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甄家老兩口確實是趁著春光正好帶了女兒出去踏青散心。英蓮打小兒糟了大難,好容易回到父母身邊兒正是親熱時候,偏有那些恨人有笑人無的長舌婦平地編出多少謠言,隻說這姑娘叫拐子帶出去這麽些年,年齡大了才尋回來,還不知在外頭都經歷了些甚。人家話也不說透,隻做一副同情狀,你便是要打上門與她理論也理論不得。金陵那邊的甄家本家又早就完了,如今誰還怕那個“甄”字,這個啞巴虧少不得隻能硬生生往下咽。也就是這幾天叫外頭的流言弄惱了,甄家才闔家選了好日子出去轉轉,省得悶在家中鎮日淨生氣了。
轉了幾天,心情雖說好了些,可也總有些本地的無賴子遠遠墜著。甄士隱曉得這些浪蕩子弟想些甚,無非就是欲把女兒納了去,打算吃下自家這注絕戶財。這樣泥豬癩狗一樣的人物,甄士隱夾半拉眼角且看不上,更不會應允女兒婚事,這些無賴閑人可不是就動腦子想走些偏門兒路子。這姑娘家要是在大街上叫人臊了皮去,便是不嫁也得嫁,總不能往廟裏去吧?是以不少無賴子跟著就像尋機會湊上來占便宜,把個甄士隱甄老爺煩得恨不得統統一頓打死。
也是合該姻緣到了,沒幾日封氏帶著英蓮往兄弟家去見嫂子與女兒說合婚事,路上正叫個鹽商家的哥兒給攔了。這小子家裏旁的不多,就錢多,不知打哪兒聽說甄姑娘標緻得不得了,就帶了一班打手想把人直接拉走。正巧遇上柳湘蓮在街上逛,上去三拳兩腳把登徒子盡數放倒,抬頭一看:“哎呀!”可不就是那朝思暮想了好幾日的甄小姐麽?
柳湘蓮心裏便把封氏看成了嶽母,屁顛屁顛將母女倆好生送回甄家宅子,甄士隱聽說老妻並女兒差點在外頭受了委屈,若不是一壯士路見不平出了手,隻怕姑娘不知道要往誰家後院兒裏抬。這可不得了,特特往外頭最好的酒樓裏點了一席,盡是燒海參燒鹿筋的硬菜,又囑咐即便要店家加味用作料,將柳湘蓮奉若上賓。
這柳湘蓮也有意思,人家請他吃酒做謝,他就坐下了一杯一杯吃,邊吃邊悄悄將自家底子透出去。甚有個武官的缺兒補在身上,甚理國公的旁支——這會子他倒不嫌棄那府裏親戚醃臢噁心人了,總歸扯出個虎皮好聽不是?那甄士隱也有心,自家姑娘容色極好,尋個一般人家隻怕真保不住她,等兩個老的蹬了腿兒,這孩子孤零零的可該怎麽辦。又一聽柳湘蓮說的家世極好,且小夥子生得俊俏,心裏就先願意了□□分。待旁敲側擊聽得這哥兒無甚男風的嗜好,家下也有幾分營生,還有親戚幫扶,恨不得就把人灌暈了簽字畫押抓來做女婿子。
等送了柳湘蓮出去,甄老爺就與甄太太道:“這已是最好,再沒有更好的。眼下外頭上門來說合的為的要麽做繼室要麽做貴妾,誰家好好的孩子願意這般糟踐呢?”甄太太封氏就有點子犯嘀咕:“聽你說得,這柳哥兒色色都好,那怎麽都二十好幾了也不曾娶親?再有這人忽的從京城來,咱們也不知其底細,怎能隨意把女兒許出去。再者,說不定人家不樂意呢,難不成你還能硬逼人家不成。”甄老爺搖搖袖子:“你不懂,我看著小子八成有幾分想法,再拖人往京裏打聽打聽,成不成的總要問問,不問誰知道能成不能成!”說完便出去尋人幫忙,一查二查人都說柳郎君乃是個再豪爽仗義不過的人,也確實是理國公府的旁支子弟,還有兄弟在要害地方當差,還有個姑姑關照著,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
來回月餘時間打聽了柳湘蓮的事兒,甄老爺願意了,甄太太還是不情願:“這哥兒也太不愛著家了點子,你看看,一年有幾個月是老實呆在京城的?今天這兒、明天哪兒的跑,英蓮怕是要吃苦。”甄老爺就勸她:“男人麽,沒成家的可不是見天四處去,一成家就收心了。這柳哥兒出身好,但是手頭不寬裕。咱們家這幾年光景好了,但是這背後有沒有靠山、重要不重要,你比我明白。大可以在京裏買個宅子與英蓮陪嫁,將來他們樂意在京中住就去,不樂意了也可回蘇州和咱們一起過,反正柳哥兒上頭父母姊妹一概皆無,跟招了個上門兒的無甚區別。”
旁的還可,隻能想法子叫女兒女婿別離的太遠,甄太太就滿意了。
甄老爺急忙請了好友做中人,又在外頭宴請了柳湘蓮,酒過三巡說起家中有女待字閨中之事,正中某人下懷。柳湘蓮當即表示屋裏正缺個渾家,中人一說合攛掇,便取出鴛鴦劍權做信物交給了甄士隱,自己美滋滋轉頭就與姑姑並柳子安去信說是往江南玩兒了一圈順便尋了個媳婦。
柳姨媽一接著侄子的信,先是氣得罵了幾句,拆開再一看又高興得緊,立刻叫兒子也請了假,帶上禮物乘船逆流而上往快了趕去蘇州好上門給柳湘蓮提親。兩方大人一見麵,柳姨媽與甄太太可謂一見如故,多少親家們扯得能打起來的事兒到她們這兒就都有商有量的辦了。想著兩家孩子年歲都不小,甄士隱幹脆定了一年時間走禮,一年後將姑娘嫁出門去。
兩家庚帖一換,甄家果然在京裏買了個小宅子與英蓮陪嫁,嫁妝單子上那些田地都在南方,隻說將來叫姑娘自己看著合適的再重新倒騰。柳姨媽也實誠,把自己手裏與柳湘蓮收著的產業盡數交還與他,又反覆交代道:“你嶽父嶽母年齡都大了,可在京中晚婚後帶著媳婦兒過去那邊住幾年,等你媳婦盡了孝、送走了老頭老太太再回來京城長住,都隨你。隻不能成了親還跟光棍兒似的拔腳就走。”
轉了幾天,心情雖說好了些,可也總有些本地的無賴子遠遠墜著。甄士隱曉得這些浪蕩子弟想些甚,無非就是欲把女兒納了去,打算吃下自家這注絕戶財。這樣泥豬癩狗一樣的人物,甄士隱夾半拉眼角且看不上,更不會應允女兒婚事,這些無賴閑人可不是就動腦子想走些偏門兒路子。這姑娘家要是在大街上叫人臊了皮去,便是不嫁也得嫁,總不能往廟裏去吧?是以不少無賴子跟著就像尋機會湊上來占便宜,把個甄士隱甄老爺煩得恨不得統統一頓打死。
也是合該姻緣到了,沒幾日封氏帶著英蓮往兄弟家去見嫂子與女兒說合婚事,路上正叫個鹽商家的哥兒給攔了。這小子家裏旁的不多,就錢多,不知打哪兒聽說甄姑娘標緻得不得了,就帶了一班打手想把人直接拉走。正巧遇上柳湘蓮在街上逛,上去三拳兩腳把登徒子盡數放倒,抬頭一看:“哎呀!”可不就是那朝思暮想了好幾日的甄小姐麽?
柳湘蓮心裏便把封氏看成了嶽母,屁顛屁顛將母女倆好生送回甄家宅子,甄士隱聽說老妻並女兒差點在外頭受了委屈,若不是一壯士路見不平出了手,隻怕姑娘不知道要往誰家後院兒裏抬。這可不得了,特特往外頭最好的酒樓裏點了一席,盡是燒海參燒鹿筋的硬菜,又囑咐即便要店家加味用作料,將柳湘蓮奉若上賓。
這柳湘蓮也有意思,人家請他吃酒做謝,他就坐下了一杯一杯吃,邊吃邊悄悄將自家底子透出去。甚有個武官的缺兒補在身上,甚理國公的旁支——這會子他倒不嫌棄那府裏親戚醃臢噁心人了,總歸扯出個虎皮好聽不是?那甄士隱也有心,自家姑娘容色極好,尋個一般人家隻怕真保不住她,等兩個老的蹬了腿兒,這孩子孤零零的可該怎麽辦。又一聽柳湘蓮說的家世極好,且小夥子生得俊俏,心裏就先願意了□□分。待旁敲側擊聽得這哥兒無甚男風的嗜好,家下也有幾分營生,還有親戚幫扶,恨不得就把人灌暈了簽字畫押抓來做女婿子。
等送了柳湘蓮出去,甄老爺就與甄太太道:“這已是最好,再沒有更好的。眼下外頭上門來說合的為的要麽做繼室要麽做貴妾,誰家好好的孩子願意這般糟踐呢?”甄太太封氏就有點子犯嘀咕:“聽你說得,這柳哥兒色色都好,那怎麽都二十好幾了也不曾娶親?再有這人忽的從京城來,咱們也不知其底細,怎能隨意把女兒許出去。再者,說不定人家不樂意呢,難不成你還能硬逼人家不成。”甄老爺搖搖袖子:“你不懂,我看著小子八成有幾分想法,再拖人往京裏打聽打聽,成不成的總要問問,不問誰知道能成不能成!”說完便出去尋人幫忙,一查二查人都說柳郎君乃是個再豪爽仗義不過的人,也確實是理國公府的旁支子弟,還有兄弟在要害地方當差,還有個姑姑關照著,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
來回月餘時間打聽了柳湘蓮的事兒,甄老爺願意了,甄太太還是不情願:“這哥兒也太不愛著家了點子,你看看,一年有幾個月是老實呆在京城的?今天這兒、明天哪兒的跑,英蓮怕是要吃苦。”甄老爺就勸她:“男人麽,沒成家的可不是見天四處去,一成家就收心了。這柳哥兒出身好,但是手頭不寬裕。咱們家這幾年光景好了,但是這背後有沒有靠山、重要不重要,你比我明白。大可以在京裏買個宅子與英蓮陪嫁,將來他們樂意在京中住就去,不樂意了也可回蘇州和咱們一起過,反正柳哥兒上頭父母姊妹一概皆無,跟招了個上門兒的無甚區別。”
旁的還可,隻能想法子叫女兒女婿別離的太遠,甄太太就滿意了。
甄老爺急忙請了好友做中人,又在外頭宴請了柳湘蓮,酒過三巡說起家中有女待字閨中之事,正中某人下懷。柳湘蓮當即表示屋裏正缺個渾家,中人一說合攛掇,便取出鴛鴦劍權做信物交給了甄士隱,自己美滋滋轉頭就與姑姑並柳子安去信說是往江南玩兒了一圈順便尋了個媳婦。
柳姨媽一接著侄子的信,先是氣得罵了幾句,拆開再一看又高興得緊,立刻叫兒子也請了假,帶上禮物乘船逆流而上往快了趕去蘇州好上門給柳湘蓮提親。兩方大人一見麵,柳姨媽與甄太太可謂一見如故,多少親家們扯得能打起來的事兒到她們這兒就都有商有量的辦了。想著兩家孩子年歲都不小,甄士隱幹脆定了一年時間走禮,一年後將姑娘嫁出門去。
兩家庚帖一換,甄家果然在京裏買了個小宅子與英蓮陪嫁,嫁妝單子上那些田地都在南方,隻說將來叫姑娘自己看著合適的再重新倒騰。柳姨媽也實誠,把自己手裏與柳湘蓮收著的產業盡數交還與他,又反覆交代道:“你嶽父嶽母年齡都大了,可在京中晚婚後帶著媳婦兒過去那邊住幾年,等你媳婦盡了孝、送走了老頭老太太再回來京城長住,都隨你。隻不能成了親還跟光棍兒似的拔腳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