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 作者:徐興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叛軍做好了一切攻城的準備,擺開了陣勢。臨下達攻城命令之前,叛將王國讓已經投降的酒泉太守黃衍到城下喊話:“南容君!天下已非復為大漢所有,南容君是否有意擔任我等的統帥?”
城上的傅燮拔出佩劍,大聲喝道:“你是大漢的剖符之臣,反而為叛賊充當說客嗎?”
王國揮動馬鞭,羌胡兵馬如旋風一般,將漢陽郡城掃蕩一空,傅燮陣亡。朝廷下諡號,曰:“壯節侯”。
漢陽陷沒之際,漢軍司馬馬騰率部反水,投靠韓遂,他倆結為異姓兄弟,共推王國為主,進而抄掠三輔。
九月,幽州遼西發生了烏桓與漢人的聯合叛亂。
張溫進討涼州時,朝廷調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人,中山相、幽州漁陽人張純要求擔任將領,張溫卻任命涿郡人公孫瓚為將。烏桓的酋長丘力居根本不想給大漢賣命,軍隊剛剛開到薊縣,就謠傳軍糧沒有運出。於是一夜之間,軍隊紛紛叛回烏桓部落。烏桓知道大漢政府饒不了他,於是聯合張純以及故泰山太守張舉,舉兵叛漢。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官吏。叛軍擁眾十餘萬,屯駐遼西郡肥如縣。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檄天下,歷數當今天子的罪過,稱張舉當代漢;並命天子退位,京師公卿速來幽州奉迎新天子。
這是大漢的朝廷命官聯合異族叛亂的開始。
本月,詔:張溫平寇無策,免去太尉之職,以崔烈代之。
十月,南方長沙郡人區星率萬人暴動,自稱將軍。詔議郎孫堅為長沙太守。當月,孫堅平定民變,封烏程侯。
十一月,王國包圍陳倉。
皇甫嵩將軍退居在家,除了閱讀王符的《潛夫論》和歷朝平羌史料之外,家中日日賓客盈門,驛馬不斷,將軍仍在規劃戎機。陳倉被圍的消息傳出,他說:“該我出馬了!”
果然,詔書下達,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合兵四萬討賊。
董卓雖然瞧不起張溫,但對皇甫嵩卻佩服得很,因為皇甫規和張奐都是他的上司。皇甫氏又是涼州人,與自己同鄉。可這一次出征,在戰略上,董卓與皇甫嵩發生了分歧。
董卓認為:陳倉危急,宜速往營救。而皇甫嵩卻認為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陳倉雖小,但歷朝歷代均為軍事要塞,城守堅固。王國兵馬雖強,但久攻不下,其眾必疲。疲而擊之,全勝之道。
皇甫將軍按兵不動。八十多天之後,時已中平六年二月,陳倉來報,賊眾解圍而走。
皇甫將軍下令追擊。可董卓卻進帳諫道:“兵法雲:窮寇勿迫,歸眾勿追。”很顯然,他這是有意與主帥唱反調。皇甫將軍看得出來,但沒有動怒。
“董將軍,以前,我不進擊,是避其銳氣。現在追擊,是由於賊軍已衰。我軍所擊,乃是疲師,並非歸眾。王國的兵馬正在撤退,沒有鬥誌,我軍以整擊亂,並非追擊窮寇。”
皇甫將軍又命董卓擔任後援,自將主力追擊叛軍,連戰大勝,斬首萬餘級。皇甫將軍並未獨占功勞,他太有修養,可董卓卻以為這是對他更大的羞辱,心懷怨恨。
王國兵敗,其部將韓遂、馬騰等謀劃之後,廢了這個不中用的主子,用兵馬劫持了一個涼州名士做主子。
這個人,就是勸說皇甫嵩將軍反叛大漢,自做天子的閻忠。
不久,閻忠病死,賊軍開始了自相殘殺,走向衰微。朝廷暫時得以息兵。
中平五年三月,詔發南匈奴討張純,單於羌渠遣左賢王率騎兵至幽州報到。匈奴雖然歸附已久,但常常苦於大漢的徵用,時下天下動亂不已,匈奴各部皆懼怕漢廷的調發沒有個盡頭。在騎兵剛剛上路之際,一個大部落聯合屠各胡,合兵十餘萬攻殺單於,立其子右賢王於扶羅為持至屍逐侯單於。南匈奴從此叛漢。
六年,幽州牧劉虞到任,遣使去鮮卑、烏桓等部陳述利害,責令送張純、張舉二人首級於京師。鮮卑、烏桓被使者的利口和大漢的重賄打動,派遣譯使來京師歸降。
張純、張舉見勢不妙,逃出塞外。劉虞罷兵,留降虜校尉公孫瓚將步騎萬人屯於右北平。
三月,張純的門客王政殺張純,送首級於劉虞。詔拜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
但此時劉虞與部將公孫瓚發生了矛盾。公孫瓚主張掃平烏桓,而劉虞卻主張以恩信招降。公孫瓚的主張,看似忠勇可嘉,其實像很多在平定民眾和邊塞叛亂中積極主張進討的將領一樣,借平寇為名,來充實自己的實力。
中平五年冬天,蓋勛被召回京師,天子親自接見了他。第一句話就問:“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
蓋勛回答:“中官寵臣及其子弟,擾亂天下,事至於此。”
此時,京師有個望氣的卜師,逢人便道:“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
一時間,人心惶惶,謠言四起。
第六章 北邙山
第六章 北邙山
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
作書與魴黷,相教慎出入。
――漢樂府歌辭
中平五年(188),蓋勛在回答天子的問話時,話剛出口,便覺大悔。因為他忘了身邊還有一個人,此人便是小黃門蹇碩。天子回頭對蹇碩說:“你說,是這樣嗎?”
城上的傅燮拔出佩劍,大聲喝道:“你是大漢的剖符之臣,反而為叛賊充當說客嗎?”
王國揮動馬鞭,羌胡兵馬如旋風一般,將漢陽郡城掃蕩一空,傅燮陣亡。朝廷下諡號,曰:“壯節侯”。
漢陽陷沒之際,漢軍司馬馬騰率部反水,投靠韓遂,他倆結為異姓兄弟,共推王國為主,進而抄掠三輔。
九月,幽州遼西發生了烏桓與漢人的聯合叛亂。
張溫進討涼州時,朝廷調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人,中山相、幽州漁陽人張純要求擔任將領,張溫卻任命涿郡人公孫瓚為將。烏桓的酋長丘力居根本不想給大漢賣命,軍隊剛剛開到薊縣,就謠傳軍糧沒有運出。於是一夜之間,軍隊紛紛叛回烏桓部落。烏桓知道大漢政府饒不了他,於是聯合張純以及故泰山太守張舉,舉兵叛漢。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官吏。叛軍擁眾十餘萬,屯駐遼西郡肥如縣。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檄天下,歷數當今天子的罪過,稱張舉當代漢;並命天子退位,京師公卿速來幽州奉迎新天子。
這是大漢的朝廷命官聯合異族叛亂的開始。
本月,詔:張溫平寇無策,免去太尉之職,以崔烈代之。
十月,南方長沙郡人區星率萬人暴動,自稱將軍。詔議郎孫堅為長沙太守。當月,孫堅平定民變,封烏程侯。
十一月,王國包圍陳倉。
皇甫嵩將軍退居在家,除了閱讀王符的《潛夫論》和歷朝平羌史料之外,家中日日賓客盈門,驛馬不斷,將軍仍在規劃戎機。陳倉被圍的消息傳出,他說:“該我出馬了!”
果然,詔書下達,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合兵四萬討賊。
董卓雖然瞧不起張溫,但對皇甫嵩卻佩服得很,因為皇甫規和張奐都是他的上司。皇甫氏又是涼州人,與自己同鄉。可這一次出征,在戰略上,董卓與皇甫嵩發生了分歧。
董卓認為:陳倉危急,宜速往營救。而皇甫嵩卻認為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陳倉雖小,但歷朝歷代均為軍事要塞,城守堅固。王國兵馬雖強,但久攻不下,其眾必疲。疲而擊之,全勝之道。
皇甫將軍按兵不動。八十多天之後,時已中平六年二月,陳倉來報,賊眾解圍而走。
皇甫將軍下令追擊。可董卓卻進帳諫道:“兵法雲:窮寇勿迫,歸眾勿追。”很顯然,他這是有意與主帥唱反調。皇甫將軍看得出來,但沒有動怒。
“董將軍,以前,我不進擊,是避其銳氣。現在追擊,是由於賊軍已衰。我軍所擊,乃是疲師,並非歸眾。王國的兵馬正在撤退,沒有鬥誌,我軍以整擊亂,並非追擊窮寇。”
皇甫將軍又命董卓擔任後援,自將主力追擊叛軍,連戰大勝,斬首萬餘級。皇甫將軍並未獨占功勞,他太有修養,可董卓卻以為這是對他更大的羞辱,心懷怨恨。
王國兵敗,其部將韓遂、馬騰等謀劃之後,廢了這個不中用的主子,用兵馬劫持了一個涼州名士做主子。
這個人,就是勸說皇甫嵩將軍反叛大漢,自做天子的閻忠。
不久,閻忠病死,賊軍開始了自相殘殺,走向衰微。朝廷暫時得以息兵。
中平五年三月,詔發南匈奴討張純,單於羌渠遣左賢王率騎兵至幽州報到。匈奴雖然歸附已久,但常常苦於大漢的徵用,時下天下動亂不已,匈奴各部皆懼怕漢廷的調發沒有個盡頭。在騎兵剛剛上路之際,一個大部落聯合屠各胡,合兵十餘萬攻殺單於,立其子右賢王於扶羅為持至屍逐侯單於。南匈奴從此叛漢。
六年,幽州牧劉虞到任,遣使去鮮卑、烏桓等部陳述利害,責令送張純、張舉二人首級於京師。鮮卑、烏桓被使者的利口和大漢的重賄打動,派遣譯使來京師歸降。
張純、張舉見勢不妙,逃出塞外。劉虞罷兵,留降虜校尉公孫瓚將步騎萬人屯於右北平。
三月,張純的門客王政殺張純,送首級於劉虞。詔拜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
但此時劉虞與部將公孫瓚發生了矛盾。公孫瓚主張掃平烏桓,而劉虞卻主張以恩信招降。公孫瓚的主張,看似忠勇可嘉,其實像很多在平定民眾和邊塞叛亂中積極主張進討的將領一樣,借平寇為名,來充實自己的實力。
中平五年冬天,蓋勛被召回京師,天子親自接見了他。第一句話就問:“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
蓋勛回答:“中官寵臣及其子弟,擾亂天下,事至於此。”
此時,京師有個望氣的卜師,逢人便道:“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
一時間,人心惶惶,謠言四起。
第六章 北邙山
第六章 北邙山
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
作書與魴黷,相教慎出入。
――漢樂府歌辭
中平五年(188),蓋勛在回答天子的問話時,話剛出口,便覺大悔。因為他忘了身邊還有一個人,此人便是小黃門蹇碩。天子回頭對蹇碩說:“你說,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