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麵看來,國防軍領率機構裏一派協和氣氛。但進一步觀察便可發現三軍總司令部在組織形式和工作方法上的原始缺點。依然如故。首先,象以前一樣,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從未與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一起磋商軍情。此外。不是因為特殊原由,三軍總司令們也很少聚會,既使碰頭。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誰也不會說一句真話。更有甚者,在海軍和空軍以不充裕的手段艱難地對英國實施“圍困”的時候。陸軍卻通過研究和圖上作業逐漸形成了俄國戰局的作戰基礎;而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對此卻絲毫沒有參與。第三點——盡管不很重要——國防處、國防軍指揮參謀部與其參謀長直到1941 年,一直被分隔在柏林——克拉姆波尼茨和貝希特斯加登兩地,隻有通過電話以及國防處長親自乘飛機取得聯繫。
因此,被大為稱頌的“國防軍領率機構的團結”,是名不副實的,完全是紙上文章。如果說,早在準備在英國登陸期間,國防軍總參謀部的工作就缺乏統一步伐和共同目標,那麽在爾後的數月時間裏,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問題上的意見和觀點就更是大相逕庭。
國防處長及其軍官們象約德爾將軍一樣,直到1940 年12 月,幾乎沒有參與過東方戰局的準備工作。這在以往重大戰局是極少見的。在這種情況下,國防處卻在全神貫注於適合於將國防軍全部兵力調向西線的計劃,並將其1940 年7、8 月的最初成果部分納入上文提及的11 月12 日的國防軍統帥部第18 號指令中。進攻直布羅陀的計劃是指令的中心內容。希特勒放棄在英國登陸以及10 月23 日與佛朗哥將軍進行一次不太成功的會晤之後,大力推進這一計劃的實施。原來設想,由空軍將海港摧毀,爾後趕走英國艦隊,就算達到預期目的。在國防處的建議下,最後將占領全部陸地作為目標。與此同時,國防處還在致力於另一項計劃:德國派一個空軍軍和一個裝甲軍去支援義大利軍隊對蘇伊土運河的遲緩推進。他們認為,這種對英國人的主要基地的雙管齊下的進攻,似乎有可能最終“摧毀英國在地中海的地位”,使戰爭進程有一個轉折。但在支援義大利的問題上,希特勒卻改變初衷,拒絕進一步向義大利提供支援。然而,在堅決拒絕支援義大利之後,希特勒卻又違心地要襲擊希臘。可以肯定,他的這一態度是由於德國拒絕提供援助,促使墨索裏尼及其統帥部堅持其原來觀點而造成的。但是,當時,希特勒並不是不願意放棄遠征北非。因為,他不願看到為了推動這項計劃的實施,而將兵力由對付俄國轉向其他地方。由於這個緣故,進攻直布羅陀的行動最遲不應超過2 月初。
在這個階段,作為國防處大然“盟友”的海軍總司令部,也將當時大家已經知曉的希特勒進攻蘇聯的計劃,看成錯誤的和災難深重的。由於國防處的海軍軍官們對這一共同觀點的不懈支持,於8 月底,提出了第三個建議,即在世界海洋上“德意聯合實施海戰”的計劃,以便將注意力由東方移開。這一計劃,一開始得到了希特勒的讚許,但因必須待到徹底解決地中海地區問題以後才能下定決心而作罷。
1940 年11 月1 日,國防處長在一次商討關於“冬季作戰企圖”的會上想再次使約德爾將軍確信,這些計劃“不可能..全部令人滿意..。假如德國不向利比亞派兵,那麽義大利對埃及的進攻就難以取得重大成果,..也不會解決地中海的問題。因此,義大利艦隊應繼續堅守地中海,不應考慮..與德國重型艦隻在大西洋聯合作戰的問題”。然而,約德爾——不管他自己確信與否——隻是把希望寄託於在此期間採取的德國空軍對西西裏島的行動,並希望能為占領直布羅陀,在地中海地區贏得充足的空中優勢。因此,這一設想也寫入“第18 號指令”裏。
指令的開頭還有一項計劃,這是國防處長傾其全部心血的一件事,即與法國進行軍事合作。如果說在戰爭進程中,這種“通敵行為”至今還仍被兩國官方視為聲名狼藉的冒險行為,那麽對當時參與這一合作的軍官來說,隻能意味著是次利用他們力所能及的途徑和手段促成歐洲鄰邦真誠諒解的嚐試。這種聯合反英的嚐試,或者用“指令”的話說,由初期的共同安全任務,發展成“法國全麵參加反英戰爭”,是從當前現實出發的。這一目的的最充分的理由是,沒有那個計劃更能阻止可怕的戰爭,向東方擴展,以及有效地阻止美國參戰。
在這裏,不可能對由於希特勒一貫運用政治欺騙伎倆,將法德軍事關係搞成僵局的發展過程,作詳細描述。但不妨隻回憶一下初期,它與1940 年7月英國攻擊停泊在凱比爾港和達喀爾的法國軍艦,是聯繫在一起的。此後,德法高級官員在威斯巴登,爾後在維希不斷進行接觸,在1940 年9 月23 日德國從海上對達喀爾實施攻擊之後,約德爾向他的親信說:“他與國防處長協調一致,充分利用每一時機說服元首。利用德法共同利益,進行高於一切的對英國的戰鬥。”在他對當前“元首觀點的轉變”進行一番評論之後,完全接瓦利蒙特的思想補充說:“人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是關於繼續進行戰爭和戰爭目的的基本觀點的徹底轉變”。最後,約德爾出人意料地宣布,一個月以後,即1940 年10 月24 日,希特勒將與貝當元帥會晤。
因此,被大為稱頌的“國防軍領率機構的團結”,是名不副實的,完全是紙上文章。如果說,早在準備在英國登陸期間,國防軍總參謀部的工作就缺乏統一步伐和共同目標,那麽在爾後的數月時間裏,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問題上的意見和觀點就更是大相逕庭。
國防處長及其軍官們象約德爾將軍一樣,直到1940 年12 月,幾乎沒有參與過東方戰局的準備工作。這在以往重大戰局是極少見的。在這種情況下,國防處卻在全神貫注於適合於將國防軍全部兵力調向西線的計劃,並將其1940 年7、8 月的最初成果部分納入上文提及的11 月12 日的國防軍統帥部第18 號指令中。進攻直布羅陀的計劃是指令的中心內容。希特勒放棄在英國登陸以及10 月23 日與佛朗哥將軍進行一次不太成功的會晤之後,大力推進這一計劃的實施。原來設想,由空軍將海港摧毀,爾後趕走英國艦隊,就算達到預期目的。在國防處的建議下,最後將占領全部陸地作為目標。與此同時,國防處還在致力於另一項計劃:德國派一個空軍軍和一個裝甲軍去支援義大利軍隊對蘇伊土運河的遲緩推進。他們認為,這種對英國人的主要基地的雙管齊下的進攻,似乎有可能最終“摧毀英國在地中海的地位”,使戰爭進程有一個轉折。但在支援義大利的問題上,希特勒卻改變初衷,拒絕進一步向義大利提供支援。然而,在堅決拒絕支援義大利之後,希特勒卻又違心地要襲擊希臘。可以肯定,他的這一態度是由於德國拒絕提供援助,促使墨索裏尼及其統帥部堅持其原來觀點而造成的。但是,當時,希特勒並不是不願意放棄遠征北非。因為,他不願看到為了推動這項計劃的實施,而將兵力由對付俄國轉向其他地方。由於這個緣故,進攻直布羅陀的行動最遲不應超過2 月初。
在這個階段,作為國防處大然“盟友”的海軍總司令部,也將當時大家已經知曉的希特勒進攻蘇聯的計劃,看成錯誤的和災難深重的。由於國防處的海軍軍官們對這一共同觀點的不懈支持,於8 月底,提出了第三個建議,即在世界海洋上“德意聯合實施海戰”的計劃,以便將注意力由東方移開。這一計劃,一開始得到了希特勒的讚許,但因必須待到徹底解決地中海地區問題以後才能下定決心而作罷。
1940 年11 月1 日,國防處長在一次商討關於“冬季作戰企圖”的會上想再次使約德爾將軍確信,這些計劃“不可能..全部令人滿意..。假如德國不向利比亞派兵,那麽義大利對埃及的進攻就難以取得重大成果,..也不會解決地中海的問題。因此,義大利艦隊應繼續堅守地中海,不應考慮..與德國重型艦隻在大西洋聯合作戰的問題”。然而,約德爾——不管他自己確信與否——隻是把希望寄託於在此期間採取的德國空軍對西西裏島的行動,並希望能為占領直布羅陀,在地中海地區贏得充足的空中優勢。因此,這一設想也寫入“第18 號指令”裏。
指令的開頭還有一項計劃,這是國防處長傾其全部心血的一件事,即與法國進行軍事合作。如果說在戰爭進程中,這種“通敵行為”至今還仍被兩國官方視為聲名狼藉的冒險行為,那麽對當時參與這一合作的軍官來說,隻能意味著是次利用他們力所能及的途徑和手段促成歐洲鄰邦真誠諒解的嚐試。這種聯合反英的嚐試,或者用“指令”的話說,由初期的共同安全任務,發展成“法國全麵參加反英戰爭”,是從當前現實出發的。這一目的的最充分的理由是,沒有那個計劃更能阻止可怕的戰爭,向東方擴展,以及有效地阻止美國參戰。
在這裏,不可能對由於希特勒一貫運用政治欺騙伎倆,將法德軍事關係搞成僵局的發展過程,作詳細描述。但不妨隻回憶一下初期,它與1940 年7月英國攻擊停泊在凱比爾港和達喀爾的法國軍艦,是聯繫在一起的。此後,德法高級官員在威斯巴登,爾後在維希不斷進行接觸,在1940 年9 月23 日德國從海上對達喀爾實施攻擊之後,約德爾向他的親信說:“他與國防處長協調一致,充分利用每一時機說服元首。利用德法共同利益,進行高於一切的對英國的戰鬥。”在他對當前“元首觀點的轉變”進行一番評論之後,完全接瓦利蒙特的思想補充說:“人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是關於繼續進行戰爭和戰爭目的的基本觀點的徹底轉變”。最後,約德爾出人意料地宣布,一個月以後,即1940 年10 月24 日,希特勒將與貝當元帥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