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沉默下來,他垂下眼不再看本王。片刻之後,皇帝緩緩開口,此刻他的聲音又恢復了沉穩的帝王氣度,威嚴無情:「朕知道要如何處置秦王了。」
作者有話要說: 林軒對皇帝和秦王都是很重要的人,但是無關情愛。
秦王苦,皇帝也苦。秦王想治好國家,皇帝也想做明君。
做明君是有很多犧牲的。
不過,我不會讓皇帝犧牲掉秦王的。(滑稽)
☆、第 11 章
一番談話又被本王弄得不歡而散,本王總是如此拙於人事。本王做好了引頸受戮的準備,在天牢中數著滴漏一秒一秒挨到天明。
但是伴隨著初夏的晨光而來的卻不是帶本王受審的獄卒,而是大將軍。
大將軍先是看了一圈本王堪稱豪華的牢房,並發出「嘖嘖」的聲音。最後他蹭到本王身邊,回過頭自以為觸不及防地給了本王一個熊抱,並放聲大笑起來。
本王意識到是有好事發生了。
本王等他抱夠了之後無奈地推開這個幼稚鬼,讓他趕緊給本王講講是怎麽回事。
簡單來說——皇帝放了本王。
大將軍向本王講了朝堂之上皇帝是如何力排眾議,判定本王無罪。皇帝的態度出乎本王的預料,本王想不通他為什麽這樣做,本王以為他是想本王死的。
皇帝的想法暫且不討論,總之本王再也不用呆在天牢之中,隻被要求賦閑在家好好反省。
反省?此事本王從頭到尾都隻是遭了一場無妄之災,又有什麽好反省的呢?但是既然皇帝為了安撫其他人這樣說了,本王也隻有照做。
府門外見到本王安然歸來的錦繡又哭又笑,好一陣兒才緩過來。
本王被錦繡拉著又是跨火盆,又是熏艾葉,說是要好好除一除晦氣。這種封建迷信本王是不提倡的,但是為了安錦繡的心本王非常慫地從了。
等折騰下來本王才有空問近來的事。從錦繡的口中本王得知那個立羽組織的頭領原本溜了,是大將軍追了一晚上追了八十裏路把人抓了回來。
看來本王又欠趙子軒那傢夥一個大人情了。
本王本想見一見那個頭領,但是卻有讓本王禁足的聖旨在前,一直到那首領被判斬首示眾本王的禁足期也未過。
不過本王還是見到了那頭領的供詞。
原來一切隻因那頭領想利用本王在民間的聲望為自己造勢,遂將本王立作了他們組織的追隨對象,不料本王的名頭那麽好使,居然真為他們拉攏了數千人馬……
本王看完供詞心情非但沒有絲毫好轉,甚至更為沉重。
本王這些年頒布各種惠民政策收穫了極大的民望,但這並非本王的主要目的,本王也不知本王的名字在民間具體有多大的效應。
不過如今有人幫本王試驗了,結果本王知道了。但,皇帝也知道了。
本王自認為不會做不利於大周皇室的事情,但是皇帝卻未必會這麽認為。
立羽頭領隻是以本王的名字做噱頭便一呼百應,若是本王振臂一呼呢?這樣的問題,皇帝肯定想過。
三人言成虎。就算皇帝這次相信了本王的清白,那下次呢?下下次呢?
本王的歸期遙遙未定,而如今大周於本王已是步步危機。
本王到底什麽時候才能回去?還是——
回不去了?
本王的心漸漸往不見底的深淵沉去。
「立羽」一案過後本王被卸了所有職務,隻剩下一個太傅的虛銜賦閑在家。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本王都沒有再見到皇帝。
出來後本王才從各路的消息中體會到皇帝有多忙,在處理各方接連不斷的事務同時,還能將九品中正製順利地推行下去。
主要負責此事的便是狄遠。
狄遠在本王出獄後來看過本王一次,不過除了日常問候他並未多談什麽。謹言慎行,機敏又有實才,本王是越看狄遠越認為他是本王最優秀的門生——即使他已經成了皇帝那邊的人。
可惜,皇帝似乎還沒有十分相信他。
本王看出了這些,卻隻是平靜地端起茶飲了一口。
本王以前夜以繼日,宵衣旰食,生怕有一點做的不好,如今職務盡去卻也發現這個國家並非沒有本王就不行。
奏摺有人批閱,各項工程有人接手……大周國這個龐大的機器依舊在有條不紊地運轉。
皇帝雖年輕,但在政事上麵卻每一項都做的妥帖完善。
本王其實並未教導皇帝什麽,隻是本王處理政務的時候偶爾讓皇帝旁觀而已,而如今他卻展露出這般讓本王也不得不嘆服的手腕,不得不說是天賦使然。
至於重掌大權之事本王卻是不再想的,一則、對於擺脫這些本王求之不得;二則、如今的朝堂也沒了本王的位置。或許哪天皇帝心情好了,本王可以奏請回到秦王那片已經被削得小得不能再小的封地,等著離開這個世界。
隻是本王在禁足期過後上朝的時候剛提出來這事兒便被皇帝駁回了。
皇帝說自己尚需太傅輔佐。睜眼說瞎話,皇帝哪裏需要本王的輔佐。隻是那時候皇帝的臉黑得有些嚇人,本王便把辯駁的話咽下未說。
說實話,本王搞不清楚皇帝在想些什麽,尤其是他對於本王的想法。殺又不殺,放又不放。或許皇帝還在猶豫,他還沒做好除掉本王的準備。
作者有話要說: 林軒對皇帝和秦王都是很重要的人,但是無關情愛。
秦王苦,皇帝也苦。秦王想治好國家,皇帝也想做明君。
做明君是有很多犧牲的。
不過,我不會讓皇帝犧牲掉秦王的。(滑稽)
☆、第 11 章
一番談話又被本王弄得不歡而散,本王總是如此拙於人事。本王做好了引頸受戮的準備,在天牢中數著滴漏一秒一秒挨到天明。
但是伴隨著初夏的晨光而來的卻不是帶本王受審的獄卒,而是大將軍。
大將軍先是看了一圈本王堪稱豪華的牢房,並發出「嘖嘖」的聲音。最後他蹭到本王身邊,回過頭自以為觸不及防地給了本王一個熊抱,並放聲大笑起來。
本王意識到是有好事發生了。
本王等他抱夠了之後無奈地推開這個幼稚鬼,讓他趕緊給本王講講是怎麽回事。
簡單來說——皇帝放了本王。
大將軍向本王講了朝堂之上皇帝是如何力排眾議,判定本王無罪。皇帝的態度出乎本王的預料,本王想不通他為什麽這樣做,本王以為他是想本王死的。
皇帝的想法暫且不討論,總之本王再也不用呆在天牢之中,隻被要求賦閑在家好好反省。
反省?此事本王從頭到尾都隻是遭了一場無妄之災,又有什麽好反省的呢?但是既然皇帝為了安撫其他人這樣說了,本王也隻有照做。
府門外見到本王安然歸來的錦繡又哭又笑,好一陣兒才緩過來。
本王被錦繡拉著又是跨火盆,又是熏艾葉,說是要好好除一除晦氣。這種封建迷信本王是不提倡的,但是為了安錦繡的心本王非常慫地從了。
等折騰下來本王才有空問近來的事。從錦繡的口中本王得知那個立羽組織的頭領原本溜了,是大將軍追了一晚上追了八十裏路把人抓了回來。
看來本王又欠趙子軒那傢夥一個大人情了。
本王本想見一見那個頭領,但是卻有讓本王禁足的聖旨在前,一直到那首領被判斬首示眾本王的禁足期也未過。
不過本王還是見到了那頭領的供詞。
原來一切隻因那頭領想利用本王在民間的聲望為自己造勢,遂將本王立作了他們組織的追隨對象,不料本王的名頭那麽好使,居然真為他們拉攏了數千人馬……
本王看完供詞心情非但沒有絲毫好轉,甚至更為沉重。
本王這些年頒布各種惠民政策收穫了極大的民望,但這並非本王的主要目的,本王也不知本王的名字在民間具體有多大的效應。
不過如今有人幫本王試驗了,結果本王知道了。但,皇帝也知道了。
本王自認為不會做不利於大周皇室的事情,但是皇帝卻未必會這麽認為。
立羽頭領隻是以本王的名字做噱頭便一呼百應,若是本王振臂一呼呢?這樣的問題,皇帝肯定想過。
三人言成虎。就算皇帝這次相信了本王的清白,那下次呢?下下次呢?
本王的歸期遙遙未定,而如今大周於本王已是步步危機。
本王到底什麽時候才能回去?還是——
回不去了?
本王的心漸漸往不見底的深淵沉去。
「立羽」一案過後本王被卸了所有職務,隻剩下一個太傅的虛銜賦閑在家。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本王都沒有再見到皇帝。
出來後本王才從各路的消息中體會到皇帝有多忙,在處理各方接連不斷的事務同時,還能將九品中正製順利地推行下去。
主要負責此事的便是狄遠。
狄遠在本王出獄後來看過本王一次,不過除了日常問候他並未多談什麽。謹言慎行,機敏又有實才,本王是越看狄遠越認為他是本王最優秀的門生——即使他已經成了皇帝那邊的人。
可惜,皇帝似乎還沒有十分相信他。
本王看出了這些,卻隻是平靜地端起茶飲了一口。
本王以前夜以繼日,宵衣旰食,生怕有一點做的不好,如今職務盡去卻也發現這個國家並非沒有本王就不行。
奏摺有人批閱,各項工程有人接手……大周國這個龐大的機器依舊在有條不紊地運轉。
皇帝雖年輕,但在政事上麵卻每一項都做的妥帖完善。
本王其實並未教導皇帝什麽,隻是本王處理政務的時候偶爾讓皇帝旁觀而已,而如今他卻展露出這般讓本王也不得不嘆服的手腕,不得不說是天賦使然。
至於重掌大權之事本王卻是不再想的,一則、對於擺脫這些本王求之不得;二則、如今的朝堂也沒了本王的位置。或許哪天皇帝心情好了,本王可以奏請回到秦王那片已經被削得小得不能再小的封地,等著離開這個世界。
隻是本王在禁足期過後上朝的時候剛提出來這事兒便被皇帝駁回了。
皇帝說自己尚需太傅輔佐。睜眼說瞎話,皇帝哪裏需要本王的輔佐。隻是那時候皇帝的臉黑得有些嚇人,本王便把辯駁的話咽下未說。
說實話,本王搞不清楚皇帝在想些什麽,尤其是他對於本王的想法。殺又不殺,放又不放。或許皇帝還在猶豫,他還沒做好除掉本王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