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奇想·天動/異想天開 作者:[日]島田莊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照片上是臉頰瘦削、感覺上有些陰沉的婦人。鼻樑高挺,鷹勾鼻,眼窩低陷,嘴唇抿成八字形,眼神稍帶著陰險。
至於黑白照片上的女性則非常明艷動人,很難想像兩者會是同一人物,所謂的洋娃娃大概也就是這樣了。當然,一方麵也是因為她打扮成文樂(棒槌學堂註:日本古典戲曲之一種)的飾偶,不過,兩者的印象截然不同!應該是眼睛很大、牙齒皓白的緣故吧!昔日吉原的妓女們因基本原則乃是客人們的一夜之妻,所以都將牙齒染黑。這是中村說的。
江戶時代的女性,一旦結了婚,都有染黑牙齒的習慣。但,櫻井佳子是現代的妓女,並未染黑牙齒,露出雪白皓齒微笑,仿佛西洋的洋娃娃,也就是說,像在西洋洋娃娃身上穿著花魁的衣裳般楚楚可憐又可愛。
浮葉屋的老闆娘說過,這是櫻井當紅時期的照片,就像現代女明星般的送給客人。
如果是這副模樣,的確會深受男性客人所喜歡吧!老闆娘說是昭和三十四、五年左右拍攝的照片。那麽,是行川在藤枝被逮捕前不久吧?
實在無法想像這兩張照片上的女性是同一人物!三十年的歲月居然會使一個女人如此改變,如果仔細比較,是何等可悲和殘酷!
兩者不僅容貌不同,看起來連個性也完全不一樣。昭和三十年代的櫻井佳子楚楚動人,感覺上率真、開朗,可是昭和六十年代的她,給人的感覺卻是晦暗、陰鬱、殘忍。依戶籍記載,她是昭和九年出生。那麽,作花魁打扮的照片是她二十五、六歲時所拍攝,也是最亮麗的時期。若是這樣的絕代風華,即使是最著名的女明星也比不上!
吉敷將照片置於桌上。不久,他站起身,打算把照片影印,送至靜岡警局,以及和歌舞伎、戲劇有關的各團體。這天——四月十二日一整天,他就全力做這件事。
第二天上午,牛越的第二通電話來了。
“啊,吉敷,事情嚴重啦!”一開口,牛越這樣說。
“事情嚴重?”
“我目前人在旭川……”
“勞駕了。”
“啊,不,這根本無所謂,重要的是,昭和三十二年一月發生的劄沼線車禍事件。”
“車禍事件?”
“最後列車出軌了。”
“出軌?”
“沒錯,因列車出軌的車禍事件。不知何故,寄給你的劄沼線的列車年表上未寫出。列車雖未翻覆,卻因出軌而停下來。”
“原因何在?”
“原因似乎不明。事件發生後警方也深入調查,但,結果發現在鐵軌上動手腳的可能性極低。不過,第一節車廂——意即最靠近機關車的車廂——突然失控,這是調查之後的解釋。”
“失控?”
“是的,隨著一聲巨響,第一節車廂往上抬高。”
“住上抬高?”
“不錯。”
“是朝向天空般抬高?”
“就是這樣。”
“到底是怎麽回事?這是誰說的?”
“當時的車掌。我已見過這位當時的列車車掌,是大正十五年出生的人物,名叫杉浦邦人,目前已退休,住在旭川的郊外。”
不愧是牛越,居然在如此短暫時間裏查出當時的列車車掌之住處。
“那班列車是什麽日期的何種列車?”
“昭和三十二年一月二十九日的b45班次列車,十九時二十八分從浦臼開出,二十時五十一分抵達石狩沼田。但,當天因為下大雪而稍微延誤,出了碧水車站不遠就發生此一事件。”
“車廂住上方抬高……”
“是的。”
“不會是在車廂內裝置炸藥,爆炸後引起這樣的事故嗎?”
“不,我也考慮及此而問過,但,杉浦肯定說不可能。照理,不可能有人會在那種登山鐵道列車裝置炸彈,因為並無重要人士搭乘,最重要的是,該車廂內幾乎沒有乘客,好像隻有兩、三人,而且,在那樣偏僻的鄉下地方,乘客們都是車掌熟識之人。”
“嗯……”
“何況,杉浦也大致檢查過乘客們的行李,並未發現攜帶裝著足夠讓列車出軌的爆炸物之大型手提袋的人。”
“那位杉浦先生的記憶力可真好呢!”
“一方麵是因那樁事件令人難忘,另一方麵則是他持有當天行車日誌的副本,即使到了現在,有事沒事時還經常拿出來看。”
“哦,那又是為什麽?”
“這個人也是回憶起當時的事件,想要寫一些文章。”
“寫小說嗎?”
“好像是自傳之類的東西,聽說他是東京某位著名文學家在北海道的學生。他表示有關該事件的部分馬上就會完成,如果完成,他答應影印一份給我。一旦拿到後,我會立刻寄給你……”
“一切拜託你了。這位杉浦先生就是說刊載於周刊雜誌上行川的小說乃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之人嗎?”
“不,不是,但也是住在這附近的人。老一輩的幾乎都還記得那樁事件,最初告訴我的是在劄幌市中心經營雜貨店的小久保,透過他的介紹,我又見過兩、三人,這才知道旭川的杉浦這個人。”
“是嗎?那麽……”
“吉敷,聽過他們的話,我明白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若綜合他們的敘述內容,行川的小說裏所寫的隻不過是極小部分而已。”
“這麽說,小說所說的的確是事實?”
“事實當然是事實,而且聽過這邊幾個人的話之後,更發現其內容毫無誇張。”
“哦?”
“不僅這樣,寫得還算是很保守。坦白說,那似乎是樁更奇妙的事件,幾乎是足以稱作怪談般的事件。”
“怪談?如果像行川的那篇小說所述,的確可稱之為怪談了……化妝的瘦小小醜在暴風雪夜的列車上跳舞,最後如煙霧般消失於洗手間內。”
“不,還有後續內文,更有其前段事件,甚至這班列車的司機在這樁事件和車禍事故之後,精神出現異常,被送進精神病院。”
“真的嗎?”
“應該是真的,因為好像有人沖向這班列車。”
“沖向?”
“沒錯,是沖向列車自殺。”
“是這班615列車嗎?”為求慎重起見,吉敷問。
“是的,似乎就是這班615列車。然後,被車輪輾斷的屍體用防水布和草蓆蓋住,放車廂最前端的上下車入口處,準備抵達終點才交給沼田警局。”
“這是說,放在住上抬高的那節車廂內?”
“是的。”
“那麽,也就是說放置被輾斷屍體的車廂突然抬高?”
“是的……”
至於黑白照片上的女性則非常明艷動人,很難想像兩者會是同一人物,所謂的洋娃娃大概也就是這樣了。當然,一方麵也是因為她打扮成文樂(棒槌學堂註:日本古典戲曲之一種)的飾偶,不過,兩者的印象截然不同!應該是眼睛很大、牙齒皓白的緣故吧!昔日吉原的妓女們因基本原則乃是客人們的一夜之妻,所以都將牙齒染黑。這是中村說的。
江戶時代的女性,一旦結了婚,都有染黑牙齒的習慣。但,櫻井佳子是現代的妓女,並未染黑牙齒,露出雪白皓齒微笑,仿佛西洋的洋娃娃,也就是說,像在西洋洋娃娃身上穿著花魁的衣裳般楚楚可憐又可愛。
浮葉屋的老闆娘說過,這是櫻井當紅時期的照片,就像現代女明星般的送給客人。
如果是這副模樣,的確會深受男性客人所喜歡吧!老闆娘說是昭和三十四、五年左右拍攝的照片。那麽,是行川在藤枝被逮捕前不久吧?
實在無法想像這兩張照片上的女性是同一人物!三十年的歲月居然會使一個女人如此改變,如果仔細比較,是何等可悲和殘酷!
兩者不僅容貌不同,看起來連個性也完全不一樣。昭和三十年代的櫻井佳子楚楚動人,感覺上率真、開朗,可是昭和六十年代的她,給人的感覺卻是晦暗、陰鬱、殘忍。依戶籍記載,她是昭和九年出生。那麽,作花魁打扮的照片是她二十五、六歲時所拍攝,也是最亮麗的時期。若是這樣的絕代風華,即使是最著名的女明星也比不上!
吉敷將照片置於桌上。不久,他站起身,打算把照片影印,送至靜岡警局,以及和歌舞伎、戲劇有關的各團體。這天——四月十二日一整天,他就全力做這件事。
第二天上午,牛越的第二通電話來了。
“啊,吉敷,事情嚴重啦!”一開口,牛越這樣說。
“事情嚴重?”
“我目前人在旭川……”
“勞駕了。”
“啊,不,這根本無所謂,重要的是,昭和三十二年一月發生的劄沼線車禍事件。”
“車禍事件?”
“最後列車出軌了。”
“出軌?”
“沒錯,因列車出軌的車禍事件。不知何故,寄給你的劄沼線的列車年表上未寫出。列車雖未翻覆,卻因出軌而停下來。”
“原因何在?”
“原因似乎不明。事件發生後警方也深入調查,但,結果發現在鐵軌上動手腳的可能性極低。不過,第一節車廂——意即最靠近機關車的車廂——突然失控,這是調查之後的解釋。”
“失控?”
“是的,隨著一聲巨響,第一節車廂往上抬高。”
“住上抬高?”
“不錯。”
“是朝向天空般抬高?”
“就是這樣。”
“到底是怎麽回事?這是誰說的?”
“當時的車掌。我已見過這位當時的列車車掌,是大正十五年出生的人物,名叫杉浦邦人,目前已退休,住在旭川的郊外。”
不愧是牛越,居然在如此短暫時間裏查出當時的列車車掌之住處。
“那班列車是什麽日期的何種列車?”
“昭和三十二年一月二十九日的b45班次列車,十九時二十八分從浦臼開出,二十時五十一分抵達石狩沼田。但,當天因為下大雪而稍微延誤,出了碧水車站不遠就發生此一事件。”
“車廂住上方抬高……”
“是的。”
“不會是在車廂內裝置炸藥,爆炸後引起這樣的事故嗎?”
“不,我也考慮及此而問過,但,杉浦肯定說不可能。照理,不可能有人會在那種登山鐵道列車裝置炸彈,因為並無重要人士搭乘,最重要的是,該車廂內幾乎沒有乘客,好像隻有兩、三人,而且,在那樣偏僻的鄉下地方,乘客們都是車掌熟識之人。”
“嗯……”
“何況,杉浦也大致檢查過乘客們的行李,並未發現攜帶裝著足夠讓列車出軌的爆炸物之大型手提袋的人。”
“那位杉浦先生的記憶力可真好呢!”
“一方麵是因那樁事件令人難忘,另一方麵則是他持有當天行車日誌的副本,即使到了現在,有事沒事時還經常拿出來看。”
“哦,那又是為什麽?”
“這個人也是回憶起當時的事件,想要寫一些文章。”
“寫小說嗎?”
“好像是自傳之類的東西,聽說他是東京某位著名文學家在北海道的學生。他表示有關該事件的部分馬上就會完成,如果完成,他答應影印一份給我。一旦拿到後,我會立刻寄給你……”
“一切拜託你了。這位杉浦先生就是說刊載於周刊雜誌上行川的小說乃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之人嗎?”
“不,不是,但也是住在這附近的人。老一輩的幾乎都還記得那樁事件,最初告訴我的是在劄幌市中心經營雜貨店的小久保,透過他的介紹,我又見過兩、三人,這才知道旭川的杉浦這個人。”
“是嗎?那麽……”
“吉敷,聽過他們的話,我明白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若綜合他們的敘述內容,行川的小說裏所寫的隻不過是極小部分而已。”
“這麽說,小說所說的的確是事實?”
“事實當然是事實,而且聽過這邊幾個人的話之後,更發現其內容毫無誇張。”
“哦?”
“不僅這樣,寫得還算是很保守。坦白說,那似乎是樁更奇妙的事件,幾乎是足以稱作怪談般的事件。”
“怪談?如果像行川的那篇小說所述,的確可稱之為怪談了……化妝的瘦小小醜在暴風雪夜的列車上跳舞,最後如煙霧般消失於洗手間內。”
“不,還有後續內文,更有其前段事件,甚至這班列車的司機在這樁事件和車禍事故之後,精神出現異常,被送進精神病院。”
“真的嗎?”
“應該是真的,因為好像有人沖向這班列車。”
“沖向?”
“沒錯,是沖向列車自殺。”
“是這班615列車嗎?”為求慎重起見,吉敷問。
“是的,似乎就是這班615列車。然後,被車輪輾斷的屍體用防水布和草蓆蓋住,放車廂最前端的上下車入口處,準備抵達終點才交給沼田警局。”
“這是說,放在住上抬高的那節車廂內?”
“是的。”
“那麽,也就是說放置被輾斷屍體的車廂突然抬高?”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