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德子無法生育,這正是德子和鬱夫婚後最大的困擾。後來在對自己的身世展開了一番調查後,通子終於敢滿懷自信地說,自己是加納鬱夫在天橋立的一戶人家,讓當時年僅十四歲的麻衣子生下的孩子。
因為麻衣子和通子在年齡上僅僅相差十四歲,所以就連鄰居和鬱夫的親友都沒有猜到,麻衣子竟然就是通子的生母。而之前通子自己也從未有過半點這樣的想法,所以鬱夫才敢放心地把麻衣子接到盛岡。
然而,麻衣子卻以此要挾加納夫妻,說如果他們不讓自己在家裏待下去,她就向世人揭露這個秘密。她的這句話對加納鬱夫而言完全是晴天霹靂,之前他從未想過,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居然會做出這樣的抵抗。其實,之前麻衣子對通子說的那句“姐姐我會努力的”,指的就是這件事。
對德子而言,通子的身世也的確是個不可告人的秘密。昭和二十七年(一九五二年),德子曾到遠房親戚家去住過一段時間,回來後便向眾人宣布自己生下了通子。
德子獨自一人支撐著偌大的加納家,她的賢惠早已得到了村裏人的公認。若被眾人得知她無法生育,必會有損她的功績與聲名。加納家在當地可算是名門望族,如此一戶大戶人家必須要有後繼之人,因此生育子女之事也就成了媳婦肩上的一大使命。這是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不能生兒育女,不管媳婦為這個家作了多少貢獻,都不會得到公正的評價。麻衣子正是看準這一點,才採取了這樣一種戰術。
正是由於無法承受膝下無後的苦惱,鬱夫才在外邊與麻衣子生了個孩子。這樣的醜事是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的。不過罪孽的癥結並不在鬱夫身上,所謂鄉下就是這樣一種地方,不能生育引發的罪孽與責任全都要由德子來承擔。她之前的功績會全部倒轉過來,甚至還有可能加倍。事態已嚴峻到刻不容緩的地步,麻衣子與德子兩人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
但實際上,麻衣子在這場戰爭中可以說不占任何有利條件。因為若缺少了一家之主鬱夫的協助,這場戰鬥就算輸了。對麻衣子而言,勝利的標誌就是把德子趕出家門,坐上加納家女主人的寶座。可既然鬱夫本人都沒有這樣的想法,那麽想成為正室也就沒有任何指望了。實際上,麻衣子也不過是為了達成通子的心願,才不懈地進行這場殘酷的戰鬥。
一天夜裏,通子在走廊上聽到從麻衣子房間傳來哭泣聲。通子戰戰兢兢地打開拉門,隻見麻衣子從桌上抬起頭,臉頰上還掛著淚珠。
“啊。”
麻衣子的聲音聽起來似乎是在為進來的人是通子而暗自慶幸。
“你怎麽了?”通子問道。
但麻衣子並沒有回答,她一邊哭,一邊默默地搖了搖頭。看到拉門在通子身後再次關上,麻衣子終於無法壓抑自己的情緒,趴在桌上大哭了起來。
這樣的情景令通子不禁悲從心起,於是陪著麻衣子一起哭了起來。
過了一陣,麻衣子發覺通子也在哭之後,趕忙連聲道歉,說道:“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了。”
當時她心中一定煩惱不堪吧。由於通子那時還不具備洞察其原因的能力,所以隻能默默等待。對通子而言,這同樣也是一段令人痛苦的經歷。
換作如今的通子,或許還能稍稍理解一些麻衣子當時的苦惱。麻衣子正在暗自下決心,哪怕是死,也堅決不要和生田在一起。她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命運,因而毫無疑問,這場戰爭她必定會輸。不過,反正都是慘敗,至少不能讓對方贏得太愉快。
要想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必須採取某種可怕的作戰方針,但如此一來,最後遭殃的就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在通子心中,德子究竟重要到什麽程度?這是麻衣子最吃不準的一點。就算她直接問通子,通子肯定也隻會揀好聽的說。畢竟通子隻是個念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不可能理解這類實際問題。在這一點上,麻衣子隻能拋開感情,公平地進行推測。
不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一個孩子,無論是誰,都需要成年女性的庇護與關愛。事到如今,德子還隻顧優先考慮顏麵問題,力圖盡早息事寧人。事態已如此嚴重,真讓人大為惱火。
一個月、兩個月……時光飛逝,轉眼已到年關。那個新年麻衣子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度過的,如今通子已無從推測。對於那段時間裏的麻衣子,通子完全沒有任何記憶。不過自己倒是經常去找麻衣子喝茶,幾乎每天都和她說說話。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麻衣子心中一定非常痛苦,但通子那時還是個孩子,根本不明白麻衣子心中的想法。所以,也沒能作出什麽能慰藉麻衣子的事。
記得才剛過完年沒幾天,大概也就是一月五六號的樣子。家裏人終於決定,要在通子家的大廳裏給麻衣子和生田辦一場婚禮。當時村裏人的生活已富足了許多,辦婚禮不再是什麽稀罕事,但在加納家的大廳裏舉辦外人的婚禮還是第一次。或許母親就是想藉此把鄰居們都叫到家裏來,讓眾人都看到這場婚禮,由此表明,從今往後麻衣子就不再是這個家裏的人了。
對德子而言,這是一個向世人宣布麻衣子離開加納家的可喜日子。所以早在幾天前,她就挨個兒通知了街坊鄰居,完全不把麻衣子的個人意願放在眼裏。正相反,麻衣子越是討厭這場婚禮,德子就越感到欣喜,在她眼中,麻衣子的不滿根本不是問題。對德子而言,這才是正義、道德的行為。如此一來,加納家才能回到之前秩序井然的狀態。這場婚禮在德子眼中的意義就在於此,所以她忘我地操辦、準備著。
不可思議的是,通子對即將出嫁的麻衣子完全沒有半點印象。或許是因為婚禮當天的麻衣子給她留下的印象太深導致的吧。
唯一還記得的,是麻衣子極力反對出嫁。但要問起具體原因,又似乎說不出什麽,可又好像有不少。
婚禮結束後,麻衣子和新郎生田將一道離開加納家,徙步回生田家。所有有關人士也將一同前往,說白了,就是一支送親隊伍。這場鬧劇本就讓人心生厭惡,隨後而來的虛張聲勢的婚禮,以及麻衣子從自己家去往別人家的事實又更令通子痛苦。
生田家破舊得實在讓人看不下去。一個頂著破舊茅草屋頂的農家院,完全不像麻衣子該住的地方。這門親事本來就不登對,身邊那些想讓麻衣子嫁到這種人家去的人實在太沒品位。站在麻衣子的立場,通子感到萬分心痛,這些想法都令她難以忍受。
不過通子之所以會如此反對,並非全部出於這些普通理由,更重要的是她有一種無法抹除的不祥預感。通子總覺得,麻衣子不會在生田家住一輩子。那種她會在這裏慢慢變老,成為一戶尋常農家的老嫗的想像沒有半點真實感。這種感覺很難用言語來形容,隻覺得如同天地倒置般不可能。如此說來,這種預感又意味著什麽呢——
仔細想來,這似乎意味著麻衣子將從人世間消亡,所以通子才會如此反對。盡管當時腦海裏的想法並不像現在這樣有條理,但它卻依然形成一種具體的不祥之感。
德子無法生育,這正是德子和鬱夫婚後最大的困擾。後來在對自己的身世展開了一番調查後,通子終於敢滿懷自信地說,自己是加納鬱夫在天橋立的一戶人家,讓當時年僅十四歲的麻衣子生下的孩子。
因為麻衣子和通子在年齡上僅僅相差十四歲,所以就連鄰居和鬱夫的親友都沒有猜到,麻衣子竟然就是通子的生母。而之前通子自己也從未有過半點這樣的想法,所以鬱夫才敢放心地把麻衣子接到盛岡。
然而,麻衣子卻以此要挾加納夫妻,說如果他們不讓自己在家裏待下去,她就向世人揭露這個秘密。她的這句話對加納鬱夫而言完全是晴天霹靂,之前他從未想過,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居然會做出這樣的抵抗。其實,之前麻衣子對通子說的那句“姐姐我會努力的”,指的就是這件事。
對德子而言,通子的身世也的確是個不可告人的秘密。昭和二十七年(一九五二年),德子曾到遠房親戚家去住過一段時間,回來後便向眾人宣布自己生下了通子。
德子獨自一人支撐著偌大的加納家,她的賢惠早已得到了村裏人的公認。若被眾人得知她無法生育,必會有損她的功績與聲名。加納家在當地可算是名門望族,如此一戶大戶人家必須要有後繼之人,因此生育子女之事也就成了媳婦肩上的一大使命。這是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不能生兒育女,不管媳婦為這個家作了多少貢獻,都不會得到公正的評價。麻衣子正是看準這一點,才採取了這樣一種戰術。
正是由於無法承受膝下無後的苦惱,鬱夫才在外邊與麻衣子生了個孩子。這樣的醜事是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的。不過罪孽的癥結並不在鬱夫身上,所謂鄉下就是這樣一種地方,不能生育引發的罪孽與責任全都要由德子來承擔。她之前的功績會全部倒轉過來,甚至還有可能加倍。事態已嚴峻到刻不容緩的地步,麻衣子與德子兩人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
但實際上,麻衣子在這場戰爭中可以說不占任何有利條件。因為若缺少了一家之主鬱夫的協助,這場戰鬥就算輸了。對麻衣子而言,勝利的標誌就是把德子趕出家門,坐上加納家女主人的寶座。可既然鬱夫本人都沒有這樣的想法,那麽想成為正室也就沒有任何指望了。實際上,麻衣子也不過是為了達成通子的心願,才不懈地進行這場殘酷的戰鬥。
一天夜裏,通子在走廊上聽到從麻衣子房間傳來哭泣聲。通子戰戰兢兢地打開拉門,隻見麻衣子從桌上抬起頭,臉頰上還掛著淚珠。
“啊。”
麻衣子的聲音聽起來似乎是在為進來的人是通子而暗自慶幸。
“你怎麽了?”通子問道。
但麻衣子並沒有回答,她一邊哭,一邊默默地搖了搖頭。看到拉門在通子身後再次關上,麻衣子終於無法壓抑自己的情緒,趴在桌上大哭了起來。
這樣的情景令通子不禁悲從心起,於是陪著麻衣子一起哭了起來。
過了一陣,麻衣子發覺通子也在哭之後,趕忙連聲道歉,說道:“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了。”
當時她心中一定煩惱不堪吧。由於通子那時還不具備洞察其原因的能力,所以隻能默默等待。對通子而言,這同樣也是一段令人痛苦的經歷。
換作如今的通子,或許還能稍稍理解一些麻衣子當時的苦惱。麻衣子正在暗自下決心,哪怕是死,也堅決不要和生田在一起。她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命運,因而毫無疑問,這場戰爭她必定會輸。不過,反正都是慘敗,至少不能讓對方贏得太愉快。
要想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必須採取某種可怕的作戰方針,但如此一來,最後遭殃的就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在通子心中,德子究竟重要到什麽程度?這是麻衣子最吃不準的一點。就算她直接問通子,通子肯定也隻會揀好聽的說。畢竟通子隻是個念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不可能理解這類實際問題。在這一點上,麻衣子隻能拋開感情,公平地進行推測。
不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一個孩子,無論是誰,都需要成年女性的庇護與關愛。事到如今,德子還隻顧優先考慮顏麵問題,力圖盡早息事寧人。事態已如此嚴重,真讓人大為惱火。
一個月、兩個月……時光飛逝,轉眼已到年關。那個新年麻衣子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度過的,如今通子已無從推測。對於那段時間裏的麻衣子,通子完全沒有任何記憶。不過自己倒是經常去找麻衣子喝茶,幾乎每天都和她說說話。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麻衣子心中一定非常痛苦,但通子那時還是個孩子,根本不明白麻衣子心中的想法。所以,也沒能作出什麽能慰藉麻衣子的事。
記得才剛過完年沒幾天,大概也就是一月五六號的樣子。家裏人終於決定,要在通子家的大廳裏給麻衣子和生田辦一場婚禮。當時村裏人的生活已富足了許多,辦婚禮不再是什麽稀罕事,但在加納家的大廳裏舉辦外人的婚禮還是第一次。或許母親就是想藉此把鄰居們都叫到家裏來,讓眾人都看到這場婚禮,由此表明,從今往後麻衣子就不再是這個家裏的人了。
對德子而言,這是一個向世人宣布麻衣子離開加納家的可喜日子。所以早在幾天前,她就挨個兒通知了街坊鄰居,完全不把麻衣子的個人意願放在眼裏。正相反,麻衣子越是討厭這場婚禮,德子就越感到欣喜,在她眼中,麻衣子的不滿根本不是問題。對德子而言,這才是正義、道德的行為。如此一來,加納家才能回到之前秩序井然的狀態。這場婚禮在德子眼中的意義就在於此,所以她忘我地操辦、準備著。
不可思議的是,通子對即將出嫁的麻衣子完全沒有半點印象。或許是因為婚禮當天的麻衣子給她留下的印象太深導致的吧。
唯一還記得的,是麻衣子極力反對出嫁。但要問起具體原因,又似乎說不出什麽,可又好像有不少。
婚禮結束後,麻衣子和新郎生田將一道離開加納家,徙步回生田家。所有有關人士也將一同前往,說白了,就是一支送親隊伍。這場鬧劇本就讓人心生厭惡,隨後而來的虛張聲勢的婚禮,以及麻衣子從自己家去往別人家的事實又更令通子痛苦。
生田家破舊得實在讓人看不下去。一個頂著破舊茅草屋頂的農家院,完全不像麻衣子該住的地方。這門親事本來就不登對,身邊那些想讓麻衣子嫁到這種人家去的人實在太沒品位。站在麻衣子的立場,通子感到萬分心痛,這些想法都令她難以忍受。
不過通子之所以會如此反對,並非全部出於這些普通理由,更重要的是她有一種無法抹除的不祥預感。通子總覺得,麻衣子不會在生田家住一輩子。那種她會在這裏慢慢變老,成為一戶尋常農家的老嫗的想像沒有半點真實感。這種感覺很難用言語來形容,隻覺得如同天地倒置般不可能。如此說來,這種預感又意味著什麽呢——
仔細想來,這似乎意味著麻衣子將從人世間消亡,所以通子才會如此反對。盡管當時腦海裏的想法並不像現在這樣有條理,但它卻依然形成一種具體的不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