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上蒼終究不忍一位忠臣落得如此下場。我那年方三歲的大胖侄子虎君一覺醒來,擦擦嘴角口水,很驚奇的發現父母將“大將軍”按住,祖母磨刀霍霍,便滿地打滾,哭叫聲震天。
母親心疼孫子,沒奈何,將“大將軍”扔還我,命我行處理。
我帶著一股劫後餘生的喜悅,抱著愛卿出門去,虎君跌跌撞撞跟到門口,囑咐我一定將“大將軍”抱回來。
可憐他和“大將軍”一樣,都才三歲,哪裏知道闖下如此大禍,不死也得流放。
我將“大將軍”抱到鬥雞場上,想叫它先顯顯威風,好尋個主人家。
“大將軍”上了場,一眼看上去有些呆,被那混小子的“驃騎將軍”一連啄下幾根毛。“驃騎將軍”是個新秀,這兩天據說橫掃了城北兩個鬥雞場。
“咬它,快,左邊,別往左邊去,快撲,撲……咬!哎呀!這隻瘟雞,就知道退。”旁邊一個穿錦衣,還跟著兩個隨從的白髮老頭唾沫橫飛。圍了十多個人,隻有他買了“大將軍”贏。
“大將軍”一連被逼退了好幾步,啄了十多口,我倒是不急,就是雞毛飛到臉上,那老頭的唾沫又濺到臉上,實在心煩。於是一聲大喝,“大將軍”一躍而起,隻一下,“驃騎將軍”就被啄倒在地,任那黃毛小子怎麽叫也起不來。
“你的‘驃騎將軍’是夠狠,撲騰得厲害,可惜性子太躁,橫一陣就完,長久不了。還是快些改個名,可別汙了冠軍候的美名。”我一把將地上的錢抹進口袋,抱起“大將軍”趾高氣揚。
“你這隻鬥雞不錯,我出十貫——”那白髮老頭一下子湊到我跟前,也不去管那些賭資。
“是‘大將軍’”
“好好好,‘大將軍’,我出十貫——”
“不賣。”
“二十貫。”
“不賣”
“四十貫。”
“哎呦!我要再不賣,您老人家是不是就得出八十貫了?”
“你這豎子,識趣一些,我家主公買這鬥雞是你福氣。”那老頭身後的兩個隨從開始揉拳頭。白髮老頭不耐煩擺擺手,教他們退下。
“八十貫,不能再多了。”
“我的‘大將軍’雖然威武,性子好,可惜不夠狠,稱不了王,五貫,不能再多了。”
那白髮老頭最後硬塞了我二十貫錢,抱著“大將軍”在懷裏——他捨不得那兩黑臉隨從碰一下,像得了寶一般,笑得滿臉褶子,走了。
我掂了掂手裏的五株錢,敗家子見得多了,就是沒見過年紀這麽大的。好在他回去了,應當會拿“大將軍”當祖宗一樣供著。
此時天色還早,無事。便出了長安城,一路走到少陵原去。日頭西斜之時,就站在了清宛家牆外。暮色鍍上泥牆,我靜立在牆下,聽著風吹動著從牆的另一端爬過來的翠色藤蔓和傳來的笑語,那隻有如同春日般明媚的少女才有的歡笑。聽了一會,就學一聲烏鴉叫煞風景。之後那笑聲喧囂了一陣便漸漸平息,完全寂然了。
我似乎能看到,在牆那一頭,清宛那些女伴如飄飛的落花般散去。然後,她離了鞦韆架,走到我麵前,我們之間隻隔了一堵牆。
“是你嗎?”她輕問。
我不答。
“我知道你在。”她輕笑。
我不語。
“你不在這裏,這惱人的烏鴉。”她輕嘆。
我在寂然中等了一小會,然後扯住藤蔓,縱身躍到牆頭,看到清宛坐在鞦韆上,膝上攤開一卷竹簡。
“將仲子兮,無逾我裏,無折我樹杞。”她沒有抬頭,依然坐在鞦韆上,望著膝上竹簡,口裏慢慢吟誦著,風吹動她額前的發。
“偏折。”我笑著折下一枝帶著綠葉的梅樹枝杈。
清宛望著我笑了笑,露出一臉無可奈何的神氣,捲起竹簡,輕巧地跳下鞦韆架。
“城北的桃花開了,你帶我去看嗎?”她立在庭中問。
“城北的桃花開了,我當然帶你去看。”
清宛笑吟吟的將手遞過來,我俯下身去,快要抓住她的指尖,琴音散了。
將古琴置在臥榻一側,閉了眼,回想那個與林慮有著相同麵孔的溫柔女子,她的笑容。那笑容早在一千年前就已散了。
我不明白,為何我們在夢中相親相愛,夢醒卻又形同陌路。心有不甘,便再次撫琴,入夢。
我的父親在楊柳依依的時節歸來。
當曠夫子一手拎了壺酒,滿麵紅光,將父親領進大門時,我並沒有認出他。
他衣裳破爛,黑了,瘦了,人卻是更加精神。
我以為我恨他,也以為母親,大哥和三弟都恨他,可他回來時,我們卻全都泣不成聲。
父親對於十年未見的家人的哭泣報之以一個漫不經心的笑容,然後將全部的熱情給了那個從未謀麵的親人——那生得粉雕玉琢的孫兒虎君。
當時,全家也唯有虎君保持好心態,對著父親傻乎乎地笑,又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去扯他白鬍子,父親當即回擊,一雙大手分別揪住虎君兩根羊角辮,搞得我那潑辣非常的胡姬嫂嫂也是熱淚盈眶。
聽曠夫子說,父親不知道我們搬了家,回了十年前那個宅院,被人給哄出來,在街上遊蕩了三天之後,終於想起他這個老友。他見到父親的第一眼,亦是認不出。
曠夫子說著,掉下眼淚,往口中猛灌一大口酒。我看了一眼與虎君玩得不亦樂乎的父親,兩相比較,愈發覺得他沒心沒肺。
萬萬想不到,父親跟虎君玩得忘形時,竟忽然記起還有我這個兒子。叫我到跟前去,解下背上的桐木賜予我。
我正好缺一根很好的老木頭斫琴,驚訝之餘,又覺喜悅。
父親背上桐木是從蜀地一路背過來的。他說,他要走時,朔然先生沒有一句挽留和保重的話,隻是要他帶上這段木頭,帶去給他第二個兒子。這木頭原是他們煉丹時用來燒火的,朔然先生劈柴時多看了它一眼,就將它留在一旁,一留就是三年。
我聽了一麵慚愧,一麵疑惑。慚愧於自己竟累得父親一路辛苦,千裏迢迢背段木頭歸家,實在枉為人子。疑惑於朔然先生怎知,我需要這木頭。
無論如何,這總算件好事。
為不負朔然先生美意,更為了父親不白白辛苦,我立即著手斫琴。
清宛知曉此事後,常常攜了綠衣偷偷上我家來,立在一旁,她們睜大了天真的雙眼,饒有興致地看我幹這木工活。
千辛萬苦,終於為琴身上了第一道灰胎。清宛以為大功告成,便買酒與我慶賀。
我將酒喝得一滴不剩後,頗有些心虛地告訴她,還得再上五道灰胎,好在每道灰胎隻需晾上三個月。如此,隻需再等個一年半,我便能上大漆了。
清宛聽了以為,等這張琴終於完工時,她墳上的桐樹已經老了,可以砍下來,再斫一張琴。
母親心疼孫子,沒奈何,將“大將軍”扔還我,命我行處理。
我帶著一股劫後餘生的喜悅,抱著愛卿出門去,虎君跌跌撞撞跟到門口,囑咐我一定將“大將軍”抱回來。
可憐他和“大將軍”一樣,都才三歲,哪裏知道闖下如此大禍,不死也得流放。
我將“大將軍”抱到鬥雞場上,想叫它先顯顯威風,好尋個主人家。
“大將軍”上了場,一眼看上去有些呆,被那混小子的“驃騎將軍”一連啄下幾根毛。“驃騎將軍”是個新秀,這兩天據說橫掃了城北兩個鬥雞場。
“咬它,快,左邊,別往左邊去,快撲,撲……咬!哎呀!這隻瘟雞,就知道退。”旁邊一個穿錦衣,還跟著兩個隨從的白髮老頭唾沫橫飛。圍了十多個人,隻有他買了“大將軍”贏。
“大將軍”一連被逼退了好幾步,啄了十多口,我倒是不急,就是雞毛飛到臉上,那老頭的唾沫又濺到臉上,實在心煩。於是一聲大喝,“大將軍”一躍而起,隻一下,“驃騎將軍”就被啄倒在地,任那黃毛小子怎麽叫也起不來。
“你的‘驃騎將軍’是夠狠,撲騰得厲害,可惜性子太躁,橫一陣就完,長久不了。還是快些改個名,可別汙了冠軍候的美名。”我一把將地上的錢抹進口袋,抱起“大將軍”趾高氣揚。
“你這隻鬥雞不錯,我出十貫——”那白髮老頭一下子湊到我跟前,也不去管那些賭資。
“是‘大將軍’”
“好好好,‘大將軍’,我出十貫——”
“不賣。”
“二十貫。”
“不賣”
“四十貫。”
“哎呦!我要再不賣,您老人家是不是就得出八十貫了?”
“你這豎子,識趣一些,我家主公買這鬥雞是你福氣。”那老頭身後的兩個隨從開始揉拳頭。白髮老頭不耐煩擺擺手,教他們退下。
“八十貫,不能再多了。”
“我的‘大將軍’雖然威武,性子好,可惜不夠狠,稱不了王,五貫,不能再多了。”
那白髮老頭最後硬塞了我二十貫錢,抱著“大將軍”在懷裏——他捨不得那兩黑臉隨從碰一下,像得了寶一般,笑得滿臉褶子,走了。
我掂了掂手裏的五株錢,敗家子見得多了,就是沒見過年紀這麽大的。好在他回去了,應當會拿“大將軍”當祖宗一樣供著。
此時天色還早,無事。便出了長安城,一路走到少陵原去。日頭西斜之時,就站在了清宛家牆外。暮色鍍上泥牆,我靜立在牆下,聽著風吹動著從牆的另一端爬過來的翠色藤蔓和傳來的笑語,那隻有如同春日般明媚的少女才有的歡笑。聽了一會,就學一聲烏鴉叫煞風景。之後那笑聲喧囂了一陣便漸漸平息,完全寂然了。
我似乎能看到,在牆那一頭,清宛那些女伴如飄飛的落花般散去。然後,她離了鞦韆架,走到我麵前,我們之間隻隔了一堵牆。
“是你嗎?”她輕問。
我不答。
“我知道你在。”她輕笑。
我不語。
“你不在這裏,這惱人的烏鴉。”她輕嘆。
我在寂然中等了一小會,然後扯住藤蔓,縱身躍到牆頭,看到清宛坐在鞦韆上,膝上攤開一卷竹簡。
“將仲子兮,無逾我裏,無折我樹杞。”她沒有抬頭,依然坐在鞦韆上,望著膝上竹簡,口裏慢慢吟誦著,風吹動她額前的發。
“偏折。”我笑著折下一枝帶著綠葉的梅樹枝杈。
清宛望著我笑了笑,露出一臉無可奈何的神氣,捲起竹簡,輕巧地跳下鞦韆架。
“城北的桃花開了,你帶我去看嗎?”她立在庭中問。
“城北的桃花開了,我當然帶你去看。”
清宛笑吟吟的將手遞過來,我俯下身去,快要抓住她的指尖,琴音散了。
將古琴置在臥榻一側,閉了眼,回想那個與林慮有著相同麵孔的溫柔女子,她的笑容。那笑容早在一千年前就已散了。
我不明白,為何我們在夢中相親相愛,夢醒卻又形同陌路。心有不甘,便再次撫琴,入夢。
我的父親在楊柳依依的時節歸來。
當曠夫子一手拎了壺酒,滿麵紅光,將父親領進大門時,我並沒有認出他。
他衣裳破爛,黑了,瘦了,人卻是更加精神。
我以為我恨他,也以為母親,大哥和三弟都恨他,可他回來時,我們卻全都泣不成聲。
父親對於十年未見的家人的哭泣報之以一個漫不經心的笑容,然後將全部的熱情給了那個從未謀麵的親人——那生得粉雕玉琢的孫兒虎君。
當時,全家也唯有虎君保持好心態,對著父親傻乎乎地笑,又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去扯他白鬍子,父親當即回擊,一雙大手分別揪住虎君兩根羊角辮,搞得我那潑辣非常的胡姬嫂嫂也是熱淚盈眶。
聽曠夫子說,父親不知道我們搬了家,回了十年前那個宅院,被人給哄出來,在街上遊蕩了三天之後,終於想起他這個老友。他見到父親的第一眼,亦是認不出。
曠夫子說著,掉下眼淚,往口中猛灌一大口酒。我看了一眼與虎君玩得不亦樂乎的父親,兩相比較,愈發覺得他沒心沒肺。
萬萬想不到,父親跟虎君玩得忘形時,竟忽然記起還有我這個兒子。叫我到跟前去,解下背上的桐木賜予我。
我正好缺一根很好的老木頭斫琴,驚訝之餘,又覺喜悅。
父親背上桐木是從蜀地一路背過來的。他說,他要走時,朔然先生沒有一句挽留和保重的話,隻是要他帶上這段木頭,帶去給他第二個兒子。這木頭原是他們煉丹時用來燒火的,朔然先生劈柴時多看了它一眼,就將它留在一旁,一留就是三年。
我聽了一麵慚愧,一麵疑惑。慚愧於自己竟累得父親一路辛苦,千裏迢迢背段木頭歸家,實在枉為人子。疑惑於朔然先生怎知,我需要這木頭。
無論如何,這總算件好事。
為不負朔然先生美意,更為了父親不白白辛苦,我立即著手斫琴。
清宛知曉此事後,常常攜了綠衣偷偷上我家來,立在一旁,她們睜大了天真的雙眼,饒有興致地看我幹這木工活。
千辛萬苦,終於為琴身上了第一道灰胎。清宛以為大功告成,便買酒與我慶賀。
我將酒喝得一滴不剩後,頗有些心虛地告訴她,還得再上五道灰胎,好在每道灰胎隻需晾上三個月。如此,隻需再等個一年半,我便能上大漆了。
清宛聽了以為,等這張琴終於完工時,她墳上的桐樹已經老了,可以砍下來,再斫一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