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奇想·天動/異想天開 作者:[日]島田莊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處吉原,現在也不稱之為吉原,而是台東區千束,但是隻要提到吉原,目前的東京都民還是都有常識,知道以前是在這裏。當然,這種‘機緣’的稱呼也有待商榷,正確說來應該是新吉原。
“以前的吉原是在日本橋的葺屋町,不過隨著江戶的發展,其位置正好在町中心,以風紀上而言不太合適,所以才被遷移至北邊過神田川的這裏。這是寶曆年間的事,正確年代我已忘了,不過是在十八世紀。
“當時這裏完全是鄉下,若查看當時手繪的地圖,就會知道四周全是稻田,也就是說,在這種地方砌起四方圍牆,辟造出風化町
“在江戶時代,稱這裏為新吉原,以便於舊吉原明白區別,所以,稱這裏為吉原並不能算正確。
“吉原也有俗稱,叫做五丁町。那是因為在舊吉原時代,它是由江戶町一丁目、二丁目,京町一丁目、二丁目,以及角町這五丁合併而成。但是變成新吉原後,規模增大很多,又加上楊屋町和伏見町,不過,盡管這樣,大家仍是依著昔日習慣稱為五丁町。不過,這些對你來說可能不太需要吧!你希望知道的是什麽?”
“像是觀光茶館或花魁道中之類。”
“哦,是嗎?茶館嗎?那是因為,吉原的花魁也有等級之分,依旗下女孩素質之不同,店的格調也有差異,大致上可分為大見世、中見世、小見世三級。想在吉原冶遊時,像我們這種等級的一般老百姓是透過稱之為‘籬’的格子窗選好花魁後,再進入店內直接交涉。
“不過花魁也有層級之分,像舊吉原時代的太夫,簡直就像女王一般,這樣的人物並不會出現在‘籬’內——以及西方的櫥窗——供尋芳客桃選。而且,以我們這種沒有身份地位的老百姓階層,就算進去店內也沒有辦法見到對方一眼,更別說其它了。
“畢竟,你想想看,那可是沒有電視和電影的時代,歌舞伎全部都是由男人演出,民俗戲曲又太低俗,那麽,會讓一般老百姓動心的所謂大明星或名演員,就隻有存在吉原了,也就是說,像目前的鬆阪慶子、岩下誌麻……還有哪些女明星呢?最近我沒有看電影,是不太清楚,但,這種大明星都是在吉原。
“想要與這類頂尖級的明星冶遊時,有既定的麻煩手續,也很花錢,隻憑一時興起衝進店內,表示想找北齋的畫上曾出現某某女性,也是枉費功夫。
“想和這類稱之為太夫或紅牌的頂尖級花魁冶遊之人,絕對是非常富有者,花錢的水平也和一般庶民不同。他們首先必須至觀光茶館,邊擺酒宴暢飲便叫來中意的花魁,光隻是在茶館的花費就已不少了……
“何況,被叫來這兒的太夫——在寶曆年間就已取消太夫名稱,現在稱為紅牌——之花魁又會攜帶一大群侍從前來,簡直就像是諸侯出巡一般,所以稱之為花魁道中。”
“啊,原來如此。”吉敷總算明白了。
“這個花魁道中形同江戶的風物詩,在浮世繪裏經常被描繪,而淺草祭典隻是重現當時的情景。”
“那麽,初會又是怎麽回事?”
“在茶館和妓女見了麵,也並非隻有一次就能夠上床,因此,第一次見麵就成為初會。這隻是很平常的見見麵、喝幾杯酒、一同吃飯而已,別奢望從花魁身上獲得絲毫回報。而花魁也幾乎不開口說話,頂多隻是點頭或搖頭。
“客人則必須大獻殷勤以求博得花魁的歡心,再加上花下大把銀子,若能因此讓花魁笑,事情就算成功。”
“哦?”
“等再次像這樣重新來過一遍後,第三次彼此就算熟穩了,才答應和客人上床。通常到這種時候會有特別安排,在茶館裏,料理端出時,筷子袋上也會寫出客人姓名,客人和花魁宛如新婚夫妻般進入她的房間洞房。
“此時,花魁也會矯揉造作地刻意不上床,而即使已經上了床,隻要這時有別位熟客前來,店裏的年輕人就會過來打斷好事,也可能好事泡湯。
“但,若因此就提出抗議,會被視為粗鄙、沒水準,前麵所花的一切功夫都白費了。
“此外,在茶館見麵時,若客人不合花魁之意,也可能被拒絕,也就是說,這完全是由花魁所主導的世界,足以顯示當時的妓女等於大明星。
“你看,這裏就是自江戶時代經營至今的著名茶館鬆葉屋,就在大門旁。”
中村邊指著便走過鬆葉屋旁,穿越大眾食堂和販售雜誌報紙的店門前,走出大門外十字路口。
“這裏就是昔日名震全國的花街吉原大門。現在雖是毫不足奇的十字路口,但在江戶時代,這裏可是進入夢幻宮殿、令人遐思的不夜城入口呢!對一般老百姓而言,由於沒有其它娛樂,能來這兒乃是男人一生之夢。
“當時,淺草後麵一帶習慣被稱為裏田圃,對於往來吉原卻又不太有錢的尋芳客而言為了抄近路,都是快步走過裏田圃的田埂前來。
“所以,這大門四周一向安靜。這條鋪水泥的汽車道路以前被稱為日本堤,隻是土堤上是寂寞的僻靜道路,左右兩旁都是水池,由這邊望去,對麵的水池稱為山穀倔和大河,也就是說隅田川相銜接。
“大門旁還保存有‘東河岸’的地名。所謂的江戶,不隻限於此處,很多地方皆保存著‘河岸’的地名,而所謂的河岸通常都是有竹筏、小舟採蓮,網魚的小漁場,我猜測這一帶以前應該也有漁夫居住。”
“漁夫?”
“嗯。以我們現代人的感覺,或許無法相信,但,所謂的江戶乃是水都,水陸縱橫四通八達,到處又保存著‘河岸’的名稱,因此在春暖花開時兼捕魚為生的半農半漁者應該出乎意外的多才是。
“還有,這棵髒兮兮的柳樹就稱為‘回頭柳’,是因尋芳歸去的客人會在這棵柳樹前意猶未盡地回頭望著風化區而得名。雖然它現在隻是加油站前一株奄奄一息的柳樹……”
“這是當時的樹嗎?”
“不,應該不是吧!可能已經不知道重新栽過多少次了。即使這樣,未免也太瘦弱了吧?是因為車輛廢氣的緣故嗎?對了,我們過去日本堤看看。”
“這裏四周在以前都是稻田?”邊等待信號,吉敷問。
夕陽西傾了,路旁的小樓房和住家籠上陰影,實在難以想像住昔的田園風情。
“沒有錢的老百姓是步行前來,但,想和花魁上床的富人又是如何前來?”
信號轉綠,兩人開始過馬路。
“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坐轎子,請轎夫送來。而且,那並非普通的轎子,而是極盡奢華的所謂‘三枚駕籠’,也就是說由三位轎夫輪流替換抬著走,因此速度不會減慢,如果普通轎子是計程車,這就算是高級計程車了。”
“啊,原來如此。”
“另一種方式是搭舟來這邊的山穀倔。先來到柳橋,也就是神田川岸邊的淺草橋,再搭舟出大河,由大河左轉上行,穿過吾妻橋,駛入山穀倔的狹窄運河。運河從現在的台東河邊體育館一帶開始,直線通至前麵的日本堤畔,下舟後,邊聆賞鳥啼聲邊在土堤上日本堤步行八丁。”
“以前的吉原是在日本橋的葺屋町,不過隨著江戶的發展,其位置正好在町中心,以風紀上而言不太合適,所以才被遷移至北邊過神田川的這裏。這是寶曆年間的事,正確年代我已忘了,不過是在十八世紀。
“當時這裏完全是鄉下,若查看當時手繪的地圖,就會知道四周全是稻田,也就是說,在這種地方砌起四方圍牆,辟造出風化町
“在江戶時代,稱這裏為新吉原,以便於舊吉原明白區別,所以,稱這裏為吉原並不能算正確。
“吉原也有俗稱,叫做五丁町。那是因為在舊吉原時代,它是由江戶町一丁目、二丁目,京町一丁目、二丁目,以及角町這五丁合併而成。但是變成新吉原後,規模增大很多,又加上楊屋町和伏見町,不過,盡管這樣,大家仍是依著昔日習慣稱為五丁町。不過,這些對你來說可能不太需要吧!你希望知道的是什麽?”
“像是觀光茶館或花魁道中之類。”
“哦,是嗎?茶館嗎?那是因為,吉原的花魁也有等級之分,依旗下女孩素質之不同,店的格調也有差異,大致上可分為大見世、中見世、小見世三級。想在吉原冶遊時,像我們這種等級的一般老百姓是透過稱之為‘籬’的格子窗選好花魁後,再進入店內直接交涉。
“不過花魁也有層級之分,像舊吉原時代的太夫,簡直就像女王一般,這樣的人物並不會出現在‘籬’內——以及西方的櫥窗——供尋芳客桃選。而且,以我們這種沒有身份地位的老百姓階層,就算進去店內也沒有辦法見到對方一眼,更別說其它了。
“畢竟,你想想看,那可是沒有電視和電影的時代,歌舞伎全部都是由男人演出,民俗戲曲又太低俗,那麽,會讓一般老百姓動心的所謂大明星或名演員,就隻有存在吉原了,也就是說,像目前的鬆阪慶子、岩下誌麻……還有哪些女明星呢?最近我沒有看電影,是不太清楚,但,這種大明星都是在吉原。
“想要與這類頂尖級的明星冶遊時,有既定的麻煩手續,也很花錢,隻憑一時興起衝進店內,表示想找北齋的畫上曾出現某某女性,也是枉費功夫。
“想和這類稱之為太夫或紅牌的頂尖級花魁冶遊之人,絕對是非常富有者,花錢的水平也和一般庶民不同。他們首先必須至觀光茶館,邊擺酒宴暢飲便叫來中意的花魁,光隻是在茶館的花費就已不少了……
“何況,被叫來這兒的太夫——在寶曆年間就已取消太夫名稱,現在稱為紅牌——之花魁又會攜帶一大群侍從前來,簡直就像是諸侯出巡一般,所以稱之為花魁道中。”
“啊,原來如此。”吉敷總算明白了。
“這個花魁道中形同江戶的風物詩,在浮世繪裏經常被描繪,而淺草祭典隻是重現當時的情景。”
“那麽,初會又是怎麽回事?”
“在茶館和妓女見了麵,也並非隻有一次就能夠上床,因此,第一次見麵就成為初會。這隻是很平常的見見麵、喝幾杯酒、一同吃飯而已,別奢望從花魁身上獲得絲毫回報。而花魁也幾乎不開口說話,頂多隻是點頭或搖頭。
“客人則必須大獻殷勤以求博得花魁的歡心,再加上花下大把銀子,若能因此讓花魁笑,事情就算成功。”
“哦?”
“等再次像這樣重新來過一遍後,第三次彼此就算熟穩了,才答應和客人上床。通常到這種時候會有特別安排,在茶館裏,料理端出時,筷子袋上也會寫出客人姓名,客人和花魁宛如新婚夫妻般進入她的房間洞房。
“此時,花魁也會矯揉造作地刻意不上床,而即使已經上了床,隻要這時有別位熟客前來,店裏的年輕人就會過來打斷好事,也可能好事泡湯。
“但,若因此就提出抗議,會被視為粗鄙、沒水準,前麵所花的一切功夫都白費了。
“此外,在茶館見麵時,若客人不合花魁之意,也可能被拒絕,也就是說,這完全是由花魁所主導的世界,足以顯示當時的妓女等於大明星。
“你看,這裏就是自江戶時代經營至今的著名茶館鬆葉屋,就在大門旁。”
中村邊指著便走過鬆葉屋旁,穿越大眾食堂和販售雜誌報紙的店門前,走出大門外十字路口。
“這裏就是昔日名震全國的花街吉原大門。現在雖是毫不足奇的十字路口,但在江戶時代,這裏可是進入夢幻宮殿、令人遐思的不夜城入口呢!對一般老百姓而言,由於沒有其它娛樂,能來這兒乃是男人一生之夢。
“當時,淺草後麵一帶習慣被稱為裏田圃,對於往來吉原卻又不太有錢的尋芳客而言為了抄近路,都是快步走過裏田圃的田埂前來。
“所以,這大門四周一向安靜。這條鋪水泥的汽車道路以前被稱為日本堤,隻是土堤上是寂寞的僻靜道路,左右兩旁都是水池,由這邊望去,對麵的水池稱為山穀倔和大河,也就是說隅田川相銜接。
“大門旁還保存有‘東河岸’的地名。所謂的江戶,不隻限於此處,很多地方皆保存著‘河岸’的地名,而所謂的河岸通常都是有竹筏、小舟採蓮,網魚的小漁場,我猜測這一帶以前應該也有漁夫居住。”
“漁夫?”
“嗯。以我們現代人的感覺,或許無法相信,但,所謂的江戶乃是水都,水陸縱橫四通八達,到處又保存著‘河岸’的名稱,因此在春暖花開時兼捕魚為生的半農半漁者應該出乎意外的多才是。
“還有,這棵髒兮兮的柳樹就稱為‘回頭柳’,是因尋芳歸去的客人會在這棵柳樹前意猶未盡地回頭望著風化區而得名。雖然它現在隻是加油站前一株奄奄一息的柳樹……”
“這是當時的樹嗎?”
“不,應該不是吧!可能已經不知道重新栽過多少次了。即使這樣,未免也太瘦弱了吧?是因為車輛廢氣的緣故嗎?對了,我們過去日本堤看看。”
“這裏四周在以前都是稻田?”邊等待信號,吉敷問。
夕陽西傾了,路旁的小樓房和住家籠上陰影,實在難以想像住昔的田園風情。
“沒有錢的老百姓是步行前來,但,想和花魁上床的富人又是如何前來?”
信號轉綠,兩人開始過馬路。
“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坐轎子,請轎夫送來。而且,那並非普通的轎子,而是極盡奢華的所謂‘三枚駕籠’,也就是說由三位轎夫輪流替換抬著走,因此速度不會減慢,如果普通轎子是計程車,這就算是高級計程車了。”
“啊,原來如此。”
“另一種方式是搭舟來這邊的山穀倔。先來到柳橋,也就是神田川岸邊的淺草橋,再搭舟出大河,由大河左轉上行,穿過吾妻橋,駛入山穀倔的狹窄運河。運河從現在的台東河邊體育館一帶開始,直線通至前麵的日本堤畔,下舟後,邊聆賞鳥啼聲邊在土堤上日本堤步行八丁。”