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沒有直接參與這些事件,因此它的軍官沒有受到多大影響。但具有深遠意義的是繼1945 年1 月22 日華沙事件後,他們為希特勒所擬製的下列指令:


    “我命令:


    1、各位司令、軍長和師長在下列事宜上要對我負責,盡旱向我報告。


    a)作出每一次戰役機動的決定;


    b)師以上單位計劃實施的任何一次在最高指揮機構指令以外的進攻;


    c)在平靜戰線上實施的、任何一次超出正常突擊活動的、旨在吸引敵人注意力的進攻行動;


    d)計劃實施的任何一次退卻和撤離行動。


    e)每一個放棄居民地支撐點陣地或要塞的計劃;


    以便我能參與上述決定的作出,使可能作出的相反命令及時下達到先頭部隊。


    2、各位司令、軍長和師長,各軍種總參謀長和每一位總參謀部軍官或在各指揮參謀部工作的軍官,都應對我負責,在每一分直接或通過正常程序呈送於我的報告,都要陣述真情。以後我將嚴懲任何掩飾真情的行為,不管它是有意還是失職,或是粗心造成的。


    3、我必須指出,保持通信聯絡,尤其是在艱苦作戰和危機情況下,是作戰指揮的前提。每個部隊指揮官都要對我負責,無論是對上級指揮機關,還是對下級指揮機關的聯絡都不應中斷,要利用一切手段以及親自出麵,保持對上對下的通信聯絡在任何情況下的暢通。”


    (簽字)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可能認為,依靠這樣的命令就能夠完全控製遠在千裏之外的國防軍——或者更確切他說——陸軍的行動。很顯然,他的這可憎的條文,是一種對總參謀部軍官,以及他們精神和道德上的獨立性的仇恨。他所提出的部分要求根本無法付諸實施,反而為他任意進行懲處製造了口實。


    就在這道命令下達的當天,為了阻止從東線潰退下來的敗兵,希特勒又任命希姆萊為維斯瓦河集團軍群”司令。這是在陸軍中又一個新設立的高級指揮機構,據說是根據古德裏安的建議組建的,目的在於“封閉”俄軍在進攻中“打開的缺口..阻止俄軍向但澤方向的突貫..阻止其切斷東普魯士與本土的聯繫,保障新的增援兵力的開進”。總參謀長本想把這一艱巨而又重要的任務交給已被解職的東南線總到今馮·魏克斯元帥,而且還似乎聽約德爾說,希特勒對此建議表示支持。可是當陸軍總參謀長到大本營向希特勒提出這一已經取得一致的建議時,使他“大失所望”。他寫道“遺憾的是約德爾對元帥的虜誠進行了貶低,使得希特勒粗暴地拒絕了建議,並任命希姆萊擔任這一職務。”占德裏安對希特勒這種“錯誤決斷”的任何“驚呀”都無濟於事,直到希特勒不久看到希姆萊完全沒有能力解決軍事情揮上的問題。


    在“東線”的其他事情上——現在的所謂“東線”僅折德國的樂部國土以及不久的中部——希特勒和古德裏安之間在防禦問題以及對俄國占絕對優勢兵力實施反攻的問題上,不斷發生激烈地爭執。每次,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都袖手旁觀。對於德國的兩線戰爭——現在已經在德國境內進行了——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似乎沒有採取過任何積極措施,也沒有發揮過任何決定性的作用。隻是在匈牙利南部的進攻作戰中,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才在作戰兵員的補充上發揮過一定程度的作用。然而,作戰兵力之所以有所增加,也主要歸功於馮·魏克斯元帥,特別勒爾大將。正是在他們的命令下,東南線部隊全部撤離了被敵人占領的巴爾幹廣闊地帶。


    在霍斯巴赫將軍的問題上,約德爾曾平息過希特勒怒氣。霍斯巴赫將軍在戰前是國防軍的副官長,沒有經過希特勒的允許,他便回到總參謀部操起本行,而且從團長一直晉升為集團軍司令。正好在希特勒下達“監視命令”的當天,他自做主張,將部隊撤離納雷夫河突出部,將他的集團軍撤至維斯瓦河。結果,隻是解除了霍斯巴赫集團軍司令的職務;同時他的上司,集團軍群司令賴因哈德大將也受到牽連,被解職。


    值得提及的是,在當時的數周裏,也正是同盟國在雅爾達重新瓜分歐洲大陸之時,德國大本營突然想起利用1942 年夏季被德軍俘虜弗拉索夫將軍的宣傳作用,來反對蘇俄。當時,在國防軍指揮參謀部新聞宣傳處長韋德爾將軍的領導下,盡管做了長時間的努力,支持弗拉索夫關於成立“解放軍”以反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想法,但結果都一無所獲。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也不想為爾後的歐洲“析秩序”’承擔可能束縛他手腳的義務。就連約德爾也在1943 年11 月對“納粹省黨部頭目”的講話中說:“人們在徵召外國人民作戰士的時候,必須持謹慎和懷疑態度”。隻是當希姆萊掌管外藉部隊時,才幹1944 年9 月與弗拉索夫達成協議,由他在短時間內組建一二個師,但為時已晚。即使這樣,希特勒和戈林對這部分力量,依然另眼相看,在1945年1 月27 日的形勢討論會上,就曾談到這一問題。下麵是第24 和25 號記錄稿的片斷。


    占德裏安:費拉索夫想發表一些見解。元首:弗拉索夫根本沒有什麽見解。戈林:他們不應當穿著德國的軍服到處亂跑。到外都是年輕人,大顯眼了。隻要隨便一抓,就是弗拉索夫的人。元首:我就反對給他們穿上德國軍服。誰同意這麽幹的?這樣一來,他們就成了我們可愛的陸軍了,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戈林:他們正在到外亂跑。元首:我不能給他們換上軍裝,我們沒有那麽多軍裝。我想起了當時的外國人..但在我們這裏,馮·澤克特先生競向中國人兜傳德國鋼盔,他根本沒有自尊心。給每一個窮光蛋套上德國製服,我反對。我一直反對給哥薩克人穿上德國軍服。他們應當穿哥薩克人的軍裝,佩帶哥薩克人的標誌,以便能看出來,他們是在為我們戰鬥。這也富有浪漫色彩。英國人也不喜歡印度人穿英國服裝。俄國人穿德國軍服對我們來講是一種恥辱,因為這樣就失去了特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德]瓦爾特·瓦利蒙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德]瓦爾特·瓦利蒙特並收藏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