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羌,則和南夷、百越等南方民族一樣,一開始,就是居住在大漢行政疆域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與漢人雜居的少數民族。


    中國人分別民族的方法相當的獨特,也就是說,根本不採用人種學的自然分法,而是採用文化學的分法。他們認為一切人類都來自一個祖先,因而沒有必要按照血緣關係劃分不同的種族。大漢帝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班固,在他們名彪青史的著作《史記》、《漢書》裏,將包括匈奴在內的一切周邊民族,都說成炎黃子孫。所謂不同的民族,在他們眼裏,僅僅是生活方式不同的社會群體。這樣,在漢人的四周,就劃分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大異族群。當然,漢人有極大的優越感,他們認為吃五穀、穿衣服、有君長是漢人的專利,隻要一個異族人按這種方式生活,就可以視其為漢人;相反,隻要一個漢人按異族的生活方式生活,則視其為蠻夷,這就是很多異族漢化後反而能夠成功地統治漢人的原因。不過,漢人雖然有著文化上的優越感,卻不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給周邊的民族,據說大禹到了一個裸體的異族地區,便脫了衣服進入。中國的文化聖人孔夫子甚至認為漢人的文化也是從蠻夷那裏發展而來的,他在指導學生研究禮儀風俗時,告訴他們:“禮失求諸野”,也就是說,如果找不到一種風俗禮儀的來源,就去土著民族那裏看看吧。漢人將天子居住的京城作為圓心,向外圍畫了五個同心圓表示漢族的政治和文化應該統治和波及的範圍,即:甸服、侯服、綏服、賓服、要服。最外麵的要服,是歸順漢人政府的異族居住地區;要服之外則是荒服,那是蠻夷的世界,中國天子不能去管。按照這個說法,匈奴屬於荒服,羌人則屬於要服。漢人如此機械地劃分,旨在說明不同的治理方式,對於要服的管理隻能是相當鬆散和象徵性的。如果要服乃至荒服的少數民族主動歸順中國,則被看作政治昌明的象徵,所謂“遠方來服”嘛。中國的天子在登基乃至各種國家慶典中,都要表演少數民族歌舞,陳列少數民族進貢的鳥獸珍寶,招待和賞賜少數民族的酋長,用來粉飾太平。


    這樣的民族觀念決定了大漢對境內民族問題的做法是矛盾的:一麵將他們視為同類,有責任去安撫他們,給他們種種便利,希望他們歸順大漢;一麵又覺得他們是大漢的負擔,要放棄他們。


    羌人幾乎和漢人一樣古老,商周時代就自中國的西部而來,其中一支很大的單一聚落可能向青海高原和西藏高原遷徙,成了現今西藏人的祖先。大漢的歷史學家認為他們出自薑姓,即炎帝的後代。《詩經》裏麵說周人的老祖母叫做薑源,可能就是羌人,不然,孟子為什麽要說周文王是西羌人呢?


    不過,與周人的聯姻並未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一直以鬆散的遊牧部落的姿態向東推進。他們的風俗在《後漢書》中被描述成沒有一定居所,依隨水草,地少五穀,以牧產為業。又以父名或母姓為氏族的種號,十二世後便可以相與交婚。為了要保持種族的人口繁衍,他們實行多妻製,並且父死之後,兒子以其後母為妻;兄死之後,弟弟以其嫂嫂為妻。他們的社會結構也保持了先民們的方式,沒有君臣上下,強健有力的部落酋長則為領袖,弱小的則主動成為依附。整個民族崇尚勇力,以抄掠其他部落和民族為榮,氏族內部隻有殺人償命一條法律,以戰死為吉利、病死為不祥。在軍事上,善於在山穀地帶打突擊戰,而不善於在平原地帶打持久戰。由於處於西方寒冷地區,婦女能在風雪之中生育。這些風俗讓漢人看了毛骨悚然,但也很敬佩;漢人的學者稱讚他們生在西方,得了五行中的金氣,因而剛堅勇猛。


    他們曾幫助周武王伐商,但後來又像潮水一樣向中國內地湧,到達現在的陝西、山西和河南地界,當時中國稱他們為戎人。幾乎所有的諸侯都與他們展開過戰爭,但見效甚微,最終,西周最後一個天子被他們殺掉,周王朝遷都洛陽,開始走下坡路了。但隨著中國幾個諸侯國的強大,以霸主的身分組織起多國部隊,特別是西方強國秦國在穆公的領導下崛起,羌人漸漸又向華夏的邊緣地帶退卻。至戰國末期,中國的戎患基本上消除,隻有秦國的邊境上尚有一支號為“義渠”的羌人部落,屢敗秦人。


    終於在秦昭王即位之際,秦國的宣太後決定捨身救國,為後代除去隱患。她用自己的美色勾引義渠王來宮中私通,可能在此過程中,她感到義渠王確實是條漢子,加之自己年紀輕輕就守了寡,不免有些纏綿,又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三十四年之後,風韻將逝的老太後才忍痛在自己的臥室裏對老情人下了毒手。從此秦國將羌人趕得遠遠的,在羌人的根據地設置了隴西、北地、上郡三個行政區域。


    羌人成為大漢西北的主要邊患,是從公元二世紀才開始的。當然,羌人和大漢的磨擦開始得較早。這些羌人的部落很多,種號蕪雜,但都源於一個孕育於青海湖畔至湟水與黃河之間的古老種族。


    這個古老羌族叫做無弋,即奴隸的意思,傳說因為他們的祖先爰劍在春秋時代的秦厲公朝做了秦國的奴隸,他設法逃跑,在追兵上來時鑽進一個山洞,像羌人的史詩中吟唱的那樣,秦人放火焚燒,突然見到一隻大老虎衝出來,嚇跑了秦人。爰劍出了洞,又遇上一個被割去鼻子的女囚犯。在荒野之中,他們結為夫婦。這個羌人的祖母也知道遮醜,將頭髮覆蓋在臉上,因此成為羌人的風俗。以後漢人與羌人作戰時,麵對的都是騎在馬上嗷嗷叫的披頭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興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興無並收藏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