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希音一時吃驚,趕忙求情道:“王姐,月兒並無過錯,還請王姐不要懲處月兒。”
羋月更是大聲哭喊:“贏夫人,王後,羋月無心觸怒,隻是想救葵姑一命啊,求二位開恩,饒恕羋月吧!”說罷,她死力磕起頭來。
贏夫人卻是笑道:“此番不是羋月冒犯王後,而是冒犯於我。這個麵子,我這個做姐姐的,就跟王後討了。王後看在履兒的麵上,就應履兒姑母這一回吧”她輕蔑地看向羋月,“至於你,來人啦,給我拖出去,省得她在這兒,礙我們的眼。”
晏希音看著被堵住嘴,拖下去的羋月,心裏隻覺得暢快。
原劇裏,贏夫人處處善待羋月,與羋月交往甚厚,真的是因為覺得羋月聰慧異常,為人甚佳,欣賞羋月?還是因為羋月跟秦王公主相交,所以贏夫人作為姑母,才高看羋月,處處善待羋月?
恐怕不見得吧。
自古以來,公主這個身份,除去那些特殊的例子,就基本註定了她隻能依附於他人,才能獲得權勢。父親,兄弟,丈夫,兒子,都是她們的依附對象。而如果這些公主沒有巴結上任何一個,那歷史上那些被宮人隨意侮辱,和親外族甚至被夫家磋磨而死的公主們,就是血淋淋的前車之鑑。
就說漢武帝的親姐姐平陽公主,為何要頻頻送漢武帝各色美人,最後大漢的皇後衛子夫都出自平陽公主府?而就在此之後,平陽公主為了增加自己的籌碼,還願意下降給自己府邸,馬夫出身的衛青,就僅僅是因為衛青一表人才,她看上這個男人了?恐怕她看重的,還是衛青是衛子夫的親弟弟,更是漢武帝器重的大將軍,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勢,才有此作為的。
同理,贏夫人即便是秦王的長姐,若想獲得權勢和尊重,就勢必要討好秦國最有權勢的秦王。
所以,這位秦國的長公主,才會從義渠人那裏購來符節,插手秦國大良造公孫衍之事,其後還屢屢幹預後宮,交往秦王寵妃,就是為了顯示出處處以秦王為先的做派。否則,她又如何能夠單獨住在行宮,日日錦衣華服,飲酒作樂?
如今,時移世易,秦王處處顯示出對於王後的寵愛,甚至給剛剛誕下的嫡子取名成湯之名,立儲之意昭然若揭。王後生下孩子後,秦王竟直接讓王後在自己的承明殿中休養,還要重罰羋月宮中的宮人。這樣的情形下,審時度勢的贏夫人,自是早早就轉向了王後一邊。而正愁沒有向王後示好機會的她,卻剛剛碰上了這一幕,自是毫不費力地收拾了羋月。
晏希音心下笑道,這可真是,天道好輪迴,賤-人自有天收啊。
作者有話要說: 不要臉求一波收藏\(^o^)/~各位走過路過的親還請收藏啊
(小魚的臉都被我們家狗給吃了)
謝謝阿賞親親的地雷(#^.^#)
☆、第十七章
冬日的陽光總是溫和而柔軟,曬在身上,仿佛能驅走所有的寒冷。
一陣微風吹過,雖帶來些許寒意,但在這樣溫暖的午後,卻是寧靜而舒適的。
晏希音出了月子,就帶著孩子搬回了椒房殿。
每逢天氣好的時候,她都會帶著孩子,領著宮人們,在王宮裏隨意走走。都說王宮是戲多之地,她卻沒想到,今日竟遇上了這位大名鼎鼎,兩為秦相,靠著一張嘴遊說了各國,可謂利口定天下的武信君張儀。
晏希音本來也沒見過這位張子,奈何張儀披頭散髮的形象在秦宮太過獨樹一幟,傳得人盡皆知,她自是聽了那麽一耳朵的。
張儀也沒想到竟會巧遇王後,思及王後楚國嫡公主的身份,他就知今日定討不了好,也隻得硬著頭皮,向王後行禮拜見:“臣張儀,見過王後。”
“張子免禮”晏希音勾起唇角,雍容一笑,道,“早聞張子之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今日天氣和暖,不知張子是否有閑暇,陪我走走?”
王後都這麽說了,張儀明知前方是個坑,也是得跳下去了。
晏希音看著張儀一臉愁苦的樣子,不由心裏發笑,逕自走在前麵,張儀及宮人們都跟隨其後。
張儀今日始見到王後,但見王後著大紅底子縷金梅花紋樣圓領外衫,米白竹葉暗花立領中衣,醬紫長裙,行走間步步沉穩,自有一派威儀。他正心下躊躇時,隻聽晏希音開口道:“我今日閑來無事,正在拜讀周公。周公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禮樂,七年致政成王。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周公稱之為聖人,誠然實至名歸。張子也是學貫古今,縱橫列國之人,不知張子比之周公,何如?”
張儀就是再猖狂,也知道自己不及周公遠矣,隻得回道:“周公輔佐武王,克殷建周,分陝而治,以藩屏周,卜都定鼎,製禮作樂。自周以來,天下莫不尊之。臣不才,實不能與周公相提而並論之。”
“張子自謙了”晏希音笑道,“我查看典籍,隻見得周公功績,不知周公其人如何。張子博學多識,可否給我講講?”
若是王後此番隻是為了尋一個說古的人,那可真是大善,他就當是跟普通學子講學。張儀心下一鬆,道:“王後謬讚,臣愧不敢當。周公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為人孝悌異常,忠厚仁愛,武王極重之,凡事莫不與之商討。周公作《康誥》《酒誥》《梓材》,文辭懇切,寬厚待民,又賞罰有度,爾乃尚有爾土,爾乃尚寧幹止。”
張儀摸了摸自己的鬍子,繼續侃侃而談:“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此情此景,使得萬民敬仰,天下歸心啊。”
“我聽聞,周公名旦,乃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武王臨終時託孤於周公,可是?”晏希音繼續問道。
這種天下皆知的事情,張儀自是回答得毫無壓力,道:“然也,王後博學。”
晏希音勾起一個奇特的笑容,直直看向張儀,道:“可就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萬世聖人,天下歸心的周公,卻因成王起疑,辭去相位,避居東國,心懷恐懼,竟要靠天降雷電開金滕,成王得見金滕之冊。周公方才重新獲得成王信任,得以召回。張子比之周公是尚且不如,不過論起大王對張子的信任,遠勝成王於周公矣,張子說可是?”
張儀忽然驚出一身冷汗,他再自大,也知曉自己是魏國人,連秦人都不是,秦王對他的信任,別說比之周成王於自己親叔叔的周公,恐怕連任意一個秦公子都比不上。周公都會被周成王猜忌避難,要靠金滕之冊方能保全,自己一旦被秦王猜疑,除了離開秦國,根本就沒有第二條路。王後今日,哪裏是閑來無事,跟自己說古,乃是一番好意,提醒自己近來出使楚國後,行事過於張狂,險些被秦王割了舌頭,卻仍是桀驁不馴地認為不能君臣相宜。這哪裏是君臣相宜之事,自己一個他國之人,在秦國不小心翼翼,克盡臣子之責,竟然跟秦王耍起了小脾氣!虧得當年秦國仍是內憂外患,秦王胸襟廣闊,不跟自己計較。
羋月更是大聲哭喊:“贏夫人,王後,羋月無心觸怒,隻是想救葵姑一命啊,求二位開恩,饒恕羋月吧!”說罷,她死力磕起頭來。
贏夫人卻是笑道:“此番不是羋月冒犯王後,而是冒犯於我。這個麵子,我這個做姐姐的,就跟王後討了。王後看在履兒的麵上,就應履兒姑母這一回吧”她輕蔑地看向羋月,“至於你,來人啦,給我拖出去,省得她在這兒,礙我們的眼。”
晏希音看著被堵住嘴,拖下去的羋月,心裏隻覺得暢快。
原劇裏,贏夫人處處善待羋月,與羋月交往甚厚,真的是因為覺得羋月聰慧異常,為人甚佳,欣賞羋月?還是因為羋月跟秦王公主相交,所以贏夫人作為姑母,才高看羋月,處處善待羋月?
恐怕不見得吧。
自古以來,公主這個身份,除去那些特殊的例子,就基本註定了她隻能依附於他人,才能獲得權勢。父親,兄弟,丈夫,兒子,都是她們的依附對象。而如果這些公主沒有巴結上任何一個,那歷史上那些被宮人隨意侮辱,和親外族甚至被夫家磋磨而死的公主們,就是血淋淋的前車之鑑。
就說漢武帝的親姐姐平陽公主,為何要頻頻送漢武帝各色美人,最後大漢的皇後衛子夫都出自平陽公主府?而就在此之後,平陽公主為了增加自己的籌碼,還願意下降給自己府邸,馬夫出身的衛青,就僅僅是因為衛青一表人才,她看上這個男人了?恐怕她看重的,還是衛青是衛子夫的親弟弟,更是漢武帝器重的大將軍,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勢,才有此作為的。
同理,贏夫人即便是秦王的長姐,若想獲得權勢和尊重,就勢必要討好秦國最有權勢的秦王。
所以,這位秦國的長公主,才會從義渠人那裏購來符節,插手秦國大良造公孫衍之事,其後還屢屢幹預後宮,交往秦王寵妃,就是為了顯示出處處以秦王為先的做派。否則,她又如何能夠單獨住在行宮,日日錦衣華服,飲酒作樂?
如今,時移世易,秦王處處顯示出對於王後的寵愛,甚至給剛剛誕下的嫡子取名成湯之名,立儲之意昭然若揭。王後生下孩子後,秦王竟直接讓王後在自己的承明殿中休養,還要重罰羋月宮中的宮人。這樣的情形下,審時度勢的贏夫人,自是早早就轉向了王後一邊。而正愁沒有向王後示好機會的她,卻剛剛碰上了這一幕,自是毫不費力地收拾了羋月。
晏希音心下笑道,這可真是,天道好輪迴,賤-人自有天收啊。
作者有話要說: 不要臉求一波收藏\(^o^)/~各位走過路過的親還請收藏啊
(小魚的臉都被我們家狗給吃了)
謝謝阿賞親親的地雷(#^.^#)
☆、第十七章
冬日的陽光總是溫和而柔軟,曬在身上,仿佛能驅走所有的寒冷。
一陣微風吹過,雖帶來些許寒意,但在這樣溫暖的午後,卻是寧靜而舒適的。
晏希音出了月子,就帶著孩子搬回了椒房殿。
每逢天氣好的時候,她都會帶著孩子,領著宮人們,在王宮裏隨意走走。都說王宮是戲多之地,她卻沒想到,今日竟遇上了這位大名鼎鼎,兩為秦相,靠著一張嘴遊說了各國,可謂利口定天下的武信君張儀。
晏希音本來也沒見過這位張子,奈何張儀披頭散髮的形象在秦宮太過獨樹一幟,傳得人盡皆知,她自是聽了那麽一耳朵的。
張儀也沒想到竟會巧遇王後,思及王後楚國嫡公主的身份,他就知今日定討不了好,也隻得硬著頭皮,向王後行禮拜見:“臣張儀,見過王後。”
“張子免禮”晏希音勾起唇角,雍容一笑,道,“早聞張子之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今日天氣和暖,不知張子是否有閑暇,陪我走走?”
王後都這麽說了,張儀明知前方是個坑,也是得跳下去了。
晏希音看著張儀一臉愁苦的樣子,不由心裏發笑,逕自走在前麵,張儀及宮人們都跟隨其後。
張儀今日始見到王後,但見王後著大紅底子縷金梅花紋樣圓領外衫,米白竹葉暗花立領中衣,醬紫長裙,行走間步步沉穩,自有一派威儀。他正心下躊躇時,隻聽晏希音開口道:“我今日閑來無事,正在拜讀周公。周公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禮樂,七年致政成王。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周公稱之為聖人,誠然實至名歸。張子也是學貫古今,縱橫列國之人,不知張子比之周公,何如?”
張儀就是再猖狂,也知道自己不及周公遠矣,隻得回道:“周公輔佐武王,克殷建周,分陝而治,以藩屏周,卜都定鼎,製禮作樂。自周以來,天下莫不尊之。臣不才,實不能與周公相提而並論之。”
“張子自謙了”晏希音笑道,“我查看典籍,隻見得周公功績,不知周公其人如何。張子博學多識,可否給我講講?”
若是王後此番隻是為了尋一個說古的人,那可真是大善,他就當是跟普通學子講學。張儀心下一鬆,道:“王後謬讚,臣愧不敢當。周公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為人孝悌異常,忠厚仁愛,武王極重之,凡事莫不與之商討。周公作《康誥》《酒誥》《梓材》,文辭懇切,寬厚待民,又賞罰有度,爾乃尚有爾土,爾乃尚寧幹止。”
張儀摸了摸自己的鬍子,繼續侃侃而談:“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此情此景,使得萬民敬仰,天下歸心啊。”
“我聽聞,周公名旦,乃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武王臨終時託孤於周公,可是?”晏希音繼續問道。
這種天下皆知的事情,張儀自是回答得毫無壓力,道:“然也,王後博學。”
晏希音勾起一個奇特的笑容,直直看向張儀,道:“可就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萬世聖人,天下歸心的周公,卻因成王起疑,辭去相位,避居東國,心懷恐懼,竟要靠天降雷電開金滕,成王得見金滕之冊。周公方才重新獲得成王信任,得以召回。張子比之周公是尚且不如,不過論起大王對張子的信任,遠勝成王於周公矣,張子說可是?”
張儀忽然驚出一身冷汗,他再自大,也知曉自己是魏國人,連秦人都不是,秦王對他的信任,別說比之周成王於自己親叔叔的周公,恐怕連任意一個秦公子都比不上。周公都會被周成王猜忌避難,要靠金滕之冊方能保全,自己一旦被秦王猜疑,除了離開秦國,根本就沒有第二條路。王後今日,哪裏是閑來無事,跟自己說古,乃是一番好意,提醒自己近來出使楚國後,行事過於張狂,險些被秦王割了舌頭,卻仍是桀驁不馴地認為不能君臣相宜。這哪裏是君臣相宜之事,自己一個他國之人,在秦國不小心翼翼,克盡臣子之責,竟然跟秦王耍起了小脾氣!虧得當年秦國仍是內憂外患,秦王胸襟廣闊,不跟自己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