擺手,推脫不願。在龐龜想來“哼!這鱉爺,相貌不佳,又生性好酒懶散,他的女兒,自然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可這龐龜卻是猜錯了!鱉爺膝下無子,老妻為他生得三個女兒,皆是天生麗質,一個賽過一個的婀娜多姿,漂亮美麗。


    那大女兒,十六歲時便嫁了個秀才,秀才後來中舉,封官遠差到山西地界,任了個知縣,山高水長的一去便無了音信。


    二女兒年方十七歲時出嫁,嫁了個武將門戶先鋒軍官,然而三年前征戰雲南,戰死沙場,二女兒為表忠貞,也隨夫而去了!


    至於這閨中三女兒,今時已年過十八,生得那是如花似玉,亭亭玉立,遠近媒婆上門提親的,都踏破了門坎,說了一個又一個,可三女兒心高眼寬,死活不依從。


    再說這龐龜,他雖看父視女,卻經不住鱉爺的再三挽留,隨著鱉爺上岸回到家中。


    方才一進門,就見一女子,婷婷玉立,長得清秀佳麗,仿佛仙女下凡一般,站在院子裏掛曬衣裳。


    龐龜見了美人兒,不由心動“砰砰”,自不再提走了之事。從此他便在鱉爺家東頭屋子裏住下,幫著鱉爺撐船擺渡,逮魚摸蝦。


    鱉爺得了他這個好勞力,自然落得個清閑,整日裏以酒為伴,醉生夢死,爽歪歪得不要太得意!


    不覺過了半年餘,龐龜和他家三女兒的感情也日漸加深,直到了龐龜非三女不娶,三女非龐龜不嫁的地步。


    一日龐龜瞅準了機會,向鱉爺挑明了心思,鱉爺當然是求之不得,滿口便應允了下來。很快就找了個黃道吉日,龐龜做了個入贅女婿,成為鱉爺家的東床快婿。一家子男勤擺渡,女勤作儉,日子雖然清淡,卻也快活似神仙。


    不料,這一日,三女兒進城賣魚,迎麵遇上了盱眙縣,嚴知縣家兒子,嚴衙內。這個嚴衙內,乃是個酒色之徒,從未看見過如此漂亮小女子。


    他回家後,就他媽得了相思病,一時臥床不起,非要把這三女兒,整弄上他的床頭不可。


    而這嚴知縣,他家三代單傳,獨苗獨根,眼看著寶貝兒子臥床不起,一天不如一天的消瘦,於是就趕忙發下話去,隻要誰有辦法,把鱉爺家的三女兒給他兒子娶過來,要多少金銀財物,他在所不惜。


    第二天,縣衙的師爺便帶著幾名衙役,抬著四大箱金銀綢緞,直奔鱉爺家,直接向鱉爺提親來了!


    這鱉爺一聽,把個頭搖得像貨郎鼓一般,自然是完全不同意了!可師爺知道鱉爺好酒貪杯,特意拿出了上好酒的精釀,哄騙著鱉爺一杯又一杯下肚,直喝得鱉爺分不出張三李四王二麻子。


    師爺這時,就拿出一張早已準備好的嫁女契約,硬扳著鱉爺的手指,在奏契約上按上了手印,然後丟下財禮,返回了縣衙,領賞去了!


    次日一早,天剛亮蒙蒙亮,師爺便是帶著幾十個衙役,抬著花轎,前來迎娶三女兒。


    三女和龐龜聞得此言,又見有嫁女契約,頓時大驚失色。鱉爺也氣得一蹦老高地罵道:\"你他娘的胡說八道!老翁家的三女,早嫁予了龐龜為要,又怎會再和你他娘的簽什麽嫁女契約,一女怎可嫁二夫!?\"


    師爺不慌不忙,又拿出契約說道:“老爺子,你可瞧好了!這白紙黑字寫著,上麵還有你的按的手印,豈能假了!\"說著抓過鱉爺的手,展示給一眾人看來,又是汽說道:\"你們可瞧瞧!這丹紅丹紅的印色,還留在他的拇指上,沒有擦呢!\"


    鱉爺抬手一看,頓時明白過來。自知是自己好酒貪杯,酒後壞事,被這師爺下套了!頓時氣得老淚縱橫,百口難辯。


    龐龜和三女兒還欲要上前爭辯,師爺卻一聲令下“來呀!扶少奶奶上轎\",幾名衙役便是衝上來,七手八腳架著三女兒就塞進了花轎。唉!這哪是娶親,分明是搶親呀!龐龜氣得雙目圓睜,揮舞起拳頭,向衙役們衝去,要與他們抗爭到底。


    師爺挨了他一拳,一聲怪叫\"哎呀嘞!給我打!\"衙役們一湧而上,龐龜邊打邊退,卻是退到了湖邊,他躍上渡船。剛要撐竿離岸,衙役們已然圍了過來,雨點般的箭失向著龐龜便射去,龐龜不敵,身中數箭,鮮血如注,就落入湖中,不見了蹤影。


    三女兒見此慘狀,心如刀絞,不顧一切衝下轎,一邊撕心裂肺的呼喚著“龐郎”一邊奔向著龐龜落水處奔逃,剛到湖邊,就是一頭子,紮進了湖裏。


    鱉爺見著自家三女兒與女婿遭此慘禍,悔恨至極,抓起那鱉叉,叉尖對準自己的心窩處,用力戳下,頓時鮮血直噴,他也仰麵倒向湖裏,落入水中。


    隻一瞬間,本是晴空萬裏的天際,瞬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湖麵翻起三尺巨浪。三女、龐龜、鱉爺的屍體,被巨浪席卷而起,又掉落在水麵上。


    那師爺見搶親不成,且整弄出三條人命來,便是撕了假婚書,帶著一幫衙役,返回了他們的縣衙。


    可第二天,那湖中,卻是突忽地生長出一座山來,其形修長彎曲如美女長眠。


    老百姓說那山是由三女兒的身軀所長成。剛開始時叫做“三女山”後來覺著不太順口,時間一長,便改叫了\"女山\"。


    而在女山不遠處的鎮西邊,也長出了一座山,因山勢突起,尤如昂首向天的烏龜頭。老百姓便說,那是龐龜昂天長歎,訴說死得冤屈,因此叫了\"龜山\"。


    花園嘴湖邊,也是長出一座山來,如同一老鱉伏地,欲哭無淚,老百姓便說那是懊悔不已的鱉爺,在乞求上天寬恕。因此,便叫它作\"鱉山\"。


    經年隔世,女山湖往北約四十多裏處,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中,莊上住著個長胡子老頭,村中人誰也說不清,他有多大年齡,隻知他姓張,常年在山中打坐修煉,經年以素菜瓜果為食,便稱其為張果老。


    張果老在村中沒有什麽朋友,唯獨在那山上,有個十分要好的朋友,是個道長,人稱其穆道長。


    穆道長沒有自己的道觀,常年住在女山東南坡上的仙姑廟內,這張果老常去他那裏與他一起研討道學。


    仙姑廟,有大殿三層,耳房若幹,占地近十畝。殿前古柏參天,院內花木、假山、放生池,琳琅有序,整潔清雅。


    殿內透過繡金簾帷,可隱見“金身仙姑”端坐正殿中央,安祥肅穆,善目垂憐,洗滌香客惱煩,滌除怨恨訖望。每逢初十這天,香客不斷上山,廟中鼓樓上便是鍾聲悠揚,聲傳山外,乃是當地遠近聞名的一座大廟宇。


    穆道長住在此廟中,整日煉製驅邪丹丸贈給香客,香客也常捐些銀兩、敬些糧油予他。


    仙姑廟中,有兩位道童南桃、北李,南桃負責挑水劈茶、燒鍋做飯,北李負責清掃殿堂、繼香敲鍾。


    初十日又將至,可一連三天,南桃明明挑滿了的水缸,次日清晨燒火做早飯時,缸內就隻剩有小半缸水了!


    他撓撓頭,隻好再去挑水,但心中犯起嘀咕!他懷疑是北李和他過不去,有意整弄於他。


    南桃想去找師傅評理,但又沒證據。晚飯後,他便悄悄藏於暗處,看看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月上兩竿半,香換三炷時,忽見西麵穿起紅光,一閃便至,接著就見一個穿著紅綢肚兜,胳臂猶如八月謝花蓮藕,雪白粉嫩的一個童子,三兩下跳躍到水缸前,伏在缸口\"咕咚、咕咚\"就大口大口地喝起水來。喝完之後,那小童子一抹嘴角,四處看了看,又是一蹦一跳地,穿堂過牆而去。


    南桃看得是目瞪口呆,第二天一大早,南桃把昨晚看到的事,一五一十告訴了師傅。


    穆道長開始不信,但南桃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他又半信半疑。而南桃一貫秉性憨厚,從不說謊話。穆道長覺得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穆道長一邊用手捋著胡須,一邊在暗自思想“難道是那傳說中的千年人參娃來著?”


    當天夜裏,穆道長和南桃便一起躲在暗處,欲看個究竟。果不其然,又是昨晚上的那個時候,穿著紅綢肚兜的肥娃童子又出現了!


    穆道長趁那娃兒伏在缸口喝水之時,悄然來到他身後,無聲無息地將事前準備好的一根紅絲線係在童子後腰帶上,又稍無聲息躲了起來,放長線,釣參娃。


    次日一大早,穆道長領著南桃和北李,順著紅絲線,尋至廟後一棵千年古樹之下,鄧紅絲線深紮入樹旁泥土中。


    北李受命跑回廟中,取來鐵鍬,南桃順著紅絲線,小心往下挖掘,足足挖了六尺有餘,才尋到了絲線盡頭。


    果然,他們見到了一棵約兩尺多長的人形人參。穆道老高興了!他暗暗思道:“得此千年人參,乃天助我也,吃了它,便可長生不老,助我得道成仙,但此參乃難得的天材地寶,需用文火溫煮三七二十一天,待得人參全部化為乳汁之後,飲下方得最佳效用。\"


    師徒三人挖出人參後,回到廟中,小心冀冀地將千年人參用清水洗淨,放入鍋中,加注山泉水,小火慢慢蒸煮起來。


    在人參蒸煮到第十九天時,已是香味撲鼻,嗅之神清氣爽。穆道長十分高興,便安排南桃值夜繼續烹煮,他帶同北李,去往泗州城,請自家師兄前來,一同享用這深厚福緣。


    然而次日一早,張果老便騎著小毛驢,來到這仙姑廟門前,他把毛驢拴在院中大樹下,連聲喊著穆道長,熟門熟路的進了廟,來到後院子裏。


    南桃聽見是張果老來了,便迎了出來,對他說道:\"老先生來的不巧,師傅昨日去了泗州城,請我大師伯前來享用千年人參湯,去了!\"


    張果老聽說是千年人參湯,自然好奇地想要問了個究竟。南桃見他有意聽自己扯閑篇,便一五一十,如同竹筒子倒豆子般,敘說了一遍得參經過,以及師傅的所有交待,並領著張果老,進到廚房細看參湯。


    張果老一進入廟裏廚房,就聞到一股沁心撲鼻的清香。說來也是鬼怪神差,趕巧了!南桃見灶頭沒柴草,便去後院牆角抱柴來。


    張果老聞著味兒,實在是忍不住千年參湯的誘惑,便是揭開了鍋蓋。但見一小半鍋濃濃的,滾滾的,白湯湯已熬成了乳白色。


    參香四溢,清腦提神,誘人難禁。他早就聽說過,這千年人參湯的功效,此時無人,自難再禁,實在忍不住,便想著要偷喝一點點,左右看了看,順手拿起葫蘆瓢,舀了小半瓢,就喝了起來。


    一口下肚,美味無窮,越喝越是饞得慌,自就一瓢又一瓢,一口氣喝了十七八瓢,卻是鐵鍋見了底!


    當他舀起最後一瓢,正要喝下時,院子裏的小毛驢也叫了起來,張果老想“這毛驢可能口渴了!整天馱著我,東奔西跑地,也怪辛苦它的!不如定最後一瓢,讓它也嚐嚐,這可是難得的美味呀!”


    張果老拿著瓢,喂小毛驢剛喝完最後的一瓢湯,南桃就抱著一大梱柴回來了!張果老忙從樹上解下毛驢,對他說道:“南子,我先走了!等你師傅回來,跟他說一聲,我來過就行了!\"


    世上事,無巧不成書。張果老前腳剛出院子門,迎麵就遇上了穆道長一行人回來了!


    穆道長挽留張果老,張果老隻說有事要走,穆道長也不好留他,自就由他去了!穆道長的師兄,一心想要喝那千年人參湯,便是直奔了廚房。


    可他揭開鍋蓋一看,鍋都燒幹了!哪裏有什麽千年人參湯來著。


    穆道長是個精明人,他知道千年人參湯,肯定是被張果老給全偷喝了!氣得臉色鐵青,抓過門旁一根扁擔,就攆出門去,師兄和四個道童,也各自操著家夥隨後攆去。


    再說這張果老,自知偷喝了人家穆道長的千年人參湯,理虧無顏,又不好解釋些什麽,才出了廟門,便跨上毛驢飛也似的逃了!他這毛驢懂得主人的心情,不用拍打屁股,就撒開了四蹄,拚命飛奔逃跑。


    穆道長等人在後麵一邊追趕,一邊大喊道:“張果老站住!張果老站住!...”。


    可你越是喊叫得緊,毛驢越是奔跑得急。那毛驢一邊跑,張果老一邊回頭看,後麵追趕的人來否!?


    可毛驢是從山坡上往下跑,一跑一屁顛,張果老又頻頻回頭看,幾次都差點掉下驢背來,他幹脆調轉過身來,兩手緊緊抓住毛驢尾巴,看著後邊,任由毛驢往前跑。


    哪知心急火燎間,慌不擇路,毛驢拚命地向西跑去,翻過幾座山坡後,前麵的女山湖,便擋住了去路。


    茫茫湖麵,此時不見一葉小舟,眼看穆道長師兄弟帶同徒兒越追越近,且揮舞手著中的家夥,大罵張果老不講義氣。


    張果老心裏一急,狠狠打了一下那毛驢屁股,大聲罵道:“畜牲!那麽多大道朝天,你不走!偏偏往這山野絕路上跑,你要是不飛過去,他們趕上來了!不扒了你我的皮才怪呢!”


    張果老話音剛落,忽聽毛驢一聲長“嗯”叫,四肢騰空踏起,四蹄生風,很快越過女山湖,落在一座小山崗上。


    張果老見著已把穆道長一行阻隔在那湖對麵,這才鬆了口氣,找了塊石頭坐下來,氣喘籲籲地摸著自己的毛驢,讚揚道:“小毛驢呀!小毛驢!你今可長本事了!助老夫我逃過一劫呀!\"


    他這一摸,方才發現,這毛驢身上,濕潤潤的,全是水珠子,不知是濺的湖水呢!還是累得滿身大汗。張果老溫和地說道:“小毛驢先晾晾吧!等太陽落山後,咱們再走吧!這地界是不能呆了!得走得遠遠的,避開穆老道他們才行!\"


    張果老一輩子沒做過虧心事,但偷喝掉穆道長的人參湯,又知道穆長不是個普通人,怕他從後麵追來,找自己的麻煩,便是留下了個怪癖,隻要一騎上那毛驢兒,就覺得穆道長一行在後麵追趕自己,便就得調轉過身子來,時間一長,他就養成了倒騎毛驢的習慣。


    張果老偷喝了穆道長的千年人參湯,當時藥力尚未消化,後來在外曆練,做了不少善事,幫助了許多人,那千年人參湯的藥力邊完全消化掉,時機成熟,他也得道成仙,飛升上界了!


    他的那匹小毛驢,因為喝了一瓢千年人參湯,得了一瓢千年人參的精氣神,變成了一匹可以修行的神驢,便陪同張果老一起飛升了!


    而在女山半腰上,有個山洞,那洞不深,外形也看不出有什麽神奇之處,但卻也有個神奇的故事相傳。


    張果老飛升後,歸位在八仙隊列。久居於仙境三山的蓬萊仙島。


    蓬萊仙島離凡塵俗世不遠,常有一些妄圖得道升仙的凡夫俗子,前往島上拜師學藝,苦念經文,卻無所見數,訖求八仙垂憐,引渡成仙去。


    時長久間,自然攪得八仙不得安寧。張果老可能是偷喝穆道長的人參湯,留下了後怕,最喜清靜,為求清靜之地,他常約八仙中的何仙姑或是鐵拐李,一同外出遊山玩水,尋找清寧地界。


    他們道長常到鯰魚窪處下棋,又到桃花島上賞花,如此來回的路上,便又得經過女山地界。


    這一日,張果老從鯰魚窪處返回蓬萊仙島,途經獅龍橋一酒樓,尋思要去見識一下白食先生,結果卻被白先生占了大便宜。


    他心中不快,自又多喝了幾杯,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女山的仙人洞。


    一陣湖風吹來,張果老自覺有些困意,就在仙人洞旁一棵大樹底坐了下來,這裏正好有一片樹蔭,可以讓他小憩一會。


    張果老的毛驢見主人在樹下休息,也想趁機到四周去轉悠轉悠。


    這時那山坡上有幾隻羊正在吃草,山坡下又幾頭豬,在地上拱來拱去找尋食物,幾隻野雞跟在豬群後麵,豬在草地上拱食,驚跳起草叢中的螞蚱,野雞毫不費力地,啄食到那些蹦跳的螞蚱。


    毛驢見狀哈哈大笑,它一邊笑,一邊說道:\"唉!瞧瞧你們,為了填飽肚子!整天東奔西跑的,多累呀!”


    離毛驢最近的幾隻白毛山羊,聽到毛驢這麽說話,都有點不樂意了!有隻老白毛山羊便問那毛驢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生為家禽飼畜,混吃等死,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難道你個驢子,不用吃草,隻知幹活的嗎?\"


    毛驢聞言說道:\"那是當然,你們都是凡間的牲畜,而我,可是天上的神驢。”聽到它們的對話,幾頭黑豬和野雞也向毛驢和山羊這邊湊了過來。


    它們聽說這毛驢是匹神驢,且終年不用吃草,卻力大無窮,馳如疾風,幹活麻溜,都不太相信。


    你一言我一語的,要毛驢顯顯神通。否則就認定他是個騙子!毛驢經不住山羊、黑豬以及野雞的請求和輕謾,便是揚起四蹄,飛馳而去。


    它在湖麵上奔跑,如如履平地,隻一會兒,就轉了一圈回來了!山羊、黑豬、野雞看得直發呆,驚歎不已,萬分敬佩,一齊纏住那毛驢兒,要拜師學藝,一群牲畜,一路吵鬧著,便往仙人洞處走來。


    這張果老睡得正香,就被一群吵吵鬧鬧的牲畜給攪了好夢,很是生氣。但看著走在最前頭,趾高氣揚的毛驢兒,和跟在它身後的山羊、黑豬、野雞。他就知道,運是毛驢兒不守仙規道紀,在處賣弄雕蟲小技,惹來的虛榮。


    張果老順手一招,便將毛驢封了笑穴、又點了它啞穴。從那之後,那毛驢兒再也不會笑,自也不會說話了!有事的時候,它隻會\"嗷嗷\"地連叫,再無法人言。


    山羊、黑豬、野雞見這老頭對毛驢做了手腳,一齊圍了過來,出言不遜地責問張果老。


    張果老卻不動聲色,折下一枝樹枝,在那些牲畜頭上一一點過,口中還念念有詞,一瞬間,白山羊、黑豬、野雞都化作了石頭。


    就在張果老折斷樹枝時,驚動了幾隻野蚊子。野蚊子看到有人、又有毛驢、還有羊、肥豬,美味啊!都以為可以大吃一頓了!嗡嗡...地叫著,直衝張果老而來。


    張果老把樹枝來回一個橫掃說道:“蚊子,蚊子,你膽兒不小,竟敢叮咬我張果老,去吧!去吧!永遠別回來。\"自此之後,這仙人洞處,就很少見著隻蚊子。


    寒來暑往,鬥轉星移。不知多少年過去了,女山湖上仙人洞處麵貌依舊。


    仙人洞的那片地界,夏天少有蚊蟲。當年被張果老點化成石頭的黑豬,被人們叫做了黑豬石,白毛山羊被叫做白羊石油,野雞被叫做野雞石。


    時至今日,黑豬石還是那麽黑,白羊石仍然是那麽白,野雞石依舊那樣五彩依舊。經曆了千百年的風風雨雨,卻不知張果老何時酒醒,把它們給喚醒過來。


    敘叨到此,世界變遷位移,當年鱉爺與他老妻,他的三個女兒,女婿們,自也是轉世重生了好幾回去了!許那張果老,就是鱉爺轉生的!又或龐龜乃八仙中一,誰知道呢!


    皆一杆子凡夫俗子,就是師爺惡人等位,縣令衙役這些,以及穆道長,南桃北李大師兄諸般眾生,是黑豬白羊或是野雞毛驢,反正都早已沉淪在天道輪回中!


    有誰能真正分辨得清楚,誰是個誰來,誰又是個誰來!


    於此隻曉得幾個流傳故事,幾多少人來過往,有幾許回憶留在,罷了!常言,人各有命,氣運壽數由天定。世事皆是人為之。


    武定文明過十秋,光芒無複見旄頭。


    身更萬變心方壯,位極千官寵更優。


    賀廈阻趨丞相合,分符假守子陵州。


    長生不老何須祝,元是丹台第一流。


    (《代上時相生辰》宋·陳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道天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鴻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鴻書並收藏成道天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