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白日薄西山:大漢帝國的衰亡 作者:徐興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儉知道孔都尉三年前就過世了,孔家惟有高堂健在,孔氏兄弟七人,這一位不知排行第幾。他問起後,小孩告訴他:“小弟名融,字文舉。排行第六。”
張儉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個小子不同一般。
孔文禮曾告訴過自己,家中六弟幼有異才,四歲時,與諸兄食梨,他就知道謙讓,專撿小的吃。大人問他,他說:“我為小兒,法當取小者。”十歲時隨父進京,想見識一下李校尉。可當時要見李校尉的人太多,故而李校尉以簡重自居,不輕易接待賓客。孔文舉居然獨自造訪。他對看門的人說:“我是李君通家世交,請予轉告。”
李校尉覺得新鮮,讓他進來,劈頭便問:“您的祖上,與我有何通家之好?”
孔融從容答道:“當然,吾祖孔夫子,與大人您的祖上李老君同德比義,互為師友,所以融與大人累世通家。”
一番話,說得李校尉和坐中賓客大為驚嘆。李校尉又來逗他,將他拉到身邊,指著桌上的水果說:“您想吃點什麽嗎?”
“想吃。”
“您原來不知道做客的禮節,主人問吃什麽,一定要謙讓。”
可孔融反唇相譏:“大人原來也不知道做主人的禮節,主人擺設食物,是不能問客人吃不吃的。”
坐中,有太中大夫陳煒,也來逗他說:“人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出眾。”
“看來,這位大人小時候一定很愚鈍吧?”
這個小機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李校尉嘆息一聲說:“卿將來必為偉器,可惜我老了,看不到您成就的那一天了。”
張儉將自己的事告訴了孔融。沒幾天,風聲忽然緊了起來。孔融告訴張儉,事情讓魯國相國知道了,正打算來搜捕。張儉立即謝過孔融,潛遁而去。
不久,孔融和哥哥孔褒一道被捕。審訊時,孔融對法官說:“藏納逃犯的是我,應當由我坐法。”
孔褒對法官說:“張儉是來找我的,不是小弟之過,我甘願受法。”
這時,他們的母親又來自首,聲稱:“家中之事,由妾作主,應當罰妾才是。”
法官左右為難,隻得上報朝廷,詔書下達,命地方判處孔褒下獄。
張儉繼續逃亡。一個月後,他來到東萊郡黃縣的一個大戶人家,主人名叫李篤。第二天,李家大門外站滿了軍士,縣令毛欽因為李篤的身分,沒有直接衝進來拿人。李篤忙著出來,將縣令迎到大堂的主席上坐下,向他頓首,說道:“大人,在下知罪,張儉負罪亡命,現確在李某家中。大人試想,他是朝廷通緝之人,大人又操兵到此,在下就是想藏,也藏不住。可張儉為天下名士,今日逃亡,亡非其罪,大人忍心逮捕他嗎?”
毛欽的反應也令人吃驚,他起身移向李篤,撫著李篤的背說:“古代賢人蘧伯玉以獨為君子為恥,如此大仁大義之事,為何隻能由足下一人來做?”
“在下雖然愛好仁義,可現在,大人截去一半了!”李篤流著淚答道。
毛欽嘆息而去。
李篤讓張儉持信去北海找一位叫戲子然的人。在戲子然的護送下,張儉由漁陽郡出關,流亡塞外。
張儉一直沒有歸案,讓中官們大為氣惱。這時曹節的病好了,向天子交還了車騎將軍的印綬,詔令復為中常侍。不久,又進為大長秋,秩二千石。這是中官的最高職位。
冬天,京師奇冷,可大長秋雪上加霜,打算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一場令人齒寒的大獄。他向天子上奏,建議將一些禁錮在地方的黨人領袖就地逮捕治罪,首要分子即行誅殺。
年僅十四歲的天子不像他的叔父孝桓皇帝那樣,整個後半生都在與黨人生氣。他看了上奏以後,對大長秋所說的“構黨”二字,不甚了了,便問道:“何以為構黨?”
“構黨者,即黨人也。”
天子又問:“黨人為何如此可惡,而要誅殺去除?”
大長秋又答道:“他們相互舉薦聯絡,欲為不軌。”
“不軌欲如何?”
“欲圖社稷!”
大長秋的語氣堅厲,天子聽了有些悚然,宣布可依其奏。
很多黨人已經聽到風聲,更知道這次事態的嚴重性。
被免官還鄉的李膺,這些天幾乎天天都接到讓他逃跑的忠告。一天,他叫來家中的親屬及門生弟子,從容地與他們訣別。
“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李校尉說完自己去了京師的監獄。沒多久,詔書下到他的家中,聲言罪臣李膺死有餘辜,妻子徙邊,門生故吏禁錮在家。禁錮的名單中,漏了一名學生,他是侍禦史景毅的兒子景顧。景毅慨然長嘆:“正因為李膺是天下大賢,老夫才遣子師之。豈能因為名籍脫漏而苟且偷安!”
第二天,景大人上表辭官。
捕殺令到了山陽高平,這是王暢的老家。王司空回家,並非因為大將軍事件,而是建寧元年的八月,帝國許多地區都發生了水災,按本朝的慣例,有大災異發生,一定要像征性地免去三公中的一個,以搪塞天變,因而王暢被免。令中官們遺憾的是,王暢已經病死了。他再次地被免。像他這樣卒於捕殺令發出之前的黨人,還有河南尹劉釣、修武令宗慈、議郎蔡衍、洛陽令孔昱、太山太守苑康、蒙縣令檀敷等人。
張儉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個小子不同一般。
孔文禮曾告訴過自己,家中六弟幼有異才,四歲時,與諸兄食梨,他就知道謙讓,專撿小的吃。大人問他,他說:“我為小兒,法當取小者。”十歲時隨父進京,想見識一下李校尉。可當時要見李校尉的人太多,故而李校尉以簡重自居,不輕易接待賓客。孔文舉居然獨自造訪。他對看門的人說:“我是李君通家世交,請予轉告。”
李校尉覺得新鮮,讓他進來,劈頭便問:“您的祖上,與我有何通家之好?”
孔融從容答道:“當然,吾祖孔夫子,與大人您的祖上李老君同德比義,互為師友,所以融與大人累世通家。”
一番話,說得李校尉和坐中賓客大為驚嘆。李校尉又來逗他,將他拉到身邊,指著桌上的水果說:“您想吃點什麽嗎?”
“想吃。”
“您原來不知道做客的禮節,主人問吃什麽,一定要謙讓。”
可孔融反唇相譏:“大人原來也不知道做主人的禮節,主人擺設食物,是不能問客人吃不吃的。”
坐中,有太中大夫陳煒,也來逗他說:“人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出眾。”
“看來,這位大人小時候一定很愚鈍吧?”
這個小機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李校尉嘆息一聲說:“卿將來必為偉器,可惜我老了,看不到您成就的那一天了。”
張儉將自己的事告訴了孔融。沒幾天,風聲忽然緊了起來。孔融告訴張儉,事情讓魯國相國知道了,正打算來搜捕。張儉立即謝過孔融,潛遁而去。
不久,孔融和哥哥孔褒一道被捕。審訊時,孔融對法官說:“藏納逃犯的是我,應當由我坐法。”
孔褒對法官說:“張儉是來找我的,不是小弟之過,我甘願受法。”
這時,他們的母親又來自首,聲稱:“家中之事,由妾作主,應當罰妾才是。”
法官左右為難,隻得上報朝廷,詔書下達,命地方判處孔褒下獄。
張儉繼續逃亡。一個月後,他來到東萊郡黃縣的一個大戶人家,主人名叫李篤。第二天,李家大門外站滿了軍士,縣令毛欽因為李篤的身分,沒有直接衝進來拿人。李篤忙著出來,將縣令迎到大堂的主席上坐下,向他頓首,說道:“大人,在下知罪,張儉負罪亡命,現確在李某家中。大人試想,他是朝廷通緝之人,大人又操兵到此,在下就是想藏,也藏不住。可張儉為天下名士,今日逃亡,亡非其罪,大人忍心逮捕他嗎?”
毛欽的反應也令人吃驚,他起身移向李篤,撫著李篤的背說:“古代賢人蘧伯玉以獨為君子為恥,如此大仁大義之事,為何隻能由足下一人來做?”
“在下雖然愛好仁義,可現在,大人截去一半了!”李篤流著淚答道。
毛欽嘆息而去。
李篤讓張儉持信去北海找一位叫戲子然的人。在戲子然的護送下,張儉由漁陽郡出關,流亡塞外。
張儉一直沒有歸案,讓中官們大為氣惱。這時曹節的病好了,向天子交還了車騎將軍的印綬,詔令復為中常侍。不久,又進為大長秋,秩二千石。這是中官的最高職位。
冬天,京師奇冷,可大長秋雪上加霜,打算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一場令人齒寒的大獄。他向天子上奏,建議將一些禁錮在地方的黨人領袖就地逮捕治罪,首要分子即行誅殺。
年僅十四歲的天子不像他的叔父孝桓皇帝那樣,整個後半生都在與黨人生氣。他看了上奏以後,對大長秋所說的“構黨”二字,不甚了了,便問道:“何以為構黨?”
“構黨者,即黨人也。”
天子又問:“黨人為何如此可惡,而要誅殺去除?”
大長秋又答道:“他們相互舉薦聯絡,欲為不軌。”
“不軌欲如何?”
“欲圖社稷!”
大長秋的語氣堅厲,天子聽了有些悚然,宣布可依其奏。
很多黨人已經聽到風聲,更知道這次事態的嚴重性。
被免官還鄉的李膺,這些天幾乎天天都接到讓他逃跑的忠告。一天,他叫來家中的親屬及門生弟子,從容地與他們訣別。
“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李校尉說完自己去了京師的監獄。沒多久,詔書下到他的家中,聲言罪臣李膺死有餘辜,妻子徙邊,門生故吏禁錮在家。禁錮的名單中,漏了一名學生,他是侍禦史景毅的兒子景顧。景毅慨然長嘆:“正因為李膺是天下大賢,老夫才遣子師之。豈能因為名籍脫漏而苟且偷安!”
第二天,景大人上表辭官。
捕殺令到了山陽高平,這是王暢的老家。王司空回家,並非因為大將軍事件,而是建寧元年的八月,帝國許多地區都發生了水災,按本朝的慣例,有大災異發生,一定要像征性地免去三公中的一個,以搪塞天變,因而王暢被免。令中官們遺憾的是,王暢已經病死了。他再次地被免。像他這樣卒於捕殺令發出之前的黨人,還有河南尹劉釣、修武令宗慈、議郎蔡衍、洛陽令孔昱、太山太守苑康、蒙縣令檀敷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