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wxs.com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作者:風波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班固 :“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2]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製禮儀,陸賈造《新語》。
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漢帝本係,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荀悅:“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征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嚐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曆數所授、神隻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曹植:“昔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流後嗣,誠帝王之元勳,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寡善人之美稱,鮮君子之風采。惑秦宮而不出,窘項座而不起。計失乎酈生,忿過乎韓信。太公是誥,於孝違矣。敗古今之大教,傷王道之實義。身沒之後,崩亡之際,果令凶婦肆鴆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以致□?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傑士也。又其梟將盡藎臣,皆古今之鮮有,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勳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當世之妄。”
曹冏:“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眾,五年之中,遂成帝業。自開關以來,其興立功勳,未有若漢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理勢然也。”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麵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司馬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鬱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泛水即位,鹹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 劉邦 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何去非:“漢高祖挾其在己之智術,固無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歸之者,蓋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 朱元璋:“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臨天下,繼承中國帝王正統,伏念列聖去世已遠,神靈在天,萬古長存,崇報之禮,多未舉行,故於祭祀有闕。是用肇新廟宇於京師,列序聖像及曆代開基帝王,每歲祀以春、秋仲月,永為常典。今禮奠之初,謹奉牲醴、庶品致祭,伏惟神鑒。尚享!” 毛澤東:“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曆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
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約瑟.湯恩比:“人類曆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曆史開創了新紀元!”
家世 劉氏起源於三皇五帝之堯帝,據《漢書》記載:漢帝本係,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劉邦祖先是秦國人,之後在戰國時遷入魏國,遂為魏大夫,魏國從安邑遷都大梁,劉清(劉邦的曾祖父)出生,清生仁,劉仁遷豐邑,劉家即在此期間遷豐邑。 曾祖父:劉清,戰國末期魏國大夫,出生並活動於魏都大梁,之後其子劉仁遷豐邑中陽裏,現豐縣漢皇祖陵保存劉清之墓。
祖父:劉仁,始遷豐邑,故號豐公。 父親:劉煓,字執嘉,即劉太公,劉邦登基後尊為太上皇,崩於公元前197年。 生母:溫氏,一說王含始,被追諡為昭靈夫人(昭靈後)。 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後,逝於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劉交。
兄弟姐妹 兄弟:劉伯,劉邦大哥,漢五年正月,追尊為武哀侯,高後時,追尊為武哀王。長嫂封陰安侯。 劉仲,名喜,劉邦二哥,被劉邦封為代王,統轄今河北、山西一帶,後因抵抗匈奴戰敗被革為合陽侯,死後 追諡為代頃王。二嫂為頃王後。 劉交,劉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劉邦封為楚王,死後諡元王。
從父兄:荊王劉賈。 從祖弟:燕王劉澤。(應該是遠房兄弟,現已無稽可考) 姊:宣夫人 昭哀後。
妻妾 後妃:曹夫人 外婦 、呂皇後、戚夫人、薄姬、趙姬、管夫人、趙子兒、石美人(石奮之姊)
子女 共生八子:1劉肥、2劉盈、3劉如意、4劉恒、5劉恢、6劉友 劉邦 、7劉長、8劉建。 女兒:劉樂 魯元公主,下嫁張耳之子張敖,母呂後。劉邦女兒有史可查者隻此一人。
原配呂雉,公元前187年臨朝,稱製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壽62歲,葬於鹹陽東陵。生一子一女:劉盈,即是漢孝惠帝;女即魯元公主。 妣曹氏,生一子:劉肥(高祖六年立為齊王,卒諡齊悼惠王)。 妣戚氏,生一子:如意(漢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為趙王,十五歲被呂氏毒死,諡趙隱王)。 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於霸陵,生一子:劉恒(初封代王,後即帝位為孝文帝)。
妣趙氏,生一子:劉長(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謀反,廢徙蜀死,諡淮南厲王)。 諸姬所生之子:劉友(初封淮陽王,後改封趙王,被呂後幽禁而死,卒諡趙幽王)、劉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誅梁王彭越後立為梁王,16年後,因趙幽王劉友幽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而劉恢的寵妃被迫自殺,因此悶悶不樂,公元前181年六月,劉恢殉情自殺。死後廢其嗣,文帝時追諡為“趙恭王”。)、劉建(公元前196年,燕王盧綰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劉建為燕王,立十五年死,諡曰靈。
劉建本有子,呂後使人殺之,絕嗣後,除其國)。 折疊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大風歌》 《大風歌》是漢高祖劉邦平黥布還,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同時唱了這首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朝人稱這篇歌辭為《三侯之章》,後人題為《大風歌》(始於《藝文類聚》)。 《鴻鵠歌》 劉邦 《鴻鵠歌》為漢高祖劉邦所作。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欲立戚夫人所生的趙王如意為太子。 漢高祖十二年,劉邦病重,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就想換立太子,在一次宴會中,太子請來聞名遐邇的賢人“商山四皓”相隨,換立之事已不可能,劉邦無奈,召來戚夫人。
劉邦讓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則借著酒意擊築高歌,遂成此文。
漢惠帝劉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漢高祖劉邦與呂後之子,西漢第二位皇帝。漢惠帝是個年輕的皇帝,他在十六歲的時候就繼承皇位。劉盈即位後實施仁政,減輕賦稅,提拔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與民生息的政策,推動了經濟的繁榮。
在思想和文化方麵,他廢除秦時禁錮,使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打開各種思想發展的大門,但是仁弱的惠帝在位期間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強勢的母親呂後之手,因此後世司馬遷作《史記》時甚至不設惠帝本紀,而設\"呂太後本紀\"。
公元前188年,在位僅僅七年的漢惠帝去世,時年二十三歲,諡號孝惠皇帝,葬於安陵。折疊早期經曆漢高祖劉邦一共八個兒子,劉盈為呂後所生,雖然比齊悼惠王劉肥年幼,但卻是漢高祖的嫡長子,故於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立為王太子。及劉邦稱帝後,立為皇太子。在劉盈幼時,劉邦為亭長,母親呂雉常攜其與其姐魯元公主耕於田中。一次,其母耕田時,有老翁路過其田求水喝,呂後與之。
老翁對呂後說:\"夫人乃天下貴人啊\"。於是呂後把兩個孩子拉過來請其相之。老翁對呂後說:\"夫人尊貴,皆因此男\"。又相魯元,皆貴。劉邦回來後,呂後為對劉邦說相麵之事,劉邦急追老翁。老翁對對劉邦說:\"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東攻項羽至彭城。項羽舍齊地回擊漢軍,大破漢軍於彭城。劉邦倉惶逃跑,途中遇孝惠帝及魯元公主,帶著一起逃跑。楚軍追之甚急,於是劉邦多次把兒女踢下車,夏侯嬰為禦,數歎,輒抱二子上車。劉邦大怒,欲斬夏侯嬰十餘次,最終一行逃至沛縣。公元前205年六月,劉邦立劉盈為王太子,令守櫟陽。諸侯子在關中者皆為宿衛。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於定陶即皇帝位,以王太子劉盈為皇太子。折疊易儲風波劉盈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他不像自己。
而戚夫人所生子劉如意深得劉邦喜愛,並且劉如意酷肖劉邦,劉邦以其類己,故常欲易太子。而且呂後年長色衰,稀見劉邦;戚夫人則年輕貌美,深得劉邦寵愛。劉邦即皇帝位,於高祖七年立劉盈為太子。漢九年,趙王張敖廢,更立劉如意為趙王。劉如意雖為趙王,但常留長安。劉邦至關東,戚夫人常從,日夜啼泣欲使劉如意代劉盈為太子。高祖十年,劉邦欲易太子,下廷議。結果群臣紛紛反對。禦史大夫周昌反對最強烈,劉邦問其原因,周昌由於為人口吃,且又盛怒,於是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劉邦見此狀,欣然而笑,罷置此議。事過之後,呂後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但劉邦仍懷易儲之意,呂後惶恐不知所為,有人對呂後說,張良善畫計,且一向為劉邦所信重。於是呂後令其兄建成侯呂澤找張良,對他說:\"您常為陛下的謀臣,今陛下欲易太子,你怎麽還能高枕而臥?\"
張良說:\"當初皇上數陷於危難,才用我的計策。現在天下安定,皇帝因為喜歡才要易太子,這是他們骨肉之間的事,即使象我這樣的再有一百個也沒用!\"呂澤強行道:\"不管怎樣,您得給我想個辦法!\"張良道:\"這個難以口舌之爭就能達到目的。皇上也有想招而不到的賢人,有這樣四個人,就是商山四皓,年紀都大了,皆因皇上慢而侮人,所以不願為漢臣。但皇帝偏偏以此四人為高人,如果你們能夠不吝惜金銀財寶玉帛,並讓太子親自致書,言辭肯切謙卑,用安車和辯士固請,應該能請得動他們。他們來了後,以賓客之禮相待,並且使他們時時隨太子入朝。這樣皇帝必然要問,就告訴皇上。\"
於是呂澤令人持太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後,客於建成侯所。高祖十一年,英布反,時劉邦病,且厭兵,欲令太子為將征之。四人相謂曰:\"我等來就是為了鞏固太子之位。太子帶兵出征,事情就危急了!\"於是往見呂澤,對呂澤說:\"太子帶兵出征,有功對他的太子之位不能增加好處;無功反受其害。且給太子的那些兵將,皆是追隨皇上打天下的梟將,讓太子帶領他們,無異於羊領群狼!這樣他們肯定不會盡力,此去必然無功。我們聽說,母親愛兒子是常抱著的,現在戚夫人日夜服侍皇上,而劉如意又常被皇上抱於膝上,並說''我一定不會讓不肖子居於愛子之上'',這明顯的是一定要易立太子。你們趕快讓皇後(呂後)對皇帝說英布乃天下猛將,善用兵,今兵將皆陛下的故舊,今使太子將兵,無異於以羊將狼,如果令英布聞之,必士氣大振而西攻。
現在陛下雖病,但在車上,應該沒什麽事,這樣將士們也不敢不盡力。陛下雖然苦了自己,但卻保全了妻子兒女。\"呂澤至宮見呂後,呂後至劉邦處按照四人所說聲俱淚下泣訴,劉邦罵道:\"我就知道這小子不行,還是他爹我自己去吧!\"於是劉邦親自帶兵出征。劉邦征英布還,病愈甚,而易儲之念更強。張良勸諫亦不為劉邦所動,直至叔孫通以死相諫,劉邦才無奈佯作答應。最後還是\"商山四皓\"以行動說服了劉邦:在一次宴會時,已經有八十高齡的\"四皓\"陪同著太子劉盈入席,這使劉邦很驚訝,覺得太子已經成熟了,再重立太子恐怕會導致政局混亂。此後,劉盈的太子地位基本穩定了。
不久,劉邦病死,劉盈順利地繼承了皇位,這時他剛十六歲。 劉盈繼承皇位後,基本上繼承了父親的政策,而且有父親的一批有經驗的大臣輔佐,他在位期間沒有什麽大的波折,在皇位上僅僅坐了七年。
皇帝生涯劉盈繼位後,呂後掌控朝政大權,蕭何繼續為相國,朝政大事內決於呂後,外決於蕭何。惠帝唯拱手。但漢初秉秦蔽,務在休養生息。國家基本上無事。惠帝二年,蕭何去世。蕭何去世前,惠帝臨相國府問其身後安排,蕭何推薦了齊相平陽侯曹參。蕭何去世,曹參繼為相國。曹參為相後,弄巧好名之徒盡皆斥去,隻留老成木訥之輩。國政一任蕭何舊製,不予變更。參則日夜飲酒作樂。屬下有看不慣者欲諫,曹參即呼之與飲,直至酒醉,說者終不得一言。
劉盈見狀,深以為憂。時曹參子曹窟為中大夫,劉盈召其代為勸諫。結果曹窟勸諫不成,反遭曹參一頓鞭撻。劉盈見曹窟挨打,隻好親自召曹參問話。曹參問劉盈:\"陛下自認為跟高帝相比誰更聖明?\" 劉盈答道:\"我怎麽敢跟先帝比!\"曹參又問:\"那你看我與蕭何誰更賢能?\"劉盈道:\"您好象比不上蕭相國。\"曹參道:\"這就對了。高帝與蕭何定天下,製度法令非常清楚,陛下隻須拱手,我們臣下隻需各安其職,遵紀守法無有過失即可。\"
劉盈聽後,說:\"太好了!你可以下去了\"。這就是著名的\"蕭規曹隨\",曹參為相三年,謹守蕭何法度,以清靜自守,用民以時,不欲擾民。社會呈現一派清明景象。曹參去世後,當時歌之曰: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靜,民以寧一。劉盈繼位後,呂後怨恨戚夫人劉如意母子,欲對兩人進行加害。呂後先將戚夫人貶之永巷,為舂奴,接著以調虎離山之計使趙王劉如意進京,劉盈知母後欲加害劉如意,於是時刻提防以保護劉如意。兩人同寢同食,呂後一直無法下手。
公元前194年十二月,劉盈外出,心疼弟弟不願其早起,想讓其多睡會兒,留劉如意在宮中。劉盈一走,呂後爪牙立即報告呂後,於是呂後派人趁劉如意此時單獨在寢宮的機會,將其毒死。劉盈回來以後發現弟弟已經死了。接著,呂後開始對已貶為奴的戚夫人下手。呂後下令將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雙眼、割其舌並將熏啞戳聾,做成了人彘置於廁中。過了數日,呂後令人請惠帝觀人彘。劉盈見後問,乃知是戚夫人。
於是惠帝失聲痛苦,並使人對太後道\"這種事不是人作得出來的。兒臣是太後的兒子,終究沒有辦法治理天下。\"大病一場,從此不理朝政。公元前193年十月(漢惠帝二年),齊悼惠王劉肥入朝,宴飲於呂後之前。劉盈以悼惠王為兄,如普通百姓人家禮節,使悼惠王上座。呂後因此大怒,秘令上毒酒以殺悼惠王。悼惠王不知,欲飲,劉盈察知其母所為,亦起來取酒為呂後祝壽。呂後見其謀不成,打掉毒酒。齊王雖不知但感到奇怪,不再飲酒。事後齊王得知,大恐,隻好割齊之城陽郡與魯元公主言討得呂後歡心。
公元前192年春(漢惠帝三年),匈奴使者帶來冒特單於向呂後的求婚書信。呂後大怒,召將相使者議斬匈奴使者,並發兵擊匈奴。
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漢帝本係,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荀悅:“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征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嚐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曆數所授、神隻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曹植:“昔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流後嗣,誠帝王之元勳,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寡善人之美稱,鮮君子之風采。惑秦宮而不出,窘項座而不起。計失乎酈生,忿過乎韓信。太公是誥,於孝違矣。敗古今之大教,傷王道之實義。身沒之後,崩亡之際,果令凶婦肆鴆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以致□?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傑士也。又其梟將盡藎臣,皆古今之鮮有,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勳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當世之妄。”
曹冏:“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眾,五年之中,遂成帝業。自開關以來,其興立功勳,未有若漢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理勢然也。”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石勒:“朕若逢高皇,當北麵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司馬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鬱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泛水即位,鹹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 劉邦 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何去非:“漢高祖挾其在己之智術,固無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歸之者,蓋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 朱元璋:“惟漢高祖皇帝除嬴平項,寬仁大度,威加海內,年開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臨天下,繼承中國帝王正統,伏念列聖去世已遠,神靈在天,萬古長存,崇報之禮,多未舉行,故於祭祀有闕。是用肇新廟宇於京師,列序聖像及曆代開基帝王,每歲祀以春、秋仲月,永為常典。今禮奠之初,謹奉牲醴、庶品致祭,伏惟神鑒。尚享!” 毛澤東:“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曆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
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約瑟.湯恩比:“人類曆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曆史開創了新紀元!”
家世 劉氏起源於三皇五帝之堯帝,據《漢書》記載:漢帝本係,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劉邦祖先是秦國人,之後在戰國時遷入魏國,遂為魏大夫,魏國從安邑遷都大梁,劉清(劉邦的曾祖父)出生,清生仁,劉仁遷豐邑,劉家即在此期間遷豐邑。 曾祖父:劉清,戰國末期魏國大夫,出生並活動於魏都大梁,之後其子劉仁遷豐邑中陽裏,現豐縣漢皇祖陵保存劉清之墓。
祖父:劉仁,始遷豐邑,故號豐公。 父親:劉煓,字執嘉,即劉太公,劉邦登基後尊為太上皇,崩於公元前197年。 生母:溫氏,一說王含始,被追諡為昭靈夫人(昭靈後)。 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後,逝於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劉交。
兄弟姐妹 兄弟:劉伯,劉邦大哥,漢五年正月,追尊為武哀侯,高後時,追尊為武哀王。長嫂封陰安侯。 劉仲,名喜,劉邦二哥,被劉邦封為代王,統轄今河北、山西一帶,後因抵抗匈奴戰敗被革為合陽侯,死後 追諡為代頃王。二嫂為頃王後。 劉交,劉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劉邦封為楚王,死後諡元王。
從父兄:荊王劉賈。 從祖弟:燕王劉澤。(應該是遠房兄弟,現已無稽可考) 姊:宣夫人 昭哀後。
妻妾 後妃:曹夫人 外婦 、呂皇後、戚夫人、薄姬、趙姬、管夫人、趙子兒、石美人(石奮之姊)
子女 共生八子:1劉肥、2劉盈、3劉如意、4劉恒、5劉恢、6劉友 劉邦 、7劉長、8劉建。 女兒:劉樂 魯元公主,下嫁張耳之子張敖,母呂後。劉邦女兒有史可查者隻此一人。
原配呂雉,公元前187年臨朝,稱製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壽62歲,葬於鹹陽東陵。生一子一女:劉盈,即是漢孝惠帝;女即魯元公主。 妣曹氏,生一子:劉肥(高祖六年立為齊王,卒諡齊悼惠王)。 妣戚氏,生一子:如意(漢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為趙王,十五歲被呂氏毒死,諡趙隱王)。 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於霸陵,生一子:劉恒(初封代王,後即帝位為孝文帝)。
妣趙氏,生一子:劉長(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謀反,廢徙蜀死,諡淮南厲王)。 諸姬所生之子:劉友(初封淮陽王,後改封趙王,被呂後幽禁而死,卒諡趙幽王)、劉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誅梁王彭越後立為梁王,16年後,因趙幽王劉友幽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而劉恢的寵妃被迫自殺,因此悶悶不樂,公元前181年六月,劉恢殉情自殺。死後廢其嗣,文帝時追諡為“趙恭王”。)、劉建(公元前196年,燕王盧綰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劉建為燕王,立十五年死,諡曰靈。
劉建本有子,呂後使人殺之,絕嗣後,除其國)。 折疊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大風歌》 《大風歌》是漢高祖劉邦平黥布還,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同時唱了這首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朝人稱這篇歌辭為《三侯之章》,後人題為《大風歌》(始於《藝文類聚》)。 《鴻鵠歌》 劉邦 《鴻鵠歌》為漢高祖劉邦所作。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欲立戚夫人所生的趙王如意為太子。 漢高祖十二年,劉邦病重,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就想換立太子,在一次宴會中,太子請來聞名遐邇的賢人“商山四皓”相隨,換立之事已不可能,劉邦無奈,召來戚夫人。
劉邦讓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則借著酒意擊築高歌,遂成此文。
漢惠帝劉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漢高祖劉邦與呂後之子,西漢第二位皇帝。漢惠帝是個年輕的皇帝,他在十六歲的時候就繼承皇位。劉盈即位後實施仁政,減輕賦稅,提拔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與民生息的政策,推動了經濟的繁榮。
在思想和文化方麵,他廢除秦時禁錮,使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打開各種思想發展的大門,但是仁弱的惠帝在位期間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強勢的母親呂後之手,因此後世司馬遷作《史記》時甚至不設惠帝本紀,而設\"呂太後本紀\"。
公元前188年,在位僅僅七年的漢惠帝去世,時年二十三歲,諡號孝惠皇帝,葬於安陵。折疊早期經曆漢高祖劉邦一共八個兒子,劉盈為呂後所生,雖然比齊悼惠王劉肥年幼,但卻是漢高祖的嫡長子,故於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立為王太子。及劉邦稱帝後,立為皇太子。在劉盈幼時,劉邦為亭長,母親呂雉常攜其與其姐魯元公主耕於田中。一次,其母耕田時,有老翁路過其田求水喝,呂後與之。
老翁對呂後說:\"夫人乃天下貴人啊\"。於是呂後把兩個孩子拉過來請其相之。老翁對呂後說:\"夫人尊貴,皆因此男\"。又相魯元,皆貴。劉邦回來後,呂後為對劉邦說相麵之事,劉邦急追老翁。老翁對對劉邦說:\"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東攻項羽至彭城。項羽舍齊地回擊漢軍,大破漢軍於彭城。劉邦倉惶逃跑,途中遇孝惠帝及魯元公主,帶著一起逃跑。楚軍追之甚急,於是劉邦多次把兒女踢下車,夏侯嬰為禦,數歎,輒抱二子上車。劉邦大怒,欲斬夏侯嬰十餘次,最終一行逃至沛縣。公元前205年六月,劉邦立劉盈為王太子,令守櫟陽。諸侯子在關中者皆為宿衛。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於定陶即皇帝位,以王太子劉盈為皇太子。折疊易儲風波劉盈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他不像自己。
而戚夫人所生子劉如意深得劉邦喜愛,並且劉如意酷肖劉邦,劉邦以其類己,故常欲易太子。而且呂後年長色衰,稀見劉邦;戚夫人則年輕貌美,深得劉邦寵愛。劉邦即皇帝位,於高祖七年立劉盈為太子。漢九年,趙王張敖廢,更立劉如意為趙王。劉如意雖為趙王,但常留長安。劉邦至關東,戚夫人常從,日夜啼泣欲使劉如意代劉盈為太子。高祖十年,劉邦欲易太子,下廷議。結果群臣紛紛反對。禦史大夫周昌反對最強烈,劉邦問其原因,周昌由於為人口吃,且又盛怒,於是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劉邦見此狀,欣然而笑,罷置此議。事過之後,呂後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但劉邦仍懷易儲之意,呂後惶恐不知所為,有人對呂後說,張良善畫計,且一向為劉邦所信重。於是呂後令其兄建成侯呂澤找張良,對他說:\"您常為陛下的謀臣,今陛下欲易太子,你怎麽還能高枕而臥?\"
張良說:\"當初皇上數陷於危難,才用我的計策。現在天下安定,皇帝因為喜歡才要易太子,這是他們骨肉之間的事,即使象我這樣的再有一百個也沒用!\"呂澤強行道:\"不管怎樣,您得給我想個辦法!\"張良道:\"這個難以口舌之爭就能達到目的。皇上也有想招而不到的賢人,有這樣四個人,就是商山四皓,年紀都大了,皆因皇上慢而侮人,所以不願為漢臣。但皇帝偏偏以此四人為高人,如果你們能夠不吝惜金銀財寶玉帛,並讓太子親自致書,言辭肯切謙卑,用安車和辯士固請,應該能請得動他們。他們來了後,以賓客之禮相待,並且使他們時時隨太子入朝。這樣皇帝必然要問,就告訴皇上。\"
於是呂澤令人持太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後,客於建成侯所。高祖十一年,英布反,時劉邦病,且厭兵,欲令太子為將征之。四人相謂曰:\"我等來就是為了鞏固太子之位。太子帶兵出征,事情就危急了!\"於是往見呂澤,對呂澤說:\"太子帶兵出征,有功對他的太子之位不能增加好處;無功反受其害。且給太子的那些兵將,皆是追隨皇上打天下的梟將,讓太子帶領他們,無異於羊領群狼!這樣他們肯定不會盡力,此去必然無功。我們聽說,母親愛兒子是常抱著的,現在戚夫人日夜服侍皇上,而劉如意又常被皇上抱於膝上,並說''我一定不會讓不肖子居於愛子之上'',這明顯的是一定要易立太子。你們趕快讓皇後(呂後)對皇帝說英布乃天下猛將,善用兵,今兵將皆陛下的故舊,今使太子將兵,無異於以羊將狼,如果令英布聞之,必士氣大振而西攻。
現在陛下雖病,但在車上,應該沒什麽事,這樣將士們也不敢不盡力。陛下雖然苦了自己,但卻保全了妻子兒女。\"呂澤至宮見呂後,呂後至劉邦處按照四人所說聲俱淚下泣訴,劉邦罵道:\"我就知道這小子不行,還是他爹我自己去吧!\"於是劉邦親自帶兵出征。劉邦征英布還,病愈甚,而易儲之念更強。張良勸諫亦不為劉邦所動,直至叔孫通以死相諫,劉邦才無奈佯作答應。最後還是\"商山四皓\"以行動說服了劉邦:在一次宴會時,已經有八十高齡的\"四皓\"陪同著太子劉盈入席,這使劉邦很驚訝,覺得太子已經成熟了,再重立太子恐怕會導致政局混亂。此後,劉盈的太子地位基本穩定了。
不久,劉邦病死,劉盈順利地繼承了皇位,這時他剛十六歲。 劉盈繼承皇位後,基本上繼承了父親的政策,而且有父親的一批有經驗的大臣輔佐,他在位期間沒有什麽大的波折,在皇位上僅僅坐了七年。
皇帝生涯劉盈繼位後,呂後掌控朝政大權,蕭何繼續為相國,朝政大事內決於呂後,外決於蕭何。惠帝唯拱手。但漢初秉秦蔽,務在休養生息。國家基本上無事。惠帝二年,蕭何去世。蕭何去世前,惠帝臨相國府問其身後安排,蕭何推薦了齊相平陽侯曹參。蕭何去世,曹參繼為相國。曹參為相後,弄巧好名之徒盡皆斥去,隻留老成木訥之輩。國政一任蕭何舊製,不予變更。參則日夜飲酒作樂。屬下有看不慣者欲諫,曹參即呼之與飲,直至酒醉,說者終不得一言。
劉盈見狀,深以為憂。時曹參子曹窟為中大夫,劉盈召其代為勸諫。結果曹窟勸諫不成,反遭曹參一頓鞭撻。劉盈見曹窟挨打,隻好親自召曹參問話。曹參問劉盈:\"陛下自認為跟高帝相比誰更聖明?\" 劉盈答道:\"我怎麽敢跟先帝比!\"曹參又問:\"那你看我與蕭何誰更賢能?\"劉盈道:\"您好象比不上蕭相國。\"曹參道:\"這就對了。高帝與蕭何定天下,製度法令非常清楚,陛下隻須拱手,我們臣下隻需各安其職,遵紀守法無有過失即可。\"
劉盈聽後,說:\"太好了!你可以下去了\"。這就是著名的\"蕭規曹隨\",曹參為相三年,謹守蕭何法度,以清靜自守,用民以時,不欲擾民。社會呈現一派清明景象。曹參去世後,當時歌之曰: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靜,民以寧一。劉盈繼位後,呂後怨恨戚夫人劉如意母子,欲對兩人進行加害。呂後先將戚夫人貶之永巷,為舂奴,接著以調虎離山之計使趙王劉如意進京,劉盈知母後欲加害劉如意,於是時刻提防以保護劉如意。兩人同寢同食,呂後一直無法下手。
公元前194年十二月,劉盈外出,心疼弟弟不願其早起,想讓其多睡會兒,留劉如意在宮中。劉盈一走,呂後爪牙立即報告呂後,於是呂後派人趁劉如意此時單獨在寢宮的機會,將其毒死。劉盈回來以後發現弟弟已經死了。接著,呂後開始對已貶為奴的戚夫人下手。呂後下令將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雙眼、割其舌並將熏啞戳聾,做成了人彘置於廁中。過了數日,呂後令人請惠帝觀人彘。劉盈見後問,乃知是戚夫人。
於是惠帝失聲痛苦,並使人對太後道\"這種事不是人作得出來的。兒臣是太後的兒子,終究沒有辦法治理天下。\"大病一場,從此不理朝政。公元前193年十月(漢惠帝二年),齊悼惠王劉肥入朝,宴飲於呂後之前。劉盈以悼惠王為兄,如普通百姓人家禮節,使悼惠王上座。呂後因此大怒,秘令上毒酒以殺悼惠王。悼惠王不知,欲飲,劉盈察知其母所為,亦起來取酒為呂後祝壽。呂後見其謀不成,打掉毒酒。齊王雖不知但感到奇怪,不再飲酒。事後齊王得知,大恐,隻好割齊之城陽郡與魯元公主言討得呂後歡心。
公元前192年春(漢惠帝三年),匈奴使者帶來冒特單於向呂後的求婚書信。呂後大怒,召將相使者議斬匈奴使者,並發兵擊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