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月來不斷向東線調兵遣將,給防禦盟軍登陸的準備工作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1943 年底下達了禁止西線兵力東調的命令後幾乎還沒過一個月,後備部隊,以及在國內為西線儲備的部隊和裝備又開始源源不斷開往東線。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在他1 月21 日的日記中,記述了希特勒的這樣一個決定:


    “現將軍械庫中全部用於西線各師反坦克營的裝備..都運往樂線。”


    第二個月,後備部隊的最後3 個機動團,在即將擴建成師之前,也被調往東線。2 月底,駐挪威的1 個師(第214 步兵師)也奉命開赴東線。3 月,希特勒在東線南段毀滅性態勢的重壓下——這是他對早已無力堅守的防線死抱住不放的一貫作法所造成的結果——將維持東西兩線關係的一切原則拋到九霄雲外。後來,從波蘭占領區又調走3 個新組建的師,從丹麥調走1 個,從東南地區調走1 個——這些部隊都至少是間接或直接用於防禦盟軍登陸的。這樣,到3 月23 日夜晚,西線在兵力部署上,已經出現了一個巨大缺口。


    約德爾在這天的日記中寫道:


    “第326、346、348 自行火炮營和第19 空軍野戰師調往東線。”


    “西線總司令交出了第349 步兵師。”


    次日,他記下了最後一批,也是最大一批部隊的調動:


    “黨衛隊第2 裝甲軍急速開往東線。”


    這樣,在不久前裝甲教導師被調往匈牙利之後,在盟軍登陸危險日漸臨近的情況下,西線連一個具有完備戰鬥力和使用價值的裝甲師都沒有了。


    可以看得出,希特勒的這些決定是經過救天躊躇之後才作出的。他認為,東線被包圍在喀爾巴阡山脈北部邊緣的第1 裝甲集團軍,如果得不到這些軍隊的援助,就不能擺脫包圍。這也許是對的。然而,鑑於西線麵臨著登陸的威脅,最高統帥的這些決定絲毫無助於改變目前的這種困境。希特勒一反常態,在這裏進行了一次孤注一擲的冒險。但是,對一個對所有戰場都要負責的陸軍總參謀長來說,也許是絕對不會進行這種冒險的。對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也是如此。然而,如果約德爾不是對東線的戰鬥情況長期漠不關心,如果不是失職的話,那麽他就會以充足的理由,與這種對歷盡艱苦建立起來的、並一直缺乏雄厚基礎的西線防禦體係的破壞行動相對抗。


    在這種情況下,約德爾也肯定沒有想到過同他的參謀部商量一下,也沒有給他的同僚們提供發表不同意見的時間和機會。他隻滿足於在午夜剛剛過後,把希特勒的命令傳達給國防軍指揮參謀部。陸軍第一總參謀部軍官馮·布特拉爾將軍。他也很少與西線總司令部交換自己的看法。對西線的援助,他和他的參謀部完全都是通過電報進行傳達的。如3 月24 日,他在電報中詢問:“西線是否..已得到第331 步兵師”。


    4 月25 日的電報稱:


    “將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師,也盡可能將第3 山地師(從東線)


    調回。將武器、汽車和坦克送往西線。”


    由於以蔡茨勒為首的陸軍總參謀部,一直不願意執行從東線抽調那些支離破碎的部隊的命令,使本來就含混不清的命令更加令人費解。


    人們事先並沒有估計到,編有兩個裝備齊全的裝甲師的黨衛隊第2 軍、在完成東線任務之後未能立即返回西線。為了在東線南部戰場的反突擊中將這個軍作主力使用,希特勒企圖無限期地控製這個軍。根據一切跡象表明,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在這方麵也做了許多協助工作。直到6 月12 日,盟軍開始登陸幾乎已經一周時,希特勒——大概在眾人強烈抗議之下——才放棄了這一反突擊計劃,並命令這個軍開回西線。1944 年8 月31 日,他不顧事實真相,對兩位將軍說道:


    “如果我把黨衛第第9 和第10 兩個裝甲師部署在西線,這件事——指盟軍登陸成功——也許根本不會發生。可是,由於有人想在這裏搞罪惡的顛覆活動(指7 月20 日),使我們不得不放棄這件事。”


    他這番辯解的前一部分實在令人生疑;而後麵的話如果不是出自一個長期思維混亂人之口,就是講話者對事實有意進行粗暴的歪曲。作為唯一了解內情的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競然對此沉默不語。


    當國防軍最高統帥又從統帥部戰場為克裏木半島抽調幾個營之後——不久因損失慘重又被迫撤回——盟軍於5月12日再次對義大利南部的陣地展開進攻,最高統帥置一切原則於不顧,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插手用於抵禦盟軍登陸的微薄的兵力。如果盟軍在安齊奧——內圖諾登陸後,便停止進一步對“歐洲要塞”周邊地區的進攻——這也正是約德爾的戰略設想——那麽,盟軍現在對羅馬的突擊,無疑是為了牽製德軍從義大利向西級的撤退。然而,由於希特勒頑固堅持“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信念,以及羅馬事件使德國威信掃地而在他心中留下的創傷,希特勒此時此刻的作為,卻遠遠背離敵人原來的設想。當他從義大利抽調兵力的企圖早已被迫放棄之後,5 月25 日,敵人主突方向的先頭部隊與從安齊奧方向向羅馬南部突擊的先頭部隊匯合。在這場攻勢開始後的第一個星期內,希特勒再次把3 個師的兵力從匈牙利和丹麥調往南線,並隨後又調去第四個尚未組建完畢的帥。6 月2 日,希特勒命令把一直在西線一個最危險地區擔任海岸警戚任務的第19 空軍野戰師和大量的重型裝甲分隊,一起運往義大利,從而使他這種聽任敵人擺布的戰略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德]瓦爾特·瓦利蒙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德]瓦爾特·瓦利蒙特並收藏德國國防軍大本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