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鏟起來的是積雪,倒還比較輕鬆,等鏟到黑色的泥土時,便比較費時間了。挖了大約一個小時,麻衣子終於挖開了一個能夠裝得下那個美國製餅幹罐的坑。
麻衣子讓通子從房間裏把罐子拿來。但通子沒去,她很害怕。無奈之下,麻衣子隻得自己回房,把罐子拿了出來。
她把罐子放進坑裏,先蓋上一層黑土,把土踩實,之後再在上麵蓋了一層雪。她弄得很仔細,最後又在上麵撒了一層幹淨的雪,這樣根本就看不出下邊埋著那麽恐怖的東西。
麻衣子再次雙手合十,對通子說:“要保密哦。”
通子當然不會有任何異議。
4
柿子樹下的秘密,最令人擔心的就是積雪消融的時候。到了春天,庭院裏的積雪逐漸變薄,每次看到露出的黑色泥土時,通子便會擔心不已,跑到柿子樹下去看看。但積雪很厚,等到完全融化時已將泥土弄得一片泥濘。通子也漸漸開始懷疑,在這泥濘濕滑的黑色泥土下,真的埋藏著那可怕的東西嗎?畢竟還是小孩嘛。
積雪完全消融的時候,通子開始上學了。雖然之前她也在淩空幼兒園學習過一段時間,但每天都得去上學這種事,對孩子而言還是一件大事,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通子的注意力全被緊張的學校生活占去,無暇考慮柿子樹下的秘密。每天學校裏發生的事都要比那個秘密更加新鮮、更加刺激。
通子在學校裏交到了一些朋友,其中有幾個時常會到家裏來玩。和他們在一起玩耍是如此地開心,通子漸漸不再去想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事物了。孩子雖小,卻同樣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名為“同學”的社交圈子。不知不覺間,庭院裏的秘密逐漸被通子所淡忘。而在經歷了二年級暑假髮生的那件大事之後,每一天都被絕望籠罩的通子又從另一種意義上忘掉了庭院裏的秘密。
不可思議的是,小學畢業之後,通子才逐漸形成係統的記憶。後來再回憶當年的事時,通子總會覺得念小學之前的生活恍若隔世。那些年都見過些什麽人,到哪位親戚家裏串過門,又有哪位大叔曾抱過自己,這一切全都消逝不見。估計小時候曾有相關記憶,但記事之後,就算親戚告訴她當年發生過什麽,她本人也絲毫回憶不起來了。念小學前和念小學後,人類的記憶會出現一場徹底的轉變,甚至會讓人感覺好像連人格都發生了變化一樣。還是說,這種事隻在自己身上發生?
總之,對通子而言,能夠清晰回憶起來的童年時代,就隻有念小學後的那段時間。而在那之前的回憶,就像被塞進了黑匣子裏一樣,無法隨心所欲地進行窺探。除了去找當年曾與自己有來往的大人詢問,或依靠心理療法窺伺深層心理之外,應該沒有其他辦法了。
不,等等。通子突然想到一種可怕的可能性。或許事情的分水嶺並非在小學。搞不好其實是在那隻金屬罐被埋在柿子樹下的時候——
對,或許事情就是如此。當時自己的記憶的確出現了明顯的偏差。首先,最近就連那棵柿子樹下埋藏著可怕事物這件事本身,都被深埋到記憶的泥土之下,完全無法回想起來。也就是說,包括曾在柿子樹下埋過東西這件事在內,之前做過的事全都從自己的記憶中遺失了。
位於盛岡老家的那塊地方肯定有些什麽,那東西對自己而言非常重要。打那以後,自己的人生就變得不對勁兒起來。小學二年級的暑假,自己犯下的那樁大錯,或許也與柿子樹下埋的東西有關。雖然通子無意推卸責任,但總感覺那件事並非完全是自己的過失。
不,這麽說或許有些不負責任。畢竟當時因為自己的任性,使得一位朋友身亡,所以不能說這種不負責任的話。但總感覺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力量在影響著這件事,而自己也正是在這股力量的控製之下才活到今日的。說得淺顯些,就是感覺似乎有什麽東西在作祟。
盡管在盛岡度過的童年是個灰暗的時代,但幸好有大半時間有麻衣子的陪伴。麻衣子的存在對自己是多麽大的拯救,已經不是言辭可以表達的了。
麻衣子確實是個不可思議的女人。孩提時代自不必說,成年後再回想起來,依舊覺得她這個人從頭到腳全都是謎。當時她是怎麽來到盛岡老家的?她從哪裏來,是誰帶來的,為什麽要來?隻記得當時她二十歲左右,容貌美艷。住在周圍的人時常胡亂找些藉口到家裏來,就是為了看看麻衣子。她對丹後國[日本古代區劃中的一國,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京都府北部。]的民間傳說和宮澤賢治[宮澤賢治(miyazawa kenji,1896—1933),日本昭和時代早期的詩人、童話作家、農業指導家、教育家及作詞家。童話代表作有《銀河鐵道之夜》。]的童話知之甚詳。可她的真實身份和來歷又是怎樣的呢?
即便在長大以後,通子仍舊無法揭開麻衣子那厚重的神秘麵紗。自己漸漸成長到與麻衣子相同的年齡,麻衣子在通子心中卻始終是個難解的謎。
長大後的通子無論如何都想查明麻衣子的身份和來歷。通子不想對這樣一個曾經影響過自己人格形成的人一無所知,也不想永遠在她麵前隻是個孩子。然而,想要搞清楚這一點,就必須藉助現役警察的調查能力,自己去四處察訪實在太困難。事情十分棘手。
查明一切前因後果也是件極為恐怖的事,因為這樣做必定會使自己遭遇不幸。其原因就在於,不管是父母還是麻衣子,似乎從不關注世間的人和事,整天都以自己為中心,並嚴守所有秘密。所以在三十歲之前,通子沒有勇氣去碰這件事。如今已屆不惑,她才終於弄清了其中大半的秘密。雖然也曾受過不小的打擊,但她早已學會如何去麵對真相,這使得她更加懷念麻衣子。
與麻衣子一起生活時的點點滴滴,是唯一會令通子對盛岡那段灰暗童年產生懷念之情的動因。盡管如此,通子隱隱覺得遲早會有一天,那部分也同樣會轉化為恐怖的回憶,被自己深鎖在心裏。
自己念小學之前——確切說來應該是昭和三十三年(一九五八年)——麻衣子從東京來到盛岡。家裏來了個美人,通子十分開心。而且這個美人似乎比家裏的任何人都更加親近通子,兩人幾乎無話不談。雖然從年齡上來看,當時的麻衣子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但她卻也有著孩子氣的一麵。獨自一人時便會悶悶不樂,一旦看到通子,又會喜笑顏開,拉著通子說個不停。
每次回想起她,通子都會聯想起一首名為《找到了童年的秋天》[ 《找到了童年的秋天》(ちいさい秋みつけた),由中田喜直作曲、佐藤八郎作詞的日本童謠,是一首回憶美好童年時代的歌曲。]1的童謠。這首歌時常會讓通子想起麻衣子在家時孤零零的模樣。
念小學的通子開朗活潑,跟個瘋丫頭似的。一年級時的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直到二年級的夏天,發生那件事為止。現在回想起來,通子依舊覺得那件事是上天對當時那個忘乎所以的自己的一種懲罰。
住在附近的孩子總是爭先恐後地來既寬敞,又有許多有趣的東西的通子家玩。通子因此得意起來,整天對小夥伴們指手畫腳的。踢罐子、捉鬼、踢石頭、捉迷藏,不管哪種遊戲,通子家的庭院都是最適合的場所。她家的庭院寬敞得仿佛一座私家公園,尤其是捉迷藏,沒有其他地方比通子家更合適了。而且她家還有可以自由進出的倉庫和地窖。雖然通子對這個家裏的某些地方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但隻要和小夥伴們在一起,這些事也就算不得什麽了。
麻衣子讓通子從房間裏把罐子拿來。但通子沒去,她很害怕。無奈之下,麻衣子隻得自己回房,把罐子拿了出來。
她把罐子放進坑裏,先蓋上一層黑土,把土踩實,之後再在上麵蓋了一層雪。她弄得很仔細,最後又在上麵撒了一層幹淨的雪,這樣根本就看不出下邊埋著那麽恐怖的東西。
麻衣子再次雙手合十,對通子說:“要保密哦。”
通子當然不會有任何異議。
4
柿子樹下的秘密,最令人擔心的就是積雪消融的時候。到了春天,庭院裏的積雪逐漸變薄,每次看到露出的黑色泥土時,通子便會擔心不已,跑到柿子樹下去看看。但積雪很厚,等到完全融化時已將泥土弄得一片泥濘。通子也漸漸開始懷疑,在這泥濘濕滑的黑色泥土下,真的埋藏著那可怕的東西嗎?畢竟還是小孩嘛。
積雪完全消融的時候,通子開始上學了。雖然之前她也在淩空幼兒園學習過一段時間,但每天都得去上學這種事,對孩子而言還是一件大事,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通子的注意力全被緊張的學校生活占去,無暇考慮柿子樹下的秘密。每天學校裏發生的事都要比那個秘密更加新鮮、更加刺激。
通子在學校裏交到了一些朋友,其中有幾個時常會到家裏來玩。和他們在一起玩耍是如此地開心,通子漸漸不再去想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事物了。孩子雖小,卻同樣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名為“同學”的社交圈子。不知不覺間,庭院裏的秘密逐漸被通子所淡忘。而在經歷了二年級暑假髮生的那件大事之後,每一天都被絕望籠罩的通子又從另一種意義上忘掉了庭院裏的秘密。
不可思議的是,小學畢業之後,通子才逐漸形成係統的記憶。後來再回憶當年的事時,通子總會覺得念小學之前的生活恍若隔世。那些年都見過些什麽人,到哪位親戚家裏串過門,又有哪位大叔曾抱過自己,這一切全都消逝不見。估計小時候曾有相關記憶,但記事之後,就算親戚告訴她當年發生過什麽,她本人也絲毫回憶不起來了。念小學前和念小學後,人類的記憶會出現一場徹底的轉變,甚至會讓人感覺好像連人格都發生了變化一樣。還是說,這種事隻在自己身上發生?
總之,對通子而言,能夠清晰回憶起來的童年時代,就隻有念小學後的那段時間。而在那之前的回憶,就像被塞進了黑匣子裏一樣,無法隨心所欲地進行窺探。除了去找當年曾與自己有來往的大人詢問,或依靠心理療法窺伺深層心理之外,應該沒有其他辦法了。
不,等等。通子突然想到一種可怕的可能性。或許事情的分水嶺並非在小學。搞不好其實是在那隻金屬罐被埋在柿子樹下的時候——
對,或許事情就是如此。當時自己的記憶的確出現了明顯的偏差。首先,最近就連那棵柿子樹下埋藏著可怕事物這件事本身,都被深埋到記憶的泥土之下,完全無法回想起來。也就是說,包括曾在柿子樹下埋過東西這件事在內,之前做過的事全都從自己的記憶中遺失了。
位於盛岡老家的那塊地方肯定有些什麽,那東西對自己而言非常重要。打那以後,自己的人生就變得不對勁兒起來。小學二年級的暑假,自己犯下的那樁大錯,或許也與柿子樹下埋的東西有關。雖然通子無意推卸責任,但總感覺那件事並非完全是自己的過失。
不,這麽說或許有些不負責任。畢竟當時因為自己的任性,使得一位朋友身亡,所以不能說這種不負責任的話。但總感覺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力量在影響著這件事,而自己也正是在這股力量的控製之下才活到今日的。說得淺顯些,就是感覺似乎有什麽東西在作祟。
盡管在盛岡度過的童年是個灰暗的時代,但幸好有大半時間有麻衣子的陪伴。麻衣子的存在對自己是多麽大的拯救,已經不是言辭可以表達的了。
麻衣子確實是個不可思議的女人。孩提時代自不必說,成年後再回想起來,依舊覺得她這個人從頭到腳全都是謎。當時她是怎麽來到盛岡老家的?她從哪裏來,是誰帶來的,為什麽要來?隻記得當時她二十歲左右,容貌美艷。住在周圍的人時常胡亂找些藉口到家裏來,就是為了看看麻衣子。她對丹後國[日本古代區劃中的一國,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京都府北部。]的民間傳說和宮澤賢治[宮澤賢治(miyazawa kenji,1896—1933),日本昭和時代早期的詩人、童話作家、農業指導家、教育家及作詞家。童話代表作有《銀河鐵道之夜》。]的童話知之甚詳。可她的真實身份和來歷又是怎樣的呢?
即便在長大以後,通子仍舊無法揭開麻衣子那厚重的神秘麵紗。自己漸漸成長到與麻衣子相同的年齡,麻衣子在通子心中卻始終是個難解的謎。
長大後的通子無論如何都想查明麻衣子的身份和來歷。通子不想對這樣一個曾經影響過自己人格形成的人一無所知,也不想永遠在她麵前隻是個孩子。然而,想要搞清楚這一點,就必須藉助現役警察的調查能力,自己去四處察訪實在太困難。事情十分棘手。
查明一切前因後果也是件極為恐怖的事,因為這樣做必定會使自己遭遇不幸。其原因就在於,不管是父母還是麻衣子,似乎從不關注世間的人和事,整天都以自己為中心,並嚴守所有秘密。所以在三十歲之前,通子沒有勇氣去碰這件事。如今已屆不惑,她才終於弄清了其中大半的秘密。雖然也曾受過不小的打擊,但她早已學會如何去麵對真相,這使得她更加懷念麻衣子。
與麻衣子一起生活時的點點滴滴,是唯一會令通子對盛岡那段灰暗童年產生懷念之情的動因。盡管如此,通子隱隱覺得遲早會有一天,那部分也同樣會轉化為恐怖的回憶,被自己深鎖在心裏。
自己念小學之前——確切說來應該是昭和三十三年(一九五八年)——麻衣子從東京來到盛岡。家裏來了個美人,通子十分開心。而且這個美人似乎比家裏的任何人都更加親近通子,兩人幾乎無話不談。雖然從年齡上來看,當時的麻衣子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但她卻也有著孩子氣的一麵。獨自一人時便會悶悶不樂,一旦看到通子,又會喜笑顏開,拉著通子說個不停。
每次回想起她,通子都會聯想起一首名為《找到了童年的秋天》[ 《找到了童年的秋天》(ちいさい秋みつけた),由中田喜直作曲、佐藤八郎作詞的日本童謠,是一首回憶美好童年時代的歌曲。]1的童謠。這首歌時常會讓通子想起麻衣子在家時孤零零的模樣。
念小學的通子開朗活潑,跟個瘋丫頭似的。一年級時的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直到二年級的夏天,發生那件事為止。現在回想起來,通子依舊覺得那件事是上天對當時那個忘乎所以的自己的一種懲罰。
住在附近的孩子總是爭先恐後地來既寬敞,又有許多有趣的東西的通子家玩。通子因此得意起來,整天對小夥伴們指手畫腳的。踢罐子、捉鬼、踢石頭、捉迷藏,不管哪種遊戲,通子家的庭院都是最適合的場所。她家的庭院寬敞得仿佛一座私家公園,尤其是捉迷藏,沒有其他地方比通子家更合適了。而且她家還有可以自由進出的倉庫和地窖。雖然通子對這個家裏的某些地方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但隻要和小夥伴們在一起,這些事也就算不得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