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靜謐的太虛靜地中,石中如一座散發著神光的雕像,始終保持著聖光浩華與祥瑞姿態。


    他全神貫注地沉浸於《道德經》裏的磅礴大道世界,仿若已是忘卻了一切的天道真顏。


    《道德經》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如同璀璨的星辰,明亮的星燈,引領著他向著那大道真諦不斷靠近。並升華解析,成就為其天道法則力量。


    他在潛心觀想參詳領悟的過程中,並未刻意去追求什麽!隻是在有意無意之間,憑借著真身真意敏銳的悟性和深厚的天道底蘊,自然而然地領悟到大道為公的精髓所在。


    他深知,天道不僅僅隻是一種力量道行的象征,更是一種公平正義的能量體現,正所謂天公地道,絕無厚此薄彼之意,一切皆是過往至未曾的體現,是現在的領悟!


    這正是一種天長地久,永不磨滅的意識形態。一經領悟,便就像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斷地湧入石中的意識海。


    此妙一來,便是在意識海裏鋪天蓋地,延生衍化,與其原生意識流相互交織、融合,瞬間使得他所掌握的天道法則力量變得愈發純粹起來。


    且這些法則不再僅僅是冰冷的條文,而是蘊含著無盡溫暖與公正的力量源泉,似乎已經能夠引導其將成之天道的世間萬物,走向和諧與平衡。


    此一來,正好如《道德經》第七章所言:”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為:“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乃是因天地不會自生私欲,故而能夠長生。同理,聖人自身位置後麵,卻反而身處於先前。自身置之度外,卻反而得以長存。豈非正是因其無私耶?因此卻成就了其私欲。”


    石中的此一番領悟,就猶如一道靈光劃過他的腦海空間,使得他對天道修為的理解更上層樓。取得了從未有過的顯著成就與進展。


    此一時刻,他那顆天馬行空般自由馳騁的靈魂真身,仿佛被某種神秘力量所觸動,不由自主地便來到曾經身處過的那一位麵時空裏,在此現實時代中,有著諸多眾所周知且熟識而感動的一位位大公無私,並將一生奉獻給偉大事業的偉大人物來。


    在石中的記憶深處,有那麽一個偉大人物的身影,起初還隻是一個模糊不清的輪廓,但隨著他的思緒不斷蔓延、交織,這個形象竟開始一點一點地變得清晰,由記憶深處走了出來。


    這位偉大人物仿佛一道光芒穿透了層層迷霧,將一個個榮譽,如星芒萬丈,映照普寫在偉大事業光榮榜上,讓一切顯得無比的清晰明了,且震撼人心。


    關於這位偉大人物的事跡,就像是夜空中閃爍的璀璨星辰一般,一顆接著一顆地便映入到石中的天靈眼眸,然後深深地鑲嵌進他那原本混沌,而現已清明海靜的內心世界裏。


    這些個如星星寶石一般散發出來的光輝,不僅驅散了石中原來自由散漫的意識黑暗,更是點燃了石中心底那沉睡已久的大愛豪放熱情之火。


    而石中之所以推崇敬重這位偉大人物,皆因其所懷一顆無私無畏的奉獻之心,在那個年代,他毅然決然地投身到了一項又一項旨在造福民眾的偉大事業當中。全然忘我無私,這是隻有高於聖人之境的純聖之心,方才可達致高人者。


    在前進的道路上,偉大人物從未計較過個人的榮辱得失,而是將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傾注在了如何讓社會勞苦大眾,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件事情上。


    無論是遭遇怎樣的艱難險阻,也不管麵臨多麽巨大的壓力,或是身衰命絕之際,他依舊始終如一地堅守著自己最初的信念和肩負的神聖使命,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


    石中完全沉浸在了對這位偉大人物的深深回憶與崇高敬仰之中,他的心情猶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澎湃起伏。每一次回想起偉大人物所經曆的種種艱辛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石中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的感慨。


    通過對偉大人物的了解和思考,他越發深刻地領悟到,那種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才是通向更高層次,更高人生境界的關鍵之匙。


    就在此一瞬間,石中由潛意識裏暗下決心。他當要把這位偉大人物當作自己修習的精神楷模,不斷地砥礪自我,錘煉真我意誌,完成永恒的追求。


    石中渴望能夠在追求天道修為的漫漫征途中,登上那最高巔峰,從而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


    他當去效仿那位偉大人物,為將來真我所成之天道大世界,為紛繁複雜的世間帶去更多的光明與希望。而光明與希望,是他至此一時所能解悟到的,最為玄妙,充滿奧義的天道法則力量。


    聖人先師老子所提出的“天長地久”理念成就了無數的聖人與英雄。而這些傑出而偉大的人物之所以能夠被尊稱為聖人和英雄,正是由於他們內心深處那毫無保留的無私奉獻精神。


    他們始終將眾生的福祉置於首位,摒棄了個人私利,全心全意地為眾生謀福利。即便他們的本體已然離開塵世,但他們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靈魂,卻如同璀璨星辰一般永遠地閃耀於凡塵世間,且深深地銘刻在了人之心間,並將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有如星辰一般永遠閃耀於世道人間,深深地銘刻在每一個普善生靈的心間,並將世世代代永恒流傳。


    焦書記從到蘭考的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群眾生活之中,去搞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


    為全麵了解災情和風沙,鹽堿形成的原因,在一年多的時間裏,他跑遍了轄區全境一百四十多個大隊其中一百二十多個,通過勤行細察,他獲得了第一手資料,並且發現了其中的大問題。


    經過班子討論,他們開展“治沙、治水、治堿”鬥爭。他寫下了自己的心聲:“拚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麵貌。”


    他還十分關心群眾生活。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縣裏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去救濟糧款。


    他曾說:“在這大雪擁門的時候,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裏烤火,應該到群眾中間去。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麵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這是雪中送炭的高尚品格。


    他總是嚴於律己,從不搞特殊化,從不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或是親戚朋友謀取好處。


    在他的心裏裝著蘭考幹眾生,唯獨沒有他自己。


    從一九六四年起,他的身體所患肝病越發地嚴重,他為了堅持工作,總是用毅力去克服難言的疼痛。膝蓋,鉛筆等等物什都是他用來壓迫腹部緩解止痛的工具,在辦公室他坐的那張藤椅上,右邊扶手處被頂出了一個大窟窿。


    是年三月,他被確診為肝癌。有同事前來看望於他,他總是強忍住病痛,與他們交談工作。隻要一談起蘭考的情況,他就精神煥發,忘卻了病痛折磨。


    在他病情危重之時,他還不忘囑咐同事把那篇他沒有寫完的文章寫完。公元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他因病逝世。


    然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是牽掛著自己未曾完成的工作,他對大家說:“我死後隻有一個要求,要求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這是多麽的忘我,多麽的大公無私。這不正是:“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的寫照麽!?


    這世間的百姓,誰個不愛好官?!淚灑焦桐成雨滴,悲心大慈助百姓,無私奉獻身雖去,願是業成盛世榮。


    焦書記帶領蘭考人民群眾,治理風沙、內澇、鹽堿“三害”,用實際行動塑造了其優秀的共產黨員光輝形象,他的崇高精神是民眾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


    當此一時,無論汝之業務為何,事業做得怎樣?!當心存天下難,先解百姓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方是康莊大道朝天行,人人皆是大誌向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李商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道天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鴻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鴻書並收藏成道天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