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言按住官管家老伯的手,“收著,這是您應得的。趕緊回房去跟大娘和二柱子吃個團圓飯罷,咱們家雖在喪中,日子總得過,還得好好的過。”
老管家哽咽著走了,靜言舉著一盞風燈去閂門,然而手剛摸到門栓就聽見有人輕輕叩門。
大年夜的會是誰?
隻聽外頭傳來她最熟悉的聲音:“有人麽?我是築北王府……”
衛玄的話還沒說完,猛的一下,大門就打開了。而開門的,正是他日思夜想的人。
隻見靜言握著風燈,燈罩裏透出暖暖的光,映著她的臉。
看著衛玄恭恭敬敬的上了香後跪在母親的靈柩前,靜言突然覺得有些恍惚。
她不應該放衛玄進來的,三更半夜孤男寡女……可是在她看到衛玄深夜造訪時,心裏就有股無法自已的感情,那麽洶湧的衝上了她的頭。她想多看看他,她想他能陪陪她。
不,還是不行。他不應該這個時候在她家,他不能,她也不能,他們……
“章夫人,在下是興圖鎮衛氏一族衛玄,時任北疆軍左將軍,築北王府大總管。章姑娘乃在下心儀之人,請夫人安心上路,日後章姑娘就由我衛玄照顧。”
他!他在說什麽?
衛玄磕了三個頭,站起身走到靜言麵前,默默的拉起她的手按在自己胸口,“以後,有我。”
靜言無法形容她現在的心情,更不知該說什麽,該怎麽做。
她想抽回自己的手,但衛玄抓的那樣緊,那樣牢。
“不,你放開,我在戴孝,你別……”
然而在最初的慌亂後,靜言突然感覺到她手掌下的那顆心跳得如此的快。抬起頭,看到衛玄的眼神是如此的熱烈,篤定。
不是來往親朋那些或真或假的憐憫,是一種無聲的誓言。
以後,有我。
以後,有我。
衛玄盯著她,“我知道你在戴孝,我也知道你要守孝,但無論多久,我等你。”
靜言不敢再迎視他的目光,微微偏開頭。
亂了,全亂了,他真討厭!幹嘛在這個時候說這些?她不要別人可憐,她自己能撐住的!
“不許犯倔。”
“我沒……”
但她的話淹沒在衛玄火一樣的視線裏。他的眼睛亮亮的,微笑的嘴角邊有一條好看的弧線,他說:“笨,又想自己撐過去。”
這是靜言自母親過世後第二次流淚,也是唯一一次在別人麵前哭。
拋開一切束縛著她的情感的禮數,靜言一頭紮進衛玄的懷裏失聲痛哭。
衛玄什麽也沒說,隻是輕輕拍撫著她的後背,很輕很輕,等到她平穩了情緒隻是抽噎時,衛玄自懷中掏出一塊絲絹。
他一直把她的絹子帶在身上。
靜言還沾著淚水的臉上展開一個微笑,這一個月來的第一次笑容,給衛玄。()
53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在七七中除了逢頭七三七五七這種單七日子要招待親朋,靜言趁著其它的雙七日子將家裏的銀錢帳目並一切瑣碎東西都整理了一遍。
凡事都要講究個量力而行,按照家中的財力靜言並未打算在七七中的末七大操大辦。
但時至末七當日,衛玄親自帶著侍衛小廝替王府送來了冥紙香燭等物,更送來兩座華麗精巧的金銀鬥,每一座都由兩名小廝抬著。
街坊四鄰們聚在一起指指點點竊竊私語,有人羨慕有人嫉妒。
當時有族中長輩在堂中接待衛玄,靜言隻靜靜的站在一旁,雖沒能和他說上隻言片語,但心裏又暖又踏實。
因為有了王府的資助,最終這場喪事辦得相當體麵。
一切都結束後,靜言脫了孝服換上素色衣衫,一筆筆將往來隨禮的帳目抄寫了一遍,哪些是日後要回的,哪些是以前隨出去的回禮。
以後家中再無長輩,她要是心裏沒個數糊裏糊塗的隻怕族中的人又會挑三揀四。零七八碎要拾掇的東西太多,嫂子還要照顧冕兒,靜言隻帶著葉兒一個小丫頭,親力親為,足足花了兩天才整理完。
算算日子,正月已過了大半。自末七後,王府再沒來過人。
如今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擺在麵前,她還回不回王府?
靜言畢竟年輕,身邊一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是回去還是就此出來。畢竟還在正月裏,她也不想貿然的四處打聽,有孝在身,避諱些是應該的。
期間潘三奶奶來了一次,靜言雖不甚喜歡她的做派,但畢竟三奶奶是她親姑姑,便把心中的疑慮說了。
潘三奶奶一聽便皺眉訓她:“姑娘這話問的真稀奇。重孝在身你還想這些旁的?要我說你就該踏踏實實的在家守孝。你哥哥沒的早,家裏隻你一個女孩兒,你不盡孝還能指望誰?況且你若走了,隻剩一個寡嫂和年幼的侄兒,誰照顧她們?再說王府是什麽地方?你回去不就是給王府添晦氣麽?可別給章家人丟臉了。”
姑姑的話其實說的沒什麽不對,但那個腔調口氣實在是讓人聽著不舒服。
看靜言低著頭不言語,潘三奶奶冷笑道:“姑娘好大的忘性。也就是兩個月前罷,我還提過如何妥當安置你嫂子和侄兒,可惜當時姑娘硬氣得很,說什麽大不了不嫁人也會守著冕兒把他撫養成人。現如今怎麽又動了活心眼子了?你娘才過了七七你就惦記著出去浪,是為著王府給的月錢啊,還是在裏頭富貴慣了受不得這苦日子呢?”
靜言抬頭看著她姑姑。原本敬重她是長輩,想讓她幫忙拿個主意,這人卻一心想著先前自己那點兒算計!
心中已是怒極,靜言麵兒上卻還是那副溫吞吞的樣子,“姑姑不說我還真忘了。撫養冕兒,能替他尋一個好前程,正是我這個姑姑應該做的,但這些不是口白牙嘴皮子一碰就能辦的。不瞞您說,母親的喪事已花去家中不少銀錢,冕兒一日比一日大,今後除了上學堂,要開銷的地方多得很。我是他親姑姑,我不替家裏張羅賺銀子,還能指望誰呢?”
靜言這一句又一句牙咬切齒的強調著“姑姑”二字,直接讓潘三奶奶白了臉子。
靜言是冕兒的親姑姑,三奶奶也是靜言的親姑姑。一個是算計自己侄女兒,一個是全心為了自己的侄兒,同樣是姑姑,怎麽就這麽大的天差地別呢?
從前有母親在,即使潘三奶奶陰陽怪氣的靜言也不能說什麽。
現今母親去了,又有先前三奶奶算計她家田莊老宅的一檔子事兒,靜言更是無所顧忌。把這些新老積怨全抖落出來又何妨?
潘三奶奶見她眼含譏諷,臉上下不來台便一拍桌子,“你也別盡撿那些好聽的說!你若是不按規矩在家守孝,到時候族裏的長輩說出好的來,我看你們家的臉往哪兒擱!”
之前靜言還在遲疑到底要不要回王府,現在卻因為這些話給架了起來,反而倒堅定了她的決心,回王府繼續當差去!
她先前之所以猶豫就是因為雖然她懂的要按照禮數守孝,但家中原本就微薄的積蓄因為母親的喪事所剩無多。
冕兒已經七周歲,有苗不愁長,日子一晃十年八年的也不過轉眼之間。到時候考學也好,說媳婦也罷,哪一樣不要銀子?不盡早籌劃,到時候才真是抓瞎。
就算家裏還有田莊地畝,但那些都是不能動的。隻要有地,年年都有活錢進帳,至少能夠他們過活。而且,誰家過日子不想越過越火?
靜言在王府這段時日自己是享了福,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綢緞,心底就更希望能憑自己的雙手讓她的親人也過上更好的生活!
忽然心裏有個影子一晃,靜言有那麽一瞬間的失神。衛玄……她,還有衛玄。
那個高大的身影就是她的主心骨,突然間,似乎又多了一條路。
不敢深想,把那份最大的,還未得到的幸福珍惜的藏在心底,靜言再次看向潘三奶奶的眼神中帶著一份堅毅和篤定。
淡淡一笑,“旁人願意說什麽就說罷,他們向來隻管抬出禮數對人指摘,但這些年誰又給我們送過一袋米,一筐菜?家裏的日子總還要過,而且要好好的過!我就是要去王府當差,我要賺銀子養家撫育侄兒,這也被人戳脊梁骨的話,我認了。”
潘三奶奶還是頭一次發現自己這侄女兒竟是個有脾氣的。上次她想買院子買田地就被撅了回來,沒想到這次這個死丫頭更是無法無天了!
眯起眼盯著靜言看,突然靈機一動。
一個女孩子家,以前沒什麽見識,才進了王府幾個月就這麽神氣活現的,難道是……
潘三奶奶眼睛一轉,立刻啐了靜言一口,“好不要臉的丫頭,剛才險些被你蒙住了。你跟我說實話,是不是與王府中的男人勾搭上了?”
靜言咬了咬牙。
不得不說她姑姑又說對了,但她這人說話永遠都這麽刻薄,這麽難聽。什麽叫勾搭?
她是中意衛玄,他們倆也確實兩情相悅,靜言不會否認的,她要對得起衛玄 的一片真心。
壓住火氣,淡淡的說:“姑姑,我十九了。”
潘三奶奶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十九了,是該嫁人的時候了。所以,她猜對了!
終於捉到這死丫頭的把柄,三奶奶更是理直氣壯,罵道:“表麵上斯斯文文的,到看不出骨頭裏這麽浪。先前說得三貞九烈的,什麽大不了不嫁人也要撫養侄兒……”
靜言一抬手打斷了她的話,“我說的是撫養侄兒,若是嫁了人還能幫襯上家裏,讓嫂子和冕兒過得更好,又有何不可?您以為天下間所有嫁出去的閨女都是不顧娘家隻顧自己享樂的白眼狼麽?”
盧氏聽見前廳裏又鬧又叫,還有東西摔碎的聲音便匆匆由後堂趕過來。
一進廳堂就見潘三奶奶正抄著雞毛撣子要往靜言身上抽,盧氏立刻衝上去一把抱住三奶奶的胳膊,“姑姑!您這是要幹嘛!”
潘三奶奶眼睛也了,噴著吐沫星子叫罵:“我今兒就是要替哥哥管教這不孝女!章家出了她這麽個臭不要臉的丫頭,真是把祖宗的臉麵丟盡了!”
靜言可不是坐在那兒等著挨打的傻丫頭,潘三奶奶連著幾下全打空了不說,自己還撞在桌子角上,所以更加光火。
此時見盧氏來拉扯,便把怒氣撒在盧氏身上。猛的一推,“這裏沒有你說話的地方!反了反了,婆婆剛死,小媳婦就敢跟姑姑動手了!”
靜言上前一步扶住嫂子,衝著潘三奶奶橫眉立目:“嫂子是章家的媳婦,這裏是章家,您現在已是嫁出去的章家姑娘,想管教我們您大可去跟族中長輩說!咱們也把過往的話都翻出來講給大家聽聽,嫁出去的女兒為了夫家算計娘家的產業,有沒有這個理!”
老管家哽咽著走了,靜言舉著一盞風燈去閂門,然而手剛摸到門栓就聽見有人輕輕叩門。
大年夜的會是誰?
隻聽外頭傳來她最熟悉的聲音:“有人麽?我是築北王府……”
衛玄的話還沒說完,猛的一下,大門就打開了。而開門的,正是他日思夜想的人。
隻見靜言握著風燈,燈罩裏透出暖暖的光,映著她的臉。
看著衛玄恭恭敬敬的上了香後跪在母親的靈柩前,靜言突然覺得有些恍惚。
她不應該放衛玄進來的,三更半夜孤男寡女……可是在她看到衛玄深夜造訪時,心裏就有股無法自已的感情,那麽洶湧的衝上了她的頭。她想多看看他,她想他能陪陪她。
不,還是不行。他不應該這個時候在她家,他不能,她也不能,他們……
“章夫人,在下是興圖鎮衛氏一族衛玄,時任北疆軍左將軍,築北王府大總管。章姑娘乃在下心儀之人,請夫人安心上路,日後章姑娘就由我衛玄照顧。”
他!他在說什麽?
衛玄磕了三個頭,站起身走到靜言麵前,默默的拉起她的手按在自己胸口,“以後,有我。”
靜言無法形容她現在的心情,更不知該說什麽,該怎麽做。
她想抽回自己的手,但衛玄抓的那樣緊,那樣牢。
“不,你放開,我在戴孝,你別……”
然而在最初的慌亂後,靜言突然感覺到她手掌下的那顆心跳得如此的快。抬起頭,看到衛玄的眼神是如此的熱烈,篤定。
不是來往親朋那些或真或假的憐憫,是一種無聲的誓言。
以後,有我。
以後,有我。
衛玄盯著她,“我知道你在戴孝,我也知道你要守孝,但無論多久,我等你。”
靜言不敢再迎視他的目光,微微偏開頭。
亂了,全亂了,他真討厭!幹嘛在這個時候說這些?她不要別人可憐,她自己能撐住的!
“不許犯倔。”
“我沒……”
但她的話淹沒在衛玄火一樣的視線裏。他的眼睛亮亮的,微笑的嘴角邊有一條好看的弧線,他說:“笨,又想自己撐過去。”
這是靜言自母親過世後第二次流淚,也是唯一一次在別人麵前哭。
拋開一切束縛著她的情感的禮數,靜言一頭紮進衛玄的懷裏失聲痛哭。
衛玄什麽也沒說,隻是輕輕拍撫著她的後背,很輕很輕,等到她平穩了情緒隻是抽噎時,衛玄自懷中掏出一塊絲絹。
他一直把她的絹子帶在身上。
靜言還沾著淚水的臉上展開一個微笑,這一個月來的第一次笑容,給衛玄。()
53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在七七中除了逢頭七三七五七這種單七日子要招待親朋,靜言趁著其它的雙七日子將家裏的銀錢帳目並一切瑣碎東西都整理了一遍。
凡事都要講究個量力而行,按照家中的財力靜言並未打算在七七中的末七大操大辦。
但時至末七當日,衛玄親自帶著侍衛小廝替王府送來了冥紙香燭等物,更送來兩座華麗精巧的金銀鬥,每一座都由兩名小廝抬著。
街坊四鄰們聚在一起指指點點竊竊私語,有人羨慕有人嫉妒。
當時有族中長輩在堂中接待衛玄,靜言隻靜靜的站在一旁,雖沒能和他說上隻言片語,但心裏又暖又踏實。
因為有了王府的資助,最終這場喪事辦得相當體麵。
一切都結束後,靜言脫了孝服換上素色衣衫,一筆筆將往來隨禮的帳目抄寫了一遍,哪些是日後要回的,哪些是以前隨出去的回禮。
以後家中再無長輩,她要是心裏沒個數糊裏糊塗的隻怕族中的人又會挑三揀四。零七八碎要拾掇的東西太多,嫂子還要照顧冕兒,靜言隻帶著葉兒一個小丫頭,親力親為,足足花了兩天才整理完。
算算日子,正月已過了大半。自末七後,王府再沒來過人。
如今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擺在麵前,她還回不回王府?
靜言畢竟年輕,身邊一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是回去還是就此出來。畢竟還在正月裏,她也不想貿然的四處打聽,有孝在身,避諱些是應該的。
期間潘三奶奶來了一次,靜言雖不甚喜歡她的做派,但畢竟三奶奶是她親姑姑,便把心中的疑慮說了。
潘三奶奶一聽便皺眉訓她:“姑娘這話問的真稀奇。重孝在身你還想這些旁的?要我說你就該踏踏實實的在家守孝。你哥哥沒的早,家裏隻你一個女孩兒,你不盡孝還能指望誰?況且你若走了,隻剩一個寡嫂和年幼的侄兒,誰照顧她們?再說王府是什麽地方?你回去不就是給王府添晦氣麽?可別給章家人丟臉了。”
姑姑的話其實說的沒什麽不對,但那個腔調口氣實在是讓人聽著不舒服。
看靜言低著頭不言語,潘三奶奶冷笑道:“姑娘好大的忘性。也就是兩個月前罷,我還提過如何妥當安置你嫂子和侄兒,可惜當時姑娘硬氣得很,說什麽大不了不嫁人也會守著冕兒把他撫養成人。現如今怎麽又動了活心眼子了?你娘才過了七七你就惦記著出去浪,是為著王府給的月錢啊,還是在裏頭富貴慣了受不得這苦日子呢?”
靜言抬頭看著她姑姑。原本敬重她是長輩,想讓她幫忙拿個主意,這人卻一心想著先前自己那點兒算計!
心中已是怒極,靜言麵兒上卻還是那副溫吞吞的樣子,“姑姑不說我還真忘了。撫養冕兒,能替他尋一個好前程,正是我這個姑姑應該做的,但這些不是口白牙嘴皮子一碰就能辦的。不瞞您說,母親的喪事已花去家中不少銀錢,冕兒一日比一日大,今後除了上學堂,要開銷的地方多得很。我是他親姑姑,我不替家裏張羅賺銀子,還能指望誰呢?”
靜言這一句又一句牙咬切齒的強調著“姑姑”二字,直接讓潘三奶奶白了臉子。
靜言是冕兒的親姑姑,三奶奶也是靜言的親姑姑。一個是算計自己侄女兒,一個是全心為了自己的侄兒,同樣是姑姑,怎麽就這麽大的天差地別呢?
從前有母親在,即使潘三奶奶陰陽怪氣的靜言也不能說什麽。
現今母親去了,又有先前三奶奶算計她家田莊老宅的一檔子事兒,靜言更是無所顧忌。把這些新老積怨全抖落出來又何妨?
潘三奶奶見她眼含譏諷,臉上下不來台便一拍桌子,“你也別盡撿那些好聽的說!你若是不按規矩在家守孝,到時候族裏的長輩說出好的來,我看你們家的臉往哪兒擱!”
之前靜言還在遲疑到底要不要回王府,現在卻因為這些話給架了起來,反而倒堅定了她的決心,回王府繼續當差去!
她先前之所以猶豫就是因為雖然她懂的要按照禮數守孝,但家中原本就微薄的積蓄因為母親的喪事所剩無多。
冕兒已經七周歲,有苗不愁長,日子一晃十年八年的也不過轉眼之間。到時候考學也好,說媳婦也罷,哪一樣不要銀子?不盡早籌劃,到時候才真是抓瞎。
就算家裏還有田莊地畝,但那些都是不能動的。隻要有地,年年都有活錢進帳,至少能夠他們過活。而且,誰家過日子不想越過越火?
靜言在王府這段時日自己是享了福,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綢緞,心底就更希望能憑自己的雙手讓她的親人也過上更好的生活!
忽然心裏有個影子一晃,靜言有那麽一瞬間的失神。衛玄……她,還有衛玄。
那個高大的身影就是她的主心骨,突然間,似乎又多了一條路。
不敢深想,把那份最大的,還未得到的幸福珍惜的藏在心底,靜言再次看向潘三奶奶的眼神中帶著一份堅毅和篤定。
淡淡一笑,“旁人願意說什麽就說罷,他們向來隻管抬出禮數對人指摘,但這些年誰又給我們送過一袋米,一筐菜?家裏的日子總還要過,而且要好好的過!我就是要去王府當差,我要賺銀子養家撫育侄兒,這也被人戳脊梁骨的話,我認了。”
潘三奶奶還是頭一次發現自己這侄女兒竟是個有脾氣的。上次她想買院子買田地就被撅了回來,沒想到這次這個死丫頭更是無法無天了!
眯起眼盯著靜言看,突然靈機一動。
一個女孩子家,以前沒什麽見識,才進了王府幾個月就這麽神氣活現的,難道是……
潘三奶奶眼睛一轉,立刻啐了靜言一口,“好不要臉的丫頭,剛才險些被你蒙住了。你跟我說實話,是不是與王府中的男人勾搭上了?”
靜言咬了咬牙。
不得不說她姑姑又說對了,但她這人說話永遠都這麽刻薄,這麽難聽。什麽叫勾搭?
她是中意衛玄,他們倆也確實兩情相悅,靜言不會否認的,她要對得起衛玄 的一片真心。
壓住火氣,淡淡的說:“姑姑,我十九了。”
潘三奶奶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十九了,是該嫁人的時候了。所以,她猜對了!
終於捉到這死丫頭的把柄,三奶奶更是理直氣壯,罵道:“表麵上斯斯文文的,到看不出骨頭裏這麽浪。先前說得三貞九烈的,什麽大不了不嫁人也要撫養侄兒……”
靜言一抬手打斷了她的話,“我說的是撫養侄兒,若是嫁了人還能幫襯上家裏,讓嫂子和冕兒過得更好,又有何不可?您以為天下間所有嫁出去的閨女都是不顧娘家隻顧自己享樂的白眼狼麽?”
盧氏聽見前廳裏又鬧又叫,還有東西摔碎的聲音便匆匆由後堂趕過來。
一進廳堂就見潘三奶奶正抄著雞毛撣子要往靜言身上抽,盧氏立刻衝上去一把抱住三奶奶的胳膊,“姑姑!您這是要幹嘛!”
潘三奶奶眼睛也了,噴著吐沫星子叫罵:“我今兒就是要替哥哥管教這不孝女!章家出了她這麽個臭不要臉的丫頭,真是把祖宗的臉麵丟盡了!”
靜言可不是坐在那兒等著挨打的傻丫頭,潘三奶奶連著幾下全打空了不說,自己還撞在桌子角上,所以更加光火。
此時見盧氏來拉扯,便把怒氣撒在盧氏身上。猛的一推,“這裏沒有你說話的地方!反了反了,婆婆剛死,小媳婦就敢跟姑姑動手了!”
靜言上前一步扶住嫂子,衝著潘三奶奶橫眉立目:“嫂子是章家的媳婦,這裏是章家,您現在已是嫁出去的章家姑娘,想管教我們您大可去跟族中長輩說!咱們也把過往的話都翻出來講給大家聽聽,嫁出去的女兒為了夫家算計娘家的產業,有沒有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