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端坐在那,靜心於意識海,卻是不知,自己所在太虛靜地,已是稍然有所變遷幻化。


    身下一塊巨大而光滑的石頭漸漸展露形象,而他仍就雙目緊閉,神情專注,自沉浸於對古老而神秘的《道德經》觀想與參詳之中。


    此一時,他之身心意靈仿佛忘卻了周圍的一切,整個真身心境都融入到了經典所蘊含的深邃智慧境界裏。


    就在這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隻見他所處的這片太虛靜地中的靈氣,突然間像是受到了某種強大力量的牽引一般,開始緩緩地流動起來。


    起初這股靈氣的湧動,還是較為緩慢的,但隨著時光無聲無息的推移流傳,靈氣湧動速度越來越快,最終竟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靈氣旋風。


    而這道靈氣旋風以石中為中心,不斷地盤旋著,呼嘯著,引發太虛靜地中所有靈氣向他旋轉集中。


    那些個原本遊離四散的太虛靜地之靈氣,如同找到了最終歸屬一般,紛紛自行卷入靈氣旋渦其中。


    一時之間,秒玄道音起,靈氣旋風聲響大作,靈氣流轉旋動加速,不時有大道玄奧靈意飛閃,整個場麵顯得玄奧壯觀又靈動震撼。


    更為神奇的是,這些個被旋風引動而來的靈氣,全沒有就此消散或是四麵八方去亂竄。似乎生有意識和目標一樣,緊緊地圍繞著石中打轉,且逐漸在其周身凝聚出一層淡淡的靈光蛋殼。


    這層靈光蛋殼,尤如一層層薄紗輕覆其身上,使得他整個人兒,看起來越發顯神聖莊嚴。


    在那璀璨靈光的映照之下,石中的麵容更是清晰俊朗起來,仿佛被一層柔和的祥瑞光芒所籠罩。


    他那原本就俊朗剛毅的麵龐,此一時刻卻顯得神聖非凡,眉宇之間更是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超凡脫俗超脫之氣,宛如大尊天王一般令人敬仰矚目。


    就在這時,隻見其天目之處,忽然有絲光芒閃爍,緊接著便是顯化出了一條細長而閃耀的金絲目線出來。


    這條金絲目線,如同活物一般蜿蜒遊動在他額頭正中,且散發出神秘而強大的玄靈氣息。


    卻原是天道靈心慧通天目修有所成,這才顯現出一特殊表象來,這自然象征著,石中從此具備了超乎尋常天道修行者的洞察天地之力,以及感知寰宇星辰意誌的能力。


    與此同時,太虛靜地空中,不知何時出現了幾朵七彩祥雲。


    這些雲彩形態各異蔚為壯觀祥泰,或如青龍蜿蜒,或似鳳凰翱翔,或像麒麟踞伏,或如玄龜伏地,或若朱雀振翅,或有白虎肅穆莊嚴,或是騰蛇乘霧盤旋。


    在這些七彩祥雲之間,隱約有霞光流轉,瑞氣騰騰靈動,與下方石中身周的靈光交相輝映,共同形成了一幅莊嚴肅穆的聖境畫麵。這明顯是他於《道德經》中觀想參詳,得了玄妙奧義所來之瑞景祥和天相。


    《道德經》第六章有曰“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大體之意是“幽悠無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遠的母體。這個母體的門戶,便是天地的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綿不絕,用之不盡。”


    在時空長河那久遠時段的某一天,風和日麗,老子李聃悠然地與其一眾弟子閑庭信步,遊曆於一片寬闊無垠的玄穀奧地之中。


    尹喜、傅生子、庚桑楚、南容珠、尹文、辛鈃、柏矩、列禦寇、崔瞿、士成綺以及莊周自在其中。


    老子凝視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玄穀奧地,仿佛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攪動心弦,有意無意間,其無盡思緒就如潮水漲起一般,洶湧而來。他這走神明悟,入了冥冥之中。就這般過了許久,老子才終是緩緩地張眼,由那玄奧冥冥中出離。


    他聲音沉穩而又充滿智慧得來之意,對其身邊一同遊曆的弟子們輕聲問道:“汝等且看看眼前這穀地,在汝等眼眸之中,究竟是個什麽景象?”


    聽聞到師父發問,同行弟子們皆是開始交頭接耳起來,他們紛紛踴躍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大弟子尹喜率先開口說道:“師尊,吾大覺,此一片穀地,尤其像是一片廣闊無垠的天地一般,包容萬物,其中孕育出無數生命。”


    緊接著另一名弟傅生子,也迫不及待地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師尊,依我所看啊!這一片穀地,更像是一座深邃神秘的寶庫,裏麵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藏以及秘密,等待著我們深入,去探索發現新境。”


    其他弟子們也都各抒了己見,一時間各種奇思妙想此起彼伏。無不表達出各弟子此一時之心境意識。


    麵對弟子們五花八門的回答,老子隻是微微一笑,輕輕地搖了搖頭,又輕輕的點了點頭,既表示否定也表示肯定。


    見弟子們不解其意,他自語重心長地說道:“汝等呐!隻憑心境去見識外物,豈非是獨目窺一點,不曾了然周全!其實這片穀地呀!在吾看來,宛如一個神聖無比的神廟。


    然此神廟之中,並非是吾等平常所見識的那鬼神廟宇中種種供奉大尊,而是大自然自身所造就的一座神廟,更是道的化身之一所在處。”


    頓了頓,老子接著娓娓道:“汝等且看,這座神廟非是曇花一現般短暫存在的,相反其將會持久地屹立於此處,曆經漫長歲月的洗禮而不衰敗。


    而且,其也不會突然間銷聲匿跡,刹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恰恰相反,其全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源源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正因為如此,這樣一座由穀地自然所構成的神廟,其奇妙的用途也是連綿不絕、永不停息的。


    所以,為師特意為其特別地命名為“玄牝”,這正是所謂的‘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的玄牝所在啊!”


    弟子們聽完之後,一個個都不住地點頭表示領悟,臉上也露出了恍然大悟與深表讚同的神情。


    然就在這時,人群之中三弟子庚桑楚,恭恭敬敬地向老子發問道:“師尊,這‘牝’到底所指是何意呀?!莫不是就指那生命生出之處?”


    老子聞聽他之問題,微微一笑,他那笑容如春日暖陽般和煦溫暖。隨後便是緩緩開口解釋道:“所謂“牝”乃是母性之意。非是生命生出處。


    要知道,母性天生尊貴,生而便擁有孕育生命的奇妙能力。


    然而,吾這裏所說的玄牝,則更代表著一種源源不斷,永不停息的生育源頭。


    其與尋常所見的普通母體大不相同,其生育的力量堪稱無窮無盡,永不枯竭。


    正因如此,吾才會在前邊加上一個‘玄’字來形容於她,以此凸顯這種神奇而偉大的生育奇力。”


    老子話音剛落,另一位弟子柏矩緊接著追問道:“師尊,正如您所說,那玄牝之門究竟又是指何物呢?!”


    老子聞言,思慮一會,又將目光投向遙遠的天際,似乎是在那裏,能夠尋找到所思答案。


    老子一時沉默不語,陷入了短暫的深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方才收回凝聚的視線,重新看向眼前的一眾弟子,緩聲說道:“玄牝之門,乃是世間萬物生化演變的一道關鍵門徑。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它正是天地間所有事物得以生長變化,不斷發展進化的最根本的源頭所在。


    吾等需要注意的是,此門徑絕非一般意義上的普通生門玄戶可比,乃是關乎萬物生化之總體門戶。也正因為是這樣,吾才會將其稱之為天地之根!”


    一眾弟子們聞聽此言後,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臉上露出無比驚訝與讚歎之色。當然更多的是對師尊深遂博廣的智慧,表示出的敬佩之色。


    他們此一時如同被磁石吸引住的鐵粉一般,緊緊跟隨老子那沉穩而有力的步伐,緩緩踏入寧靜而神秘的穀地之中。


    老子一邊悠然前行,一邊語重心長地繼續說道:“吾等皆是華夏子民,當知華夏民族乃是一個永不忘根的偉大民族,亦是一個懂得飲水思源的高尚民族。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世事如何變遷,吾等皆應時刻將自身之根源來曆銘刻於心間,勿忘根本所在,當將此廣袤無垠的高天厚地視為安生立命之根本所在。唯有如此這般,銘記根源所在,方才能如滔滔不絕之江水一般,擁有源源不斷,連綿不絕地信仰力量,才可向前探尋發展,永不停息去研究拓展玄妙奧義。”


    說到此處,老子稍作停頓,又目光深邃地凝視著遠方,似乎看到了未來的種種,自是一番深刻思考,似乎有著什麽更為深奧的道理要得出。


    過了片刻後,他再次開口接著說道:“汝等當記住!這玄牝之門,其所發揮出來的效用絕非是有限的,其作用可謂是無邊無際,無窮無盡,非吾等一時所知便了了!


    唯有以“用之不勤”之態度去對待,方可長久且深遠地觀想天道孕育世間萬物,達成生生不息之真我境界。如到於此等奇妙之處,汝便可稱之為“神”。逍遙無為自在天地間”


    眾弟子聽聞老子的這番話語後,又都是紛紛頷首稱是,表示對他之所言深以為然。


    他們得了不少玄妙思念,更加是緊跟在老子之身後,一步一步地隨其之步伐,在這片充滿奇幻色彩的穀地中徐徐前行,不斷探尋著那隱藏於穀中的大道玄奧新秘。


    這些個弟子們都是靈根深厚之人,心裏自都十分清楚,若想真正實現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力量發展,就必須全身心投入到對道的深刻領悟當中去,直至洞悉其最為核心的精髓要義為止。緊隨恩師,無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半功倍事,豈可一個不經意間,錯過了前程。


    在那如血一般嫣紅的夕陽餘暉映照之下,老子與其一眾弟子,圍坐在穀地外一處峰領之上的,一塊巨大磐石之上。


    而這塊巨石宛如有形無形的大地之母,那堅實的懷抱,承載擁抱著一眾智慧偉人的身軀和思緒,也讓此巨石,自成一塊特別的悟道石來。


    眾人於此自不知曉,他們的目光皆是隨著老子那深邃的目光,投向廣袤無垠且充滿蓬勃生機的厚土大地,心中不禁湧起了無盡的感慨之情。


    這時微風輕拂,帶來了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香氣,仿佛在訴說著大自然的神秘與更加偉大。


    老子似乎又有所得,他微微眯起雙眸,深邃而睿智的眼神中,再一次透露出對世間萬物的洞察與領悟。


    他又是緩緩地開口說道:“汝等可曾思想過,女子實際上要比吾等男子更為高大深厚呢?!


    見弟子們不解,他接著道:“女子生來就擁有著先天獨特的生育能力,她們可以孕育出新的生命。


    這就好比吾等眼前的這片穀地一般,同樣是具備育養生命的能力,同樣能夠孕育出無數的生靈。故而吾才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汝等可真解此中有深意啊!”


    老子的話語,猶如一道清泉流淌進其弟子們的心間,又似一道神雷生生為他們辟開了一片新生天地。讓一眾弟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之後,其弟子們一個個紛紛頷首,表示對師尊所言的認同與理解。


    他們已先然明白老子對於柔和與弱小所表現出來的鍾愛,並非毫無緣由,無從中來。


    畢竟唯有柔軟之物,方能克製住剛強之勁,也唯隻有處於弱勢,方可戰勝強大之人,強強相碰,無非更強者勝,形而無比,自無特別之意。


    正如這片自然穀地,盡管表麵看上去柔弱無比,任人踐踏踩過,但它卻蘊含著無盡的力量,不僅能夠孕育出種類繁多的自然萬物,並且能展現出人所不具的力量,不得不令人驚歎,佩服一片穀地的頑強生命力。


    老子目光深邃而悠遠,再次緩緩開口道:“諸位真君啊!汝等需知曉唯,隻有充分發揮玄牝所具備的,如同天地之根一般的奇妙功能,方可實現天長地久之境界。


    這就好比一棵大樹,若其根係深紮於大地之中,汲取著無盡的養分和力量,方能枝繁葉茂,曆經風雨而不倒。


    同樣對於吾等而言,隻有時刻銘記自己的根源所在,始終堅守最初之心,不被世俗的紛擾與誘惑所迷失,汝才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為長遠,攀登至更高的巔峰。


    正因如此,吾才會向汝等揭示天長地久之大道所在。


    石中於老子攜眾弟子遊曆穀地之際。身處太虛靜地一番參詳觀想,自然也悟出一番心得體會,遂於這遍布於虛無的天地智慧意識總體匯聚中,留存下一絲神通念力,以此廣為傳道授業,助力他人解惑了然。


    於人生之旅,吾漸明一理,悟道之途,非須臾之功,實為持久之進程。


    吾亦嚐以諸般法門探尋諸般答案,然終悟,真正之悟道,實非易舉。


    然正因有此曆程,吾方愈發堅毅,且深思熟慮。吾始知,悟道非特定之境,乃內心之覺醒與徹悟。


    所謂悟道,不獨為對外部自然世界之認知,更乃對自身意識形態誌向以及內心之數番探究。借無盡之反思與思索,吾自漸次認識到局限與欲望之桎梏。


    吾之所習,將使吾放下往昔之憾與未來之憂,專注於當下之探索,體悟真實之存。於此進程中,吾亦學會了接納現實生活之起伏與莫測之變。


    吾深知人生之路並非坦途,而是遍布荊棘與坎坷。然而,這些荊棘與坎坷恰是吾等成長與進步的契機。


    吾自早年便開始領悟,學會從每一段經曆中去汲取教訓與智慧,吾不再埋怨命運的不公,而是積極應對並竭力去改變那些,吾認為應當改變的事物。


    悟道絕非孤立的過程,而是需要與他人交流和分享的。通過與他人的對話和互動,我方能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得所需的啟迪與助力。故而,與他人共同探索和思考,使我更深入地理解自身和世界。


    最為關鍵的是,吾明白,悟道的終點,並非僅僅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旅程的起點。每一次的悟道,都隻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更為深邃的認知的湧現。


    吾等應持續奮進,不懈追求內心的安寧與智慧,借此以更宏觀的視野,審視這廣袤無垠的宇宙世界。


    於這不懈悟道之途,吾等遂學會珍視當下,接納自然之變,順應其勢,且與他人共享所獲,持續竭力探尋未來。


    此界所獲之感悟,不僅有益於吾個人之成長,亦可指引吾等於世間人際關係、事業發展等諸方麵,助吾等道友獲取更優之成果。


    桃花爛熳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違。


    俗客年來真掃跡,清樽日暮獨忘歸。


    魚行池麵紅雲散,鵲起枝頭絳雪飛。


    莫道顛狂無訴處,臥看香篆掩齋扉


    (《山園雜詠》宋.陸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道天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鴻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鴻書並收藏成道天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