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並不覺得這是上天對德子降下的懲罰,日本人普遍相信無論生前怎樣遭受世間感情的支配,人在死後都會上天成佛。或許也有人覺得德子的死是先走一步的麻衣子一手造成,但因為大家都知道德子對待麻衣子有些過分,便沒多說什麽。
此外,表麵上鄰居們平日裏都對德子表現得恭恭敬敬,實際上心裏卻並不服氣。看著德子悲慘地死去,一時之間心裏的確有些不忍,理清思緒後,沒準還在心裏拍手稱快呢。因此,對他們而言,德子的突然死去也算不上什麽離奇的事。他們根本沒有細想整件事,隻是暗自慶幸死的不是自己,為此在佛壇前合掌感謝。
那塊浮現在德子額頭上的白色三角形印記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離奇的現象讓善良的人們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同時體會到強烈的恐懼和良心上的不安。眾人把它當成生前罪孽留下的懲罰之印,告誡自己凡事都不要做得太過分。會出現這樣的印記,其原因已超越人類的理解範疇,人類不應去探究,隻要一味祈禱就好。
說來倒也有趣,對於這一離奇現象,通子的理解也與大家相似。通子堅信這是上天對母親的懲罰,不存在半點懷疑,並毫無半點牴觸地接受了眾人的觀點。如果就那樣死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話,麻衣子在九泉之下是不會開心的。雖然母親的死令人悲傷,但通子覺得至少留下了一個印記,也足夠了。隨著時光的流逝,通子愈發覺得這件事的發生十分自然,也就不去思考藏在它背後的種種因由了。
但如果仔細想想,其實這件事頗為蹊蹺。母親德子生前身強體健,雖然通子當時還是個孩子,對於女性獨特的身體特徵、妊娠能力等情況並不知曉,後來也沒有開口問過父親——這一點其實是整個悲劇的導火線。但除去這方麵,母親完全算得上是個健康的女性。
每次把大江醫生請到家裏,不是替父親鬱夫檢查,就是為體弱多病的通子。母親德子連感冒都很少患,一年頂多一次,這也是她一直引以為豪的一點。母親出身農家,吃苦耐勞慣了,雖然個子不高,身體卻很健康,精力充沛仿佛不知疲倦。母親自己也從不避諱這一長處,雖然平日話不多,還稍顯羞澀,但隻要到了村裏聚會的時候,她總能扮演領導角色。周圍的女人們也都覺得母親是個活力四射的人,盡管存在恭維客套的成分,但後來通子不知聽認識母親的人這樣評價她過多少次。
那一天也一樣。常常為自己不需要太久睡眠就能精力充沛為傲的母親一大清早便開始忙裏忙外,絲毫看不出身體有什麽不適。事實上,感覺母親的精神甚至比平常還要好,在大廳裏與客人們高談闊論、談笑風生。
為何後來事情會變成那樣?聽父親轉述當時在場幫忙的那些女人的話,麻衣子死後,母親還張羅著準備棺柩,找大江醫生,將麻衣子收棺入殮——直到那時母親都還好好的。之後她才開始不停往洗手間跑,眾人看她臉色發青有些擔心,但想到發生了那麽可怕的事,臉色不好也屬正常。
之後德子在洗手間外嘔吐不止,身體縮成一團,臉色比紙還蒼白,嘴裏不停地發出呻吟和悲鳴。竹內太太連忙在玄關旁的那間客房裏鋪好棉被,讓母親躺下。因為母親嘔吐不止,竹內太太又給她準備了個臉盆,之後把大江醫生叫來。竹內太太以為隻要悉心照料,母親就會好轉,沒想到情況不斷惡化,後來母親竟發出震撼屋子的悲鳴。眼看著母親如同鬼魅附身一般,整個人都變了,竹內太太才趕忙去叫父親,通子也才知道了這一突變。
一直身體健康的母親突然變成這副樣子,實在讓人非常驚訝。拋開因果報應、前世因緣、老天懲罰這類主觀臆測,還是要從科學的角度思考一下原因。
後來聽到吉敷的說法時,通子先是極為牴觸,並有些驚慌失措,一口咬定不可能。不,剛聽到時她什麽話也沒說,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才反應過來的。吉敷說的事實在太離奇,通子聽來隻覺得想笑。
吉敷的說法根本不可能。因為那必須以自己是麻衣子的孩子為前提,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連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沒有。自己和麻衣子兩個人年齡僅僅相差十四歲,絕不可能是母女。
十四歲,還隻是個初中生,要是高中生還有可能。日本教育法規定,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是不可以退學的,初三的學生懷孕,最後還把孩子生了下來,這件事絕不算小,足以演變成一個會傳遍整個日本的社會問題。就算想隱瞞,身體上的變化又怎能逃脫同學的眼睛?吉敷的猜測根本不值一哂,他完全不了解情況,才會如此胡說。這是警察的通病,隨意下論斷,其實現實並不像他們想像得那樣超乎常理。
另外,雖然麻衣子的確對德子懷恨在心,但她生性溫和,怎麽可能加害德子?這種想法根本不現實。
然而吉敷卻用物證證明了他的想法,這件事令通子備受打擊。他找來麻衣子留下的毛筆,和當年的那塊硯台一起放進了魚缸。
令人吃驚的是,沒過多久,魚缸裏的魚就全都肚皮朝天浮上水麵,死掉了。
通子立刻著了慌。她完全搞不懂這意味著什麽,還猜想或許練字用的墨汁全都有這樣的作用,但其實根本不是那樣。
硯台和毛筆都是麻衣子生前經常使用的,死時就放在桌上。通子還記得很清楚,當時眾人一起衝進麻衣子房內的那一幕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腦海中。一瞬間突然變寬的視野裏,出現了浮在半空中的潔白襪子和蒼白的手。硯台和毛筆則擱在不遠處的書桌上,德子一臉茫然地坐在對麵。
當時放在桌上的硯台和毛筆沒有人碰過,通子拿過來用宣紙包好,一直把它們放在自己屋裏的架子上。離開盛岡去念大學時,又把它們帶到了東京。就連和吉敷結婚之後,也一直把它們帶在身邊。離婚之後,通子先回盛岡住了一段時間,之後轉到釧路,最後到了天橋立。四處輾轉時,通子依然隨身帶著它們。硯台和毛筆,是麻衣子留下的唯一遺物。
其實通子很想把麻衣子的所有東西都要過來,但等她回到盛岡,才發現那些東西早就被父親處理了,隻剩下硯台和毛筆。通子對自己的字沒有自信,所以這三十年裏,她一次都沒用那塊硯台溶過墨、沒提起毛筆寫過字。
她完全沒想到,自己一直小心帶在身邊三十年的麻衣子的硯台和毛筆竟然會把魚弄死。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這件事隻能證明——任由通子如何發揮想像力,都想不到其他可能——硯台上的墨裏混著毒藥!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嗎?
雖然明知這就是事實,通子卻足足花了好幾個月才能坦然接受。當她終於接受了這一事實後,又開始思考:墨裏下了毒,說明了什麽呢——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確切地說,這是通子最不願去思考的問題。
通子仔細回想當時屋裏的狀況,一臉呆滯的母親麵前有一塊沾有墨汙的綠色絨布,硯台和毛筆放在一旁。記得硯台和毛筆都是濕的,散發出光芒。雖然通子已經想不起硯台反射的究竟是日光燈的光,還是來自外麵的光,但可以確定確實有微光——光芒證明硯台裏有墨。
此外,表麵上鄰居們平日裏都對德子表現得恭恭敬敬,實際上心裏卻並不服氣。看著德子悲慘地死去,一時之間心裏的確有些不忍,理清思緒後,沒準還在心裏拍手稱快呢。因此,對他們而言,德子的突然死去也算不上什麽離奇的事。他們根本沒有細想整件事,隻是暗自慶幸死的不是自己,為此在佛壇前合掌感謝。
那塊浮現在德子額頭上的白色三角形印記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離奇的現象讓善良的人們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同時體會到強烈的恐懼和良心上的不安。眾人把它當成生前罪孽留下的懲罰之印,告誡自己凡事都不要做得太過分。會出現這樣的印記,其原因已超越人類的理解範疇,人類不應去探究,隻要一味祈禱就好。
說來倒也有趣,對於這一離奇現象,通子的理解也與大家相似。通子堅信這是上天對母親的懲罰,不存在半點懷疑,並毫無半點牴觸地接受了眾人的觀點。如果就那樣死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的話,麻衣子在九泉之下是不會開心的。雖然母親的死令人悲傷,但通子覺得至少留下了一個印記,也足夠了。隨著時光的流逝,通子愈發覺得這件事的發生十分自然,也就不去思考藏在它背後的種種因由了。
但如果仔細想想,其實這件事頗為蹊蹺。母親德子生前身強體健,雖然通子當時還是個孩子,對於女性獨特的身體特徵、妊娠能力等情況並不知曉,後來也沒有開口問過父親——這一點其實是整個悲劇的導火線。但除去這方麵,母親完全算得上是個健康的女性。
每次把大江醫生請到家裏,不是替父親鬱夫檢查,就是為體弱多病的通子。母親德子連感冒都很少患,一年頂多一次,這也是她一直引以為豪的一點。母親出身農家,吃苦耐勞慣了,雖然個子不高,身體卻很健康,精力充沛仿佛不知疲倦。母親自己也從不避諱這一長處,雖然平日話不多,還稍顯羞澀,但隻要到了村裏聚會的時候,她總能扮演領導角色。周圍的女人們也都覺得母親是個活力四射的人,盡管存在恭維客套的成分,但後來通子不知聽認識母親的人這樣評價她過多少次。
那一天也一樣。常常為自己不需要太久睡眠就能精力充沛為傲的母親一大清早便開始忙裏忙外,絲毫看不出身體有什麽不適。事實上,感覺母親的精神甚至比平常還要好,在大廳裏與客人們高談闊論、談笑風生。
為何後來事情會變成那樣?聽父親轉述當時在場幫忙的那些女人的話,麻衣子死後,母親還張羅著準備棺柩,找大江醫生,將麻衣子收棺入殮——直到那時母親都還好好的。之後她才開始不停往洗手間跑,眾人看她臉色發青有些擔心,但想到發生了那麽可怕的事,臉色不好也屬正常。
之後德子在洗手間外嘔吐不止,身體縮成一團,臉色比紙還蒼白,嘴裏不停地發出呻吟和悲鳴。竹內太太連忙在玄關旁的那間客房裏鋪好棉被,讓母親躺下。因為母親嘔吐不止,竹內太太又給她準備了個臉盆,之後把大江醫生叫來。竹內太太以為隻要悉心照料,母親就會好轉,沒想到情況不斷惡化,後來母親竟發出震撼屋子的悲鳴。眼看著母親如同鬼魅附身一般,整個人都變了,竹內太太才趕忙去叫父親,通子也才知道了這一突變。
一直身體健康的母親突然變成這副樣子,實在讓人非常驚訝。拋開因果報應、前世因緣、老天懲罰這類主觀臆測,還是要從科學的角度思考一下原因。
後來聽到吉敷的說法時,通子先是極為牴觸,並有些驚慌失措,一口咬定不可能。不,剛聽到時她什麽話也沒說,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才反應過來的。吉敷說的事實在太離奇,通子聽來隻覺得想笑。
吉敷的說法根本不可能。因為那必須以自己是麻衣子的孩子為前提,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連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沒有。自己和麻衣子兩個人年齡僅僅相差十四歲,絕不可能是母女。
十四歲,還隻是個初中生,要是高中生還有可能。日本教育法規定,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是不可以退學的,初三的學生懷孕,最後還把孩子生了下來,這件事絕不算小,足以演變成一個會傳遍整個日本的社會問題。就算想隱瞞,身體上的變化又怎能逃脫同學的眼睛?吉敷的猜測根本不值一哂,他完全不了解情況,才會如此胡說。這是警察的通病,隨意下論斷,其實現實並不像他們想像得那樣超乎常理。
另外,雖然麻衣子的確對德子懷恨在心,但她生性溫和,怎麽可能加害德子?這種想法根本不現實。
然而吉敷卻用物證證明了他的想法,這件事令通子備受打擊。他找來麻衣子留下的毛筆,和當年的那塊硯台一起放進了魚缸。
令人吃驚的是,沒過多久,魚缸裏的魚就全都肚皮朝天浮上水麵,死掉了。
通子立刻著了慌。她完全搞不懂這意味著什麽,還猜想或許練字用的墨汁全都有這樣的作用,但其實根本不是那樣。
硯台和毛筆都是麻衣子生前經常使用的,死時就放在桌上。通子還記得很清楚,當時眾人一起衝進麻衣子房內的那一幕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腦海中。一瞬間突然變寬的視野裏,出現了浮在半空中的潔白襪子和蒼白的手。硯台和毛筆則擱在不遠處的書桌上,德子一臉茫然地坐在對麵。
當時放在桌上的硯台和毛筆沒有人碰過,通子拿過來用宣紙包好,一直把它們放在自己屋裏的架子上。離開盛岡去念大學時,又把它們帶到了東京。就連和吉敷結婚之後,也一直把它們帶在身邊。離婚之後,通子先回盛岡住了一段時間,之後轉到釧路,最後到了天橋立。四處輾轉時,通子依然隨身帶著它們。硯台和毛筆,是麻衣子留下的唯一遺物。
其實通子很想把麻衣子的所有東西都要過來,但等她回到盛岡,才發現那些東西早就被父親處理了,隻剩下硯台和毛筆。通子對自己的字沒有自信,所以這三十年裏,她一次都沒用那塊硯台溶過墨、沒提起毛筆寫過字。
她完全沒想到,自己一直小心帶在身邊三十年的麻衣子的硯台和毛筆竟然會把魚弄死。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這件事隻能證明——任由通子如何發揮想像力,都想不到其他可能——硯台上的墨裏混著毒藥!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嗎?
雖然明知這就是事實,通子卻足足花了好幾個月才能坦然接受。當她終於接受了這一事實後,又開始思考:墨裏下了毒,說明了什麽呢——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確切地說,這是通子最不願去思考的問題。
通子仔細回想當時屋裏的狀況,一臉呆滯的母親麵前有一塊沾有墨汙的綠色絨布,硯台和毛筆放在一旁。記得硯台和毛筆都是濕的,散發出光芒。雖然通子已經想不起硯台反射的究竟是日光燈的光,還是來自外麵的光,但可以確定確實有微光——光芒證明硯台裏有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