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下午晚些時候,這場風波才平靜下來。陸軍總司令部收到了一份新的“命令”。甚至還有關於早晨說話的“談話記要”———這是一種過去幾乎從未採用過的、表示贊同陸軍總司令意見的形式。當天18 時,希特勒終於被哈爾德呈送的新的報告說服了,決定“放棄對機動權的控製”,由陸軍自行決定。“從此,正確路線終於能付諸於實踐”,陸軍總參謀長在分析這一事件的過程中,這樣寫道。但他又說:“這是在引起普遍義憤的情況下才出現的結果,而且從表麵看似乎是作為國防軍統帥部採取的指揮措施”。這場風波迅速了結了,國防處是在事後才了解到這一情況。
在後來的日子裏,約德爾的日記如同溫度計一樣,反映出指揮層仍處於一種動盪不定的狀況。他們對作戰指揮缺乏深刻的認識和經驗,他們的行動準則是受其起伏不定的感情和情緒來決定的。因此,到5 月19 日,國防軍統帥部對於來自北麵的法、英裝甲部隊的突擊,又一次表示出“極大的憂慮”;而敵人的這一行動正中陸軍總參謀長的下懷,他“恰恰表示歡迎”。結果,兩個最高指揮機構對空軍的參預提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要求。5 月20 日傍晚,大約在西方戰局開始後10 天,德軍就到達了阿布維爾地域的索姆河河口,並在河口北部將擁有數個集團軍的敵人合圍。“山崖城堡”沉浸在不尋常的勝利喜悅之中。約德爾寫道:“元首大喜過望,高度評價了德國陸軍及其領導。”5 月21 日傍晚,希特勒“對於步兵師向前推進不夠又有點心神不定”。約德爾看到希特勒在“地圖室裏一直呆到一點半”。
第二天,便開始了戲劇性的敦刻爾克事件。在這些日子裏,希特勒將剛剛莊嚴表示的對陸軍的“讚許”拋到九霄雲外,再次於預作戰行動,因此使西方戰局,甚至整個戰爭的結局,都對德國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許多戰史書籍已對這一事件作過描述,為使這一事件的介紹更加豐富,作者想以個人在大本營的經歷作一些補充。
此次對立的陣容仍如同以往:一方是希特勒、凱特爾和約德爾,還有戈林;另一方為布勞希奇、哈爾德,以及國防處的陸軍參謀軍官們。希特勒及其追隨他的那些人自以為是,毫無顧忌地將他們的觀點和意誌強加給陸軍總司令部。經過多次“不友好的會商”之後,哈爾德於5 月25 日隻好屈從於無法更改的事實,他說:“迅速推進的左翼前麵並沒有敵人..但被元首的不可更改的意誌阻止了。”次日,哈爾德用極其尖刻、嘲諷的詞句概括了全部的災禍:“裝甲和摩托化兵團遵照至高無上的命令,象大樹一樣,紮根在貝頓和聖奧梅爾之間的高地上,不能進攻。..而此在正是敵人的暴露後方,本可大幹一場”。在此期間,由比利時匆忙開來的、僅由步兵師組成的b 集團軍群,“在對付著謹慎後撤、但仍保持戰鬥力的敵人..以一定的代價緩慢向前推進”。而敵人在此期間,卻匆忙準備於第二天將其被圍部隊運過海峽。
象哈爾德及其周圍的軍官一樣,國防處的陸軍參謀軍官們,也對希特勒的命令大吃一驚。希特勒對他下達的這一命令,不想作任何解釋。瓦利蒙特和洛斯貝格毫不遲疑,立即通過“上層路線”,詳細打聽事情的來龍去脈。約德爾極不耐煩、並十分自信地說:他、凱特爾以及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相當熟悉弗蘭德的低窪沼澤地帶,那裏無法使用坦克。在狹窄的小路上,排成長串的坦克會相繼被摧毀,加上迄今已經損失的坦克,到法國第二階段攻勢開始時,將沒有坦克可以投入。目前在弗蘭德唯一能夠作的,就是大膽使用空軍。戈林向希特勒擔保,他的飛行員有足夠的把握,可以在沿岸完成對敵人的合圍。
在這種情況下,作者以其在戰前和平年代裏,在比利時海濱度假時的所見所聞,強調指出,1918 年以來弗蘭德地理的條件已發生根本變化,但卻是徒費口舌。作者對空軍在黑夜和惡劣天氣裏的作用的懷疑,也沒有引起任何反響。至今還留下難忘的不愉快印象的談話,還有兩點值得一提:約德爾沒有一句是引用龍德施泰特元帥多次表示贊同希特勒命令的話,盡管龍德施泰特由於他在當時的總參謀部軍官中享有崇高威信,利用他的話最能消除其下級的矛盾;約德爾更沒有談到——那怕隻是暗示——政治動機,即希特勒可能出於對英國遠征軍的憐憫。龍德施泰特在這件事的態度,在陸軍總參謀長的日記裏沒有任何記載。相反。在5 月26 日的日記裏卻提到,“龍德施泰特不再堅持,徑直去找霍特和克萊斯特,向他們說明快速部隊繼續推進的條件。”因此,根據上述情況,隻能證明馮·龍德施泰特元帥和他的參謀軍官們——更不用說陸軍司令部——盡管在觀點和安排上與希特勒有部分的一致,但目標絕不是一樣的。這一切說明,龍德施泰特僅僅為了調整裝甲部隊而下達的短期“停止令”——對此,陸軍總司令部沒有提出任何異議——成了希特勒在關鍵時刻中斷作戰行動自然發展的藉口。5 月26 日下午,裝甲部隊恢復機動權。但為時已晚,已無法從總體上陰止英、法軍隊向海峽彼岸的撤退,德國空軍也隻能起到幹擾作用。
在後來的日子裏,約德爾的日記如同溫度計一樣,反映出指揮層仍處於一種動盪不定的狀況。他們對作戰指揮缺乏深刻的認識和經驗,他們的行動準則是受其起伏不定的感情和情緒來決定的。因此,到5 月19 日,國防軍統帥部對於來自北麵的法、英裝甲部隊的突擊,又一次表示出“極大的憂慮”;而敵人的這一行動正中陸軍總參謀長的下懷,他“恰恰表示歡迎”。結果,兩個最高指揮機構對空軍的參預提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要求。5 月20 日傍晚,大約在西方戰局開始後10 天,德軍就到達了阿布維爾地域的索姆河河口,並在河口北部將擁有數個集團軍的敵人合圍。“山崖城堡”沉浸在不尋常的勝利喜悅之中。約德爾寫道:“元首大喜過望,高度評價了德國陸軍及其領導。”5 月21 日傍晚,希特勒“對於步兵師向前推進不夠又有點心神不定”。約德爾看到希特勒在“地圖室裏一直呆到一點半”。
第二天,便開始了戲劇性的敦刻爾克事件。在這些日子裏,希特勒將剛剛莊嚴表示的對陸軍的“讚許”拋到九霄雲外,再次於預作戰行動,因此使西方戰局,甚至整個戰爭的結局,都對德國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許多戰史書籍已對這一事件作過描述,為使這一事件的介紹更加豐富,作者想以個人在大本營的經歷作一些補充。
此次對立的陣容仍如同以往:一方是希特勒、凱特爾和約德爾,還有戈林;另一方為布勞希奇、哈爾德,以及國防處的陸軍參謀軍官們。希特勒及其追隨他的那些人自以為是,毫無顧忌地將他們的觀點和意誌強加給陸軍總司令部。經過多次“不友好的會商”之後,哈爾德於5 月25 日隻好屈從於無法更改的事實,他說:“迅速推進的左翼前麵並沒有敵人..但被元首的不可更改的意誌阻止了。”次日,哈爾德用極其尖刻、嘲諷的詞句概括了全部的災禍:“裝甲和摩托化兵團遵照至高無上的命令,象大樹一樣,紮根在貝頓和聖奧梅爾之間的高地上,不能進攻。..而此在正是敵人的暴露後方,本可大幹一場”。在此期間,由比利時匆忙開來的、僅由步兵師組成的b 集團軍群,“在對付著謹慎後撤、但仍保持戰鬥力的敵人..以一定的代價緩慢向前推進”。而敵人在此期間,卻匆忙準備於第二天將其被圍部隊運過海峽。
象哈爾德及其周圍的軍官一樣,國防處的陸軍參謀軍官們,也對希特勒的命令大吃一驚。希特勒對他下達的這一命令,不想作任何解釋。瓦利蒙特和洛斯貝格毫不遲疑,立即通過“上層路線”,詳細打聽事情的來龍去脈。約德爾極不耐煩、並十分自信地說:他、凱特爾以及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相當熟悉弗蘭德的低窪沼澤地帶,那裏無法使用坦克。在狹窄的小路上,排成長串的坦克會相繼被摧毀,加上迄今已經損失的坦克,到法國第二階段攻勢開始時,將沒有坦克可以投入。目前在弗蘭德唯一能夠作的,就是大膽使用空軍。戈林向希特勒擔保,他的飛行員有足夠的把握,可以在沿岸完成對敵人的合圍。
在這種情況下,作者以其在戰前和平年代裏,在比利時海濱度假時的所見所聞,強調指出,1918 年以來弗蘭德地理的條件已發生根本變化,但卻是徒費口舌。作者對空軍在黑夜和惡劣天氣裏的作用的懷疑,也沒有引起任何反響。至今還留下難忘的不愉快印象的談話,還有兩點值得一提:約德爾沒有一句是引用龍德施泰特元帥多次表示贊同希特勒命令的話,盡管龍德施泰特由於他在當時的總參謀部軍官中享有崇高威信,利用他的話最能消除其下級的矛盾;約德爾更沒有談到——那怕隻是暗示——政治動機,即希特勒可能出於對英國遠征軍的憐憫。龍德施泰特在這件事的態度,在陸軍總參謀長的日記裏沒有任何記載。相反。在5 月26 日的日記裏卻提到,“龍德施泰特不再堅持,徑直去找霍特和克萊斯特,向他們說明快速部隊繼續推進的條件。”因此,根據上述情況,隻能證明馮·龍德施泰特元帥和他的參謀軍官們——更不用說陸軍司令部——盡管在觀點和安排上與希特勒有部分的一致,但目標絕不是一樣的。這一切說明,龍德施泰特僅僅為了調整裝甲部隊而下達的短期“停止令”——對此,陸軍總司令部沒有提出任何異議——成了希特勒在關鍵時刻中斷作戰行動自然發展的藉口。5 月26 日下午,裝甲部隊恢復機動權。但為時已晚,已無法從總體上陰止英、法軍隊向海峽彼岸的撤退,德國空軍也隻能起到幹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