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在那幽冥界域裏長時的參詳觀想,見曉了許多陽間不同的鬼聞趣事,也看到了諸多比之陽世更有情有義的陰間輪回者故事。


    他那石頭一般的心態,自有了更加人性的天道法則來。自也明白了天道輪回的種種因果律。


    但在其參詳觀想了十八層地獄之後,原先那種瀟灑自如的大自在心境,卻是失去了騰達之意。


    他不禁自思解悟,真我神念亦似乎在虛無縹緲去!


    這世界裏生靈人眾從生到死,又由死輪回轉生,若不是一心向道,修行心境堅定若磐石者,豈非就是泡影一展,曇花一現嗎!?


    任何榮華富貴,何種榮耀光輝豈不皆成虛幻無實之數,更何況什麽飲食男女,金銀寶貝,不都通通過眼雲煙,雨花霜雪化去無蹤空一場了!


    懷著諸多疑惑茫然,他定住心神裏亂境,自就朝著十八層地獄最深處閃身穿越過去。


    在那陰煞氣勢洶洶,陰損傷害最強之處,那暗物質最為致命的場所裏,有一位高僧大能,攜了隻萬古奇獸,正進行著自己的宏大偉願。


    石中相信,那位久遠以來,堅守誓言少出地獄的佛門高僧大德,會解去自己心中那種萬界虛空,竟為虛擬幻化的心境。恢複真我上進崛起之心境。


    地藏王,也稱地藏菩薩,乃佛門之中負責審判亡靈的菩薩。地藏王的故事源遠流長,流傳千古,是民間信仰的一部分。


    地藏菩薩充滿了慈悲與智慧,傳達的是因果報應與生死輪回之佛教教義。對於生靈人眾的道德觀念以及普善人生觀,有著深遠影響。?


    而地藏菩薩,音譯為“乞叉底蘖婆”,《地藏十輪經》中稱其是“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故名“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的故事始於佛教經典《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典記載了地藏王在久遠劫前發下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為度化眾生,使眾生脫離六道輪回之苦,得到解脫。也為實現這一宏願,地藏王於地獄之中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道場,命名為“幽冥界”。後用多來泛指整個幽冥地域。


    幽冥界裏關押著所有因業力所牽引而死去的亡靈鬼魂,包括世間的善人、惡人、仙人、凡人等等。地藏王菩薩,在這裏為他們說法、講經,使他們明辨是非,悔過自新。


    地藏王在華夏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形象有多種多樣,既有天神般的威嚴,又有僧人般的慈祥。


    他頭戴寶冠、身披華麗的袈裟、瓔珞裝飾天人相,一手持錫杖,一手拿摩尼寶珠僧人相最顯尊形。


    而頭戴寶冠的地藏王菩薩,象征著他的神聖地位,也代表著他的無盡智慧。


    華麗的袈裟則代表著他的莊嚴與清淨,瓔珞裝飾則象征著他的慈悲與救度。手持錫杖的地藏王菩薩則展現出他的堅定與力量,一手拿摩尼寶珠則象征著他的智慧與覺悟。這些形象不僅體現了地藏菩薩的神聖地位,還傳達了地藏菩薩慈悲為懷、智慧無量的品質。


    因為眾生對菩薩有著深厚的信仰,所以道場應運而生。


    道場原本是佛教的用語,指佛祖或菩薩說法的地方。而每個菩薩都有自己的道場,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就在九華山上。


    九華山最初被稱為九子山。唐代詩人李白與友人一同遊覽九子山時,留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間”自此,九子山改名為九華山,並逐漸成為地藏王菩薩的修行場所。


    九華山原來是一個叫閔公之人的私有產業。他這個人很是善良,經常在家裏舉辦齋會,施舍四方來的僧人,還特別地信奉地藏王菩薩。


    有一天一個苦行僧,來到九華山,見閔公如此慈善,就向他提了個請求,希望閔公能給他一塊地方作為居所。他的要求也不高,隻要袈裟蓋住的地方就夠了。


    閔公自也不小氣,想到一件袈裟能占了多大地去呢!便是馬上答應了他的請求。


    然沒想到,那袈裟飛至空中,卻是越變越大,竟把九華山的大小山峰全都給覆蓋住了!


    閔公這才明白,自己這是遇到神仙了!他立刻把整個九華山都送給了這個苦行僧。並且讓自己的兒子也拜了他為師。


    而他在處理好家事之後,也是上了山,且拜自己的兒子為師,陪僧人身邊。這苦行僧不是別人,就是後來的地藏王菩薩。他當世修行,見著九華山人傑地靈,便點了去,作為自己的道場,講經說法發展佛法。


    而地藏菩薩所發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乃是佛門宏大佛業。


    菩薩之所以立下如此大願,相傳是在釋迦牟尼佛圓寂一千五百年之後,地藏王菩薩轉世投胎,成為新羅國的王子金喬覺時。


    當時正是唐朝佛教興盛的之時,作為屬國的新羅國,自然也對佛法非常敬仰。很多的王室成員,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而金喬覺天生就有佛緣,開元年間他遠赴華夏來到安徽青陽,在景華山上修習佛法。


    據說在他入定的時候,周圍會隱約聽到刑具的聲音,或者是鬼魂的哭聲。當有人問起時,他就會說起地藏王菩薩曾經許下的宏願。


    於是很多人都認為,這金喬覺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之一,他此來之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佛法引導眾生向善的。


    地藏之名,在《地藏十輪經》裏記載,有“忍辱不驚如大地,深密思惟如密藏”的意思。意思是說,地藏王菩薩修行陰陽兩世間,乃是長期處於深思狀態之中,就猶如廣袤的大地一樣,寬容地容納著萬物並拯救眾生。因此他被尊稱為地藏。


    地藏王菩薩也是佛教幽冥教的領袖,他的地位超越了十殿閻羅。是幽冥界裏第一高德大士。這也正是人們將他尊稱為地藏王菩薩的原因所在。


    而地藏王菩薩,發下這個宏願的背後,與其孝順品行緊密關聯。地藏王菩薩曾經投生多次,皆是未曾忘記佛法無邊,普度眾生。


    有一世,他為一個婆羅門女子所生之女。而母親不信奉佛法,甚至常常嘲笑信仰佛教的他人。與之相反,為這位婆羅門女子所生的她,非常崇尚佛法。


    其母死後,他深知母親過世後去往地府,將遭受地獄的酷刑苦楚。於是,她出售家產資助寺廟,希望能夠為其母減輕來世罪孽。


    地藏王菩薩還有一世是叫做光目。在此世中,她的母親是青提夫人,家境十分富裕。


    而這青提夫人卻很是貪婪與吝嗇,經常在家人不在之時濫殺動物,尤其鍾愛喜食魚類。她讓手下人給她捕捉有孕育的母魚,殺魚取卵食用魚子,因此陰損而生殺生罪孽。


    其死亡之後落入了地獄惡鬼道,遭受酷刑折磨。


    而地藏菩薩所化光目,乃是個孝女,她深得佛法精髓,得成道果後,即用神通天目,看到自己母親在地獄餓鬼道受著酷刑責罰,於是就偷偷用神通力量,把人間食物送給其母吃。


    可惜的是,人間的食物一到地獄,就變成了火炭灰飛。光目無能為力,心中也十分悲傷。她跑到寺院中,不斷懇求佛祖原諒母親的罪過。


    此時佛祖聽到她的祈禱顯現佛堂,且告訴光目,可在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借助十方僧眾之力使其母能飽腹。


    於是光目按照佛祖所說,舉辦了第一屆盂蘭盆會。其母也得以吃飽,轉世輪回人界得了解脫。


    後來,眾生也就有了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也即中元節供養十方,齋飯僧眾,超度亡魂的鬼節。


    地藏王菩薩最後一次投生,功德圓滿行至地獄之時,親眼目睹了地獄中聚集了眾多罪大惡極之人的鬼魂,且將要承受無盡的酷刑與痛苦。


    他慈悲為懷,又感念佛法無邊,普渡眾生誌。於是便是立下了佛門中一大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即他願意永遠停留在這地獄之中,拯救眾生於無邊苦海,直到地獄徹底空無一人的那一天,他才會再去追求佛果,求取自己的正果真佛身。


    菩薩功德無量,他本就是個已有成佛資格的修行者,卻是為眾生願誓,而放下了正在求取的佛果正位,以菩薩位普渡眾生。


    地藏王菩薩投生為新羅王子金喬覺。就因為喜愛佛法而離開故鄉後,且再也沒有回去過。


    閔公贈山為其道場後。他的母親對其思念不已,也是跟著來到了九華山,並留下來陪在自己兒子身邊。


    一天金喬覺對母親道;“華城寺廣場上有一口井。這井非常神奇,能幫助人免去地獄之苦,直接前往極樂世界”。


    其母對此很感興趣。晚上,她悄悄來到井邊,想看看這口井究竟有些什麽神奇之處。不想竟看到,金喬覺在井底講說佛法。可是她在來此之前,明明就看到金喬覺在那池邊做晚課的!一個人,怎麽可能同時出現在兩處?而且在井裏有水的情況下,人怎麽可能毫發無損地待在裏麵呢?為了揭開事實真相,母親毅然跳入井中。


    旁邊的人急忙去救,可是怎麽也救不上來。緊接著西邊天空突然煙霧繚繞,而且其中出現了金喬覺母親的身影。眾人這才明白,這是地藏王菩薩用法力,超度母親升天,去往了西方極樂世界。


    地藏王菩薩的功績,基本都與孝道密切相關。據《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記,他曾有四個願望。


    乃在遙遠的過去,地藏王菩薩轉生為一位富商之子那一世。當時有一位名叫獅子的佛陀。他見到獅子佛陀後充滿敬意,遂詢問如何能夠達到他這樣的佛法境地。


    獅子佛陀告訴他:“隻有通過幫助那些受苦的眾生獲得解脫,才能實現成佛的境界”。


    因此,地藏王菩薩便立下了遠大的佛門誌願。無論經曆多少時間,他都將以多種方式,重臨凡世輔助六道眾生擺脫痛苦。這便是他第一次發下的誓願。


    第二次,地藏王菩薩投生為婆羅門女子。為了讓母親得到解脫,她立下誓言:“一生一世都要救度眾生”。


    地藏王菩薩第三世投做一位國王。他和鄰國國王是好友。有一次兩人一起拜佛之時各自許下心願,臨國國王希望早日成佛,而地藏王菩薩,則希望所有百姓解脫苦難之後再成佛。


    第四次轉世就是光目女。同樣是為了母親,以及眾多受苦受難的人,她發下宏大願望:“幫助眾生解脫”。


    也許正是因為這四次輪回轉世,他所有宏願都是為了普度眾生,讓眾生脫離苦海。且每次轉世,都體現了兒女對父母堅定不移的孝心,這才使他在六界之中,得到了所有人的敬重。這才是他成為眾多菩薩中,願力第一的原因所在吧!


    本心若虛空,清淨無一物。


    焚蕩淫怒癡,圓寂了見佛。


    五彩圖聖像,悟真非妄傳。


    掃雪萬病盡,爽然清涼天。


    讚此功德海,永為曠代宣。


    (《地藏菩薩讚》唐.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道天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鴻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鴻書並收藏成道天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