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僕向北說合袁紹與公孫瓚,他受到了曹操、袁紹的熱情接待。公孫瓚也來了信,說能與袁將軍同受趙太僕的勸解,實在是三生有幸。為了早些把這個老傢夥哄走,當著趙太僕的麵,公孫瓚把女兒送到袁家做兒媳。趙太僕約他們明年到洛陽和談,他們說一定一定。


    馬太傅向南勸說袁術。袁術說:“請太傅把朝廷的符節借下臣一觀。”可這一借就再也不還了。袁術指著手下上千名凶神惡煞的軍官,讓馬太傅以政府的名義徵辟他們做官。馬太傅說:“將軍家中的先公們都為朝廷辟過士,你難道不知道辟士是怎麽回事?”住了許久,他看袁術冥頑不化,要求還他符節,放他回去。袁術根本就不見他。行動不便、飲食不周的馬太傅,又急又氣,吐血而亡。


    馬太傅在壽春還是徵辟了一個人的,任命他為懷義校尉。他就是孫堅的長子孫策(字伯符)。


    孫策十多歲就名聞鄉裏,後隨母親住在舒城,結識了這裏的豪強之子周瑜(字公瑾)。這兩個同年的美少年一見傾心,情同手足,孫策為兄,周瑜為弟。他去壽春投奔袁術,袁術怕他索要孫堅的士卒,便對他說:“我用你舅舅吳景為丹陽太守、堂兄孫賁為都尉,你可去他們那裏募兵。”孫策剛募到兵,就被涇縣軍閥祖郎襲擊,大潰而逃,又回到袁術大營。袁術這才把孫堅的上千名殘部還了孫策。袁術常常對人說:“我要是有像孫郎這樣的兒子,死也無憾了!”說歸說,袁術還是提防著孫策,不讓他得勢。他曾答應拜孫策為九江太守,後來又反悔;既而又讓孫策去打廬江太守陸康,因為袁術要攻打徐州陶謙,陸康不願借米三萬斛。孫策攻下廬江,袁術又不任命他做太守。孫策失望之際,孫堅的校尉、丹陽人朱治勸少主人離開袁術,歸取江東。這時,袁術讓吳景與孫賁攻打盤踞在曲阿的由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二人在橫江和利當兩地遭到劉繇部將樊能與張英的抵抗,戰事毫無進展。


    孫策對袁術請求道:“江東有我家的舊部宗親,在下願去助舅舅打橫江,橫江如拔,則回江東,可募得子弟兵三萬以佐明公縱橫天下。”


    袁術想,劉繇在曲阿,王朗在會稽,孫策未必能得逞,便拜他為折衝校尉。孫策帶了千餘步兵,十匹戰馬,到了歷陽,收眾五千。路上,遇到周瑜率軍資兵馬來迎,孫策對周瑜說:“我得卿,是天作之合!”一路下去,擊走樊能、孫英,所向披靡,朝廷命官、軍閥土豪、山賊土匪,或降或逃。老百姓都想看看英俊的孫郎與周郎,一看便傾心,於是隊伍漸漸擴大。後來他們占領了皖城,發現城內喬公家裏有兩個絕色的姐妹大喬、小喬,於是孫郎和周郎同時做了新郎。在與劉繇的交鋒之中,孫策遇上了太史慈。


    太史慈原是來投奔他的同鄉劉繇,劉繇不重用他,因為太史慈年輕時,為了徵辟之事而作過弊,東萊大族都看不起他,這才先避難於遼東。劉繇拘於輿論,隻任用他為偵察兵的統領。他剛出來偵察,就和孫策打得難捨難分。孫策奪了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奪了孫策的頭盔。後來,劉繇兵敗逃至豫章,太史慈逃入涇縣山越族境內,被孫策俘虜。孫策執著他的手說:“當與卿共圖大事。”劉繇亡故,豫章有上萬的殘兵,孫策派太史慈前去安撫收編,左右都說:“太史慈一去必不回返。”孫策在餞行時握著太史慈的手腕問道:“何時能還?”“不過六十日。”太史慈如期而還。就這樣,孫策陸續又收得江東英傑張?、張昭、魯肅等人,經過幾年的慘澹經營,孫氏據有江東。


    曹操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攻打兗州東南方向的徐州。首先在戰略上,徐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不打,袁紹一定要打,莫若自己動手,拿下徐州,名歸袁紹,實屬曹操。其次,徐州牧陶謙與公孫瓚聯盟,是袁、曹二人的後方威脅,打下徐州,兗州才能算得上鞏固。再次,徐州隻能由曹操打,因為黑山黃巾在冀州鬧得厲害,一度聯絡袁紹部下譁變,攻下了鄴城。袁紹正在一心討伐黑山黃巾,無力將兵鋒轉向徐州。最後,一個最直接的原因,促使曹操下決心馬上就打:他的父親、故太尉曹嵩被陶謙的部下襲殺。


    曹操的父親先前去青州琅琊避難,曹操做穩了兗州刺史,便讓泰山太守應劭將父親曹太公接至兗州。走到陶謙的地界陰平縣,守備此地的部將看曹太公的行裝有許多車,一時起了歹念,殺進賓館。曹太公讓人掘開後院牆逃跑,他讓小妾先從牆洞爬出去,可小妾太肥,堵在洞口,進退兩難。士兵沖至後院,曹太公及小兒子曹德被殺。應劭見交不了差,逃奔袁紹去了。應劭,字仲遠,有《風俗通》一書傳世,記載當時的典章、名物、製度、風俗、人物。其侄應?,後闢為曹操的府掾。


    初平四年秋,曹操親自出征,臨行前,他和陳留太守張邈告別,對家中人說:“我若不還,可依靠孟卓(張邈字)。”張邈少時,好遊俠,與曹操、袁紹是一起玩的小兄弟。關東起兵後,有一次他忤犯了盟主袁紹,袁紹讓曹操殺了他。曹操說:“孟卓,親友也。天下未定,幹嘛自相殘殺?”


    曹軍一連攻拔徐州十多座城池,打到徐州首府彭城時,與陶謙大戰一場,陶謙敗走,退保郯縣。曹軍攻郯不克,便攻下了慮縣、睢陵、夏丘。曹操為發泄怒火,張揚他的孝道,竟下令屠城,所攻之處,雞犬不留,在泗水岸邊活埋並砍殺平民百姓十萬口,泗水為之不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興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興無並收藏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