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是南方人,他不太知道西北邊郡的複雜情形,所以他仍進諫道:“明公親率王師,威震天下,為何反依賴董卓!觀他剛才所言,犯上無禮,其罪一也;邊章、韓遂跋扈多年,當及時進討,可董卓卻說不可,分明是沮軍疑眾,其罪二也;他受朝廷大任,勞軍無功,應對之際,反而軒昂自高,其罪三也。古之名將仗鉞臨眾,將發大軍之際,沒有不斷殺敗將以激勵士氣的。今明公卻看重董卓,不加誅殺,虧損威刑,必有後患!”


    “文台!”左車騎將軍用手勢示意孫堅不要再說下去了。“你暫且回營,董卓剛走,見你在我營中久留,必起疑心。”


    孫堅嘆息而出。


    次年春天,天子派出使節至扶風,拜張溫為太尉,節度關西兵馬。本朝詔拜三公,皆在京師朝堂之上,張溫開了三公在外詔拜的先例,多事之秋,不得不便宜行事了。


    同時,拜大長秋趙忠為車騎將軍,節度關東兵馬。趙忠是個中官,他隻會宮裏的一套,出掌兵馬,他還著實有些緊張。他問禁軍統領、執金吾甄舉,有什麽法子收買軍隊的人心。甄舉說:“上次天子讓您定討黃巾之功,當時的護軍司馬傅燮因上書彈劾中官,得罪了您,未能封侯,這件事,天下皆知。此人在軍中甚有威望,您隻要給他封侯,便可收回人心。”


    趙忠無奈,隻得答應,就讓弟弟城門校尉趙延去傅燮家中致以問候。趙延說:“南容(傅燮字),您隻要對我家兄稍加答謝,萬戶侯也不在話下。”


    趙延的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上,傅燮一臉的嚴肅:“有功不賞,這是命。我傅燮豈能去求私賞?”


    沒幾天,詔書到門,傅燮跪下接詔,拜為漢陽太守,即刻離京赴任。


    傅太守未到郡,就有叛羌聞風而降。郡將範津是南陽人,當年傅太守舉孝廉,即出自範津的推薦。傅太守到任,與這位知己合對了兵符。幾天以後,範津離任,返京述職,漢陽百姓送了很遠。傅燮與之灑淚而別。


    這年十月,南方武陵蠻夷反叛。十二月,鮮卑寇掠幽、並二州。天下大擾。


    中平四年的正月,朝廷就大赦天下,希望安撫人心,但剛到二月,京師附近的滎陽發生民眾暴動,殺中牟縣令。次月,河南尹、大將軍何進之弟何苗率軍出討,奏凱還朝,拜為車騎將軍。


    這時,邊塞又傳警報:韓遂殺了同夥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萬進圍隴西。隴西太守李相如叛變投敵。


    詔拜耿鄙為涼州刺史,率六郡兵馬進討韓遂。


    耿鄙初來乍到,一切聽從他的副手、治中從事程球。可他並不知道,此人在邊塞多年,是出了名的奸吏,民怨沸騰。


    耿鄙在任上接受的軍隊中,還有一位軍司馬叫做馬騰。耿鄙在第一天到軍中訓話時就注意上他了,因為馬騰的身長八尺有餘,大臉、寬鼻。當詢問其出身時,更讓耿鄙大吃一驚,他竟是本朝初期平定羌亂的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之後。其父馬碩,孝桓皇帝時為涼州天水郡蘭幹縣尉,因失官,留居隴西。又因家貧,遂娶羌女,生下如此偉岸的兒子。前年,狄道縣漢人王國聯合羌、氐叛亂,響應北宮伯玉。郡縣募兵討擊,身為樵夫的馬騰應招立功,升為軍司馬。


    “伏波將軍大概不會想到,他的後人仍在破羌陣中;更不會想到,他的後人竟是漢羌雜種。”耿鄙心裏想著,覺得有趣。


    漢陽太守傅燮來見耿鄙。


    “使君大人來此不久,統政日淺,民未知教。賊聞大軍將至,一定會萬眾一心。邊兵多勇,其鋒難當,王師新合,上下未和,萬一內變,雖悔無及。不如息軍養德,明賞必罰,操練兵馬。賊得緩解,必謂我膽怯,必然爭勢惡鬥,內訌不斷。大人可趁機率已教之民,討離心之賊,其功可坐而得之。”


    傅燮已經認識到,這次討伐邊叛,已非一蹴而就的事了。他認為還得從吏治入手,以作長久之圖。可刺史大人新官上任,貪功冒進,又嫌傅南容小瞧自己。於是大軍繼進不停。


    四月,漢軍至狄道縣,涼州刺史的別駕做了叛軍的內應,殺程球,又害耿鄙,漢軍大潰,有的紛紛投賊。


    賊兵進圍漢陽,傅太守堅守城池。


    一天,傅燮在城樓上聽到賊軍之中,有人用自己的家鄉話喊叫。當他走到城牆邊上,看見一大片胡人騎兵下馬跪在城下,向自己叩頭。他一下子明白過來,這是家鄉北地郡的胡人。


    胡人對他喊道:“我等皆懷太守恩德,不忍加害,願太守出城,我等願隨太守還鄉!”


    傅燮之子傅幹,年僅十三,此時對父親說:“國家昏亂,遂使父親大人不能容於朝堂。現在大人的兵馬不足以自守,不如聽從羌胡之言,還歸鄉裏,等天下有道,再出而輔政。”


    傅燮止住兒子繼續往下講。


    “你知道,我是一定要死於國事的。隻有聖人才能通達地處理節操問題,其次隻能守住自己的節操罷了。當初殷紂王暴虐天下,周武王興師為民除害,而伯夷卻以為以下犯上,為不義之舉,故而不食周粟而死。我遭亂世,不能養浩然之氣,卻又食了朝廷的俸祿,又怎能逃避國難?我還能去哪兒?必死於此!你有才智,勉之勉之!我的主簿楊會,乃是我家的程嬰,可以託孤,今後,你可依靠於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興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興無並收藏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