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姑娘身材曼妙,隻從背後看便知必是個絕色,再想看旁的也看不著,人家規規矩矩用了帷帽把頭麵遮得嚴嚴實實。再有那行動間裙間禁步不搖不動,腰背挺直,必是個家風清正、規矩嚴謹的好人家女孩兒。那白了頭髮了的老翁老嫗看著也不是一副俗人模樣,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意思。柳湘蓮瞄了一眼就走不動道兒了,隻裝作毫不在意路過,走過人家家大門抬頭看了下門楣上的匾額,正有個“甄”字,心下便知道這戶人家姓甄了。
這小子一開始便立誌必要娶個絕色的妻室方才稱願,京中那尤家的三姑娘美則美矣,一個無德無形、立身不正;二個偏執暴躁、口舌是非多;三一個,甚時候送上門、上杆子的都不是好買賣,誰願意兜攬她!
他隻牽馬走過去,撿著葫蘆廟斜對個兒有個客棧進去,將馬交給夥計打發,開了間臨街的房間住下,又喊了跑堂的扔一角銀子過去要他說說蘇州城裏的趣事。一般跑堂的都樂意伺候這樣手頭鬆的客人,立時揮著麻布報了菜名兒。柳湘蓮聽完點了兩個果子一葷一素,拿起筷子指了指對麵的凳子道:“這果子與你嚼用一盤兒,隻管尋蘇州城裏的新鮮事兒給爺講講,這還是頭一次來哩,何處可尋些樂子去?”
這跑堂的也是妙人兒,打眼上下一看這來的是個風流子弟,就隻撿著那些風月官司並花街柳巷裏的趣聞慢慢兒講出來。那甚麽賣油郎娶了花魁啊,甚麽樓裏又傳了新鮮曲子出來啊,甚麽頭牌叫人請到湖上叫剪了裹腳布去啊,林林總總花樣兒多得不得了。柳湘蓮隻耐心聽他講了一遍,又扔了半角銀子道:“爺們兒這可是背著家裏老爺子老太太跑出來耍子,你給我講幾個能帶回去與老人說的,別淨是些東家常西家短又臭又長的瑣碎事。”
他一說這個,跑堂的忙接過銀子往懷裏一塞賠笑道:“咱們這蘇州城裏新鮮事兒多了,客觀您指點指點?”柳湘蓮就手執木箸往那葫蘆廟指了指:“我見這廟宇簇簇新,難不成是哪戶善人在這裏修的?”跑堂的一拍大腿笑道:“客觀有所不知,旁的不好說,這個葫蘆廟可是出了名兒的。為甚出名兒呢?還不是因著旁邊那戶姓甄的人家!”這可算是說到點子上了,柳湘蓮正想打聽這戶人家的小娘子哩。又不敢露出一副急色模樣,隻端著微微一笑:“這廟宇怎會因著隔壁住著的人家出名兒?難不成這廟是他家修的?”
跑堂的自己倒了杯粗茶順下去,給柳湘蓮一邊斟酒一邊講:“這戶甄家可是離奇。他們家與這葫蘆廟乃是拆解不開的緣分。都是有個好十年左右的事兒了,您要問旁人還真不一定能說得出來裏頭的一二三四五。”柳湘蓮接了酒杯抿一口,跑堂的就在下首坐了道:“早有個差不多十來年,那一年元宵時候,這甄家的下人護著小姐出去看燈耍,不料那狗材自己看個沒夠,把個小姐叫人販子給拐走了,彼時才四歲的女娃子,那天南海北的往何處去尋?不少街坊都勸他家罷了,不如再養下一個來。然這個這甄老爺本就是老來得女寶貝得不行,姑娘一丟隻管四處散了銀子去尋,家業一概拋於腦後。後來沒過幾日這葫蘆廟裏頭炸了供,連帶他家房子都燒做白地。好在早先文契都是在官府做了黃冊的,再補出一份兒便是,老兩口收拾東西便去了那老夫人娘家先湊合幾天。豈知甄老爺這個嶽父不是個東西,趁著姑爺屢遭打擊之際,欺他一個書呆子不懂經濟,與人聯手作價誆了不少好田地去,因著這個,甄老爺一氣之下拋家舍業的出家去了。”跑堂的說到這裏頓了頓,拈起一個果子攏進袖子裏笑著繼續道:
“後來有人說是在金陵那邊見過人帶著個姑娘賣,仿佛就是甄家小姐,不等證實呢,又沒了消息。這直等到幾年前京中大破了一夥拐子,上頭既然抓拐子,這下頭便也風行抓拐子,一時之間拐子們真真無所遁逃,恰好就抓了一個正是拐了甄家小姐的。這拐子便吐口招認說是拐了個眉間有胭脂痣的絕色姑娘,甄太太去了衙門苦求,求得青天大老爺垂憐,就讓個捕頭跟著一塊去了。尋找當初買人的人家,果然是他家女孩兒,這才又原價贖了回來。聽說是當初賣的時候年紀小,叫送到廟裏又養了養,還不曾圓房。不然但凡有個一男半女的,這姑娘再不得回。等她一回來,這甄老爺也醒了,管他甚的神仙佛祖,溜溜達達從山上回來家裏繼續做他的富家翁,這葫蘆廟也重新新修了一遍。可不是,廟不好了他家也不好,他家好起來了廟也好了。”
這跑堂的講得意猶未盡,柳湘蓮聽得有趣,便把最後半角銀子賞了他道:“故事說得不錯,賞你買二兩滷肉打個牙祭。”跑堂的千恩萬謝下去,又加倍信心給柳湘蓮租的房間換上新被褥,水也熱熱的備好,在不必多操心半點。
蘇州城裏頭還是熱鬧,南來北往做生意的熙熙攘攘,人最多的要麽是胭脂香粉鋪子,要麽就是臨街紮油紙傘的,要不然便是那些販賣絲綢布料的門臉兒。柳湘蓮滿腦子都是那甄姑娘的影子,忍不住開了窗戶往人家家看,大門口那一家三口早回去了,隻能看得幾處屋簷並大門外頭的門廊和粉牆,其他再沒有露出來的。他心下暗道,這怕不是姻緣到了,怎麽就覺著心裏火燒火燎的想著不能叫這女孩子跟了旁人。隻自己確實是頭一次來蘇州,這邊也沒甚麽親戚長輩能搭上話的,原地轉了兩圈兒著實沒法子,隻能氣悶悶洗漱後取出祖傳的一對兒鴛鴦劍背在背上,滿腹心事下樓出了客棧滿大街的逛……
這小子一開始便立誌必要娶個絕色的妻室方才稱願,京中那尤家的三姑娘美則美矣,一個無德無形、立身不正;二個偏執暴躁、口舌是非多;三一個,甚時候送上門、上杆子的都不是好買賣,誰願意兜攬她!
他隻牽馬走過去,撿著葫蘆廟斜對個兒有個客棧進去,將馬交給夥計打發,開了間臨街的房間住下,又喊了跑堂的扔一角銀子過去要他說說蘇州城裏的趣事。一般跑堂的都樂意伺候這樣手頭鬆的客人,立時揮著麻布報了菜名兒。柳湘蓮聽完點了兩個果子一葷一素,拿起筷子指了指對麵的凳子道:“這果子與你嚼用一盤兒,隻管尋蘇州城裏的新鮮事兒給爺講講,這還是頭一次來哩,何處可尋些樂子去?”
這跑堂的也是妙人兒,打眼上下一看這來的是個風流子弟,就隻撿著那些風月官司並花街柳巷裏的趣聞慢慢兒講出來。那甚麽賣油郎娶了花魁啊,甚麽樓裏又傳了新鮮曲子出來啊,甚麽頭牌叫人請到湖上叫剪了裹腳布去啊,林林總總花樣兒多得不得了。柳湘蓮隻耐心聽他講了一遍,又扔了半角銀子道:“爺們兒這可是背著家裏老爺子老太太跑出來耍子,你給我講幾個能帶回去與老人說的,別淨是些東家常西家短又臭又長的瑣碎事。”
他一說這個,跑堂的忙接過銀子往懷裏一塞賠笑道:“咱們這蘇州城裏新鮮事兒多了,客觀您指點指點?”柳湘蓮就手執木箸往那葫蘆廟指了指:“我見這廟宇簇簇新,難不成是哪戶善人在這裏修的?”跑堂的一拍大腿笑道:“客觀有所不知,旁的不好說,這個葫蘆廟可是出了名兒的。為甚出名兒呢?還不是因著旁邊那戶姓甄的人家!”這可算是說到點子上了,柳湘蓮正想打聽這戶人家的小娘子哩。又不敢露出一副急色模樣,隻端著微微一笑:“這廟宇怎會因著隔壁住著的人家出名兒?難不成這廟是他家修的?”
跑堂的自己倒了杯粗茶順下去,給柳湘蓮一邊斟酒一邊講:“這戶甄家可是離奇。他們家與這葫蘆廟乃是拆解不開的緣分。都是有個好十年左右的事兒了,您要問旁人還真不一定能說得出來裏頭的一二三四五。”柳湘蓮接了酒杯抿一口,跑堂的就在下首坐了道:“早有個差不多十來年,那一年元宵時候,這甄家的下人護著小姐出去看燈耍,不料那狗材自己看個沒夠,把個小姐叫人販子給拐走了,彼時才四歲的女娃子,那天南海北的往何處去尋?不少街坊都勸他家罷了,不如再養下一個來。然這個這甄老爺本就是老來得女寶貝得不行,姑娘一丟隻管四處散了銀子去尋,家業一概拋於腦後。後來沒過幾日這葫蘆廟裏頭炸了供,連帶他家房子都燒做白地。好在早先文契都是在官府做了黃冊的,再補出一份兒便是,老兩口收拾東西便去了那老夫人娘家先湊合幾天。豈知甄老爺這個嶽父不是個東西,趁著姑爺屢遭打擊之際,欺他一個書呆子不懂經濟,與人聯手作價誆了不少好田地去,因著這個,甄老爺一氣之下拋家舍業的出家去了。”跑堂的說到這裏頓了頓,拈起一個果子攏進袖子裏笑著繼續道:
“後來有人說是在金陵那邊見過人帶著個姑娘賣,仿佛就是甄家小姐,不等證實呢,又沒了消息。這直等到幾年前京中大破了一夥拐子,上頭既然抓拐子,這下頭便也風行抓拐子,一時之間拐子們真真無所遁逃,恰好就抓了一個正是拐了甄家小姐的。這拐子便吐口招認說是拐了個眉間有胭脂痣的絕色姑娘,甄太太去了衙門苦求,求得青天大老爺垂憐,就讓個捕頭跟著一塊去了。尋找當初買人的人家,果然是他家女孩兒,這才又原價贖了回來。聽說是當初賣的時候年紀小,叫送到廟裏又養了養,還不曾圓房。不然但凡有個一男半女的,這姑娘再不得回。等她一回來,這甄老爺也醒了,管他甚的神仙佛祖,溜溜達達從山上回來家裏繼續做他的富家翁,這葫蘆廟也重新新修了一遍。可不是,廟不好了他家也不好,他家好起來了廟也好了。”
這跑堂的講得意猶未盡,柳湘蓮聽得有趣,便把最後半角銀子賞了他道:“故事說得不錯,賞你買二兩滷肉打個牙祭。”跑堂的千恩萬謝下去,又加倍信心給柳湘蓮租的房間換上新被褥,水也熱熱的備好,在不必多操心半點。
蘇州城裏頭還是熱鬧,南來北往做生意的熙熙攘攘,人最多的要麽是胭脂香粉鋪子,要麽就是臨街紮油紙傘的,要不然便是那些販賣絲綢布料的門臉兒。柳湘蓮滿腦子都是那甄姑娘的影子,忍不住開了窗戶往人家家看,大門口那一家三口早回去了,隻能看得幾處屋簷並大門外頭的門廊和粉牆,其他再沒有露出來的。他心下暗道,這怕不是姻緣到了,怎麽就覺著心裏火燒火燎的想著不能叫這女孩子跟了旁人。隻自己確實是頭一次來蘇州,這邊也沒甚麽親戚長輩能搭上話的,原地轉了兩圈兒著實沒法子,隻能氣悶悶洗漱後取出祖傳的一對兒鴛鴦劍背在背上,滿腹心事下樓出了客棧滿大街的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