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冬季危機(1941 年——1942 年)
突然轉折
正當國防軍最高司令於1941 年12 月2 日匆匆飛往南方集團軍群,追究從羅斯托夫撤退下來的第1 裝甲集團軍的責任時,各種聞所未聞的情報和報告象雪片似地飛到陸軍總司令部: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已精疲力竭;擔任進攻莫斯科任務的中央集團軍群,現已無力在全線採取統一行動;零下30°—35c的氣溫,已使部隊和武器處於癱瘓狀態;“遭重挫的危險”已近在眼前,其後果難以預料;甚至古德裏安裝甲集團軍的精銳師都對希特勒存有“信任危機”,而博克元帥也同時與“集團軍將領之間關係緊張”,要求陸軍總司令從中調解。
陸軍總司令部通過電話從各集團軍群司令和他們的總參謀長得到的這些情報。並不是一字不漏地轉給了大本營。但是可以肯定,馮·布勞希奇元帥及其總參謀長會不加掩飾地將形勢的真實情況報告給希特勒。然而,對於12月6 日的“元首報告”,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卻典型地說:“他(希特勒)沒有從數量上權衡力量的對比”,還堅持從“敵人的俘虜數字上證實自己的優勢”。在哈爾德同一天的日記裏還表明,希特勒拒絕考慮形勢的發展,隻承認部隊需要“重振精神”,繼續執行他的既定方針,即在俄國南部占領頓涅茨盆地,準備奪取邁科普油田;在俄國北部與芬蘭取得聯繫。第二天、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大夫所望地在他的日記裏開誠布公地寫道:
“又是令人沮喪和羞恥的一天。陸軍總司令幾乎不再是信息傳遞者。元首越過他,直接與集團軍群司令聯繫。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最高領導不了解自己部隊的狀況,象一個修鞋匠修修補補,隻能靠下決斷過日子。”
直到1941 年12 月8 日,希特勒的大本營才對當前的形勢變化有了較正確的認識。國防軍統帥部第39 號指令指出,”立即停止一切較大的進攻作戰行動,並轉入防禦“,因為“冬天突然過早降臨..給供應造成困難”。指令還確隊了前不久敵人造成的威脅。希特勒還命令陸軍總司令部,根據自己的處境建立一條“節省兵力”的防線。但希特勒又以附加條件對陸軍的這種行動自由加以限製:對敵人作戰或軍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必須加以固守;其他戰線不是為敵所迫而後撤時,隻能在後方陣地狀況允許時才可實施。必須保持為1942 年恢復大規模進攻作戰的先決條件。未完成的進攻企圖,在指令中僅被列為“特殊任務”,但卻強調了奪取塞瓦斯托波爾的任務。為補充部隊的損失,陸軍指示,應對後方勤務機構進行清理;若想進一步增強兵力,隻能從西方占領區抽調部隊。再沒有其他後備軍了。如果從戰略角度將這一新指令,看成是1940 年7 月希特勒戰爭計劃的破產,那麽可以斷定,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及其同僚們,在所謂最終戰勝蘇俄的呼聲漸漸偃旗息鼓的餘音裏,已竭盡全力完成了這一指令。同日,陸軍總司令部也在一份作戰命令中,毫無異議地將指令精神下達,甚至在命令的序言裏指出,戰局開始時所規定的目的已經達到。但時隔不久,希特勒又以“狂熱”的意誌堅持既得的戰果,禁止部隊後撤一步,否定了自己剛剛宣布的基本原則。然而,這個指令無論從眼下看還是從長遠看,都未給部隊以任何幫助。由於德國國防軍最高指揮前前後後所犯的錯誤,以及所進行的冒險——不僅是希特勒和國防軍統帥部,使早已負擔過重的進攻部隊離消耗殆盡已為時不遠。
日美參戰
德國統帥部對東線戰爭的轉折漠然處之,也許是因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日本對美開戰所取的戰果上。德國整個大本營乃至第2號宿營地的人們,都沉浸在欣喜狂歡之中。然而,他們隻是看到了事情本身。那些在此刻看得更遠的人,卻無動於衷,顯得更加沉默。當希特勒和他的親信其中包括凱特爾將軍和約德爾將軍,突然離開戰地大本營回到柏林時,人們還不知道此行的目的。直到12 月11 日中午,即希特勒在國會上對美宣戰時,作者才從電話中得知此事。
約德爾從柏林打電話給瓦利蒙特。當時。瓦利蒙特正同參謀部的幾位軍官用餐。約德爾在電話裏向瓦利蒙特轉告了最新的變化:“您聽說沒有,剛才元首已宣布與美國處於戰爭狀態?”瓦利蒙特:“聽說了,不過太使我們感到意外了。”
約德爾:“現在參謀部的任務是,需要研究一下,美國將首先向哪個方向派出其主力部隊,是遠東還是歐洲然後再做出下一步決定。”
瓦利蒙特:“是的,我也認為此項研究工作非常重要。因為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考慮過對美國作戰,因此我們手頭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改,完成這項任務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約德爾:“您看看您能做些什麽。明天我就返回,再進一步商談吧。”
就這樣,大本營開始了對美國的戰爭,直到1945 年5 月在易北河畔結束。
在上文曾提及的1941 年3 月5 日的“與日本合作的指令”中,稱”共同的作戰目標”是“迅速使英國就範,從而避免使美國參戰”,接著,海軍總司令按照同一指令,負責“協調”雙方的海戰計劃。希特勒向海軍總司令強調指出,即使美國實施羅斯福的“射擊命令”,也必須避免給美國以任何參戰的藉口。盡管如此,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以第二個陸軍總參謀長的身份,對這一問題及時地進行了研究。也許約德爾收集的材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希特勒的決心,即認為,美國至少不會參加歐洲的戰爭。
突然轉折
正當國防軍最高司令於1941 年12 月2 日匆匆飛往南方集團軍群,追究從羅斯托夫撤退下來的第1 裝甲集團軍的責任時,各種聞所未聞的情報和報告象雪片似地飛到陸軍總司令部: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已精疲力竭;擔任進攻莫斯科任務的中央集團軍群,現已無力在全線採取統一行動;零下30°—35c的氣溫,已使部隊和武器處於癱瘓狀態;“遭重挫的危險”已近在眼前,其後果難以預料;甚至古德裏安裝甲集團軍的精銳師都對希特勒存有“信任危機”,而博克元帥也同時與“集團軍將領之間關係緊張”,要求陸軍總司令從中調解。
陸軍總司令部通過電話從各集團軍群司令和他們的總參謀長得到的這些情報。並不是一字不漏地轉給了大本營。但是可以肯定,馮·布勞希奇元帥及其總參謀長會不加掩飾地將形勢的真實情況報告給希特勒。然而,對於12月6 日的“元首報告”,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卻典型地說:“他(希特勒)沒有從數量上權衡力量的對比”,還堅持從“敵人的俘虜數字上證實自己的優勢”。在哈爾德同一天的日記裏還表明,希特勒拒絕考慮形勢的發展,隻承認部隊需要“重振精神”,繼續執行他的既定方針,即在俄國南部占領頓涅茨盆地,準備奪取邁科普油田;在俄國北部與芬蘭取得聯繫。第二天、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大夫所望地在他的日記裏開誠布公地寫道:
“又是令人沮喪和羞恥的一天。陸軍總司令幾乎不再是信息傳遞者。元首越過他,直接與集團軍群司令聯繫。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最高領導不了解自己部隊的狀況,象一個修鞋匠修修補補,隻能靠下決斷過日子。”
直到1941 年12 月8 日,希特勒的大本營才對當前的形勢變化有了較正確的認識。國防軍統帥部第39 號指令指出,”立即停止一切較大的進攻作戰行動,並轉入防禦“,因為“冬天突然過早降臨..給供應造成困難”。指令還確隊了前不久敵人造成的威脅。希特勒還命令陸軍總司令部,根據自己的處境建立一條“節省兵力”的防線。但希特勒又以附加條件對陸軍的這種行動自由加以限製:對敵人作戰或軍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必須加以固守;其他戰線不是為敵所迫而後撤時,隻能在後方陣地狀況允許時才可實施。必須保持為1942 年恢復大規模進攻作戰的先決條件。未完成的進攻企圖,在指令中僅被列為“特殊任務”,但卻強調了奪取塞瓦斯托波爾的任務。為補充部隊的損失,陸軍指示,應對後方勤務機構進行清理;若想進一步增強兵力,隻能從西方占領區抽調部隊。再沒有其他後備軍了。如果從戰略角度將這一新指令,看成是1940 年7 月希特勒戰爭計劃的破產,那麽可以斷定,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及其同僚們,在所謂最終戰勝蘇俄的呼聲漸漸偃旗息鼓的餘音裏,已竭盡全力完成了這一指令。同日,陸軍總司令部也在一份作戰命令中,毫無異議地將指令精神下達,甚至在命令的序言裏指出,戰局開始時所規定的目的已經達到。但時隔不久,希特勒又以“狂熱”的意誌堅持既得的戰果,禁止部隊後撤一步,否定了自己剛剛宣布的基本原則。然而,這個指令無論從眼下看還是從長遠看,都未給部隊以任何幫助。由於德國國防軍最高指揮前前後後所犯的錯誤,以及所進行的冒險——不僅是希特勒和國防軍統帥部,使早已負擔過重的進攻部隊離消耗殆盡已為時不遠。
日美參戰
德國統帥部對東線戰爭的轉折漠然處之,也許是因為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日本對美開戰所取的戰果上。德國整個大本營乃至第2號宿營地的人們,都沉浸在欣喜狂歡之中。然而,他們隻是看到了事情本身。那些在此刻看得更遠的人,卻無動於衷,顯得更加沉默。當希特勒和他的親信其中包括凱特爾將軍和約德爾將軍,突然離開戰地大本營回到柏林時,人們還不知道此行的目的。直到12 月11 日中午,即希特勒在國會上對美宣戰時,作者才從電話中得知此事。
約德爾從柏林打電話給瓦利蒙特。當時。瓦利蒙特正同參謀部的幾位軍官用餐。約德爾在電話裏向瓦利蒙特轉告了最新的變化:“您聽說沒有,剛才元首已宣布與美國處於戰爭狀態?”瓦利蒙特:“聽說了,不過太使我們感到意外了。”
約德爾:“現在參謀部的任務是,需要研究一下,美國將首先向哪個方向派出其主力部隊,是遠東還是歐洲然後再做出下一步決定。”
瓦利蒙特:“是的,我也認為此項研究工作非常重要。因為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考慮過對美國作戰,因此我們手頭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改,完成這項任務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約德爾:“您看看您能做些什麽。明天我就返回,再進一步商談吧。”
就這樣,大本營開始了對美國的戰爭,直到1945 年5 月在易北河畔結束。
在上文曾提及的1941 年3 月5 日的“與日本合作的指令”中,稱”共同的作戰目標”是“迅速使英國就範,從而避免使美國參戰”,接著,海軍總司令按照同一指令,負責“協調”雙方的海戰計劃。希特勒向海軍總司令強調指出,即使美國實施羅斯福的“射擊命令”,也必須避免給美國以任何參戰的藉口。盡管如此,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以第二個陸軍總參謀長的身份,對這一問題及時地進行了研究。也許約德爾收集的材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希特勒的決心,即認為,美國至少不會參加歐洲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