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多年來一直在鑽研這部書籍,但和他的前輩們不同的是,他深知實現書中理想社會的力量,是廣大的民眾,而不是大漢的君臣。他還是一個出色的宗教活動家,不僅善於發動民眾,而且會組織聯絡,安插耳目和釘子。因而在得到來自大漢中樞機構的信徒送來的情報之後,他馬上召集幾個大弟子和自己的兩個弟弟張寶、張梁商議。


    幾個教團首領決定派出八名使者,以布道的名義,迅速聯絡,把教徒們按地域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立一個渠帥。由大方首領馬元義將荊、揚地區的幾萬名教徒收聚起來,約在明年,即光和七年(184)到冀州南部、接近司隸校尉部的鄴縣結合,一舉暴動。


    他們之所以選擇明年起事,是因為明年的幹支是“甲子”,每一個甲子年都是曆法的新周期的開始,可以讓廣大的民眾相信這是新天命降臨的時刻。這個時刻,象徵著大漢的“蒼天”將會死去,而象徵著太平道“中黃太乙”神將統治天下,這個神是由代表黃帝的五帝星座正中的黃帝座加上代表天帝的太乙星座混合而成的神祗,這個神主宰的“黃天”即將誕生。於是太平道擬定新的國號就叫做“黃天太平”。


    馬元義向自己屬下的教徒下達了命令,他自己又帶著一些骨幹潛入了京師。不多時,京師的小兒都會唱這樣的歌謠:“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帝國政府各大機關的大門上,不時地出現用白土書寫的“甲子”二字。京師的警備長官、河南尹何進覺得蹊蹺,他作了偵察,但找不到頭緒,因為馬元義等人每次進城,都有安全可靠的人接應。這便是將楊賜和劉陶的上書扣下不發並密報給張角的人,他們竟然是中常侍封謂和徐奉。


    馬元義和封、徐二人約定,明年三月五日,內外俱起。


    光和七年元月,發生了一件讓張角意料不到的事。馬元義的弟子、濟南人唐周上書朝廷,告發了太平道教徒的暴動計劃。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裏,羽林軍衛士和五校營的軍士們在何進的率領下,包圍了封、徐二位中官的府第,搜出了藏於其中的馬元義。幾天之內,馬元義布置在京師內的黨羽們紛紛被捕。馬元義本人,在京師的街市廣場上,被用稱為“車裂”的酷刑處死。緊接著,京師閉門大索,不僅在閭裏街巷搜捕張角黨徒,就連帝國各大機關之中,也進行了排查,先後誅殺達幹餘人。


    在此同時,帝國政府命令冀州刺史部的所有官吏和武裝力量行動起來,緝拿張角等人。


    張角採取了應急的措施,派出快馬,日夜馳告各方:立即起義,以頭戴黃巾作為標記。二月,張角和弟弟張寶、張梁分別自稱“天公將軍”、“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策動冀州的教徒暴動。於是,冀州一帶的安平、甘陵教徒,拘捕了安平王劉續和甘陵王劉忠;鄰近幽州地帶的廣陽教團首領黃沙,率部攻殺太守劉衛和幽州刺史郭勛。這一係列暴動,從北部對京師形成了壓迫之勢。


    南方的教徒以三個地方為核心,舉兵響應。京師西南的南陽,是世祖皇帝的老家,這裏的教團首領張曼成率眾攻殺了太守褚貢。京師東南緊鄰的兩郡:穎川和汝南的郡城,相繼被教團首領波才和彭脫率眾攻陷。京師的南部也形成了威脅。


    仿佛一夜之間,天下裹著黃色頭巾的人頭攢動,如蜂聚蟻集,“黃巾賊”攻占州郡,捕殺長官的急報,隨著快馬的奔蹄,湧到京師的北宮。


    三月,北宮的禦前會議,已經開了好多天了,每次都是天子親臨,因為他也懂得,國家安危之際,還是靠大臣們才行。公卿們提出了先穩固京師的建議,詔令拜何皇後之兄、現任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封慎侯,統率京師所有的禦林軍和警備部隊,在京師周圍設置了函穀、太穀、廣成、伊闕、擐(請將此字的“提手旁”改為“車字旁”)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個關隘。從此,本朝又有了一個而且是最後一個大將軍。


    第二步,必須調動野戰部隊平定暴亂。可帝國野戰軍的精華都在西北邊關抵禦著羌人,無法調動。正在朝中的北地太守皇甫嵩參加了禦前會議,他是本朝著名邊將皇甫規將軍的侄子,其父皇甫節為本朝雁門太守。這個家族世代經營帝國的邊塞,野戰經驗至為豐富,加之家學淵厚,有文為儒宗、武為將表之稱。和他的父輩一樣,他不僅僅是個軍人,而且是有政治頭腦的大臣。此刻,他站出來,向天子麵陳了幾條不僅有關討平黃巾,而且有關帝國前途的戰略:


    首先,大赦黨人,解除黨禁,取得人心。


    其次,將西園中所藏賣官之錢拿出來招募和賞賜軍士。


    再次,立即在五校營士中選拔精銳,在京畿地區招募勇士,組練軍隊,並詔令各地的太守、刺史們就地徵兵,鼓勵地方士族和豪強們自行募勇討賊。


    最後,慎選人才,將兵出戰。


    會後,天子還向中常侍呂強詢問是否應該解除黨禁。呂強說:“黨錮久積,人情怨憤,而這些黨人在地方上盤根錯節,宗族和師生的勢力頗大,如不加赦免,恐怕他們會與張角合謀,蔓延開來,後悔莫及啊!現在,陛下如能大赦黨人,懲治貪汙,整飭吏治,則天下人心,仍歸大漢,盜賊不難平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興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興無並收藏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