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圍大概是一片牧場吧,因為被埋在積雪之下,所以無法辨認。眼前是一片無垠的雪原,遠處有幾座看似牛棚的簡陋小屋,旁邊堆著些飼料類的東西。德村怎麽會住在這種地方?難道他改經營牧場了?
雪零星地下著,幸好風已經停了。隻要沒有風,哪怕是極寒之地,也能勉強挨過去。
在積雪的道路上舉步維艱地走了三十分鍾,前方終於出現了村落的影子。存在於這片空曠無垠的地方的村落,每戶人家的屋子仿佛人們的肩頭一般擠在一起。
這個村子加起來大概隻有五六戶,每戶的房子外麵都有一圈針葉樹圍成的圍牆。吉敷挨家挨戶地探頭張望,同時注意屋外掛的牌子。沒過多久,就發現了寫有“德村慎一郎”字樣的牌子。
從外邊看,德村的屋子是用紅磚砌成的,地上鋪著板子,給人一種清爽幹淨的感覺。屋簷上積了厚厚的雪,原本的顏色已看不出來。吉敷踏著院裏鬆軟的積雪走向玄關,按下門鈴。
房門馬上就開了,仿佛主人等候已久。從屋裏探出腦袋的老人滿頭白髮,戴著一副眼鏡。吉敷告訴對方,自己就是剛才打來電話的人。德村什麽也沒說,示意吉敷進屋。老人的態度中不見半點蠻橫,不疾不徐,讓人覺得心痛。
吉敷先在原地跺了跺腳,撣掉身上的積雪,這才脫下鞋子,走到換鞋處穿上對方為自己準備的拖鞋。吉敷跟在老人身後,腦海中回想著當年曾在法庭上見過的那個德村。雖然當年的德村看起來並不像說話大嗓門、舉止高傲的律師,卻散發著一種特有的壓迫氣息。而如今的他,已變得瘦削不堪,連走路都有些不穩當了。
起居室裏舖著地板,中央放著圓爐,橙黃的火焰不時從小窗裏探出來。屋裏隨意放置了幾把木椅,室內裝潢是西式風格。
“請隨意坐吧。”德村說道。
吉敷選了一把離自己最近的椅子坐下。
“這房間可真不錯。”
這句話絕非恭維。爐裏的火把地板照得一片橙黃,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燈也灑下黃色的光芒。盡管家裏到處是窗戶,但因為玻璃上覆著一層雪,屋子還是有些昏暗。
“真是個好住處啊。”吉敷再次讚嘆道。
旁邊的長椅上放著靠墊和一本正看到一半的書。吉敷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自己曾夢寐以求這樣一間房屋。那時的他經常會想,哪怕房子小,但隻要能和妻子孩子一同生活,將是件多麽幸福的事啊。
與通子一同生活的時候,她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不過她的要求有些古怪,總說家裏要是有個鋪著草坪的院子,院子中央再有間紅色的電話亭就好了。下雨的日子,就可以打著傘走到電話亭裏去打電話。曾幾何時,吉敷多麽希望自己能和她過上那樣的生活啊。
“來杯咖啡嗎?”
說著,德村向廚房走去。沒有看到他妻子的身影。
“啊,不必客氣了。”說完之後,吉敷才意識到自己的說話聲音太小,於是又再次大聲說道,“不必了,我剛剛喝過。”
老人說著:“家裏隻有咖啡了。”手上端著兩隻盛滿咖啡的琺瑯杯走來,把其中一隻放到了吉敷身旁的小桌上。
“對,砂糖……”
德村剛坐下身,又立刻站了起來。
吉敷連忙阻止了他。“不,我喝黑咖啡就行了。”
“哦,是嗎?”
德村的雙眼透過銀框眼鏡鏡片納悶地盯著吉敷。從剛才的電話中吉敷已經知道,德村老人說話緩慢,而且話不多,但條理清晰,更重要的是他的語氣充滿誠意,絲毫沒有耀武揚威的意味。
吉敷本想再和他寒暄幾句,轉念一想,或許德村想趕緊結束這次對話。
“正如之前我在電話裏跟您說的,我來是想問有關釧路廣裏案的事……”吉敷啜飲了一口咖啡,說道。
德村點了點頭。
“當時我是國派律師。地方法院審理時,罪犯被判了死刑。”
吉敷很想告訴對方,當時作為證人出庭的那名刑警就是自己。話已到嘴邊,吉敷又覺得或許這樣說會讓德村心裏不快,沒準對方已經不記得自己了,於是又把話咽了回去。
“是的。為了調查那起案子裏兩名被告的過去,德村先生您曾經去過一趟盛岡,對吧?”
“對,我去過。主犯當時高中畢業,弟弟共犯當時應該在念高一,兩個人都在盛岡。相關人員中似乎有一名女性也是盛岡出身。”
吉敷心中隱隱作痛,趕忙換了話題。
“我想問的是另外的事。當年老師您似乎曾去見過恩田案件的刑警,對吧?那位刑警在姬安署任職,姓友田。”
“你說友田啊。對,我見過他。我還見過被告恩田的兒子。”
“我想向您請教一下,您和友田見麵時都談了些什麽?”
“為什麽問這個?”
“因為目前我正在追查恩田事件。”
“那你直接去問友田本人嘛。”德村不耐煩地說道。
“他已經過世了。”
“過世了?哦,這樣啊……”
德村的語調很平靜,至少聽起來是這樣。不過雖然臉上並沒有表現出震驚,卻摘下眼鏡,怔怔地發了一陣呆。看著對方的模樣,吉敷心中暗自揣測這些即將走到人生終點的人,心裏都有些怎樣的想法。
“以他的年紀,也差不多了……”
“而他手裏的一條線索十分重要。”
“你所說的線索,是指恩田事件的搜查資料吧?”
“是這麽回事兒。”
“不是還有公審資料嗎?”
“恩田幸吉在公審時並沒有對指控事實提出異議。他當時想憑藉精神鑑定進行反駁,最終失敗,被判處了死刑。後來他又提出上訴。”
對方是律師,把話說到這份兒上就夠了。這就是當今的處世模式。
德村隻回了句“哦”。
“那……後來的判決如何呢?”沉默了一會兒,德村問道。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德村一言不發,連連點頭。
“嗯,估計也是,居然都告到最高法院去了。被告有沒有供認過罪行?”
“供認過。”
“哦,這樣啊……是不是直到最高,他都一直供認不諱?”
“是的。”
“那要想翻案,可是困難重重啊。恩田事件原來這麽複雜啊。現在怎麽樣了?在重審嗎?”
“正在進行申請。”
“進展到什麽階段了?”
“被告家人申請了好幾次,眼下在進行不知第幾次的重審請求。”
“有打贏官司的希望嗎?”
“如果無法拿出新證據,估計希望渺茫。”
“是一點兒希望都沒有嗎?”
雪零星地下著,幸好風已經停了。隻要沒有風,哪怕是極寒之地,也能勉強挨過去。
在積雪的道路上舉步維艱地走了三十分鍾,前方終於出現了村落的影子。存在於這片空曠無垠的地方的村落,每戶人家的屋子仿佛人們的肩頭一般擠在一起。
這個村子加起來大概隻有五六戶,每戶的房子外麵都有一圈針葉樹圍成的圍牆。吉敷挨家挨戶地探頭張望,同時注意屋外掛的牌子。沒過多久,就發現了寫有“德村慎一郎”字樣的牌子。
從外邊看,德村的屋子是用紅磚砌成的,地上鋪著板子,給人一種清爽幹淨的感覺。屋簷上積了厚厚的雪,原本的顏色已看不出來。吉敷踏著院裏鬆軟的積雪走向玄關,按下門鈴。
房門馬上就開了,仿佛主人等候已久。從屋裏探出腦袋的老人滿頭白髮,戴著一副眼鏡。吉敷告訴對方,自己就是剛才打來電話的人。德村什麽也沒說,示意吉敷進屋。老人的態度中不見半點蠻橫,不疾不徐,讓人覺得心痛。
吉敷先在原地跺了跺腳,撣掉身上的積雪,這才脫下鞋子,走到換鞋處穿上對方為自己準備的拖鞋。吉敷跟在老人身後,腦海中回想著當年曾在法庭上見過的那個德村。雖然當年的德村看起來並不像說話大嗓門、舉止高傲的律師,卻散發著一種特有的壓迫氣息。而如今的他,已變得瘦削不堪,連走路都有些不穩當了。
起居室裏舖著地板,中央放著圓爐,橙黃的火焰不時從小窗裏探出來。屋裏隨意放置了幾把木椅,室內裝潢是西式風格。
“請隨意坐吧。”德村說道。
吉敷選了一把離自己最近的椅子坐下。
“這房間可真不錯。”
這句話絕非恭維。爐裏的火把地板照得一片橙黃,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燈也灑下黃色的光芒。盡管家裏到處是窗戶,但因為玻璃上覆著一層雪,屋子還是有些昏暗。
“真是個好住處啊。”吉敷再次讚嘆道。
旁邊的長椅上放著靠墊和一本正看到一半的書。吉敷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自己曾夢寐以求這樣一間房屋。那時的他經常會想,哪怕房子小,但隻要能和妻子孩子一同生活,將是件多麽幸福的事啊。
與通子一同生活的時候,她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不過她的要求有些古怪,總說家裏要是有個鋪著草坪的院子,院子中央再有間紅色的電話亭就好了。下雨的日子,就可以打著傘走到電話亭裏去打電話。曾幾何時,吉敷多麽希望自己能和她過上那樣的生活啊。
“來杯咖啡嗎?”
說著,德村向廚房走去。沒有看到他妻子的身影。
“啊,不必客氣了。”說完之後,吉敷才意識到自己的說話聲音太小,於是又再次大聲說道,“不必了,我剛剛喝過。”
老人說著:“家裏隻有咖啡了。”手上端著兩隻盛滿咖啡的琺瑯杯走來,把其中一隻放到了吉敷身旁的小桌上。
“對,砂糖……”
德村剛坐下身,又立刻站了起來。
吉敷連忙阻止了他。“不,我喝黑咖啡就行了。”
“哦,是嗎?”
德村的雙眼透過銀框眼鏡鏡片納悶地盯著吉敷。從剛才的電話中吉敷已經知道,德村老人說話緩慢,而且話不多,但條理清晰,更重要的是他的語氣充滿誠意,絲毫沒有耀武揚威的意味。
吉敷本想再和他寒暄幾句,轉念一想,或許德村想趕緊結束這次對話。
“正如之前我在電話裏跟您說的,我來是想問有關釧路廣裏案的事……”吉敷啜飲了一口咖啡,說道。
德村點了點頭。
“當時我是國派律師。地方法院審理時,罪犯被判了死刑。”
吉敷很想告訴對方,當時作為證人出庭的那名刑警就是自己。話已到嘴邊,吉敷又覺得或許這樣說會讓德村心裏不快,沒準對方已經不記得自己了,於是又把話咽了回去。
“是的。為了調查那起案子裏兩名被告的過去,德村先生您曾經去過一趟盛岡,對吧?”
“對,我去過。主犯當時高中畢業,弟弟共犯當時應該在念高一,兩個人都在盛岡。相關人員中似乎有一名女性也是盛岡出身。”
吉敷心中隱隱作痛,趕忙換了話題。
“我想問的是另外的事。當年老師您似乎曾去見過恩田案件的刑警,對吧?那位刑警在姬安署任職,姓友田。”
“你說友田啊。對,我見過他。我還見過被告恩田的兒子。”
“我想向您請教一下,您和友田見麵時都談了些什麽?”
“為什麽問這個?”
“因為目前我正在追查恩田事件。”
“那你直接去問友田本人嘛。”德村不耐煩地說道。
“他已經過世了。”
“過世了?哦,這樣啊……”
德村的語調很平靜,至少聽起來是這樣。不過雖然臉上並沒有表現出震驚,卻摘下眼鏡,怔怔地發了一陣呆。看著對方的模樣,吉敷心中暗自揣測這些即將走到人生終點的人,心裏都有些怎樣的想法。
“以他的年紀,也差不多了……”
“而他手裏的一條線索十分重要。”
“你所說的線索,是指恩田事件的搜查資料吧?”
“是這麽回事兒。”
“不是還有公審資料嗎?”
“恩田幸吉在公審時並沒有對指控事實提出異議。他當時想憑藉精神鑑定進行反駁,最終失敗,被判處了死刑。後來他又提出上訴。”
對方是律師,把話說到這份兒上就夠了。這就是當今的處世模式。
德村隻回了句“哦”。
“那……後來的判決如何呢?”沉默了一會兒,德村問道。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德村一言不發,連連點頭。
“嗯,估計也是,居然都告到最高法院去了。被告有沒有供認過罪行?”
“供認過。”
“哦,這樣啊……是不是直到最高,他都一直供認不諱?”
“是的。”
“那要想翻案,可是困難重重啊。恩田事件原來這麽複雜啊。現在怎麽樣了?在重審嗎?”
“正在進行申請。”
“進展到什麽階段了?”
“被告家人申請了好幾次,眼下在進行不知第幾次的重審請求。”
“有打贏官司的希望嗎?”
“如果無法拿出新證據,估計希望渺茫。”
“是一點兒希望都沒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